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题文)下列句子中的成语,使用正确的是
A. 学校迎新晚会上,扎西同学幽默风趣的表演逗得观众忍俊不禁地大笑。
B. 目前,住房价格一涨再涨,令购房者叹为观止。
C. 比起贝壳里的生命来,我在这世间停留的时间也算长的了,应该用我的能力来把我所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地一丝不苟。
D. 卓玛在全区中学生舞蹈大赛中,以其优美舒展的舞姿和新颖的编排,征服了评委,获得一等奖,全家人简直是乐此不疲。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搏弈发详地厉行节约舐犊情深
B. 精粹易拉罐灵牙俐齿相形见拙
C. 辐射化装品老奸巨滑开源节流
D. 部署水龙头绿草如茵雍容典雅
3、下列各组中两句都有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 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B.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相如每朝时,常称病
C.尝问天下所疾恶者 皆为陛下所成就
D.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中国是礼仪之邦,慷慨好客是我们的民族性格。 , , , , , 。
①一般来说,发自内心的尊重关爱应该是主人待客的基本态度。
②待客之道,首在分清宾主。
③当然,居客位的一方也需讲究“客道”。
④好客自然讲究待客之道。
⑤主即待客迎送的一方,宾即拜谒、暂居的一方。
⑥主人为客人尽量想得周到,客人也尽量不给主人添麻烦。
A. ②⑤④⑥①③ B. ④②⑤①③⑥ C. ④①③②⑤⑥ D. ②⑤④①③⑥
5、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窦娥冤》大约是关汉卿四十岁左右时的作品,那时元朝刚刚统一天下,元世祖忽必烈在位,正是元朝“最清明、最鼎盛”的时期。
B. 让窦娥临终的三个愿望都得到实现,也从侧面表现了“神灵”和“天道”还是存在的,世界上还是有“公理”和“正义”的。
C. 留守儿童问题解决的过程,也许漫长艰辛,但只要有解决问题、直面问题的诚意、态度和能力,就会在解决留守儿童问题上迈出重要的一步。
D. 窦娥冤案只是一桩命案,并无曲折离奇的情节,而这起冤案却具有普遍的社会意义,它是法制黑暗和官吏昏聩的写照和典型。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杜甫在夔州
杜甫在夔州最初居住的“客堂”,是在山坡上架木盖起的简陋的房屋;这类房屋散布在山腰,好像鸟巢一般。他到这里第一步的工作,就是按照夔州人民的习惯,用竹筒把水从山泉引到他居住的地方。又因为乌鸡能医治风痹,他养了许多鸡,并且催促他的长子宗文在墙东树立鸡栅……对于生活上的一些琐事,他下了一番布置的功夫。
夔州是三峡里的山城,这里的山川既雄壮又险恶,杜甫一到这里,便开始爱用惊险的文字描画它们。他一再歌咏的是白帝城,他感到这座城是“江城含变态,一上一回新”(《上白帝城二首》之一)。另一方面,给杜甫的印象最深的,是夔州人民的生活。他看见夔州的许多女子因为男丁缺乏,到了四五十岁还没有结婚,她们每天到山上砍柴背到市上出卖,供养一家,有时还冒着危险贩卖一些私盐回来。人们不深究原因,只说她们面貌丑陋,所以找不到丈夫;杜甫却反过来问:“若道巫山女粗丑,何得此有昭君村?”(《负薪行》)他看见峡中的男子,少数富有的驾着大船经商,大多数贫穷的终生充当劳苦的船夫,人们说,这里的人都器量狭窄,只图眼前的利益,杜甫也反过来问:“若道士无英俊才,何得山有屈原宅?”(《最能行》)峡中的人民大部分过着穷苦可怜的生活,而夔州却是阔绰的贾客胡商必经之地,这两种生活的对照杜甫也写得很清楚。
除了歌咏山川和人民生活外,杜甫在这时有了充裕的时间,回忆他的青年时代。他在偏僻的山城与外边广大的世界隔绝,朋友稀少,生活平静,因此过去的一切经历在他面前活动起来。他写了不少长篇的诗叙述他过去的生活。他写《壮游》诗,从七岁学诗起经过吴越齐赵的漫游、长安时代、安史之乱,一直到滞留巴蜀,是一篇完整的自传。他还写了八首长诗,怀念八个人物,集在一起,叫作《八哀诗》,但它们只有历史的价值,艺术方面并不算是成功的作品。
