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临汾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三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题,共 10分)
  • 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尽管努力抑制新冠病毒传播,不过疫情反复可能会继续干扰经济活动。对于经济增速放缓和周期性下行的问题,引起了相关部门的极大关注。

    B.有网友认为,特朗普的对外经济政策是围绕贸易保护主义为核心的,其若当选,与美国有着大额贸易顺差的国家的贸易盈余将减少。

    C.在中国人的餐饮中,远不是一个“吃”字能够概括的,它包含了独具中国特色的文化内涵和异常丰厚的人文情怀。为了防止饭桌浪费现象的不再发生,必须加强精神引领。

    D.领导干部更要带头遵守疫情防控纪律,绝不允许任何人搞特殊、耍特权。要以人民生命健康为中心,以抗疫大局为重,对不合规的请托,绝不能“开口子”“行方便”。

  •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① 医疗质量是关系到病人生命安危的大事,救死扶伤是医务人员义不容辞的天职。

    ② 快餐文化充斥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它对于面临工作压力大和个人空间日益狭小的现代人,有让人心明眼亮的作用

    ③ 昨天,在学校男子篮球赛的最后一场比赛中,我们班代表队在经历了匪夷所思的窘况后及时调整,最终战胜对手,获得了冠军。

    ④ 从去年春节开始,派发微信红包已成为亲友间节日的新问候方式,可以说大快人心

    ⑤ 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表示,国务院绝不会发空头文件,为官也绝不能尸位素餐

    ⑥ 随着4G时代的到来,国产智能手机纷纷登堂入室,截至今年第一季度,联想、华为、中兴和小米等品牌手机在全球市场已占有三分之一的份额。

    A. ① ③ ⑤   B. ② ④ ⑤   C. ② ③ ⑥   D. ① ③ ⑥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薄如蝉翼

    朱以撒

    一年来,阿黄送了我不少东洋纸,丰富了我藏纸的种类。她自己不谙八法,却对纸有一种过人的嗜好,即便价格不菲也解收入。有时人的爱好就是如此,收藏了欣赏或赠送朋友,自己是不使用的,由于不谙八法,一下笔就可惜了。好在阿黄在这方面及时地出现了接班人,她的女儿考上了大学的书法专业,这些纸才有了使用者。

    物尽其用——我常怀这样的想法,能在有生之年将自己使用的一些消耗品用罄,或者所剩不多,最好,也遂了作为物的愿望。如果是尤物就更不一般了,通常有灵性于其中,应对同样有灵性的这个人或者那个人,就像神骏,不是任何一个骑手就可以翻身上去,它一定在等待那个人的出现。如果有幸,那个人出现了,这匹骏马的价值才上升到顶峰,否则,一辈子晾在马槽上。

    赠人以纸,说起来是很风雅的。当年王逸少一次就给了谢安石几万张纸,传为美谈,这比送脂粉、五石散有着更多的文气,让人联想到澄澈、玄远,也联想到一个人的笔墨情怀如此倜傥。一张纸比人情单薄得多,但几万张纸,这个人情就不是俗常之谓了,是精神方面的必须。送纸是危险的,敢于送纸也说明了对对方的一种识见的无误,双方由于这一张张单薄的纸而相互欣赏。赠送者认为送对了,被赠送者也认为太合心意。那么,接下来的畅谈,完全可以从纸开始说起。风雅不及实在,俗常日子是实在过去的,真能如王逸少、谢安石这般锦衣玉食,送纸才能成为后世谈资,真是俗常人家,他们的需要则如亦舒在《喜宝》中说过的:如果有人用钞票扔你,跪下来,一张张拾起,不要紧,与你温饱有关的时候,一点点自尊不算什么。亦舒此说还是很诚恳的,在生活的现状里,对这么一张张纸所持有的态度,不必以嘲笑的态度待之。

    对于文士而言,能用上与自己情性相契的纸自然快慰之至。笔墨生涯,越往后对于纸的选择就越讲究,讲究的尽头就是挑剔,面对一张纸的态度说一些别人认为是玄虚的感觉。即便要订制,也难以表达清楚,便难以与人说,觉得说了也不知所云——真能说清楚就不是感觉了。难言之隐——往往是隐于感觉之内,不能量化,说出来不能达意,也就欲说还休。

