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组短语,搭配不完全恰当的一项是( )
A.留恋母校 侵犯领土 指出缺点
B.人格缺陷 审查计划 开展思维
C.声明作废 履行职责 竖立大旗
D.事务繁杂 细心照顾 传颂事迹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 有关发言人在日前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指出,如果美国不改变目前实行的对华贸易政策,那么谁也不能保证在中美之间不会爆发一场后果严重的贸易战争。
B. 美国同八个亚太国家就“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达成一致,该协议减少了成员国之间商品与服务关税及其他门槛。
C. 著名作家村上春树连续六年排在诺贝尔奖获奖预测名单榜首,却年年与该奖无缘,可以堪称是诺贝尔文学奖史上“最悲壮的入围者”。
D. 哲学家为何离开学术界?一方面来自现实生活的重重压力造成哲学家受到伤害,一方面则是学术界存在的种种弊端令哲学家心灰意冷。
3、下面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自由和平等的爽朗秋天如不到来,黑人义愤填膺的酷暑就不会过去。
B.一番耐心的开导如醍醐灌顶,他心头的疑虑全消释了。
C.这次商品博览会,聚集了全国各地各种各样的新产品,真可谓汗牛充栋,应有尽有。
D.就这一眼,满园子里便鸦雀无声,比皇帝出来还要静悄得多。
4、下列词语感情色彩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 )
A. 光明磊落 力挽狂澜 直言不讳 推心置腹
B. 笑里藏刀 无声无息 落花流水 叹为观止
C. 南征北战 凶神恶煞 不劳而获 倾国倾城
D. 神采奕奕 雍容华贵 六亲不认 纸上谈兵
5、我们用“羞花”来形容历史上哪位美女?( )
A.西施 B.杨贵妃 C.貂禅 D.王昭君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日前,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就是要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为我国有效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营造有利外部舆论环境。
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离不开翻译质量的提升。新媒体时代,需要加强翻译研究,提高翻译质量,增强沟通和交流效果。
对中国翻译界而言,中国的改革开放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因为开放的精神,正是翻译的精神诉求。打破隔阂,开阔视野,促进理解与交流,拓展思想疆界,增进不同民族之间的文明互学互鉴,丰富与繁荣世界文化,是翻译的价值所在。翻译的使命就是要促进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之间有效的跨文化交际。
在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阶段后,新媒体语境下翻译活动越来越呈现出多维度特征,翻译在其路径、形式、方法、内容和功能等方面发生的深刻变化,使翻译研究和翻译实践不断面临新的挑战。对外翻译是融通中国话语和国际话语的“转换器”,是构建对外话语体系的“最后一公里”。能否形成对外国人来说有吸引力的话语表达,用他们能听懂能理解的话语来讲述中国故事是衡量国际传播效果的重要因素。面对翻译在新时代和新技术下的种种变化,我们应准确把握翻译的本质,科学地为翻译定位,充分认识翻译内涵,切实从思想上正视翻译活动。
提高国际传播效能,要求译者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切实提高翻译质量。不少人以为学过外语就能做翻译,由此造成想当然的、随意的翻译比比皆是,这严重影响了中国与其他国家的相互交流和理解。提高翻译质量是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内涵,为提高中国话语域外传播效能,译者要有高度责任感,只有苦练内功、站稳立场、知彼知己,方能百战不殆。
要树立认真严谨的职业态度。在语言和知识水平相差不多的情况下,认真负责、字斟句酌的译员与草草了事的译员相比,其译文质量大相径庭。要树立对翻译的敬畏意识,译者一定要端正态度,以国家尊严、民族利益为重,切勿急功近利。当遇到自己不能胜任的对外翻译时,要果断拒绝,切不可敷衍塞责,胡乱翻译,害人害己。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翻译过程是一种“再构思”“再表达”和“重构”,加强对国外受众的心理、修辞和思想研究十分重要。对外翻译既要站稳立场,也要考虑中外在意识形态、文化背景、审美心理、价值观念和逻辑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异,更要重视汉语与外语在哲学基础、句子结构以及语言使用者的思维逻辑和用语习惯等层面的差异。
