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林芝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一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诸生,古代经考试录取进入中央、府、州、县各级学校,包括已经在太学里学习的生员。

    B.予告,古代官吏休假制度。官吏休假称“告”,二千石以上官吏经考课居最高,允许带职休假。一般不得归家,居官不视事。

    C.释褐,褐为粗布衣服,释褐指脱去平民衣服,到官府任职。后来也指考入各级官办学校学习的生员。

    D.乐府,秦代以来设立的管理音乐的官署。汉武帝时期扩大乐府规模,从民间搜集大量民歌,后人称“汉乐府”。乐府也成为诗体名称之一。

  •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古有柳敬亭,今有袁阔成袁阔成先生将《三国》讲活了,他那   的讲解将人们带进了那个波澜壮阔的历史时代,也带进了他细腻丰富的内心世界。

    演员必须自己内心冷静,才能表现所演角色的热烈情感,他先得学会不动于衷,才能   ,才能把角色的喜怒哀乐生动地形之于外

    湖北许昌春秋楼关圣殿正中塑有一尊高13、号称亚洲最大的室内关羽神像。只见那关公手捋长髯,微合二目,夜读《春秋》,宝相庄严  

    A惟妙惟肖  栩栩如生  绘声绘色

    B绘声绘色  惟妙惟肖  栩栩如生

    C栩栩如生  惟妙惟肖  绘声绘色

    D绘声绘色  栩栩如生  惟妙惟肖

     

  • 3、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6分)

    A.可知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这是古人曾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贾府抄检大观园时,探春说出上面的话。(《红楼梦》)

    B.《黎明周报》刊载新文化运动消息,介绍新思想,批判旧思想。觉慧热心地参加了周报的工作,经常在周报上发表文章。他对这种新的生活方式的兴趣愈来愈浓,跟他的家庭离得愈来愈远,即便是与觉民,也有了距离。(《家》)

    C.吴荪甫的丝厂贴出了扣减工钱的布告,女工们像潮水一般涌出车间,把那刚刚贴出来的布告撕得粉碎,之后关车、罢工、冲厂。丝厂女工喊出了打到屠夜壶”“打走狗姚金凤等口号,风潮很快席卷恶劣其他丝厂。(《子夜》)

    D长坂坡一战中,张飞曾经让二十多个骑兵在树林中敲锣打鼓,以为疑兵,为吓退曹操创造了条件。此计成功之后,张飞再接再厉,让士兵拆断长坂桥,曹操疑有埋伏,不敢追赶。(《三国演义》)

    E在初次谈到欧也妮终身大事的那顿晚饭后,拿侬到葛朗台房间拿一瓶酒,下楼时差点摔了一跤。葛朗台责备拿侬怎么和别人一样站不稳,拿依怪楼梯不牢靠,葛朗台太太也说早该叫人来修理了,前一天欧也妮也几乎崴了脚。尽管葛朗台还责怪他们不懂踩楼梯边上还结实的地方走,但是碍于太太的情面,还是请了人来修理,他拿走家中唯一的蜡烛,让妻子、女儿和女佣留在除了熊熊的灶火,没有任何光亮照明的原地。(《欧也妮葛朗台》)

     

  • 4、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儿歌在一个人成长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从méng)懂的孩童到成年,正是这些zhì)嫩的旋律,见证并陪伴着我们成长。

    B.《芝麻胡同》的热播说明,创作者只有qián)心打造带有浓厚地域色彩的故事,才能打破时空的pān)篱,让观众感受到文化温度。

    C.为师者厚植家国情怀,zhūn)谆教导学生热爱祖国和人民,学生才能把人生理想扎根广máo)大地,同祖国前途紧密联系在一起。

    D.习近平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演讲时提出:让和平的xīn)火代代相传,让文明的光芒)熠生辉,这是当代政治家应有的担当。

  • 5、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王老师是位儒雅谦和的师长,前后共招了七名博士生。我忝列门墙,且为大弟子,接受教诲的机会更多一些。

