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常州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三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题,共 10分)
  •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既无叔伯,终兄弟(《陈情表》)   鲜:少

    B.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逍遥游》)   劝:勤勉

    C. 乘化以归尽(《归去来兮辞》)   聊:姑且

    D. 酌贪泉而觉(《滕王阁序》)   爽:差错

     

  •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前不久,网上盛传一组在浙江多地拍摄的彩色水稻的照片,不同颜色的水稻形成十字绣图案,有的“绣”成了“中国梦”的字样。专家称,彩色水稻产量低,经济价值不高。

    B.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项,本质上就是一个表彰人类科学最高成就的荣誉,它同时也表明了中国的现代医学发展在某些领域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C.中印尼合作建设雅万高速铁路,对于加快泛亚铁路网建设,发挥铁路在推进“一带一路”战略中的服务保障作用,深化我国与东南亚相关国家铁路合作,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D.最近,中国政府对《水污染防治法》进行了修订,将施行“流域限批”和河流休养生息,并试图通过调水工程解决一些地区水资源紧张的问题。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悼念朱家溍先生

    袁行霈

    今天在这里举行朱季黄先生献身文博事业的座谈会,我首先想到季黄先生的为人。在我的心目中,他是高雅而又朴实的学者,在朴实的言语中渗透着高雅的气质,在庄严的仪表下透露出亲切的表情。他那挺拔的身躯,配上无论何时看上去都很整洁、合身、得体的衣裳,带着浓厚的书卷气,让人肃然起敬。

    季黄先生在文博领域的造诣和贡献,在座的许多专家都比我清楚。他是学术界公认的大师,是国宝级的人物。他善于将文物与典籍结合起来进行考证研究,他不仅熟悉文物,而且有很深的文献功底和渊博的历史知识,所以才能左右逢源。重温他的《清宫退食录》,我们可以明白,如果不是数十年出入于故宫,与清宫的档案、文物朝夕为伴,是写不出这样的书来的;如果不是熟读各种文化典籍,也是写不出这样的书来的。他在清代文物鉴定方面的突出贡献,与他对清史和清朝档案的深入研究,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我跟季黄先生相识很晚,那是在1998年北大百年校庆期间举行的汉学研究国际会议上,那次会议有来自17个国家和地区的第一流学者参加。会议期间的一天晚上,我们请季黄先生和他的朋友们演出北昆《单刀会》。他扮演的关公,在豪放中带几分儒雅,一招一式都很讲究,再加上他那苍劲的嗓音,感动了许多听众。那次见面时我们就大学中文系学生学习和写作古典诗词,进行了一番谈话,他很重视对青年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99年我进入中央文史馆以后,跟季黄先生的接触多了起来,对他的尊敬也与日俱增。在一次讨论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的座谈会上,他强调不能把创新跟继承对立起来,没有继承就无从创新。会后我仔细揣摩他所临摹的韩滉《五牛图》,以及他那苍劲古朴的书法作品,觉得他不仅尊重我们民族的文化传统,而且是优秀民族文化的杰出传承者。

    2003年初,季黄先生开始感到身体不适,声音沙哑,但他坦然面对,还是照旧上班,不辍笔耕,照旧参加中央文史馆的活动。在那年党中央和国务院召开的元宵节招待会上我见到他,他依旧是那样的潇洒。当问起他的嗓音时,他只是淡淡地回答说:前些时候说话多了,累的。在此后不久文史馆举办的笔会上,他依然兴致勃勃地写下好几幅工整的楷书作品,他那聚精会神的表情,至今仍然清晰地印在我的脑海里。他写完字以后,小心地收拾毛笔的情形,也让我感到老一辈学者对文具的珍惜,这其实是对文化的尊重。

