1、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迁”,一是升迁,二是改任同品级官职,三是降职。
B.“三公”,周代已有。据杜佑的《通典》记载:“夏、商以前,云天子无爵,三公无官。”周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后来
以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为三公。
C.“薨”“崩”“卒”“不禄”“死”都表示“人死”的意思,在古代,不同阶层人的死需依据其不同的身份地位严加区别,“薨”在古代指大夫或相当于大夫及其以上的高级官员的死。
D.“赠”,指为已死的官员加封。“谥”,指古代帝王、贵族、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给予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
2、下列四组词语中不全是近义词的一组是( )
A.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人云亦云——随声附和
B.俯首帖耳——不卑不亢 别出心裁——独具匠心
C.井然有序——有条不紊 从容不迫——镇定自若
D.饱经忧患——饱经沧桑 异口同声——众口一词
3、下列各项中信息对应关系及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 《四库全书》——纪昀等人——经、史、子、集一一《孟子》被收录在“集”部
B. 科举考试——隋朝——殿试、院试、会试、乡试——范进参加的是会试,中了举人
C. 《红楼梦》——曹雪芹——贾、王、史、薛——“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出自刘姥姥之口
D. 《巴黎圣母院》一一雨果一一桑丘、爱斯梅拉达——体现了“美丑对照”的原则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王怒而疏屈平 楚怀王贪而信张仪
B.秦,虎狼之国 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
C.故内惑于郑袖 明于治乱
D.以其弟子兰为令尹 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
5、云南各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节日,下列选项中,对应正确的是( )
A.插花节——彝族
B.刀杆节——傈僳族
C.目脑节——拉祜族
D.花山节——苗族
E.泼水节——傣族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响匠
胡玲
老叶做响匠近六十载,响匠是当地土话,响匠班是由鼓、锣、唢呐、钹、土笛等民间乐器组成的器乐乐队。
老叶十岁时,拜村里最有名望的响匠陈师傅为师,学习吹唢呐,从小跟着师傅的响匠四处表演。台上,师傅和师伯师叔们挥洒自如;台下,他的心里满是羡慕和憧憬。他渴望有一天也能像师傅一样站在神圣的舞台上,接受观众雷鸣般的掌声。
陈师傅手把手一招一式地教老叶,老叶勤学苦练,从不倦怠。唢呐气息足则音满,为了练就充足的气息,老叶每天把管子插入水中用力吹。寒来暑往,老叶终于学成。
出师那日,陈师傅抓着老叶的手说:“这门相传了几百年的手艺,今天就传到你手上了,你要接好!”那一刻,老叶觉得既光荣又自豪。
那年,老叶和师叔师伯们的七名弟子组建了一个响匠班,老叶手艺好,唢呐又是响匠班的核心乐器,老叶被推选为班主。
春节晚上,八人首次公开表演,他们精神抖擞地站在村里的广场上,像八个威风凛凛的战士。全村的人都来看表演,里三层外三层把他们包围着。
“预备,开始!”随着老叶一声令下,他们敲的敲,吹的吹,打的打,哐哐哐,咚咚咚,锵锵锵,高亢激昂的乐声深深撩拨着村民的心弦,听得他们如痴如醉,不停地鼓掌、喝彩。
从此,所有人见到他们,都尊敬地喊一声师傅。农活再忙,他们也会抽时间一起练习、研究乐曲。他们四处奔走,收集了几百首民间流传的乐曲段子,查阅了无数民间乐谱,还四处寻访老艺人,听他们传经授宝,终于,经过他们反复调试,修改,排练出各种风格的乐曲。不同情境对应不同的曲调,长调或短调,喜悦的或悲伤的,都被他们演绎得活灵活现。
农闲时节,响匠班就到村里巡回表演,村民们聚在一起,边聊家长边看他们表演,比过年过节还热闹
村里谁家有个婚丧嫁娶,或年节喜庆,都会请响匠班去表演。他们穿戴一新,携带乐器,走村串户。响匠班走一路,悠扬的乐声就飘扬一路。行人停下脚步,地里的农人放下手中的活儿,孩子们跟在他们屁股后面,随着乐曲又唱又跳。
到了办事的家里,他们被奉为上宾。东家热情招呼他们坐下,端来热茶,每人发一包好烟。流水席开席,他们被请上头桌。待他们吃饱喝足了,下一桌才开席。
客人们坐流水席的时候,他们被请到搭建的舞台中央表演。东家是喜事,他们就变换出各种喜庆欢乐的曲子,营造出快乐喜悦的气氛,让人不觉心情舒畅,喜笑颜开。东家是丧事,他们就演绎悲切的曲调,乐声极尽哀婉,给逝去之人送上一份哀思,听得人潸然泪下。
响匠班表演结束,东家会热情地给他们封个红包表示谢意。
这种风光和红火持续了很多年。
不知什么时候,县里突然冒出了几家民间艺术团,专门承接乡村红白喜事的演出。
村长六十大寿,原本邀请了响匠班。村长的侄儿阿福来找村长,说要请县里的火鸟艺术团给村长祝寿,说要让大伙开开眼界。村长一听动了心,通知响匠班取消表演。