    ②真是好事多磨。经历了许多挫折,他的公司终于正式成立了,他也可以安之若素了。

    ③这次选举,本来他是最有希望的,但由于他近来的所作所为不孚众望,结果落选了。

    ④他这个人心直口快,嘴上没有把门锁,刚才的话也是想到什么就说什么,言不由衷,你可千万不要介意。

    ⑤随着新农村建设规划的实施、居民居住条件的改善,农村被盗率已经每况愈下,但是,我们仍应加强防盗意识。 

    ⑥既异想天开,又实事求是,科学工作者正是以这种特有的风格不断地去探索宇宙奥秘的。

    A. ①②⑤ B. ①③⑥ C. ②④⑤ D. ③④⑥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文本一:

    秀色(节选)

    铁凝

    沿太行山西麓一直向上,是个名叫秀色的村子。秀色山高路陡,树木也欠茂,只聚集着几十户人家,可秀色有名。秀色的出名,在于它的缺水。老辈子人说,远自光绪年间,这里的水源就绝了。但是祖祖辈辈的秀色人就这么活下来了,他们无一户迁徙,就那么渴着自己,茫然而又孤傲地守着干涸的家园,守着村里唯一的一眼枯井。老辈子人说,这口井闹日本那时候就是干的。说它是井,不如说是个井的意思,一个曾经有水的象征。①秀色的人家就生活在水的象征里。

    吃水要走100里路下山去背,100里外的半山腰有一股芦苇粗细的泉眼,是秀色人的命根子。秀色村里的男人们背上半人多高的木桶,揣上干粮,日夜兼程地赶到泉眼。排队,等水,从天亮等到天黑,在秀色的男人们是平常的事情。他们一个整天也没人说话。他们闭住嘴,用耳朵听着泉水,就仿佛枯干已久的耳朵也需灌满水声。待到自己的木桶也终于满得不能再满时,他们会疯了似的匍匐在泉眼上,敞开喉咙再把自个儿灌个死去活来。然后他们背桶上身,腾出位置,或单独,或搭伴地重返原路,日夜兼程地回到秀色。回程是艰辛的,水的重量自不必说,紧要的是水的金贵。男人屏息敛气地在山路上跋涉,力争不让一滴水丢落在途中。跋涉令他们很快就耗尽了体内的水分,他们受着脊背上那水的诱惑,恨不能跳进桶里淹死自个儿。但因为他们是男人,他们想到了责任。他们至多会在歇脚时探头桶内看一看这水的形状,嗅一嗅这水的气息。清亮的泉水照见了男人皴皱的脸,也似乎映出了一家人渴望的容颜。于是他们鼓起力气,再次启程,拔开精瘦的双腿赶路。也有人家使毛驴下山驮水的,可更多的人家觉得不划算。在秀色,多一个畜生与人争水,就不如没有这畜生。

    水被男人长途跋涉背回家来,是要上锁的。在秀色,值得上锁的东西只有水。家家都有阔大的桦木水橱,木桶安放进水橱,水橱用铁锁锁住。三几寸长的铁钥匙挂在一家之主的腰间,显示着主人的尊严,也显示着水的神圣不可侵犯。秀色人都知道那条与邻人相处的规矩:借米借面不借水。外村人来秀色串亲戚,也都知道不带米不带面只需带水,水就是最珍贵的礼物。大人拎个大瓦罐,小人拎个小瓦罐,拎着水瓦罐的亲戚在秀色会被待为上宾。

    秀色人使水也讲究,一瓢水先是洗脸,再是洗菜,然后馏锅。等锅里的饽饽蒸熟,舀出馏锅水或喂猪,或待到下顿饭再折回锅里。

    说到洗脸,那大半是姑娘家的事。娘儿们汉们是不洗脸的,他们已经没有洗脸的概念。水的匮乏使姑娘们的眼睛失却着光泽。她们面色暗淡,呼吸也不够清爽,②发辫荒草一样纠缠在头上。水的匮乏不仅截断了秀色人的欢颜,还使秀色人即令在悲痛时刻也悲痛得不那么彻底,不那么专注。他们会在痛哭的高潮中猛地发现眼里流出来的是水而不是泪,他们便想方设法让眼中溢出的咸涩液体井然有序地再流进自己的嘴。而姑娘们大哭时更注重的是容貌的需要,她们不失时机地伸出双手以泪洗面。以泪洗面之后的姑娘,容貌异常鲜灵,加之眼皮的微红,鼻翼的微肿,上了艳妆一般,在村眉土眼的乡亲中间,闪电似的,煞是耀眼。悲痛在这时就退到了一个尴尬的角落。悲痛是什么,还有比没水更大的悲痛么?