    南方的潮润使不少宣纸都起了霉点,失去往日脸面上的洁净。笔在纸上行如在黄昏里。有的人便拿到装裱店去美容,使之恢复到如新状态。有时为了怀旧,打开自己三十年前写的作品,都是满目昏黄。潮气无声潜入,不分昼夜,没有什么可以抵挡,放在箱子里的,搁在橱子里的,外边还做了包裹,无一幸免。时日在上边留下的痕迹,或深或浅,或多或少。南方生活的细腻清新,即便有机会去北方长居,而不愿动身。却不知在听着苦雨芭蕉的滴沥,看着桨声灯影中的涟漪,卷轴正悄然侵入了润泽。寻常人对日渐霉斑的一张纸真是束手无策,只能交由资深的装裱师傅,请他抹掉这些时间之痕。过了几年,又过了几年,这些作品又敌不过梅雨潮气,霉点又一次上脸,他又开始了一轮又一轮的劳作。忽一日照镜子,看到白头发多起来了,皱纹叠着皱纹,还有一些如同宣纸上的黄斑了。

    俞先生去世前给了我一叠花笺。他收藏它们已经有一些时间了。在他众多的学生里,把花笺送给我最为合适——礼物送人也是需要考虑与之相适应的对象,使礼物倍显珍贵。花笺是宣纸中的娇女,和六尺、八尺宣相比,它是那么小巧雅致。我想俞先生把花笺赠与我,肯定也把其他类型的藏品赠与师兄弟们。品性不同,受物不同,人与人的交往深度,可由此见出。几年过去,我把俞先生送的花笺都写光了。之所以写了几年,是因为我用小楷,抄些古诗词,也自己撰文。对于花笺,我有一种怜惜,觉得不斯文以待,就愧对时时萌生的怀旧幽思。想想古文士如此喜好花笺,在上边写个不停,许多隐微的心曲都在上面。倘不居庙堂之高,不处江海之远,一个与世无争的文士,在小小的花笺上写写自己小小的悲伤,小小爱慕,使如此单薄的花笺沉着起来。

    少年时常听善笔墨者长寿,还可以举出一大串人名来。就像文徵明,他同时代的文人都不在了,甚至连他的学生也有不在了,他还精神地活着,又写又画,真是艺坛上的老祖父了。据说去世前他还在为人写字,和纸亲近,这是一个最热爱纸、在纸上不懈驰骋笔墨的文士,作为盟主当然无可非议。这也就使人多有联想,觉得纸上太极足以使人长寿,足以抵挡个人生命的消耗。从纸上的笔迹看,都会让人想到书写者的教养——一个人的字和一张纸如此协调地结合在一起,此纸长寿,此人也应当长寿。

    一张纸无足,却可以走遍天下。有的从北方来到南方,有的从南方来到北方。如果一张纸有灵,它会知道在上边写写画画的人是不是伪造者。但作为纸,从来是缄默无声的。行藏由时,主人的薄情寡义,使它不停地辗转着,不知下一次沦落谁家——除非,它们有《平复帖》的命,张伯驹把它捐给了国家,如今它躺在那个极为严密的空间里,不见天日,它的漂泊生涯才算终结。

    一些纸留存到现在,为我们有幸见到。更多的纸灰飞烟灭,无从找寻。人、物有命,何况一张薄纸。要穿过久远的烟水来到我们的面前,如同骆驼穿过针眼,只能说幸甚幸甚。纸不怕多,传下来就是宝贝。一些文士,名字留下来了,却无一丁半点纸片。像李太白写了那么多,只有《上阳台帖》留下来,虽仅二十五个字,却让人欢呼雀跃,以为不特李太白一人之私幸,也是后人之大幸。

    每日,我都花了时间来消费这些好纸。书写使人开心起来,是良好的物质材料优化了人的心境。想想从五六岁始习书,到现在有多少纸在指腕间流过。此时窗外青山妩媚,白云游逸,笔下更是明快。若到夕阳昏黄,风起于芦苇之梢,满山迷蒙,纸上就有了更多的信手和慵懒气味。如果一位书法家在他的终了,能够把贮存的好宣纸都挥洒得差不多,那真是一件幸事。人将了,物亦将了。

    一张张薄如蝉翼的纸在时日的过往中渐渐堆叠起来,走向厚重,我想,这就是此生了。

    (有删减)

    【1】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阿黄不擅长写字,却喜欢花费重金收集价格不菲的纸张,可见阿黄是为了附庸风雅而刻意为之。

    B.作者认为“物尽其用”,在有生之年将自己的一些消耗品用罄这一想法与所有收藏家的做法一致。

    C.谢安石那样的锦衣玉食之家,送纸是一件能成为后世谈资的风雅事,而俗常人家需要的是实在与温饱。

    D.古人有“善笔墨者长寿”的说法,因此一个人的字和一张纸协调地结合在一起的书写者必然会长寿。

    【2】下列关于文章艺术特色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平复帖》的故事为例,写出了书法作品的命运大多是行藏由时、辗转漂泊的。

