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红河州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一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次韵黄斌老所画横竹

    黄庭坚

    酒浇胸次不能平,吐出苍竹岁峥嵘。

    卧龙偃蹇雷不惊,公与此君俱忘形。

    晴窗影落石泓处,松煤浅染饱霜兔。

    中安三石使屈蟠,亦恐形全便飞去。

    [注]①此诗是黄庭坚被贬戎州(今四川宜宾)时为黄斌老送他一幅横竹画而作。②此君,指竹子。③石泓,砚台的别称。

    A.一、二句写黄斌老在块垒难平之下进行创作,故画出的竹子气势峥嵘,不同凡响。

    B.三、四句写卧龙一般的竹子屈服困顿在雷霆之下,实际上是隐喻诗人被贬的遭遇。

    C.五、六句描述黄斌老在明朗的窗下,用兔毫笔饱蘸松烟墨,画出这幅优雅的横竹图。

    D.七、八句写画上三块石头是防止竹子画好了像龙一样飞去,表现黄斌老画技的高超。

  • 2、下列句子中,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犹有所者也(等待,期待) B.汉亦留之以相(抵押)

    C.悟已往之不(劝止,挽回) D.臣以供养无(主持、做)

  •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 “权钱交易”、“权权交易”等时下的腐败病症,在文艺界虽不说样样俱全,但该领域遭受“感染”却是不容置喙的事实。

    B. 我国企业遭遇的知识产权国际纠纷越来越多,但国内能够应对这些诉讼的高级人才却是百里挑一,极其缺乏。

    C. 那位著名学者去年在北京大学所作的关于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演讲,观点鲜明,切中时弊,真可谓不刊之论啊!

    D. 美国黑人电影明星福克斯和弗里曼在第七十七届奥斯卡奖角逐中当仁不让,分别夺得最佳男主角奖和最佳男配角奖。

     

  • 4、下列对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舆马者,非利足也(借助) 非能水也,而江河(断绝)

    B.从郦山下,道芷阳行(从小路) 连辟公府,不(赴任)

    C.君既若录,不久望君来(我) 南取汉中,西巴蜀(举:攻下)

    D.庖丁为文惠君牛(分割) 新妇车在后,隐隐甸甸(多么)

  • 5、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风华绝代女子,锦心绣口文章。《才女文章》收录了10位作家61篇文章。主要选择的是能够体现女性独特视角的作品。

    ②江时学当天表示,欧洲一体化不是金瓯无缺的,但欧盟的改革还没有真正起步,尚未取得成效,英国就“说了再见”。

    ③同样都是携款外逃,有人花钱买岛,有人却落拓不羁。今年4月,中央纪委网站登载了外逃腐败分子忏悔录,以作警示。

    ④理想中是“铿锵玫瑰”,现实里是无人关心的“野草花”,女子3大球缺关注,收入与男子判若云泥。这已不是一两天的问题了。

    流金铄石,热浪滚滚。避暑纳凉只能待在空调间吗?显然不是,在南京,想要纳凉,还有一个较好的选择,那就是防空洞。

    ⑥上海作为一个现代化的国际都市,以其独特的城市个性、品位和文化内涵,为世人展现出了卓尔不群的风格与魅力。

    A. ①③⑥   B. ②④⑥   C. ②③⑥   D. ①④⑤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家是游子的心灵港湾,是浓得化不开的情结。然而古往今来,少小离家建功立业,几乎成为一以贯之的文化传统。人生选择与内心情感逆向行驶,并非是因为不眷顾家园亲情,而在于炽烈情怀早已从乡土走向家国。

    家国情怀,与其说是心灵感触,毋宁说是生命自觉和家教传承。无论是《礼记》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文理想,还是《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大任担当,抑或是陆游“家祭无忘告乃翁”的忠诚执着,家国情怀从来都不只是摄人心魄的文学书写,更近乎你我内心之中的精神归属。那种与国家民族休戚与共的壮怀,那种以百姓之心为心、以天下为己任的使命感,就来自那个叫做“家”的人生开始的地方。

    《孟子》有言:“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家是国的基础,国是家的延伸,在中国人的精神谱系里,国家与家庭、社会与个人,都是密不可分的整体。“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小家”同“大国”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同命相依。正因为感念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的同频共振,所以我们主动融家庭情感与爱国情感为一体,从孝亲敬老、兴家乐业的义务走向济世救民、匡扶天下的担当。家国情怀宛若川流不息的江河,流淌着民族的精神道统,滋润着每个人的精神家园。

    家庭是精神成长的沃土,家国情怀的逻辑起点在于家风的涵养、家教的养成。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为基础,以治国平天下为旨归,把远大理想与个人抱负、家国情怀与人生追求熔融合一,是古人的宏愿,亦是今人传承家风和家教的本分。在传承优良家风中筑牢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在正家风、齐家规中砥砺道德追求和理想抱负,在履行家庭义务中知晓责重山岳、公而忘私的大义,正是家风传承中所蕴藏的时代课题。