    秀色人是名副其实地靠天吃饭。村口最洼处垒了个蓄水池,他们盼望夏日池中有雨水,冬季池中落白雪。虽然,这两样东西在秀色并不多见。下雨的日子是秀色人狂欢的日子,他们会倾巢出动,站在大雨中淋浴,娘儿们汉们一律半裸着自己。而后是搬出家中所有的器皿迎雨水进家。下雪的日子也是秀色人狂欢的日子,他们会倾巢出动,不分男女老幼地趴在雪地上,没时没晌地吞咽积雪。他们往往被雪撑胀了肚子,孕妇一般叉开腿歪坐在雪地上,吭哧唉哟地叫着,难受得不行。难受着,手却止不住,手依旧大捧地往嘴里塞着雪;难受着,才想起把吃不尽的漫坡大雪归入村口那长年空旷的蓄水池。雪在池中结成了冰,村干部便将冰块砸碎,拿秤约着分给村民。有个叫李老哲的村长,有一年他倚仗权势给自家多分了十斤,结果被斗得不轻。

    秀色的名声更远了,方圆百里的村寨,那些当娘的吓唬闺女时就说:“小丫头片子再不听话,长大把你嫁到秀色去!”秀色的现任村长李哲(李老哲的儿子)道:“除了没水,我们什么没有哇?”有人就更显尖刻地说:“连水都没有,还能有什么呢?”一句话噎得李哲羞愧难当。

    连水都没有,还能有什么呢!这是咒语。

    那么,该找水脉吧,该打井吧,该上县、上省请打井队吧……

    (有删改)

    文本二:

    作者由于缺少生活实感,生硬编造出一个百里内无水的“山高路陡”的秀色。这个秀色里的村民,吃水要靠男人们背了“半人多高的木桶”,“揣上干粮”上一百里外的地方背,那是怎样一种情况?步行一百里,是个简单的数字吗?一木桶水,又能有多少?要知道,有生命的东西,就需要水。秀色的人吃水靠背,那么,秀色的牲口、植物,又靠什么弄水来养护呢?难道是也靠男人从一百里以外背水来吗?

    (摘编自丁夫《秀色能“永远”吗?》)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秀色”这个村名与其严重缺水干涸枯寂的实际状况形成反差,带给读者强烈的震撼。

    B.一家之主腰间挂钥匙的“尊严”,姑娘们才能洗脸的“特权”,简洁的笔触写出秀色人缺水的无奈。

    C.秀色人在痛哭时连眼泪都舍不得浪费,表明因为缺水,他们已经完全不在乎生活中其他的痛苦。

    D.当娘的用“长大把你嫁到秀色去”来吓唬小闺女,这一情节极具生活化,写出了外面村寨对秀色的看法。

    【2】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句子①描写出秀色村缺水之严重,秀色人祖祖辈辈坚守着干涸的家园,表达出对水的渴望。

    B.句子②将发辫比喻成荒草,生动形象地写出秀色人因惜水而不洗头的状貌,正面写出秀色缺水的状态。

    C.句子③与前文形成呼应,揭示了村长李哲心中的隐痛,“咒语”暗示他要为秀色村找水的决心。

    D.句子④在写出找水的系列规划后戛然而止,这一留白给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既有实施过程的艰难,也隐含着希望。

    【3】文本一是从哪些方面来渲染秀色这个地方水的匮乏的?请结合作品简要概括。

    【4】文本二对《秀色》合理性的质疑,你是否同意?请结合作品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7、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从今若许闲乘月,______。(陆游《游山西村》)

    (2)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______。(苏轼《水调歌头》)

    (3)______,善假于物也。(荀子《劝学》)

    (4)______,而后乃今将图南。(庄子《逍遥游》)

    (5)总角之宴,______。(《诗经·氓》)

    (6)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______,其可怪也欤!(韩愈《师说》)