杜甫在这时因为与外面的世界脱离,作诗的态度有时改变了。他在成都草堂时说他写诗的态度是:“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老去诗篇浑漫与,春来花鸟莫深愁。”前两句说他长安时代以来对于诗的努力,极力避免庸俗,生活越艰难,作诗也越刻苦;后两句则说明在草堂的生活较为清闲,对着美丽的自然界可以信口成章了。无论是刻苦努力,或是信口成章,由于他有充实的生活体验,都能写出像他天宝末年以后那样富有创造性的诗歌。但是到了夔州,他又把一部分的精力用到雕琢字句、推敲音律上边去了。他在《遣闷戏呈路十九曹长》里说“晚节渐于诗律细”,又在《解闷十二首》里说“颇学阴(阴铿)何(何逊)苦用心”。并且在指导儿子宗武学诗时,也教他熟读《文选》,以便从中采撷辞藻:这好像又把诗歌扯回到“研揣声病、寻章摘句”的时代里去。但杜甫夔州时代的诗并不是每一首都是这样写成的,他用这种态度写出来的代表作品最明显的是《秋兴八首》《诸将五首》。这些诗不是没有接触到实际的问题,不是没有说到国家的灾难与人民的贫困,不是没有写出时代的变迁和自己热烈的想望,只是这些宝贵的内容被铿锵的音节与华丽的词藻给蒙盖住了,使后来杜诗的读者不知有多少人只受到音节与词藻的迷惑与陶醉,翻来覆去地诵读,而不去追问:里边到底说了些什么?因此在解释上也发生分歧。与此相反,反倒是在《写怀》里毫不费力地写出来的“无贵贱不悲,无富贫亦足”,读起来觉得亲切动人;而像《宿江边阁》里“不眠忧战伐,无力正乾坤”那样的诗句足以表达出诗人的品格。
杜甫在夔州,身体时好时坏,疟疾、肺病、风痹、糖尿病都不断地缠绕着他,最后牙齿落了一半,耳也聋了,几乎成了一个残废的老人。他在这情形下,两年内写了四百三十余篇诗,占有他全集诗中的七分之二,而且其中有不少的长篇,这是一个丰富的创作时期。由于生活的限制,在内容和思想上比起过去的作品都略有逊色,但其中也不缺《登高》这样的杰作。
(节选自冯至《杜甫传》,有删改)
【1】从传记中看,杜甫在夔州时的诗歌创作题材上很有特色,下列各项不属于这个特色的一项是( )
A.有的诗歌颂夔州美丽的山川景物,如《上白帝城二首》。
B.有的诗歌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苦难,如《负薪行》《最能行》等。
C.有的诗回忆了自己的青年时代,还有一些诗怀念友人,如《壮游》《八哀诗》等。
D.有的诗写一些雕琢字句、推敲音律的内容,如《遣闷戏呈路十九曹长》《解闷十二首》等。
【2】下列对传记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杜甫爱用惊险的文字描画三峡里山城的雄壮险恶,这说明诗人十分注重以恰当的文字形式表现作品内容。
B.《负薪行》和《最能行》等诗歌反映了峡中人民穷苦可怜的生活状况,是杜诗中最具代表性的优秀诗篇。
C.杜甫的一些注重音节与词藻的诗使读者迷惑与陶醉,以至于翻来覆去地诵读也难以知道诗里边到底说了些什么。
D.杜甫在夔州身体多病,几乎成了一个残废的老人,由于这个缘故,在内容和思想上比起过去的作品都略有逊色。
【3】文章最后说“这是一个丰富的创作时期”,依据所选的这部分文字,你认为影响作者创作的背景因素有哪些。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韩愈在《师说》中用反问句式指出“惑”存在的普遍性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得民心者得天下,这个道理千古不变,正如《阿房宫赋》中杜牧指出,六国足以抵御秦国而保全自己的途径是_________,_________。
(3)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一诗中,选用“玉龙”和“黄金台”造型设色,创造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一位神采奕奕的主将形象便宛然在目。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韩愈《师说》中,强调从师的标准与师者年龄大小无关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中,表现词人见洞庭月夜美景而心旷神怡,美妙的情愫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古代文人墨客常常将茶诉诸笔端,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青年人承担着历史使命,肩负着时代责任,必须要有宽广的胸怀、坚韧的品质,因为责任重大,道路遥远。正如《论语·泰伯》中曾子所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23年第19届亚运会在杭州举行,你可以用柳永《望海潮》中“___________”一句来夸赞杭州人口众多,还可以用其中的“___________”一句来概括西湖的湖山之美。
