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吉安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三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题,共 10分)
  • 1、下列对文中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故事:旧日的制度;例行的事。如“奉行故事”“虚应故事”。(六国论》中“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之下矣”中的“故事”即此意。

    B. 中官:中官在古代含义收多。最初是古官名,后来还可指官内、朝内之官。本文的“中官”指官官,又称奄人,内官,内臣等。

    C. “礼部”是古代“六部”之一,管理国家典章制度、祭祀、学校、科举等,并负责接待四方宾客等事务。

    D. 巡抚是中国明清时地方军政大员之一。又称抚台,巡视各地的军政、民政大臣。请代巡抚主管一省军政、民政。以“巡行天下,抚军按民”而名。

  • 2、下列句子中对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是正确的一项是

    A. 樊将军以困来归丹   穷:贫穷。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东道主:原指东方道路上的主人,后称请客的人。

    建德若   偷:苟且,懈怠。

    B. 三餐而反,腹犹果然   果然:很饱的样子。

    云气,负青天   绝:断绝。

    幼而不孙   弟:通“悌”,尊敬师长。

    C. 封之   函,盒子。这里名词作状语,表示“用盒子”。

    芙蓉朝玉京   把:拿。

    廉而不   刿 :刺伤。

    D. 五花连钱作冰   旋:旋转。

    行人刁斗风沙暗   行人:出征的人。

    不自 伐:讨伐。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3、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木车的激情

    张炜

    在现代旅行中,我们常常因为交通工具的不够迅捷而焦躁和苦恼。我们祈盼乘坐的车辆眨眼间就到达目的地,幻想它能像闪电一样穿越莽野。我们有时甚至为最现代的旅行交通工具飞机感到焦急,比如说为机场的长长滞留、耽搁,感到愠怒和不安。

    我们总是那么急于从甲地到乙地,总是有那么多事情要做。我们碌碌奔波,但催促我们行动的激情是那样脆弱和渺小。我们怎么能够想象几千年前,有一位思想者就乘坐着一辆缓慢的牛车或马车,在大地上往复奔走,是的,他为了自己的思想,为了自己的理念而不知疲倦,并这样终其一生。

    他就是我们熟悉的古代哲人孔子,还有他的一群弟子。他们都是一些为思想而激动的不知疲倦者。我们不妨把这些人的一生,把这一切,称为“木车的激情”。

    由于车速是极其缓慢的,里程是极其艰难的,因而我们今天更有理由说,他的激情才更为强大、更值得信赖。

    枯叶铺地,北风呼啸。在冬天,那个哲人也不能舍弃自己的旅程。这在越来越聪明的现代人眼里是不可思议不可理解的。一位不可理喻的执著者,让世界感到畏惧了。

    政治这两个字在现代或许已经变质。我们现代人几乎仅仅可以从那辘辘的木车声中,听到政治的真正含义,领略它的本质。它那时候是人、旅途、木车,是面对土地的求索,是这样的不知疲倦。原来在古代,政治和诗是合二为一的,这才让后人生出了永久的崇敬。他不倦地向各个阶层诉说他的思考,他的思想,他对这个世界的观察,他探索到的各种各样的原理。作为一位布道者,一位启蒙者,一位诗人,大概这个世界上没有几个人能够与他比肩。但人们往往承认他是布道和启蒙者,而不愿承认他是诗人。

    可是,现代人在这个寒冷的冬天,在北风击碎冰凌的时刻,真的不能从辘辘的马车声中,听到和看到孔子那一腔燃烧的诗情吗?

    这是一首长长的、写在大地上的诗,是人类的诗,是可以从东方播散到西方的长卷。它就像高空的彩虹一样,横跨万里。放射出璀灿的光辉。我们相信,一本《论语》只是微薄的纪念,只是简短的记录,它那真正的、更为渊博的思想,的确是由车轮和双足镌刻在大地上的。它们化在了历史的尘埃之中,需要无数的后人在气流和土末里感觉和辨析,去接受它们的渗透和感染。

    那个颠簸的木车,把激情播撒在中国大地上。他成了中国乃至整个东方的骄傲,也成了整个人类的骄傲。他的行为表明了人类在某个方面的认识和耐力。他可以指示我们走向多么遥远。他不仅属于古代,更属于现代和未来。

    给这样一个伟大的言者和行者做一鉴定,我们也许是无能为力的。可是我们很容易就会发现:他是这样一种生命,他抓住了更本质的东西,所以他才能走向未知的选择,才能驾驭颠簸的木车,承载那么多思想,驶进茫茫历史长河之中,驶进一片灿烂之中。

    遥想那个古人的身影,我们似乎会明白一点什么。

    原来只有激情,只有他所击打出的思想的闪电,才可以超越一切交通工具的迅捷,使一切现代传播工具相形见绌。思想才是真正迅捷的,阔大无边的,可以笼罩这个宇宙。激光、无线电波甚至都很难拥有这样的速度和力量。

