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在绘画创作中,一幅画可以 ,但是最好的笔触应该是从明暗关系、形状和色彩开始。
②税收优惠政策纠错不能 ,而是要留出缓冲空间,让企业形成新的预期,经济形成新的平衡。
③蜀绣针法讲究,具有 、气韵连贯的艺术效果,这得益于疏朗的构图、清秀细密的纹样和优雅尊贵的审美韵味等方面。
A. 一蹴而就 一气呵成 一挥而就 B. 一挥而就 一气呵成 一蹴而就 C. 一挥而就 一蹴而就 一气呵成 D. 一气呵成 一蹴而就 一挥而就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①中国式英语不符合英语语言的语法规则,违背英语语言的语用习惯和语义逻辑,因此会影响汉语的信息传递效果,有时还会让人不知所云。
②这样,从小我就养成了阅读的良好习惯,为后来的写作做了铺垫,每当提笔写文章的时候,不敢说倚马可待,总感觉还是有东西可写的。
③在江夏区流芳街,一辆面包车欲从一段隆起的土堆上强行通过,结果面包车卡在土堆中,进退维谷,后在几位热心人的帮助下才脱离困难。
④我国基础研究领域要想取得更多开创性的科研成果,必须从认识和心态上做出改变,避免急功近利,多一些“板凳要坐十年冷”的定力。
⑤面对网络化潮流冲击,如何帮助学生在面对浩如烟海的外部世界正确把握前进的方向,成为教师与学校在新媒体时代的重要教育任务。
⑥针对朝鲜近期试射洲际弹道导弹活动,韩国总统文在寅加快部署“萨德”剩余装备的不明智反应,无异于推波助澜,加剧半岛紧张局势。
A. ①②④
B. ①③⑤
C. ②③⑤
D. ②④⑥
3、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内疚(jiù) 窒息(zhì) 隽永(jùn) 真知灼见(zhuó)
B.矫饰(jiǎo) 蜷缩(juǎn) 夭折(yāo) 怙恶不悛(hù)
C.濒临(bīn) 吞噬(shì) 深邃(suì) 含英咀华(jǔ)
D.稽查(jī) 围歼(jiān) 桎梏(zìkù) 毋庸置疑(wú)
4、下列句中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美国作家梭罗崇尚简朴的生活,热爱大自然的风光,晚年独居瓦尔登湖畔,专心于名山事业。
B.一个远涉重洋、寄身美国、茕茕孑立的中国弱女子,要控告有钱有势的美国地头蛇是何等艰难!
C.你刚大学毕业,进公司才三个月就被提升为部门主管。虽然机会难得,但你最好还是敬谢不敏,先在基层锻炼几年再说。
D.虽然被推举出来对这种教学方法做出评论,但我没有高深的理论修养,所以只能姑妄言之,敬请各位专家指教。
5、下列各组用横线连接的词语,全是反义词的一项是( )
A.宽敞——狭窄 阔绰——拮据 赞不绝口——拍案叫绝
B.贪婪——知足 惆怅——兴奋 安之若素——如坐针毡
C.干燥——潮湿 肆意——随便 自食其力——坐享其成
D.逡巡——彷徨 招架——抵挡 不由自主——情不自禁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2018年5月28日,“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发布了十七年来的研究成果,揭示中华文明的起源,对于我们认识中华文明的特质、坚定文化自信、思考中华民族的未来,具有重要意义。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用丰富的证据和科学的研究揭示出中华文明独立起源的客观事实,使“中华文明西来说”等谬论不攻自破。探源工程以翔实的考古资料证明,早在距今5800多年前,黄河、长江以及西辽河流域已经进入初期文明阶段。这一时期中华先民所创造出的农业技术、陶器、玉器、青铜器、建筑等不仅工艺高超、规模宏大,而且体现出鲜明的个性,后来的中华文明与这一时期的文明一脉相承。在独立的基础上兼容并包,是中华文明的鲜明特色。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研究成果证明,统一的多民族的现代中国格局,根基深植于遥远的史前时期。早在新石器时期,中国这片土地上就已形成一个以中原为核心,包括不同经济文化类型的多元一体格局。不论是苏秉琦的“满天星斗说”,严文明的“重瓣花朵式”,还是张光直的“中国相互作用圈”,韩建业的“早期中国文化圈”,都以大量考古学证据证明,早在新石器时期,中国已经出现了一个文明共同体。从中华文明的早期开始,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传统、不同经济模式的群体之间,就已发生频繁的交流、碰撞和融合。统一的趋势在这一时期就已出现,经过夏商周到春秋战国蔚为大观;最终在秦汉时期实现了实际的统一。从此,统一成为中华文明的主流。正如费孝通先生所指出的,“多元一体”的特征是中华文明具有强大活力、连绵不断的生命力所在。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研究成果揭示了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文化传统与中华文明的起源有着直接的内在的关系。“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中华民族稳重内效、注重传统、爱好和平、重视礼节的民族性格,肇始于中华文明的早期,与当时的生产生活方式密不可分。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早独立发明农业的文明之一,农业发展需要定居和长时间培育技术,精耕细作、春种秋收培养出勤劳节俭的生活态度;农业经济定居的特点使农业民族不需要将领土扩张至不适合农业的区域,爱好和平的民族性格很早就形成了;农业社会注重内部秩序,于是中华先民发明出礼的概念,崇敬祖先、遵守礼制的传统源远流长。总之,中华文明是本土原生的文明,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深植于中华文明的早期源头。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丰富成果,刷新并深化了人们对中华文明的认知。
习近平强调,中国人民的特质、禀赋不仅铸就了绵延几千年发展至今的中华文明,而且深刻影响着当代中国发展进步,深刻影响着当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今天,我们追根溯源,探索中华文明起源,就是要让历史告诉未来,从中华民族筚路蓝缕、顽强坚韧、团结奋斗、开拓创新的文明史中汲取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摘编自张贺《从文明源头汲取复兴力量》)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研究证明,“中华文明西来说”是谬论,中华文明是独立起源的。
B.中国以中原为核心,包括不同经济文化类型的多元一体格局在新石器时期就已形成。
C.中华民族稳重内敛,注重传统的民族性格与当时以农为本的生产生活方式密不可分。