    “知责任者,大丈夫之始也;行责任者,大丈夫之终也。”责任和担当,乃是家国情怀的精髓所在。当我们专注于亲情眷念、自我圆满,不应忘了民生之疾苦同样关乎自我之荣辱。更好地兼顾小家与国家,将对家的情意深凝在对他人的大爱、对国家的担当上,人生才能真正达成圆满。从毛泽东“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的壮志豪情,到赵一曼“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的慷慨赴义,再到焦裕禄“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为民情深,常怀爱民之心、常思兴国之道、常念复兴之志,是共产党人家国情怀的生动写照。国而忘家,公而忘私,把个人价值寄托在对国家和人民的大爱与奋斗中,见证共产党人的忠诚信仰和无私情怀。以伟岸人格承接伟大担当,以家国情怀托举复兴使命,每个党员干部都应有这样的使命自觉。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精神有了归属,生命就有意义。家国情怀是一股永不衰竭的精神涌流,有了它的丰润,我们必能描绘大写的人生、成就不凡的意义。

    (选自2016年01月20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1根据文中“家国情怀”的阐释,下列经典名句不能体现“家国情怀”的一项是

    A. 顾炎武《日知录》中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B. 刘邦《大风歌》中“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C.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中“常思奋不顾身,以殉国家之急”。

    D.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的《春望》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家国情怀就来自那个叫做“家”的人生开始的地方,它从来都不只是摄人心魄的文学书写,更近乎你我内心之中的精神归属。

    B. 在人们的精神谱系里,国家与家庭、社会与个人是密不可分的整体。家国情怀就是生命自觉或家教传承。

    C. 因为我们主动融家庭情感与爱国情感为一体,从孝亲敬老、兴家乐业的义务走向济世救民、匡扶天下的担当,所以感念到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的同频共振。

    D. 家国情怀的逻辑起点在于家风的涵养、家教的养成,我们只要正家风、齐家规就可以构建起永不衰竭的家国情怀。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 责任和担当,乃是家国情怀的精髓所在,将对国的情意深凝在对他人的大爱、对国家的担当上,人生才能真正达成圆满。

    B. 国而忘家,公而忘私,把个人价值寄托在对国家和人民的大爱与奋斗中,常怀爱民之心、常思兴国之道、常念复兴之志,是共产党人的生动写照。

    C. 有了家国情怀的丰润,我们的精神有了归属,生命就有了意义,就能描绘大写的人生、成就不凡的意义。

    D.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今天,以伟大担当塑造伟岸人格,以家国情怀托举复兴使命,每个党员干部都应有这样的使命自觉。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7、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绿杨烟外晓寒轻, 宋祁玉楼春》)

    (2)朝搴阰之木兰兮 屈原离骚》)

    (3) 横槊赋诗苏轼赤壁赋

    4 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5)总角之宴 。(《》)

    (6) 血色罗裙翻酒污。(白居易琵琶行》)

    (7)若夫乘天地之正 ,以游无穷者,彼且呜呼待哉?庄子逍遥游

    (8)青泥何盘盘 。(李白蜀道难》)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离骚》中用比喻的手法,写出自己才能优秀却遭到嫉妒和造谣中伤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写边塞将士思念故乡,却因为边患未平而不能做归家打算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荀子在《劝学》中连用多个比喻,论证君子如能广泛地学习且每天省察自己,就能做到“______________”;通过登高而招、顺风而呼等四组比喻,说明“______________”,只是善于利用外物而已。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黄昏之景,但景中使用了暖色调。

    (2)《离骚》中用香草做比喻说明自己遭贬黜是因为德行高尚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赤壁赋》中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叹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雏凤清于老凤声”,后生亦能胜前辈,何以如此?韩愈在《师说》中指出原因所在:“___________________。”

    (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杜甫面对狂风破屋、少儿欺老的生活惨境时的衰老状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3)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描写了边疆战士因天寒地冻弓僵衣冷的情状,随后着力描写了沙漠覆盖着冰层、云朵昏暗的自然风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表示:虽然自己不求闻达,但先帝能够放低身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而受到感动,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

    (2)古代对人的称呼大有讲究,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一句以字称人,表其德行,表达词人对英雄豪杰的赞叹之情;“________________”一句以小名称人,从中我们可以读出京口当地百姓对于该人物的亲切与自豪之感。

    (3)在古代,桑树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因而在文学作品中“桑”意象频频出现,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以劣马的执着为喻,强调为学必须持之以恒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对社日热闹场面的描写,表现了词人对统治者不思进取、百姓安于异族统治的忧愤之情。

    (3)酒,是一种文化。中国古诗词如果无酒,就会少很多味道,可以说,“酒”往往承载着诗人的诗情,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