    当我们人类不断地将自己的智力和激情变为现代科技,变为非常具体的器械和工具的时候,我们常常忽略了他它的源头,忽略了她们真正是来自人类共同的心灵——这样一个基本而重要的现实。无论怎样现代的工具都不能取代心灵。抽掉了心灵,一切都无从谈起。

    在那个伟大的心灵面前,即便是缓缓爬行的木车,也不能阻断万丈激情。激情的燃烧可以使他穷尽一切艰难险阻,可以穿越十万大山。枯竭而渺小的现代人即便拥有了火车,有了飞船,有了一切的一切,也并不能阻止眼前的危机。也许当我们现在人懂得一遍又一遍怀念木车的激情的时候,才会走向自己的觉悟。

    (选自《张炜散文精选集》,有删改)

    1“木车的激情”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

    2本文写木车的激情,作者为什么开头用较多笔墨写现代人及其交通工具?请结合原文作简要分析。

    3联系全文,概括本文主旨。

    4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A. 孔子乘坐的木车虽然没有现代交通工具那么快捷、舒适,却可以穿越十万大山,穷尽一切艰难险阻,它深深的辙印诠释了诗与政治合二为一的真谛。

    B. 文章以木车的激情贯穿全文,赋予木车以深刻的内涵,采用夹叙夹议的手法,大胆展开想象,形象而全面地表现了孔子不懈求索的一生。

    C. 孔子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不倦地传播他的思想,而人们只承认他是启蒙者和布道者,不承认他是诗人,这主要是因为没有看到孔子身上具有一种诗人般的激情。

    D. 在作者看来,一部《论语》只是微薄的纪念,只是简短的记录,孔子更为渊源的思想却穿越了时空,照亮人类共同的心灵,可见《论语》的作用是有限的。

    E. 作者认为,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现在传播工具和交通工具越来越便捷,这种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制约了现代人的精神追求,使现代人无法阻止眼前的危机。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4、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芥为之舟。(《逍遥游》)

    (2)朝菌不知晦朔,_____________________,此小年也。(《逍遥游》)

    (3)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_____________________,斯已矣。(《逍遥游》)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万钟于我何加焉!(《鱼我所欲也》)

     

  •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雁门太守行》中,李贺描写将士们不顾恶劣环境,连夜驰援、英勇作战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在《蜀道难》一文中,极尽夸张之能,描写蜀道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特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范仲淹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种宠辱不惊的心态,类似庄子在《逍遥游》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对秦国奢侈靡费而不知怜惜发出愤激质问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岳阳楼记》中的“是进亦忧,退亦忧”一句,“进亦忧”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退亦忧”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

    (4)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 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把对友人的怀念之情托付给明月。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王勃在《滕王阁序》中写尽九月之景,有色彩变化之美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2)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描写归乡途中轻舟快风,表达作者弃官归乡的畅快心情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庄子.逍遥游》中,对大鹏徙于南冥高飞升空进行描写的句子是:“___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列传》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屈原不为尘世污垢所辱没,出淤泥而不染,保持了高洁品德。

    (2)李白的《蜀道难》中,借助《华阳国志》中记载的神话传说,极状蜀道之险阻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3)姜夔的《扬州慢》中,虚写扬州十里长街繁华景况,实写在扬州见到的凄凉情形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在《蜀道难》中,描写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煜在《虞美人》中,表达物是人非之感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逍遥游》中,蜩与学鸠笑话大鹏鸟时,质疑道“________________?”

    (4)韩愈在《师说》中指出教师的作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诗招南阳秀才

    林逋

    莫因公荐偶失意,便拟飘蓬作旅人。

    志壮任存题柱事,病多争向倚门亲。

    危堤柳色休伤别,上苑杏花长自春。

    况有西湖好山水,归来且濯锦衣尘。

    【注】①林逋(967年-1028年),北宋著名诗人,中年以后隐居杭州西湖。②题柱:相传东汉灵帝时,长陵田凤为尚书郎,仪貌端正,入奏事,“灵帝目送之,因题殿柱曰:‘堂堂乎张,京兆田郎。’”后以“题柱”为得到皇帝赏识。③倚门:《战国策·齐策六》:“王孙贾年十五,事闵王。其母曰:‘女朝出而晚来,则吾倚门而望。’”谓父母望子归来之心。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点明事由,诗人相劝朋友不可因未被推荐成功,就如漂泊的游子般意志消沉。