    季黄先生不仅把自己的一生贡献给文博事业,而且把自己祖上传下来的价值连城的文物和善本古籍无私地捐献出来,这已成为文博界的美谈。他说这些东西捐献给国家,可以得到更妥善的保存,也可以供更多的人研究,他“感到轻松了”。这样一句平淡的话,显示了极其高尚的精神。我敬仰他的学问,更敬仰他无私的奉献精神。季黄先生的住房很狭窄,但他从来不愿意为这样的事麻烦公家。当文史馆的老馆员许麟庐先生提醒我,应该为他调换住房时,我立即向有关领导反映,但他本人却断然拒绝了,并强调换房不是他本人的意思。他直到临终还住在几间小平房里,让人在痛惜之余更增加了对他的敬意。在他的心里,公和私分得很清楚,为了私事他不肯麻烦别人,更不肯麻烦公家。在他那里只有贡献没有索取。他为我们作出了大公无私的榜样。

    季黄先生病重住进305医院以后,我曾前往探视。他的体力和精神都已经很衰弱,我预感到这是我们的永诀,有一种说不出的伤感。像他这样的大师不知道多少年才能出现一位,真不舍得他就这样与世长辞!但他还是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现在我们在这个庄严的大厅里隆重地纪念他,共同回忆他的事迹,赞扬他的贡献,用他的精神激励大家,我相信他的在天之灵一定会感到安慰。

    文本二:

    我所知道的朱家溍先生(节选)

    唐吟方

    朱家溍先生在故宫工作长达六十多年,始终恪守文博工作人员的职责。他家家藏的大宗文物,如碑帖、家具、善本都捐给了国家,分藏在北京故宫、浙江省博物馆和承德避暑山庄。家中最后没有多少东西。熟悉他的人背地里翘起大拇指,说朱先生不愧是世家子弟(朱先生是宋代大儒朱熹的第二十五世孙,高祖朱凤标为晚清名臣)。显然,并非所有世家子弟都能如此。我曾听说某世家子弟向故宫索要房子,故宫答曰已经给过,给不了了,那位先生又跑到文物局,说当时我父亲捐赠的东西,价值何止几座房子。相比之下,朱先生自有老一辈的风范。文物市场兴起后,朱先生未曾做过交易买卖。唯独的一次,是朱夫人晚年生病住院。夫人没有工作,家里也拿不出钱,不得已,朱先生翻腾了好半天,找出几册古书,叹息着打算送到拍卖行,用卖古籍的钱替太太付医药费。这事还没成,给故宫领导知道了,觉得大不妥,怎能让先生狼狈至此?马上开了支票送到医院,这才解了燃眉之急。

    [注]①朱家溍(1914-2003),字季黄,浙江萧山人。生于北京。著名戏曲研究家,文物专家及明清史专家。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朱家溍先生善于将文物与典籍结合起来进行考证研究,他的著作《清宫退食录》就是这种研究方法的结晶。

    B.朱家溍先生多才多艺,能书善画,颇有戏曲造诣。他不仅尊重民族文化传统,而且传承了优秀的民族文化。

    C.朱家溍先生在2003年年初感到身体不适,声音沙哑,他知道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但是坦然面对生死,依然勤奋工作。

    D.朱家溍先生捐赠大宗文物,却住在简陋的平房里,这与“某世家子弟”索要房子的行为形成鲜明对比。

    【2】下列与文本有关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文本一作者称朱家溍先生为“季黄先生”,是按照古人称呼平辈或晚辈“称字不称名”的礼仪传统,体现了作者的文化素养。

    B.1898年戊戌变法,京师大学堂创办。辛亥革命后,京师大学堂改名为北京大学,简称“北大”,这是我国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

    C.《单刀会》是戏曲经典曲目,叙述三国时东吴大将关羽为荆州之事,凭智勇执单刀赴鲁肃所设宴会,最终安全返回的故事。

    D.朱熹字元晦,号晦庵,宋代理学家、文学家、教育家,宋明理学的重要代表。其《爱莲说》为文学史上千古流传的不朽之作。

    【3】传神的细节描写能刻画出人物的形象特征,表达作者的某种情感。试从两则文本中选取某个细节描写的例子,并加以简要分析。

    【4】文本一是座谈会上的发言,又是悼念著名学者的文章。请结合该文本,概括这类文章在选材、语言风格和情感态度三个方面应有的特点。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4、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庄生晓梦迷蝴蝶,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锦瑟》)

    (2)________________,以望复关。(《诗经·卫风·氓》)