    (7)仁者不忧,______,勇者不惧。(《论语·宪问》)

    (8)天若有情天亦老,______。(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 8、补写出下列句中的空缺部分。

    (1)其为人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论语》)

    (2)_____________________。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白居易《琵琶行》

    (3)_________ ,以手抚膺坐长叹。问君西游何时还?____________。(《蜀道难》)

    (4)_________,百年多病独登台。_________,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5)志士仁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

  • 9、默写(每空1分,共8分)

    121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2)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 ,去以六月息者也。(庄子《逍遥游》)

    3)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   。(李密《陈情表》)

    4)策扶老以流憩, 。(陶潜《归去来兮辞》)

    5)寄蜉蝣于天地, 。(苏轼《前赤壁赋》)

    6 ,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7)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用之如泥沙!(杜牧《阿房宫赋》)

    8   ,俯察品类之盛。(王羲之《兰亭集序》)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大会上,习近平主席引用屈原《离骚》中的名句,指出:创新从来都是九死一生,但我们必须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豪情。

    (2)苏轼在《赤壁赋》中,融情景理于一炉,生发“人生短暂,人类渺小”的慨叹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行路难(其一)》中,李白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运用典故来表明自己希望能像先贤一样辅佐君主,实现远大抱负。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在《赤壁赋》中感慨人生短促、人很渺小的句子是“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2)《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用浪漫夸张的手法,描写出沙漠冰封、乌云密布的景象。

    (3)《诗经•氓》中“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两句以河流有岸,湿地有边比喻凡事有底线,暗示女主人公对负心男子的忍耐已经到达了极限。

  •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在《逍遥游》中以人的行为来驳斥蜩与学鸠,到百里之外去的人,需要“___________”,而前往近郊的人,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歌《氓》描写女子嫁入夫家后早起迟睡、日夜辛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用被子破旧这一生活细节来表现生活艰苦,并为后文屋破漏雨蓄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曹刿论战》中,曹刿认为将衣食分与他人,用诚信对待祭祀并不能带来百姓的顺从和神灵的庇佑,其原因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水调歌头·盟鸥

    辛弃疾

    带湖吾甚爱,千丈翠奁开。先生杖屦无事,一日走千回。凡我同盟鸥鹭,今日既盟之后,来往莫相猜。白鹤在何处,尝试与偕来。

    破青萍,排翠藻,立苍苔。窥鱼笑汝痴计,不解举吾杯。废沼荒丘畴昔,明月清风此夜,人世几欢哀。东岸绿阴少,杨柳更须栽。

    [注]此词写于作者被主和派弹劾落职闲居带湖之初。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阕以首句中“甚爱”二字统摄,次句用“千丈翠奁开”之比喻,盛赞带湖景色之胜,说明了“甚爱”的原因。

    B.“先生”句写面对如此美景,先生手扶竹杖,脚穿麻鞋,一日千百次绕湖徘徊,用夸张手法来表达“甚爱”的程度。

    C.鸥鸟立于水边苍苔之上,“破青萍,排翠藻”,窥伺水中鱼。词人认为这是一种“痴计”,心情复杂而付之一笑。

    D.词人关注点从“废沼荒丘”到“明月清风”,感叹人世沧桑,欢乐和痛苦相继,以栽树语作结,进一步抒发了愁情。

    【2】这首词和黄庭坚的诗《登快阁》都提到了鸥,请分别分析作者为何想与鸥“盟”。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马自强,字体乾,同州人。嘉靖三十二年进士。改庶吉士,授检讨。隆庆中,历洗马,直经筵。迁国子祭酒,振饬学政,请寄不行.迁少詹事兼侍读学士,掌翰林院。

    神宗为皇太子出阁,充讲官。敷陈明切,遂受眷。及即位,自强已迁詹事,教习庶吉士,乃擢礼部右侍郎,为日讲官。寻以左侍郎掌詹事府,直讲如故。丁继母忧归。服阕,诏以故官协理詹事府。至则迁吏部左侍郎,仍直经筵。甫两月,廷推礼部尚书。帝遣使询居正尚书得兼讲官否,居正言,事繁不得兼,乃用为尚书,罢日讲,充经筵讲官。