村长的寿宴上,火鸟艺术团出现了。一个浓妆艳抹的美女妖娆地登台,嗲声嗲气唱起了歌,几个小姑娘扭腰摆臂地跳舞,边跳边脱衣服,最后身上剩下打底的内衣,大家看得脸红心跳。期间,几个小伙子轮流上台讲几个搞笑的荤段子,逗得众人哄笑。
从那以后,村里的红白喜事,都请艺术团了,响匠班如同人老珠黄的暮年女人,悄悄被人遗忘在脑后。
老叶的侄儿阿锋结婚,老叶找上门,说:“你的婚礼上,我带响匠班来助兴。”阿锋一笑:“叔,我已经请了县里的艺术团,现在大家都爱看他们的节目。”老叶央求说:“让我们表演一回吧,我们免费表演,行吗?”侄儿为难地说:“那你们就在棚外表演吧。”
老叶召集响匠班,特意谱了新曲, 没日没夜地操练了半个月。
阿锋婚礼当天,艺术团在棚内表演,人声鼎沸,十分热闹。响匠班带着乐器,来到棚外。外面冷清清的,没几个人。
“开始!”老叶一声令下,表演开始了,他们脸上带着虔诚,双目微闭,娴熟地操弄着乐器,随着演奏忘我地摇头晃脑,浑身律动。
良久,他们表演完毕,深吸一口气,睁开眼,迎接他们的只有两个观众和稀稀落落的掌声。棚内的笑声、起哄声一阵阵传出来,震耳欲聋。六月天,响匠班所有人的心却冰凉。
走吧!老叶悲凉长叹一声,带着响匠班离开。“叔,你们吃了饭再走啊!”侄儿赶过来,在他们后面喊。
他们都没有说话,也没有回头,脚步蹒跚地走在乡间小道上。夕阳如血,将八个苍老的身影拉得很长很长。
从那以后,村里再没人请响匠班表演了。
老叶还是时常把唢呐拿出来擦一擦、吹一吹,儿子儿媳妇嫌他的唢呐声吵,他就一个人来到野外吹。
每天黄昏,响匠班相约在村外的小河边表演,他们尽情吹打,乐声时而悲伤,时而欢快,冲上云霄,飘向天际,久久不绝。小鸟、蝴蝶、蜻蜓环绕在响匠班周围,不停地飞来飞去,那是他们最忠实的听众……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9年20期)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以老叶少时对响匠的羡慕与学习为发端,以响匠班的冷落及老叶儿子媳妇的嫌吵为结局,前后对比写出了响匠班由荣而衰的历程。
B.小说在人物形象的设置选取上颇有匠心,村长的形象耐人寻味,村长六十寿宴之后“民间艺术团”得以盛行,响匠班由此没落。
C.小说运用正侧面结合的手法表现响匠班表演技艺的高超,正面写乐声,“高亢激昂”“极尽哀婉”;侧面写效果,闻者“喜笑颜开”“潸然泪下”。
D.响匠班是时代发展中的一个缩影,小说以小见大,以响匠班的命运走向引发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现代文明冲击下如何传承的思考。
【2】小说的结尾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进行赏析。
【3】小说主题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加以探究。
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
(2)伏清白以死直兮,____________。(屈原《离骚》)
(3)大学之道,____________,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礼记·大学之道》)
(4)后人哀之而不鉴之,____________。(杜牧《阿房宫赋》)
(5)古代诗文中常用“风雨”来抒发情感,荀子在《劝学》中则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形象论述积累的重要性。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青,是古人喜爱的颜色。一样的青色入诗,意境可能大不相同,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用______写出即将下雨的黑沉阴郁;又用“__________”表现天空的广阔无边无际。
(2)在《石钟山记》中,苏轼通过记叙自己探求石钟山得名由来的经过,指出要想认识事物的真相,须有质疑求实的精神,切忌“_________、_________”。
(3)银河又称银汉、河汉、星汉、明河等,常常出现在古诗词中,如“__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荀子以设喻引出“______,______”的论断,进而推出人只有博学自省,才能智慧明理,行为无过的观点。
(2)《登高》中,杜甫在描绘了寥廓萧瑟的秋景之后,不禁生发出“______,______”的漂泊他乡寂寞孤苦之叹。
(3)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描绘出一幅动静结合的湖光春色图,动的有江上“______”静的有水边的“______”,景色明丽,充满活力。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欧阳修《醉翁亭记》描写四时景色,既生动传神,又高度概括,其中写春、夏两季景色的两句是“____,____”。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先揭露燕赵韩魏齐楚六国统治者长期“___”,使珍宝堆积如山;这为后面的假设“____”就足够来抗击秦国作了铺垫。