    苏武令

    【宋】李纲

    塞上风高,渔阳秋早。惆怅翠华音杳。驿使空驰,征鸿归尽,不寄双龙消耗。念白衣、金殿除恩,归黄阁、未成图报。

    谁信我、致主丹衷,伤时多故,未作救民方召。调鼎为霖,登坛作将,燕然即须平扫。拥精兵十万,横行沙漠,奉迎天表。

    注:南宋初,李纲因力主抗金而遭投降派排挤。本词作于罢相后。消耗,消息。归黄阁,指任宰相职。方,指方叔,周宣王时,平定荆蛮反叛;召,指召虎,周宣王时,奉命讨平淮夷。

    (1)上片中的”“ 二字,好在何处?请简析。

    (2)赏析谁信我、致主丹衷,伤时多故,未作救民方召句的抒情特点。

    (3)结合全词,简要分析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吴表臣,字正仲,永嘉人。登大观三年进士第,擢通州司理。陈罐谪居郡中,一见而器之。盛章者,朱劭①党也,尝欲市婢。有武臣先取之,章诬以罪,系狱。表臣方鞫②之,郡将曰:“知有盛待制乎?”表臣佯若不知者,卒直其事。累官监察御史。

    帝方向儒术,表臣乞选讲官以裨圣德,且于古今成败,边防利害,详熟讲究。由是诏开经筵。迩臣有请用蔡京③之党者,侍御史沈与求乞明指其人,显行黜责,执政不悦,夺其言职。表臣争曰:“台谏为天子耳目,所以防壅蔽,若咎其切直而黜之,非国家福也。请还与求以开言路。”

    时防秋议选守边者患乏才表臣曰善恶著明则天下知逆顺之理今取忠义不屈者不次而用岂特可以劝捍御方略亦堪倚仗于是陈敏等十数人浸以录用。久之,以病请补外,以直秘阁知信州。

    宰相拟表臣为检正,帝日:“将自用之。”遂除左司谏。给事中胡安国以论事不合罢,表臣上疏留之。除提点浙西刑狱,召为秘书少监,同修《哲宗实录》。帝如建康,诏表臣兼留司参议官,除中书舍人、给事中、兵部侍郎。建、崇二国公就外傅,兼翊善。帝曰:“二国公诵习甚进,卿力也。”徙礼部侍郎,迁吏部尚书兼翰林学士。时秦桧欲使使金议地界,指政事堂曰:“归来可坐此。”表臣不答。又以议大礼忤意,罢去。

    俄起知婺州。会大水,发常平米振贷之,然后以闻,郡人德之。课最,除敷文阁待制。三岁,请祠。进直学士,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家居数年,卒,年六十七。

    表臣晚湛然居士,自奉无异布衣时,乡论推其清约。

    (选自《宋史吴表臣传》.有删改)

    (注)①朱劭:权臣。下文的“盛待制”指盛章。②鞫:审问。③蔡京:北宋权相,奸臣。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时防秋议/选守边者患/乏才/表臣曰/善恶著明/则天下知逆顺之理/今取忠义不屈者/不次而用/岂特可以劝捍御/方略亦堪倚仗/

    B. 时防秋/议选守边者/患乏才/表臣曰/善恶著明/则天下知逆顺之/理今取忠义不屈者/不次而用岂特可以/劝捍御方略/亦堪倚仗/

    C. 时防秋/议选守边者/患乏才/表臣曰/善恶著明/则天下知逆顺之理/今取忠义不屈者/不次而用/岂特可以劝捍御/方略亦堪倚仗/

    D. 时防秋议/选守边者患/乏才/表臣曰/善恶著明/则天下知逆顺之理/今取忠义/不屈者不次而用/岂特可以劝捍御/方略亦堪倚仗/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号:别号,指人名字以外的称号,一般是长辈起的。如欧阳修号醉翁。

    B. 朕,文中为皇帝自称。“朕”原为第一人称代词。秦始皇以后成为皇帝专用的自称。

    C. 兵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选用武官以及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务,长官为兵部尚书。

    D. 宰相:文中是古代辅助君主掌管国事的最高官员的通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吴表臣正直敢言。有人想任用奸臣蔡京的党徒,沈与求表示异议,惹怒当权者,沈被夺官,吴表臣则请求恢复沈的官职以开拓言路。

    B. 吴表臣公平公正。吴表臣在通州任职时,有个叫盛章的因事与一武官发生矛盾,吴表臣不顾他人劝说,审问盛章,最终公正处理了此事。

    C. 吴表臣深得皇帝赏识。他请求选用讲官,皇帝下令开办讲席;他多次被皇帝任命为重要官职;他对建、崇两位国公的读书进步有功,被皇帝称赞。

    D. 吴表臣淡泊名利。秦桧打算让他出使金国商议边界的事,并表示回来后可以升官,他没有答应;他退休后过着清淡简约的生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台谏为天子耳目,所以防壅蔽,若咎其切直而黜之,非国家福也。

    (2)会大水,发常平米振贷之,然后以闻,郡人德之。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人认为,道德底线低的人有时比道德底线高的人占优势,你做不出来的,他做得出来,所以他们总能如鱼得水。但是师长告诫我们:要坚持“高线”,守住“底线”;只有守住“底线”,才是守住了为人的根本。

    以“底线”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

    要求:自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5
题数 15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