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下面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①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②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③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④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⑤劝学
A. 尽 消失 快 功绩 劝说
B. 到达 隔断 猛烈 功劳 勉励
C. 到达 横渡 强 成绩 勉励
D. 得到 渡过 锐利 成绩 鼓励
2、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莎士比亚是16世纪后半叶到17世纪初英国最著名的作家,也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他共写有37部戏剧,154首十四行诗,两首长诗和其他诗歌。
B. 《哈姆莱特》是莎士比亚的四大著名悲剧之一,是莎士比亚最重要的作品,这部悲剧就其表现的社会内容和哲学内涵来说都是最丰富的。
C. 《哈姆莱特》的主要情节是哈姆莱特为父报仇,杀死了谋害他父亲的叔父,最后夺回了自己的王位,成了新国王。
D. 戏剧是与散文、小说、诗歌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戏剧是一门舞台的艺术,而剧本则是舞台表演的依据。话剧是西方戏剧的主要样式。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火焙鱼
刘向阳
画岭之夜,漆黑如墨。微弱灯影摇曳,倏地,风拂灯灭,几条黑影闯进屋里,拳脚雨点般落下,把她逼近墙角。
你们是谁?
柳晓东在哪儿?
卖鱼没回来。
夜里也卖鱼?他到底在哪儿,快说!
不晓得……
来人不耐烦了,把她往死里打,她双手护头,咬牙挺住,瘦小的身子缩成一团,始终不曾求饶。来人打累了,屋里屋外翻遍,找不到人,骂骂咧咧地走了。
大约过了半小时,柳晓东从秘密联络点回来,点亮油灯,看见她奄奄一息地躺在地上,赶紧扶起来。娘啊,是我连累了你。
她苏醒后,抓住晓东的手颤巍巍道,娘不怕,只要你活着。
她躺在晓东怀里,凝视着土墙茅屋外的沉沉夜空,盼等天亮……每次想到这里,她内心就充满了惆怅。那是他们母子俩最后一次紧紧相拥,咋就没感到异样呢?咋就忘了给晓东捎上几条火焙鱼呢?
奶奶,您要吃火焙鱼,怎么不动筷啊?我用刁子鱼腌的,熏了两天两夜,佐以辣椒生姜烹炒,味道好极了,您尝尝吧。
她是我奶奶,这会儿盯着桌上的火焙鱼发愣。
我牙不好,嚼不烂。奶奶布满皱纹的脸上挤出一丝笑,望着那盘菜,泪花闪烁。我知道奶奶又想她儿子,也就是我父亲柳晓东了。
几个人高马大的汉子轮流打我、踢我,逼我说出晓东的去向,说晓东是共产党,还是个头儿,要绝根灭种……奶奶每忆此事,就会仰起头,目光炯炯:共产党的根绝得了?咱画岭起始就晓东一个党员,后来发展到十多人,影响带动周边村子,一呼百应闹革命。唉,晓东这孩子,出去就不回来,忘了娘,忘了妻,忘了儿……
我父亲那晚免遭毒手,次日凌晨荡一叶“划子”与同志们碰头,徒步数县,翻山越岭寻部队,终于找到了队伍。父亲参加过大小无数次战斗,作战英勇,为国流尽最后一滴血。
我没见过父亲,家里没有他的相片,不知他长什么模样。奶奶说他英俊威武,会做火焙鱼,我娘就是爱吃火焙鱼才嫁给他的。母亲听了脸红,又抹泪。
我家在水府庙水库边上,靠水吃水,一家人除了种菜,就是把我捕的鱼虾挑到街上贩卖。鳜鱼、银鱼、刁子鱼适宜腌制,晒干水分,用茶壳谷壳烟熏火烤制作火焙鱼,吃起来酥里带软,韧中带香,让人回味无穷。
我结婚成家,守着水库,织网晒鱼搞网箱,出没风波里。儿子呱呱坠地,上学读书。守寡多年的母亲因病离开了我们,遵母亲遗愿,葬于南山之阳,与奶奶共枕长眠。
我从事网箱养殖,尝到了甜头,过起了令人羡慕的小康生活。儿子却当起了说客:碧水变臭了,水质恶化了,网箱搞不得,必须拆。
我有些想不通,觉得儿子在打我的脸。一辈子与水打交道,忽然要上岸,靠什么生活?儿子说得头头是道,我爷爷那些革命先辈抛头颅、洒热血,打下来的江山,绝不能毁在环境污染上。
兔崽子,你爷爷我都没见过,你晓得什么?话到嘴边,又咽回肚里。想想啊,儿子的话是对的,我老糊涂了。
水府游客逐渐增多,我依山傍水开了家农家乐,招牌大旗上火焙鱼三字金光闪亮!