(3)小刚最近发表了一篇《漫话成语,巧学文言》的学术论文,文中提到了我国的成语有很多都来自古诗文,比如“善始善终”就源自魏征《谏太宗十思疏》里的“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劝学》中也说“_______,_______”。
(2)韩愈在《师说》中以“_______,_______”两句指出了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原因。
(3)在《赤壁赋》中,客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伤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4)《红楼梦》中黛玉初入贾府见到王熙凤时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凤姐貌美而有威严、动人而含泼辣的形象。
11、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饮中八仙歌》勾勒出酒中八仙的群像,而文人与酒确有着不解之缘。因受门阀制度的压抑,满怀愤懑的鲍照想要以酒来宽慰自己,“(1)_____,举杯断绝歌《路难》”;归隐田园的陶渊明在醇酒与美景中自得其乐,他能够“(2) _______,眄庭柯以怡颜”;与朋友推杯交盏的李白不看重富贵的生活,只愿久处醉乡不愿清醒,“(3) _______,________”;款待来客的杜甫酒意渐浓,兴致渐高,他不禁发出“(4)肯与邻翁相对饮,_______”;贬谪于浔阳的白居易面对美景,只能以独自饮酒来排遣沦落之情,“(5) _______, ____”;而在泛舟赤壁的苏轼笔下,“一世之雄”的曹操有着“(6) ______,横槊赋诗”的英姿。
12、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用“____________”解释了颜渊什么是“仁”的疑惑,并强调一旦做到这一点,就能达到“____________”的效果。
(2)在《李凭箜篌引》中,先以声写声、后以形写声,从而描写了音乐震撼力的一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融写景、抒情和哲理于一体,艺术价值很高。写春江花月之夜景,抒思乡孤独之情,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则渗透了人事变幻、江月永恒的哲理。
1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题胡逸老致虚庵
黄庭坚
藏书万卷可教子,遗金满籯常作灾。
能与贫人共年谷,必有明月生蚌胎。
山随宴坐图画出,水作夜窗风雨来。
观水观山皆得妙,更将何物污灵台。
【注】胡逸老:作者友人,生平不详,致虚庵是胡逸老的书房。籯(yíng):竹箱。灵台:此指心。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叙议结合,褒贬分明,在对比中凸显了胡逸老不同凡俗的淳厚家风和高雅品格。
B.正如蚌胎滋养出明月珠一样,有诗书家教和扶贫济困的德行,友人家必定俊才辈出。
C.于友人处盘桓,闲看山卧听水,山水之妙不仅悦人耳目,更能荡涤心灵,澡雪精神。
D.名为“题致虚庵”,诗句却无一处写庵,通篇着墨于表现和赞美庵主人的精神生活。