翻译的质量和效果直接关系到中国故事能否传播出去,关系到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关系到中国国际话语权的提升。提高翻译质量,对加强中国的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至关重要。
(摘编自张法连《提高国际传播能力离不开翻译质量提升》)
材料二:
近来,新编园林版昆曲《浮生六记》以其独特的艺术展现方式和浸入式的感官体验受到多方面好评。自2018年七夕首演以来,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吸引了海内外观众的关注,还登上了法国阿维尼翁戏剧节的舞台。它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聘请了外国汉学家翻译字幕。
加快提升中国戏曲文化产品的国际市场份额,“出去”是“走出去”的第一步,是当务之急。翻译是戏曲“走出去”不可逾越的第一道门槛,因为看不懂曲词和道白,外国观众就无法理解剧情。目前国内戏曲演出有英文字幕的还是极少数,个别配了英文字幕,但译文质量参差不齐,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翻译工作尚未引起广泛重视——译出来就万事大吉,质量好坏、效果如何没人管,以致外宣场合闹笑话还浑然不知。殊不知,戏曲翻译因对译者的汉语理解水平和外语表达水平、对戏曲的理解力和感悟力以及自身素质与综合修养等各方面能力要求甚高,因此翻译难度极大,能够担此重任的译者寥寥无几。
新编园林版昆曲《浮生六记》在这方面做得很好,它从剧目编创之初就高度重视字幕翻译这一关键环节。英文字幕聘请了英国汉学家郭冉(KimHunterGor—don)来翻译,在演出现场多个地点都安装了汉英对照字幕或嵌于花窗之中,或立于假山脚下,与剧情场景完美融合。郭冉来自英国苏格兰,从小喜爱戏剧,曾在英国伦敦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昆曲演出史与传承。他曾在北京语言大学学习汉语,并在上海戏剧学院和南京大学做过访问学者,研究昆曲清唱,现在昆山杜克大学任教,主讲中国研究与表演学。他的戏曲翻译经验丰富,翻译过十多部昆曲大戏(如《邯郸梦》《桃花扇》《春江花月夜》等)。像郭冉这样的汉学家,精通汉语和中国文化专门从事中国昆曲研究,同时又占据外语表达的先天优势,并且熟悉西方受众的心理,邀请他加入到中国戏曲翻译队伍,无疑是中国文化“借船出海”的明智之举。
(摘编自朱玲《戏曲“走出去”,当有国际范儿》)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打破不同民族间的隔阂,促进其文明的交流互鉴,丰富和繁荣世界文化,是加强翻译研究,提高翻译质量的目的。
B.进入常态化的疫情防控,使翻译研究和翻译实践面临新挑战,翻译的路径、形式、方法等相应发生了深刻变化。
C.目前戏曲翻译质量差的极为重要的原因是翻译工作未受到应有重视,而译者自身素质与综合修养等方面的能力较低。
D.聘请对昆曲有深入研究同时又有外语表达优势的汉学家郭冉任新编园林版昆曲《浮生六记》的翻译是明智之举。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国综合国力已明显提升,但我国的国际话语权与国际地位并不相称,这需要翻译界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
B.有些人遇到自己不能胜任的对外翻译工作时,因为怕伤脸面而不能果断拒绝,结果造成译作质量低下,可能害人害己。
C.目前,我国推介到国外的戏曲有不少尚未配上英文字幕致使外国观众丝毫看不懂剧情,这影响了中国戏曲的向外传播。
D.新编园林版昆曲《浮生六记》的汉英对照字幕,或嵌于花窗之中,或立于假山脚下,花样之丰富受到了朱玲的赞美。
【3】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话,引出了“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说法,进而引出了论点。
B.“转换器”与“最后一公里”的比喻,使对外翻译的功能、作用得到了非常形象化的表达。
C.材料一的第三自然段到最后一自然段采用的是层层递进的结构,而全文采用的是总分的结构。
D.材料二第二自然段批评的翻译现象,与新编园林版昆曲《浮生六记》的翻译形成了鲜明对比。
【4】材料二的内容经过提炼概括后可以作为论据放进材料一,为什么?
【5】中国戏曲学院打算把传统戏曲《花为媒》推介到法国,那么,学院所选择的译员,除了有深厚的法语造诣之外,最好还要达到哪几条要求?请简要概括。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雎鸠是一种水鸟,雌雄都有固定的配偶,出双入对。《诗经·关雎》开篇提到这种鸟,是为了给“ , ”两句起兴。
(2)李白在《蜀道难》中提到蜀中要塞剑阁崔嵬高峻,有着 “ , ”的险要地势。
(3)《赤壁赋》中,苏轼劝说友人,月亮有圆有缺,但终究没有增减,从变化的一面看“ ” 从不变的一面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又何必羡慕呢!