D.中华文明不仅铸就了中国人民的特质、禀赋,也深刻影响着当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门见山地指出,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揭示了中华文明的起源;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
B.全文采用了总分总结构,通过例证和引证,论证了“统一是中华文明的主流”这一中心观点。
C.文章从文明起源、中国格局、民族性格与文化传统三方面来展示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成果。
D.文章的目的是通过介绍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成果,让人们从文明源头汲取民族复兴的力量。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黄河、长江以及西辽河流域在初期文明阶段,出现了有鲜明个性的农业技术、陶器、玉器等。
B.张光直、韩建业等人提出的学说,都以考古证据证明,文明共同体是中华文明的生命力所在。
C.中华文明是本土原生的农业文明,农业生产定居和培育技术特点形成了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
D.要认识中华文明的特质,坚定文化自信,思考中华民族的未来,就需要揭示中华文明的起源。
7、补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在《蜀道难》中用夸张手法,以人仿佛能触摸星辰、内心感到惶恐来写蜀道之高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
(2)在《离骚》中,屈原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表现自己宁愿突然死去,随着流水消逝,也不肯做出世俗小人的模样。
(3)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中有动静对比之美,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树林之静对比出百鸟啁啾之动。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直接表达了对游人安危的担忧;而结尾以一句“____________”的长叹,将“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推向高潮。
(2)李商隐《锦瑟》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暗含着作者的年龄,表达了作者对往事的回忆。
(3)“烟”在古典诗词中有时指炊烟、狼烟,有时指雾气、云霭,或渲染气氛、营造意境,或烘托人物心情、象征某种意义,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
(1)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指出“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等,这样的磨练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庄周的《逍遥游》中,“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展现了大鹏从海面起飞时的情景,“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展现了大鹏腾空而起时的情景。
(3)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写的是蜀道夜间所闻,“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写的是夜间所感。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贾谊《过秦论》介绍陈涉,说他不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还是个被迁谪戍边的卒子,可见其出身低微。
(2)古代诗文中对音乐的描写屡见不鲜,如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蛟龙与人的反应侧面写洞箫的艺术感染力。
(3)“杏花”和“春雨”是唐宋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两句写合乎规范的车轮即使在高温环境中也不能改变它的弯曲。
(2)《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中,描写邹忌外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3)屈原在《离骚》中形象地揭露当时嫉贤妒能的社会风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12、名篇名句填空。
(1)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写自己在刘备“三顾茅庐”前躬耕南阳时心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唐代陆龟蒙《别离》诗中有“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由此句可以联想到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行路难》(其一)写酒宴时诗人内心苦闷抑郁、感情激荡变化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春晚书山家屋壁二首(其二)
唐·贯休
水香塘黑蒲①森森,鸳鸯鸂鶒②如家禽。前村后垄桑柘③深,东邻西舍无相侵。
蚕娘洗茧前溪渌,牧童吹笛和衣浴。山翁留我宿又宿,笑指西坡瓜豆熟。
注:①蒲:多年生草本植物,生池沼中,高近两米。根茎长在泥里,可食。叶长而尖,可编席、制扇。②鸂鶒(xī chì):一种像鸳鸯的水鸟。③柘(zhè):一种树。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二两句诗描绘了静谧安恬的田园之景。
B.三、四两句诗描绘了美好和谐的农家生活,寄托了诗人对农家生活的向往。
C.后四句塑造了包括作者在内的四个人物,虽然着墨不多,可是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D.最后两句中山翁见作者到来,热情地向他兜售自家产品,希望他住下来能多用多买。
【2】赏析最后两句刻画了“山翁”怎样的性格?