    (3)_______________,春与秋其代序。(屈原《离骚》)

    (4)________________,但见悲鸟号古木。(李白《蜀道难》)

    (5)岂无山歌与村笛?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6)________________,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

    (7)________________,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8)________________,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元日》)

  • 5、默写

    (1)《过秦论》一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形象描写了始皇派遣得力的将领、士兵守卫要塞,盘问过往行人的情景。

    (2)在高适的《燕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战士们在前方杀敌的出生入死与汉将在军帐中的轻歌曼舞作对比,控诉了汉将不懂得体恤士兵,为下文写战败埋下了伏笔。

    (3)《李凭箜篌引》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人用浪漫夸张的手法,写音响效果。长安城门前的冷气寒光,皇城仙府,全被箜篌声所消融。

    (4)李商隐《锦瑟》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海中鲛人”“蓝田美玉”两个典故,含蓄地传达了内心复杂的情感。

    (5)陆游在《书愤》中形象地概括了水、陆两路大军进攻敌人的壮观场面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习近平总书记在墨西哥参议院发表演讲时引用庄子《逍遥游》中的两句话 强调,我们要让中墨两国人民友情汇聚成浩瀚的大海,让中墨友好合作的大船在浩瀚的大海上航行。

    (2)《逍遥游》中,以朝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的句子是:

    (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词人借历史影射现实,国家的耻辱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渐渐被人淡忘的句子是:

    (4)《水调歌头》从隔千里兮共明月演化而来的句子是: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 ”一句描写了桃花源土地肥沃、河水清澈、植被茂密的情形。

    (2)杜牧的《阿房宫赋》中,“ ”两句表现了秦搜刮钱财斤斤计较,但使用起来却视如敝履的情形。

    (3)《离骚》中,由于人们的行为没有准则,屈原感到烦闷忧郁,孤独失意,他发出了痛苦而无奈的浩叹一句是“ ”。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姜夔《扬州慢》词序中“寒水自碧”一句与杜甫《蜀相》中的“_______”一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2)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写李白继承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高尚品格,敢于向权贵挑战,蔑视权贵而追求个性自由的句子是________。”

    (3)《春江花月夜》中写出江水曲曲折折地绕着花草丛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着开遍鲜花的树林好像细密的雪珠的闪烁,点染出春江月夜中的奇异之花的句子是“________。”

    (4)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春花秋月之外,“___________”也是勾起作者故国之思的景象;而“_______”则是作者无尽愁绪的形象描绘。

    (5)《李凭箜篌引》中正面描写美妙多变的乐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6)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而经验教训的价值又关键在为人所鉴。不吸取经验教训会让人痛惜,正如杜牧《阿房宫赋》中所说:“_______________。”

  • 9、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由现实转入梦境的过渡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夜归鹿门歌》中,写隐居处的境况:孤独一人,与世隔绝,与山林作伴,表现了隐逸生活的妙趣和真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3)《登岳阳楼》中描写洞庭湖水势浩瀚,无边无际,承载万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回中牡丹为雨所败二首(其二)

    李商隐

    浪笑榴花不及春,先期零落更愁人。

    玉盘迸泪伤心数,锦瑟惊弦破梦频。

    万里重阴非旧圃,一年生意属流尘。

    前溪舞罢君回顾,并觉今朝粉态新。

    【注】①玉盘:传说南海有一种美人鱼,离开她的主人时,托着玉盘哭泣,泪水都化作了珍珠。②如溪:指南朝江南一带流行的一种歌舞。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谓榴花开虽不及春,然不及牡丹之先期零落更令人伤心。

    B.颔联选用“玉盘”“锦瑟”两个意象,写出了赏花人和牡丹之间的深厚情谊。

    C.颈联写环境和花败后的情景:万里长空,阴云密布,已非当年旧圃之环境;花落委地,一年的美好生机,早付与污泥流尘。

    D.本诗借牡丹寄慨身世,把自己的感受和情绪融进物中。尾联借异日花瓣落尽之时迥视今日雨中情景,犹感粉态之新艳,暗示诗人对未来前途充满信心。

    【2】这是一首咏物诗,请结合全诗分析作者是如何咏牡丹的。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1、阅读下面内容,完成下列小题。

