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以下对古代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翼轸,为两星宿名,古人用天上二十八星宿所在的方位区分地面的区域。
B. 孝廉,汉代以来设置的官职,由郡国推举孝顺父母、品行方正的人担任。
C. 期功,指关系比较近的亲属,古代根据亲属关系的远近制定丧服的轻重。
D. 请缨,语出《汉书》,终军请求汉武帝赐长绳以缚南越王,后指投军报国。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 累于彼者已劳矣 师不必贤于弟子
B. 忽奔腾而澎湃 穷山之高而后止
C. 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 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D. 凛乎其不可留也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伴随互联网的普及,人们的读书方式、阅读习惯有了很大改变,实体书店的发展受到不小冲击。相关调查结果显示,中国数字化阅读呈快速发展趋势,纸质阅读呈放缓趋势。在这种背景下,以新华书店为代表的老牌实体书店纷纷走上了转型之路。
创新是发展的动力与源泉。实体书店或引进时尚的设计理念与元素,打造“高颜值”书店,成为“打卡圣地”;或在原有传统业务的基础上,通过“书店+”等方式打造复合式文化平台;或积极进军社区或乡镇等薄弱地带。在拥抱新技术、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进程中,实体书店的新兴业态不断涌现,变革与创新贯穿始终。
近年来,中央和地方政府不断加大扶持力度,为实体书店转型发展创造新机遇。当前,中国经济正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人们的消费水平不断提升,个性化、多元化的文化消费需求持续增加。“碎片化”的网络阅读不可能满足所有公众的需求,文化氛围的熏陶是实体书店的独特优势。相关报告显示,2018年中国图书销售网点同比增长4.3%,从业人员同比增长5.5%。一大批特色书店在各大城市兴起,规模不减反增。
书店不仅是文化体验场所,更是一座城市的“灯塔”,是广大读者的心灵“栖息地”。它的核心是书籍,对象是读者。在书店转型的过程中,过于追求“吸睛”“圈粉”“人气”,而忽略图书质量和服务,可谓本末倒置。这会导致能读的书越来越少,杂货商品越来越多;读书的人越来越少,游玩的人越来越多;读书活动越来越少,商业性活动越来越多。书店也就逐渐丧失了其本身的价值与内涵。
时代在变迁,变的是书店的形式,不变的是人们从阅读中获取精神慰藉的需求。“腹有诗书气自华”依旧是很多人的信念与追求。相较以前,读者越来越重视阅读时的体验。无论是老牌书店还是新兴特色书店,能否在满足读者日益精品化、差异化的阅读需求上做到极致,形成自己的读者群,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其发展前景,毕竟书店既需要用“面子”吸引人,更需要靠“里子”留住人。
(摘自:人民日报海外版 有删改)
材料二:
在电子阅读的冲击下,实体书店的生意日渐冷清。但近两年来,一批“高颜值”书店逆势而行,将看书与休闲相结合,掳获了一众文艺青年的心,并且凭借独特的设计风格成为网红打卡之处。
不过,随之而来的也是争议。有人认为,网红书店的“形式大于内容”,存在过度商业化的嫌疑。一些年轻人到网红书店也未必是买书,而更多是拍照留念。
这种担忧是多余的。一方面,网红书店只要不是喧宾夺主,为了确保书店能够有起码的盈利空间,开展一些复合型经营项目,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也不应该被苛责。毕竟,对书店而言,生存才是第一位的。另一方面,一些书店出售周边文创产品,定期组织线下读书沙龙、专家学者讲坛活动,或是举行亲子阅读活动等,让书店从单纯的卖书场所变成一种以读书为纽带的线下社交场所,这其实是对书店功能的延伸和拓展,一定程度上也是在重新定义“阅读”,这是过去的书店所不具有的。
事实上,在讲究吸引力和体验感的时代,一家书店人气,除了与书籍本身的质量有关,也与阅读氛围的营造有关,而这也是实体书店和网上书城最大的区别之一。尽管实体书店不再景气,但是纸质书的销量依旧在增长,且国民综合阅读率也在继续上升。两者竞争“顾客”,靠价格战显然是不切实际的,使阅读体验感和仪式感达到极致,才是正确的方向。
当然,网红书店仅有颜值是不够的。但凡成功的网红书店,它们在书籍选择、摆放以及其他服务上,都有自己的窍门,其中很重要的一点便是专业性。如日本就有专门的书店“选书师”,他们结合书店环境选择书籍并进行摆放,并根据读者的阅读喜好,以最快的速度推荐读物,还能为读者一对一地制定阅读计划。
实体书店最红火的年代,恰恰也是信息相对匮乏的年代,人们接收的信息大多来自书本。而在信息爆炸的今天,人们阅读和接收信息的方式也在被重塑,所以,我们不能要求书店也必须保持“传统”的味道。作为书店生态多元化的一种体现,网红书店更有利于满足不同群体的阅读需求,给社会创造更多具有吸引力的文化空间,同时也为实体书店赢得生存空间。
(摘编自朱昌俊《注重阅读仪式感,网红书店胜出实属必然》)
材料三:
书店变网红,本质上是通过人际关系的网络营销将书店赋予更多的社交属性。从产业发展的角度看,这无疑是一种商业模式的创新。面对纸质出版行业的落寞、网络阅读习惯日渐养成,传统书店进行产业转型已是大势所趋。从上海“光的空间”新华书店邀请国际建筑大师安藤忠雄操刀设计,到北京三里屯三联韬奋书店积极探索24小时营业,书店纷纷“拼颜值”“秀演技”。
网红书店通过装修设计、综合服务、网络营销等手段吸引消费者,但更重要的是如何把吸引来的“消费者”转化成“读书人”。这不能仅依靠商业营销来解决,关键在于文化内涵的挖掘。只有在增加受众需求分析、专业服务和文化底蕴方面下足工夫,书店才能更好地满足公众旺盛的文化需求。