【3】一个“熟”字回应了上文哪些情景?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子贡东见越王,越王闻之,除道郊迎至县。子贡曰:“臣今见吴王,告以救鲁而伐齐。其心申,其志畏越。”越王勾践稽首再拜,曰:“昔者与吴人战,军败身辱。上栖会稽山,下守溟海,唯鱼鳖是见。今大夫不辱而身见之,又出玉声以教孤,敢不奉教乎?”子贡曰:“今夫吴王有伐齐之志,君无惜重器以喜其心,毋恶卑辞以尊其礼,则伐齐必矣。彼战而不胜,则君之福也;彼战而胜,必以其余兵临晋。臣请北见晋君,令共攻之,弱吴必矣。其骑士、锐兵弊乎齐,重器、羽旄尽乎晋,则君制其敝,此灭吴必矣。”越王勾践再拜曰:“大夫有赐,是存亡邦而兴死人也,敢不待命乎?”
子贡去而行,越王送之金百镒、宝剑一、良马二,子贡不受,遂行。至吴,报吴王曰:“敬以下吏之言告越王,越王大恐,似将使使者来。”
子贡至五日,越使果至,曰:“今窃闻大王将兴大义诛强救弱困暴齐而抚周室故使越贱臣种以先人之藏器甲二十领屈卢之矛步光之剑以贺军吏。大王将遂大义,则弊邑虽小,悉择四疆之中,出卒三千,以从下吏。孤请自被坚执锐,以受矢石。”吴王大悦,子贡曰:“夫空人之邦,悉人之众,又从其君,不仁也。君受其币,许其师,而辞其君。”吴王许诺。
子贡去之晋,谓晋君曰:“今齐吴将战,胜则必以其兵临晋。”晋君大恐,曰:“为之奈何?”子贡曰:“修兵休卒以待吴,彼战而不胜,越乱之必矣。”晋君许诺。子贡去而之鲁。
吴王果兴九郡之兵,而与齐大战于艾陵,大败齐师。与晋人相遇黄池之上,晋人击之,大败吴师。越王闻之,涉江袭吴,去吴七里而军阵。吴王闻之,去晋从越。三战不胜,城门不守,遂围王宫,杀夫差。伐吴三年,东乡而霸。故曰子贡一出,存鲁,乱齐,破吴,疆晋,霸越,是也。
(节选自《越绝书》)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今窃闻大王将兴大义/诛强救弱/困暴齐而抚周室/故使越贱臣种以先人之藏器/甲二十领/屈卢之矛/步光之剑/以贺军吏/
B.今窃闻大王将兴/大义诛强救弱/困暴齐而抚周室/故使越贱臣种以先人之藏/器甲二十/领屈卢之矛/步光之剑/以贺军吏/
C.今窃闻大王将兴大义/诛强救弱困暴/齐而抚周室/故使越贱臣种以先人之藏/器甲二十/领屈卢之矛/步光之剑/以贺军吏/
D.今窃闻大王将兴/大义诛强救弱困暴/齐而抚周室/故使越贱臣种以先人之藏器/甲二十领/屈卢之矛/步光之剑/以贺军吏/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北见”指到北方去谒见,“北”与《过秦论》中“追亡逐北,伏尸百万”的“北”含义不同。
B.“锐兵弊乎齐”的“弊”是受到损伤,与《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王之蔽甚矣”的“弊”含义不同。
C.“君受其币”的“币”文中指金币,泛指一切钱币,与《苏武传》中“置币遗单于”的“币”含义不同。
D.“以其兵临晋”中的“临”是靠近,与《滕王阁序》中“飞阁流丹,下临无地”的“临”含义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为了帮助越王洗雪昔年军败身辱之耻,子贡不远千里到越国为其出谋划策,越王勾践亲自到郊外迎接。
B.子贡告诉越王,吴王伐齐获胜必将进攻晋国,让晋君提前做好与吴大战的准备,有利于越国消灭吴国。
C.越王勾践采纳子贡的建议派使者出使吴国,其重礼卑辞使吴王夫差得意忘形,最终对越国放松了警惕。
D.吴王夫差战胜齐国之后遭到晋军攻击大败,越王勾践趁机袭击,大败吴军,杀死吴王,最终称霸东方。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无惜重器以喜其心,毋恶卑辞以尊其礼,则伐齐必矣。
(2)越王勾践再拜曰:“大夫有赐,是存亡邦而兴死人也,敢不待命乎?”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人间没有永恒的夜晚,世界没有永恒的冬天。
——艾青
我的心常常在黑暗的海上漂浮,要不是得着灯光的指引,它有一天也会永沉海底。
——巴金
青年,青年!无论受怎样的挫折和打击,都要咬着牙关挺住,因为你们完全有机会重建生活;只要不灰心丧气,每一次挫折就只不过是通往新境界的一块普通绊脚石,而绝不会置人于死命。
——路遥
以上名人名言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在主题班会上的发言稿,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