    B.第三句使用“题柱”典故,劝勉朋友应继续保留远大志向和抱负,终会得到赏识。

    C.第四句使用“倚门”典故,进一步劝朋友振作精神,否则容易生病而令父母担忧。

    D.尾联情真意切,以西湖美景相招,相信山水之美能够为朋友洗涤衣尘、慰藉心灵。

    【2】本诗颈联所写柳色、杏花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范仲淹,字希文,唐宰相履冰之后。仲淹二岁而孤,母更适长山朱氏,从其姓,名说。少有志操,既长,知其世家,乃感泣辞母,去之应天府,依戚同文学。昼夜不息,冬月惫甚,以水沃面;食不给,至以糜粥继之,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举进士第。为广德军司理参军,迎其母归养,改集庆军节度推官,始还姓,更其名。天圣七年,章献太后将以冬至受朝,天子率百官上寿。仲淹极言之且曰奉亲于内自有家人礼顾与百官同列南面而朝之不可为后世法且上疏请太后还政,不报。寻通判河中府,徙陈州。拜尚书礼部员外郎、天章阁待制,召还,判国子监,迁吏部员外郎、权知开封府。

    时吕夷简执政,进用者多出其门。仲淹上《百官图》,指其次第曰:“如此为序迁,如此为不次,如此则公,如此则私。况进退近臣,凡超格者,不宜全委之宰相。”夷简不悦。他日,论建都之事,仲淹曰:“洛阳险固,而汴为四战之地。太平宜居汴,即有事必居洛阳,当渐广储蓄,缮宫室。”帝问夷简,夷简曰:“此仲淹迂阔之论也。”仲淹乃为四论以献,大抵讥切时政。且曰:“汉成帝信张禹,不疑舅家,故有新莽之祸。臣恐今日亦有张禹,坏陛下家法。”夷简怒斥曰:“仲淹离间陛下君臣,所引用,皆朋党也。”仲淹对益切,由是罢知饶州。殿中侍御史韩渎希宰相旨,请书仲淹朋党,揭乏朝堂。于是秘书丞余靖进言曰:“仲淹以一言忤宰相,遽加贬窜,况前所言者在陛下母子夫妇之间乎?陛下既优容之矣,臣请追改前命。”明年,夷简亦罢,自是朋党之论兴矣。夷简再入相,帝谕仲淹使释前憾。仲淹顿首谢曰:“臣乡论盖国家事,于夷简无憾也。”

    仲淹内刚外和,性至孝,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能自充。而好施予,泛爱乐善。死之日,四方闻者,皆为叹息。

    (节选自《宋史·范仲淹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仲淹极言之/且曰/奉亲于内自/有家人礼/顾与百官同列/南面而朝之/不可为后世法/

    B.仲淹极言之/且曰/奉亲于内/自有家人礼/顾与百官/同列南面而朝之/不可为后世法/

    C.仲淹极言之且曰/奉亲于内自/有家人礼/顾与百官/同列南面而朝/之不可为后世法/

    D.仲淹极言之/且曰/奉亲于内/自有家人礼/顾与百官同列/南面而朝之/不可为后世法/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更适,即改嫁,“适”在古代有女子出嫁之意。“母更适长山朱氏”指范仲淹的母亲改嫁长山姓朱的人。

    B.进士,古代科举中通过殿试的试者,被称为“进士”。“进士第”是考选进士,录取时排列的等第。

    C.吏部,古代中央行政机构的六部之一,掌管文武官员的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事。长官称为“吏部尚书”。

    D.顿首,即叩首,古代跪拜礼之一,常用于下对上及平辈间的敬礼;也常用于书信的开头或末尾。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范仲淹少有志向,勤奋刻苦。长大后,离开家乡到应天府,投师戚同文学习,求学时,读书夜以继日,冬天里疲惫极了就用冷水洗脸提神,饮食粗劣也毫不在意。

    B.范仲淹不怕权势,秉公直言。极力劝阻皇上率百官朝拜太后,谏言太后还政;尽管吕夷简当政,依然劝谏皇上不该把大臣升降职的事全交给宰相。

    C.范仲淹为人豁达,心胸宽广。虽然他与殿中侍御史韩渎有很大的矛盾,但他对皇上表示,这只是国事上政见不同,对他这个人没有私人怨恨。

    D.范仲淹孝顺母亲,勤俭节约。他极其孝顺,因为母亲在世时正贫困,后来虽然显贵,不招待宾客就不吃两种以上的肉食。妻子儿女的衣食仅仅能满足需要。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太平宜居汴,即有事必居洛阳,当渐广储蓄,缮宫室。

    (2)殿中侍御史韩渎希宰相旨,请书仲淹朋党,揭乏朝堂。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在朝鲜战场上,志愿军将士面对强大而凶狠的对手,抛头颅、洒热血,以“钢少气多”力克“钢多气少”,谱写了雄壮史诗。

    “钢”不单指钢铁,还是物质的角力,“气”则是精神的较量。

    战争如斯,人生同理。作为一个把自身奋斗融入时代激流中的青年,材料中的“钢”与“气”触发了你怎样的思考与联想?请围绕材料立意,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