    B.“在小小的花笺上写写自己小小的悲伤,小小爱慕”运用叠词韵味十足,富有表现力。

    C.本文思路清晰,围绕“纸”组织材料,主要写了有关赠纸、存纸、用纸等一系列的事情。

    D.作者以细腻的笔触叙述自己与“纸”的故事,语言呈现出一种典雅而又忧郁的气息。

    【3】请简要赏析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4】有人认为,全文并未提到“敬惜字纸”的传统说法,但作者对纸的情感和思考却有一种历史感和现实感,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这种历史感和现实感是如何体现的。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的“______________”两句,女主人公自诉婚后早起晚睡、日日辛劳,与受到氓的“凶暴”形成对比,表达内心的不满。

    (2)白居易《琵琶行》冲中,表现诗人与琵琶女共同的身世之悲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

    (3)苏轼《赤壁赋》中,以“______________”两句形容箫声婉转悠长,如同不断的细丝,给人以美的享受。

  • 5、补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空缺的部分。

    (1)《蜀道难》中用 “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极言山高可摸天上星斗,人们经过神情紧张。

    (2)《琵琶行》中的音乐由“冷涩”到“凝绝”,是一个“声渐歇”的过程,诗人用“____________ ”的佳句描绘了余音袅袅、余意无穷的艺术境界,令人拍案叫绝。

    (3)《念奴娇 赤壁怀古》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作者凭吊英雄人物,以一杯清酒祭月,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

  •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将进酒》中表现诗人对权贵的蔑视及内心的悲愤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2)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对思妇“卷”“拂”两个动作的描写,表现了其内心的惆怅和迷惘。

    (3)《<论语>十二章》中,指出“质”与“文”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 7、在下面的横线上默写诗文原句。(选做其中4道小题)

    ①子曰:“质胜文则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君子。”(《论语》)

    ②《诗》可以兴,_______________,可以群,可以怨。_______________,远之事君。(《论语》)

    ③大学之道,在明明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礼记》)

    ④合抱之木,_______________;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_______________。(《老子》)

    ⑤人生得意须尽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

    ⑥夜来幽梦忽还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苏轼《江城子》)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牧的《阿房宫赋》中,表达对秦朝统治者一面横征暴敛,一面又挥金如土的愤慨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2)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由现实转入梦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3)杜甫《蜀相》中____________。高度概括和评价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和才德。

    4)韦庄《菩萨蛮》中描写江南人物之美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密《陈情表》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鸟喻人,向晋武帝提出先尽孝,奉养祖母。

    (2)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中,郭橐驼在介绍种树经验时说,为了保持树木的天性,种树人要做到“________________”,这个比喻十分恰当,对育人也颇有启发意义。

    (3)在《石钟山记》中,写苏轼认为“敲击后能发出声响的石头到处都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0、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秋 波 媚

    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①,望长安南山。

    陆 游

    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

    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灞桥②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

    注:①高兴亭:亭名,在南郑(南宋抗金前线)内城西北,正对当时的金占领区长安南山。此时陆淳游在南郑担任军务。②灞桥:与后文“曲江”同在长安境内,为唐代长安名胜。

    【1】下列对本词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开篇两句分别描写了漠漠边城、哀切角声、冲天烽火、耸立高台等景物,凸显了边地雄浑、悲壮的景致特征。

    B.“悲歌击筑”一句,以荆轲刺秦,易水送别的典故表达了收复中原无望,国家前路茫然,悲观失望的情绪。

    C.“应待人来”中“应”字特别强调了肯定的语气,全句虽未直接点明战争战事,但词人坚定的信念却溢于言表。

    D.词人月夜登高望远,内心的激情奔腾激荡,借所见所闻写出心中的忧思,突显了陆游诗歌的现实主义风格。

    【2】这首词的下片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怀?是如何抒发的?请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元稹,字微之,河南人。后魏昭成皇帝,稹十代祖也。父宽,比部郎中、舒王府长史。稹八岁丧父,其母郑夫人,贤明妇人也。家贫,为稹自授书,教之书学。稹九岁能属文,二十八应制举,登第者十八人,稹为第一。制下,除右拾遗。

    稹既居谏垣,不欲碌碌自滞,事无不言,即日上疏论谏职。又以前时王叔文、王伾以猥亵待诏,蒙幸太子,永贞之际,大挠朝政。是以训导太子宫官,宜选正人。乃献《教本书》,宪宗览之甚悦。又论西北边事,皆朝政之大者。完宗召对,问方略。为执政所忌,出为河南县尉。丁母忧,服除,拜监察御史。