【2】“天下之本在家”,中华民族历来注重家教、家风。你从诗中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龚茂良,字实之,兴化军人。绍兴八年,进士第。父母丧,哀号擗踊①,邻不忍闻。调泉州察推,以廉勤称。除监察御史。江、浙大水,诏陈阙失,茂良疏曰:“臣愿先去腹心之疾,然后政事阙失可次第言矣。”内侍曾觌、龙大渊皆用事,故茂良及之。会内侍李珂没,赠节度,谥靖恭,茂良谏曰:“中兴名相如赵鼎,勋臣如韩世忠,皆未有谥,如朝廷举行,亦足少慰忠义之心。今施于珂为可惜。”竟寝其谥。尝论大渊、觌奸回,曰:“二人害政,甚珂百倍。”上谕以“皆潜邸旧,非他近习比,且俱有文学,敢谏争,未尝预外事”。翌日,再疏,不报。自以不为群小所容,请祠,不允。上后知二人之奸,既逐于外,起茂良广东提刑,就知信州。即番山之址建学,又置番禺南海县学。城东旧有广惠庵,中原衣冠没于南者葬之,岁久废,茂良访故地,更建海会浮图。上以江西连岁大旱,知茂良精忠,以一路荒政付之。茂良戒郡县免积税,上户止索逋,发廪振赡。疫疠大作,命医治疗,全活数百万。进待制敷文阁,赏其救荒之功。召对,除礼部侍郎。上亟用茂良,手诏问国朝典故有自从官径除执政例,明日即拜参知政事。淮南旱,茂良奏取米十四万,委漕帅振济。茂良以为:“淮南咫尺敌境,民久未复业,饥寒所逼,万一啸聚,患害立见,宁能计此米乎?”潮州守奏通判不法通判茂良乡人也同列欲及茂良奏事退同列留身出狱案进上茂良不知也上厉声曰参政决无此上命茂良以首参行相事,茂良慨然叹曰:“此当以身任怨,不敢爱身以弊天下。”淳熙四年正月,召史浩于四明,茂良亦觉眷衰,因疾力求去。上曰:“朕以经筵召史浩,卿不须疑。”卒,谥庄敏。
(节选自《宋史•龚茂良传》)
[注]①擗踊:擗,用手拍胸。踊,以脚顿地。形容极度悲哀。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潮州守奏通判不法/通判/茂良乡人也/同列欲及茂良/奏事退同列/留身出狱案/进上/茂良不知也/上厉声曰/参政决无此/
B. 潮州守奏通判不法/通判/茂良乡人也/同列欲及/茂良奏事退同列/留身出狱案/进上/茂良不知也/上厉声曰/参政决无此/
C. 潮州守奏通判不法/通判/茂良乡人也/同列欲及茂良/奏事退/同列留身/出狱案进上/茂良不知也/上厉声曰/参政决无此/
D. 潮州守奏通判不法/通判/茂良乡人也/同列欲及/茂良奏事退/同列留身出狱案/进上/茂良不知也/上厉声曰/参政决无此/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进士”指科举中举人经殿试后及第者,分为三甲,进士及第、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第一甲分为状元、榜眼和探花。
B. “衣冠”本指衣服和帽子,因中国古代“士”以上的人可戴冠,故指“士”以上的服饰,后成为中国古代士人和官吏的统称。
C. “侍郎”是官名,本为宫廷近侍;隋唐以后,中书、门下及尚书省所属六部皆以侍郎为长官之副,六部长官正职为尚书。
D. “经筵”指汉唐以来帝王为讲论经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宋代制度化,成为与中国古代最高统治者密切相关的教育制度。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茂良孝敬父母,为官勤于政事。父母去世,他悲痛欲绝,令人感动;在信州任职,他在南海等地建学校,还改建废弃的广惠庵为海会浮图。
B. 茂良为人正直,敢于指斥奸邪。他反对内侍李珂谥“靖恭”,认为此谥应给赵鼎、韩世忠;多次上疏,直言龙大渊、曾觌是奸臣,但未被采纳。
C. 茂良心系百姓,治政多行善举。江西疫病流行,他命医救治,保全数百万人;淮南发生旱灾,他奏请朝廷发米救济,起到了稳定社会的作用。
D. 茂良以身任怨,颇受皇上赏识。他被皇上直接由从官升为参知政事,后又以首席参政代行宰相职务;皇上信任他,让他无须因起用史浩生疑。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皆潜邸旧,非他近习比,且俱有文学,敢谏争,未尝预外事。
(2)以一路荒政付之。茂良戒郡县免积税,上户止索逋,发廪振赡。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神十”航天员在“天宫”授课时用到了两个陀螺,一个静止,一个绕轴旋转,当受到外力推动时,前者不规则地颠倒翻滚,而后者则保持着固定的轴向稳稳向前飞去,在环境、外力等因素相同的情况下,只是缘于“轴向”的有无,两个陀螺的表现大相径庭。这样的一幕,耐人忖思。
以上事例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解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