8、名篇名句默写
飞鸟的形象经常出现在中国诗文中,是人们表达情感、寄托怀抱的载体。如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 ”,借鸟鸣渲染离情;又如屈原《离骚》中“③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借用大鸟和小鸟不合群来比喻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贵品质;再如庄子《逍遥游》用“水击三千里,⑤___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_____ ”的大鹏来寄托高远的人生理想。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劝学》中,君子通过广泛学习能够提升自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2)《诗经・氓》一文中,与“青梅竹马”意境相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3)《雁门太守行》中,诗人借用典故,赞颂将士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
10、把下列句子补写完整。
(1)《劝学》一文中表达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句是:_______ ,_________ 。
(2)《逍遥游》中通过舟的浮动对水的依赖来说明大鹏的飞翔对风的依赖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3)《师说》中韩愈明确自己所说的老师不是启蒙教师的句子是:彼童子之师,_______ ,__________。
(4)《阿房宫赋》中以璀璨的明星来比喻打开的妆镜,使读者印象更为强烈的语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 。
(5)《赤壁赋》写清风与明月的享受无人禁止,无穷无尽的句子:_______,______ 。
(6)《氓》中哪两句以淇水有界来喻示爱情的终结和痛苦的无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7)《离骚》中表达虽然芳草和污泥混杂,可纯洁的品质并未受到侵袭:_______,_____ 。
(8)《蜀道难》中运用夸张修辞写出秦蜀间崇山叠岭、不可逾越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9)《登高》一诗中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句子是:_____,_____。
(10)《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犹豫不决而出场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
(11)《锦瑟》中________,_____表现了可望不可即的理想境界。
(12)《虞美人》中词人遥望金陵想象,传出物是人非的无限怅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13)《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诗中_______,_____描绘了周瑜的英气勃发。
(14)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认为北伐抗金应当做好充分准备,如果像南朝宋刘义隆草率出兵,虽有_______之雄心,也只怕会有________的结局。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作者热情歌颂孙权不畏强敌,敢于征战,并不断壮大的句子是:“____,______。”
(2)刘禹锡在《陋室铭》中以“__________,_____”来借指自己的陋室,抒发自己仰慕前贤、安贫乐道的情怀。
(3)《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描绘早春的细雨蒙蒙、春色若隐若现的句子是:“______, _____。”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论语十则》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阐述了学习与思考之间的辩证关系。
(2)古人常借酒来抒发情怀,苏轼在《赤壁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曹操攻破荆州后在长江边上横着长矛饮酒作诗。
(3)愁,是人类一种特定的情绪,但在古代诗人的笔下,这种愁情愁绪却异彩纷呈。如李煜《虞美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闻邻船吹笛
杨 基
江空月寒露华白,何人船头夜吹笛。
参差楚调转吴音,定是江南远行客。
江南万里不归家,笛里分明说鬓华。
已分①折残堤上柳,莫教吹落陇头花!
(注) ①分:料,料想。
【1】下面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开头与结尾处的景物描写相呼应,寄寓了诗人深厚的情感,营造了优美的意境。
B.第三句写笛声由“楚调”转为“吴音”,其中暗含了吹笛人的内在情感。
C.末尾两句情味深长,“折柳”含伤别之意,“陇头花”即“陇头梅”,含思念之情。
D.这首诗的体裁为七言古诗,语言质朴无华,意蕴丰富,感人至深。
【2】本诗以“闻邻船吹笛”为题,请简要分析“笛声”表现的丰富内涵。
【3】全诗以“江空月寒露华白”起笔,请结合诗歌内容对此加以赏析。
14、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陈成子弑简公,孔子沐浴而朝,告于哀公曰:“陈恒弑其君,请讨之!”公曰:“告夫三子。”孔子曰:
“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君曰:‘告夫三子者。”之三子告,不可。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
(《论语·宪问》)
卫灵公问陈于孔子。孔子对曰:“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明日遂行①。
(《论语·卫灵公》
(注)①明日遂行:卫灵公无道,有志于战伐之事,故孔子去之。
【1】孔子两次言及“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表现其_________的精神和_________的心情。
【2】根据上述材料,简析孔子对于军事的看法。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2020年,我国脱贫攻坚取得辉煌胜利,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2021年,我国经济社会稳步发展,在疫情肆虐的背景下,中国是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国家;2022年,我国科技事业凯歌频奏,继“神十三”成功返回后, 6月5日“神十四”的发射又取得圆满成功……我们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越来越近了。
材料二:
延续了两年多的“新冠”疫情,仍在全球肆虐;俄乌冲突自2月下旬爆发以来已经持续了4个多月;“台独”势力挟洋自重、倚美谋独、以武拒统,越来越猖獗;我国经济在美西方的严重打压和疫情影响的双重干扰下艰难前行;美西方意识形态渗透日益严重,无孔不入;《国歌》警示我们: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上面两则材料给了你怎样的触动?请你结合材料,联系实际,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思考和洞见。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书写工整;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