    四年,奉使东蜀,劾奏故剑南东川节度使严砺违制擅赋,又籍没涂山甫等吏民八十八户、田宅一百一十一亩、奴婢二十七人、草千五百束、钱七千贯。时砺已死,七州刺史皆责罚。稹虽举职,而执政有与砺厚者恶之。使还,令分务东台。浙西观察使韩皋杖决湖州安吉令孙澥,四日内死。徐州监军使孟升卒节度使王绍传送升丧柩还京给券乘驿仍于邮舍安丧柩稹并劾奏以法河南尹房式为不法事稹欲追摄擅令停务。既飞闻奏,罚式一月俸,仍召稹还京。

    与太原白居易友善。工为诗,善状咏风态物色,当时言诗者,称元白焉。宰相令狐楚一代文宗,雅知稹之辞学,谓稹曰:“尝览足下制作,所恨不多,迟之久矣。请出其所有,以豁予情。”稹因献其文,楚深称赏,以为今代之鲍、谢也。

    太和初,就加检校礼部尚书。三年九月,入为尚书左丞。振举纪纲,出郎官颇乖公议者七人。四年正月,检校户部尚书,兼鄂州刺史、御史大夫、武昌军节度使。五年卒于镇,时年五十三,赠尚书右仆射。

    (节选自《旧唐书·元稹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徐州监军使孟升卒/节度使王绍传送升丧柩还京/给券乘驿/仍于邮舍安丧柩/稹并劾奏以法河南/尹房式为不法事/稹欲追摄/擅令停务/

    B.徐州监军使孟升卒/节度使王绍传送升丧柩/还京给券乘驿/仍于邮舍安丧柩/稹并劾奏以法/河南尹房式为不法事/稹欲追摄/擅令停务/

    C.徐州监军使孟升卒/节度使王绍传送升丧柩还京给券乘驿/仍于邮舍安丧柩/稹并劾奏以法河南/尹房式式为不法事/稹欲追摄/擅令停务/

    D.徐州监军使孟升卒/节度使王绍传送升丧柩还京/给券乘驿/仍于邮舍安丧柩/稹并劾奏以法/河南尹房式为不法事/稹欲追摄/擅令停务/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郎中,始于战国,即帝王侍从官。隋唐时各部皆设郎中分掌各司事务,为尚书侍郎之下的高级官员。

    B.待诏,唐初置翰林院,凡有专长者,均待诏值日于翰林院,使待诏命,唐玄宗时遂为官名,称翰林待诏。

    C.表,就是奏章,又称“表文”,是臣属给君王的上书,用来谢恩的文体,如《陈情表》,与“疏”相同。

    D.刺史,汉文帝始设,以巡行郡县监察各地,后来职权进一步扩大唐代刺史就是地方的军事行政长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稹家世显赫,少年丧父,后来家境贫穷,其母郑夫人的亲自教育下,最终学有所成,参加科举考试而高中状元,被授予右拾遗的官职。

    B.元稹担任谏官后,事无不言,鉴于前有下流品行的人担任要职而扰乱朝政,于是主张选用正直有品行之士任宫官,并呈献《教本书》给皇上。

    C.元稹奉旨出使东蜀,上奏弹劾东川节度使严砺违规征收赋税,东川所辖七州的刺史都因此遭受责罚,也引起与严砺关系深厚的人对他的嫉恨。

    D.元稹与白居易齐名,被时人并称为元白。诗作引起当朝宰相令狐楚的欣赏,令狐楚读了元稹的诗作后认为他就是当时的鲍照、谢灵运。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宪宗召对,问方略。为执政所忌,出为河南县尉。

    (2)尝览足下制作,所恨不多,迟之久矣。请出其所有,以豁予情。

    5元稹身上有哪些突出特点?请结合文本加以概括。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人说,射箭的“射”和身子矮的“矮”,两个字肯定是做反了。“射”,一寸身子,肯定是“矮”的;“矮”,扔(“委”)箭(“矢”)出去,必然是“射”啊。实际上,这只是看到了表面现象。

    清代陈昌治刻本《说文解宇》中说:“䠶(射),弓弩发于身而中于远也。从矢从身。篆文“射”从寸。寸,法度也,亦手也。”意思是说,射,箭矢从身边的弓弩发出而命中远处的目标。字形采用“矢、身”会意。射,篆文采用“寸”作偏旁;寸,表示行事法度,也表示手。可见,“射”的字形最开始是左“弓”右“手”,很好地表达了拉弓射箭的意思,后来在汉字由篆书向楷书的演变过程中,才逐渐变成了“身”和“寸”。“矮”的情况也相似。

    这个事例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以上材料确定立意,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