    礼官所掌,宗簿事最多,先后条例自相牴裙,黠吏得恣为奸利。自强择其当者俾僚吏遵守,诸不可用者悉屏之,每簿府疏至,应时裁决,榜之部门,明示行止,吏无所牟利。龙虎山正一真人,隆庆时已降为提点,夺印敕。至是,张国祥求复故号。自强寝其奏。国祥乃重贿冯保固求复,自强力持不可,卒以中旨许之。初,俺答通贡市,赏有定额,后边臣徇其求,额渐溢,自强请申故约,滥乞者勿与,岁省费不赀。《世宗实录》成,加太子少保。

    六年三月,居正将归葬父。念阁臣在乡里者,高拱与己有深隙,殷士儋多奥援或乘间以出惟徐阶老易与拟荐之自代已遣使报阶既念阶前辈已还当位其下乃请增置阁臣帝即令居正推择,遂以人望荐自强及所厚申时行。诏加自强太子太保兼文渊阁大学士,与时行并参机务。自强初以救吴中行、赵用贤忤居正,自分不敢望,及制下,人更以是多居正。时吕调阳、张四维先在阁。调阳衰,数寝疾不出,小事四维代拟旨,大事则驰报居正于江陵,听其裁决。自强虽持正,亦不能有为,守位而已。

    已,居正还朝,调阳谢政,自强亦得疾卒。诏赠少保,文庄,遣行人护丧还。

    (节选自《明史•马自强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殷士儋多奥援/或乘间以出/惟徐阶老易/与拟荐之自代/已遣使报阶/既念阶前辈/已还/当位其下/乃请增置阁臣/

    B.殷士儋多奥援/或乘间以出/惟徐阶老易/与拟荐之自代/已遣使报阶/既念阶前辈已还/当位其下/乃请增置阁臣/

    C.殷士儋多奥援/或乘间以出/惟徐阶老易与/拟荐之自代/已遣使报阶/既念阶前辈/已还/当位其下/乃请增置阁臣/

    D.殷士儋多奥援/或乘间以出/惟徐阶老易与/拟荐之自代/已遣使报阶/既念阶前辈已还/当位其下/乃请增置阁臣/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嘉靖,明朝皇帝朱厚炮的年号,使用时长仅次于万历,是明朝使用第二长的年号。

    B.经筵,是指汉唐以来帝王为讲论经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宋始称经筵,明尤重讲读。

    C.阁臣,是明代内阁大学士和以翰林学士入职内阁者的别称,因其入阁办事而称阁臣。

    D.谥,指古代帝王、贵族、大臣等死后,依其生前事迹给予的称号,如光武、世祖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马自强整治学政,成绩显著。他担任国子祭酒,整顿教育,拒绝私人请托,后被提拔为少詹事兼侍读学士。

    B.马自强担任讲官,受到信赖。他学识广博,神宗登基,他担任讲官,陈述得明白、深切,受到皇上器重。

    C.马自强掌管礼部, 明示行止。礼官管事,多涉及皇族宗藩,他选择恰当的条例执行,使黠吏无法为奸利。

    D.马自强坚持原则,持守公正。张国祥曾请求恢复龙虎山正一真人原来的封号,马自强扣压了他的奏章。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寻以左侍郎掌詹事府,直讲如故。丁继母忧归。服阕,诏以故官协理詹事府。

    (2)自强请申故约,滥乞者勿与,岁省费不赀。

    5马自强曾经因为救助吴中行、赵用贤与张居正相抵触,张居正奏请增加内阁大臣时为什么会推荐马自强?请简要说明。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结果显示,2018年我国具备科学素质的公民比例为8.47%,与世界科技大国差距较大。如何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基准》提出,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指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能应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

    截至2019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为8.54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61.2%,通过互联网开展科学教育前景广阔。

      某市电视台举办“走近科学”主题论坛,邀请嘉宾畅谈对“科学素质和科学精神”的看法。应邀嘉宾有中国科学院院士宋教授、科技杂志专栏记者梁先生、科普作家马女士、网络公司总裁曾先生,观众席上有各校学生、家长代表和感兴趣的市民。请你以其中一位嘉宾的身份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切合身份,贴合背景;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5
题数 15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