    五代史宦者传论

    欧阳修

    ①自古宦者乱人之国,其源深于女祸。女,色而已,宦者之害,非一端也。

    ②盖其用事也近而习,其为心也专而忍。能以小善中人之意,小信固人之心,使人主必信而亲之。待其已信,然后惧以祸福而把持之。虽有忠臣硕士列于朝廷,而人主以为去己疏远,不若起居饮食、前后左右之亲可恃也。(       )前后左右者日益亲,而忠臣硕士日益疏,而人主之势日益孤。势孤,则惧祸之心日益切,而把持者日益牢。安危出其喜怒,祸患伏于帷闼,则向之所谓可恃者,乃所以为患也。

    ③患已深而觉之,欲与疏远之臣图左右之亲近,缓之则养祸而益深,急之则挟人主以为质。虽有圣智,不能与谋。谋之而不可为,为之而不可成,至其甚,则俱伤而两败。故其大者亡国,其次亡身,而使奸豪得借以为资而起,至抉其种类,尽杀以快天下之心而后已。此前史所载宦者之祸常如此者,非一世也。

    ④夫为人主者,非欲养祸于内,而疏忠臣硕士于外,盖其渐积而势使之然也。夫女色之惑,不幸而不悟,而祸斯及矣。使其一悟,捽而去之可也。宦者之为祸,虽欲悔悟,而势有不得而去也,唐昭宗之事是己。故曰“深于女祸者,谓此也。可不戒哉?

    【1】填入第②段括号里的汉字,最恰当的是(       

    A.故

    B.而

    C.盖

    D.夫

    【2】根据文章内容第①②段,以下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宦官善于揣摩人主的心意,使得人主必然信赖亲近他们。

    B.如果人君被宦官把持日益牢固,国家的安危就取决于宦官的喜怒。

    C.在人君心中,忠臣比不上侍奉饮食起居陪伴左右的宦官可亲可信。

    D.一旦人君的势力孤单,宦官就害怕有一天失去倚仗,大祸降临。

    【3】关于第③段以下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皇帝想要和大臣关系恢复亲密,无论行动缓急都不合适。

    B.作者一步步推断,最终很可能两败俱伤,大的话会让国家灭亡,小的话也会让皇帝丧命。

    C.最终英雄会替之前的人主诛杀宦官,大快人心。

    D.史书中记载,由宦官引发的祸患不仅影响一代君王,还会延及后面几世的君王。

    【4】对第④段理解正确的是(       

    A.唐昭宗之事有力地直接论证了中心论点“深于女祸者”。

    B.作为君主,并不是故意要在宫中养虎成患,在朝堂之上疏远忠臣贤士,而是国内形势突然发生变化才不得已为之。

    C.文章的结尾,又重提女娲之祸害,再一次与宦者之害作对照,以强调宦者之祸“深于女祸”的论点,并与开篇相呼应。

    D.从文章可以推论,唐昭宗成功平定了宦官之乱,且唐昭宗不近女色。

    【5】梳理本文的行文思路。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2010年12月31日凌晨,当代作家史铁生突发脑溢血逝世。史铁生21岁双腿瘫痪,后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靠透析维持生命,但他始终以积极乐观的态度生活,用自己昂扬的文笔鼓励人们勇敢面对厄运,面对挫折。

    史铁生说:“微笑着,去唱生活的歌谣,不要抱怨生活给予了太多的磨难,不必抱怨生命中有太多的曲折。大海如果失去了巨浪的翻滚,就会失去雄浑:沙漠如果失去了飞沙的狂舞,就会失去壮观;人生如果仅去求得两点一线的一帆风顺,生命也就失去了存在的魅力。”

    “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你可以扩展它的宽度;不能改变天生的容貌,但你可以时时展现笑容;不能企望控制他人,但你可以好好把握自己;不能全然预知明天,但你可以充分利用今天;不能要求事事顺利,但你可以做到事事尽心。”

    请根据阅读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表达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字形书写正确,字迹工整。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