(3)屈原在《离骚》中表示,自己对内心所认定的善的追求,态度是“____”;而对于背弃规矩、苟合取容等行为,也是“____”,也不会做出那些丑态。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春花秋月之外,“ _______”也是勾起作者故国之思的景象;而“________”则是作者无尽愁绪的形象描绘。
(2)《论语·为政》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指出,成为教师的条件是温习学过的知识进而又能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
(3)苏轼在《赤壁赋》中感叹“人生短暂 ,人很渺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湖口望庐山瀑布水①
张九龄
万丈红泉落,迢迢半紫氛。
奔流下杂树,洒落出重云。
日照虹霓似,天清风雨闻。
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氲。
注:①湖口:即鄱阳湖口,当时归洪州大都督府管辖。湖口遥对庐山,能见山头云雾变幻及瀑布在日光映照下闪耀的色彩。庐山,在今江西省。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取大略细,浓墨重彩,渲染烘托,写出了一幅雄奇绚丽的瀑布远景图。
B.首联使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庐山瀑布的瑰丽险壮及迷蒙神奇的气象。
C.瀑流从重云外奔流而下,穿过层叠的古木,坠入涧谷,展现了它的动态美。
D.瀑布来自高远,穿过阻碍,摆脱重云,得到光照,作者照实而写,并无深意。
【2】请简要赏析诗的颈联。
13、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无斋记
(清)刘大櫆
①天下之物,无则无忧,而有则有患。人之患,莫大乎有身,而有室家即次之。今夫无目,何爱于天下之色?无耳,何爱于天下之声?无鼻无口,何爱于天下之臭味?无心思,则任天下之理乱、是非、得失,吾无与于其间,而吾事毕( )。
②横目二足之民,瞀然⑴不知无之足乐,而以有之为贵。有食矣,而又欲其精;有衣矣,而又欲其华;有宫室矣,而又欲其壮丽。明童艳女之侍于前,吹竽击筑之陈于后,而既已有之,则又不足以厌其心志也。有家矣,而又欲有国;有国矣,而又欲有天下;有天下矣,而又欲九夷八蛮之无不宾贡;九夷八蛮无不宾贡矣,则又欲长生久视,历万祀⑵而不老。以此推之,人之歆羡于富贵佚游⑶,而欲其有之也,岂有终穷乎?
③余性颛⑷而愚,于外物之可乐,不知其为乐,而天亦遂若顺从其意,凡人世之所有者,我皆不得而有之:上之不得有驰驱万里之功,下之不得有声色自奉之美,年已五十余而未有子息。所有者惟此身耳。呜呼!其亦幸而所有之惟此身也,使其于此身之外而更有所有,则吾之苦其将何极矣;其亦不幸而犹有此身也,使其并此身而无之,则吾之乐其又将何极矣!
④旅居无事,左图右史⑸,萧然而自足。啼饥之声不闻于耳,号寒之状不接于目,自以为无知,而因以为可乐,于是以“无”名其斋云。
注释:⑴瞀然:愚昧不明。⑵祀:年。⑶佚游:逸游。放纵游荡而无节制。⑷颛:蒙昧无知。⑸形容室内图书多。
【1】下列填入第①段括号处的虚词是
A.哉 B.乎 C.矣 D.欤
【2】第②段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何作用?
【3】下列对第②段中画线句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难道会有最终贫穷的时候吗?
B.哪里会有终极穷尽的时候呢?
C.莫非会有最终结束的时候吗?
D.哪里会有最后完成的时候呢?
【4】第③段中“我皆不得而有之”中的“之”指的是_____。(用自己的话回答)
【5】阅读全文,简析作者是怎样看待“有”与“无”的。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2月8日,北京冬奥会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决赛中,中国选手谷爱凌前两跳成绩低于法国名将苔丝,面对关键的第三跳,当所有人都以为,谷爱凌要拿出熟悉的动作去争夺一枚银牌时,她却选择挑战此前从未做出的超高难度动作,并成功反超了一路领先的苔丝,上演超级大逆转,奇迹般夺冠。但夺得奥运冠军后,谷爱凌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不是要打败别人,我是要展示最好的自己。”
材料二 2月10日,北京冬奥会花样滑冰男子单人滑自由滑比赛中,日本选手羽生结弦挑战4A(阿克塞尔四周跳)失败,最终得到188.06分,以总分283.21分获第四名。尽管未能成功卫冕,但现场所有人都为他献上了掌声。
羽生结弦曾用“一生悬命”来形容自己对于花滑的态度,意即拼尽一生,用尽全力。在2019年的国际滑冰联盟花样滑冰大赛正式练习中,羽生结弦第一次公开挑战4A,三次摔倒;仅仅是2021年1月到4月之间,他就挑战了1000次以上,但从未成功过……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就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