下了水府大桥,走一段水泥硬化路,就是我的农家乐。湖岸青山叠翠,游廓隐隐,彩旗招展。有一处码头,泊着一条仿制“划子”,儿子正给游客解说:当年我爷爷就是从这里出发的……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从“我”的角度叙述,增加了故事真实性,缩短了与读者之间的距离,有利于思想情感的传递。
B.奶奶感叹“唉,晓东这孩子,出去就不回来,忘了娘,忘了妻……”,感情复杂,既有深切的思子之情,也隐含着对儿子的埋怨。
C.小说结尾处的情节,既照应了前文,又深化了文章的主题,寓国之大义于朴实生活画面中,咀嚼有味,情韵人心。
D.小说叙事时间跨度较大,“我”不仅讲述着先辈身上的故事,也延续着他们的故事,“我”和儿子的相关情节,映射了新的时代特征,也展现了新的时代责任。
【2】文中“奶奶”这一人物形象,让人印象深刻,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3】文章以“火培鱼”作为题目有什么好处?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4、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在《赤壁赋》中,面对浩浩荡荡、奔腾不息的长江,吹洞箫的客人由此发出人生短暂的感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写剑阁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的特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补写出下面句子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离骚》中用比喻的手法,写出自己才能优秀却遭到嫉妒和造谣中伤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鬼”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写敌人兵临城下,战云笼罩,而战士整装待发,士气旺盛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进酒》中蔑视富贵利禄又怀才不遇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女子对爱情态度专一,男子对爱情却怀二心。这种鲜明的对比在文中,集中体现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庄子•逍遥游》指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像倒在堂前洼地的一杯水,无法浮起一个杯子一样。
(3)毛泽东”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以及李白的“大鹏一日乘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化用了《逍遥游》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
7、名句默写
(1)《<论语>十则》中,含有“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之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2)子曰:“饭疏食饮水,_____________,乐亦在其中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论语>十二章》中,反映了“君子”和“小人”不同的价值追求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屈原列传》中,司马迁认为屈原《离骚》的创作背景除了楚怀王听信谗言、不能明辨是非以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当时朝廷小人当道、正直之人遭到排挤的黑暗现实。
(3)贾谊《过秦论》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形象地描写了秦始皇得到天下后,派遣得力的将领、士兵守卫要塞,盘问过往行人的情景。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蜀相》中概述诸葛亮生业绩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揭示全文主旨的两句是_______ ,__________
(3)古人写文章常常借古训今。苏洵《六国论》中“悲夫!有如此之势,________日削月割,以趋于亡。__________!”用六国破灭的救训讽刺北宋贿辽。
(4)《阿房宫赋》中总括秦的纷奢建立在对人民的剥削和掠夺之上的并且还挥霍无度的语句是 ________ ,_________ ?
(5)孔子在《论语·学而》中表达做事要勤勉、做人接近有道德的人的句子是______, _______ 。
10、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完成下面小题。
望江南
超然台①作
苏 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②后,酒醒却咨嗟。休时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注)①超然台: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城北。当时苏轼任密州地方官。 ②寒食:清明前一或二日。旧俗寒食节不举火,节后举火称新火。
1. 从词中的“咨嗟”“休对”“且将”这些词语看,你认为作者在词中要表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
2. 从“情”和“景”的角度对这首词进行赏析。
1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节选自《孟子》)
【乙】
为学者日益,问道者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以为。取天下也,恒无事;及其有事也,不足以取天下。
(节选自帛书《老子》)
【丙】
文王观于臧,见一丈夫钓,而其钓莫钓。非持其钓有钓者也,常钓也。文王欲举而授之政,而恐大臣父兄之弗安也;欲终而释之,而不忍百姓之无天也。于是旦而属之大夫曰:“昔者寡人梦见良人,黑色而髯,乘驳马而偏朱蹄,号曰:‘寓而政于臧丈人,庶几乎民有瘳乎!’”诸大夫蹴然曰∶“先君王也。”文王曰:“然则卜之。”诸大夫曰∶“先君之命,王其无它,又何卜焉。”遂迎臧丈人而授之政。典法无更偏令无出三年文王观于国则列士坏植散群长官者不成德。列士坏植散群,则尚同也;长官者不成德,则同务也。文王于是焉以为大师,北面而问曰:“政可以及天下乎?”臧丈人昧然而不应,泛然而辞,朝令而夜循,终身无闻。
(节选自《庄子》)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无辞让之心 辞让:谦逊推让
B.自贼者也 贼:伤害
C.为学者日益 益:好处
D.于是旦而属之大夫曰 属:聚集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无为而无以为 吾尝终日而思矣
B.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人之有是四端也
C.而其钓莫钓 其皆出于此乎
D.不足以取天下 作《师说》以贻之
【3】下列选项与例句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文王观于臧
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
C.客有吹洞箫者
D.徘徊于斗牛之间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典法无更/偏令无出三年/文王观于国/则列士坏植散群/长官者不成德。
B.典法无更/偏令无出/三年/文王观/于国则列士坏植散群/长官者不成德。
C.典法无更/偏令无出三年/文王观/于国则列士坏植散群/长官者不成德。
D.典法无更/偏令无出/三年/文王观于国/则列士坏植散群/长官者不成德。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以突然看见小孩快掉入井里时的反应为论据,论证“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由此提出人都有“四端”,进而论述“四端”对为人处世、治理天下的重要性。
B.乙文“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以为”句中的“无为”,就是道家所提倡的“无为思想”,即顺应自然,不求有所作为。
C.当周文王问臧地老者的治国方法是否可以在全天下推广时,臧地老者悄然走开,早上颁布实施的法令到晚上就停止了,最终也没再听人说起过。
D.甲文综合运用举例论证、比喻论证、假设论证和对比论证,思路清晰,有说服力;丙文借助故事,婉曲达义,增强了说理的效果。
【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
(2)寓而政于臧丈人,庶几乎民有瘳乎!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医学家发现,某些人体器官因疾病受损后,机体调动未受损部分和有关的器官、组织或细胞来替代或补偿其代谢和功能,使体内建立新的平衡。比如一个肾脏由于疾病而被切除,另一个肾脏则会肥大,以代替或补偿切去的肾脏的功能。科学家还发现,愈原始简单的物类其依靠自然生存的能力愈高,愈后生复杂的物类其依靠自然生存的能力愈低。比如石头似乎可以万古常存,陆生植物仅有4亿多年的历史。而植物的这种能力强于小鼠,小鼠又强于老虎,而人类这种能力似乎更弱。这些复杂的生物就只能发展出智慧来提高自己的生存能力。医学界和生物学界把这种现象称为“代偿” 。
代偿现象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启示?请结合你的生活体验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