(摘编自王法治《网红书店不只是“打卡”》)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的信息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实体书店既面临着数字化阅读快速发展冲击,也面临着随着消费水平不断提升而个性化、多元化的文化消费需求持续增加的机遇。
B.在互联网日益普及的时代,实体书店要想生存和发展,必须先在形式上足够吸引人,然后再考虑书店的图书质量和服务等问题。
C.材料二中“书店从单纯的卖书场所变成一种以读书为纽带的线下社交场所”,与材料一中“时代在变迁,变的是书店的形式”意思是一致的。
D.材料一和材料三都肯定了实体书店的创新和转型,也都提到了书店如何将吸引来的“消费者”转化成“读书人”的问题。
【2】根据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数字化阅读快速发展、纸质阅读发展缓慢的情况下,2018年中国图书销售网点不减反增,这与实体书店在政府的支持下,努力进行创新是分不开的。
B.与碎片化的网络阅读相比,实体书店有自己独特的优势,近年来一大批特色书店在各大城市兴起,就与实体书店发挥自身文化氛围熏陶的优势有关。
C.实体书店的命运与人们阅读和接收信息的方式有关,当人们阅读和接收信息的方式发生变化的时候,实体书店也应该与时俱进,否则就可能被淘汰。
D.实体书店与网上书城的区别只在于阅读氛围的营造,成功的网红书店能通过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来满足顾客的阅读体验感和仪式感。
【3】在电子阅读的冲击下,实体书店应作哪些创新与转型?又要注意哪些问题?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毛泽东“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以及李白的“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化用了《逍遥游》中的“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两句。
(2)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___________,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几句通过对霓、风、虎、鸾以及仙人的描写,来表现洞天福地盛大而热烈的迎接场面。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里写自己回乡后喜话家常,以琴书为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2)王勃《滕王阁序》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绘了山岭平原辽阔、河流湖泽纡回的壮丽图景。
(3)李密在《陈情表》中以乌鸟反哺作比表达孝道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七一勋章”获得者张桂梅在颁奖仪式发言中所说的“倾尽全力,奉献所有,九死亦无悔”,化用了屈原《离骚》中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青泥岭,“悬崖万仞,山多云雨”(《元和郡县志》),为唐代入蜀要道。李白的《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夸张之笔写行路人到此的感受。
(3)在《兰亭集序》中,批判士大夫们大多意志消沉,不求进取,崇尚虚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了王羲之对生死问题的看重,他是想以此来启发那些思想糊涂的所谓名士,不要让生命轻易地从自己的身边悄悄逝去。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春江花月夜》中,清明澄澈的天地宇宙,仿佛使人进入了一个纯净的世界,这就自然地引起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遐思。
(2)《将进酒》中显示诗人对未来充满信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一词中,表现词人梦里归乡,与妻子相见时“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情形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柳永《望海潮》中运用互文修辞手法描绘百姓悠闲生活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先写“_____________”,以美女衬英雄;再用“_____________”,以曹军惨败来突出周瑜英气勃发的形象。
(3)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用如今佛狸祠下“_____________”的景象与四十三年前“_____________”形成鲜明对比,以此忠告南宋统治者,收复失土,刻不容缓。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认为实行仁德,在于自己,不在于别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学之道》中写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就是说只有达到“至善”的境界,志向才能坚定不移;志向坚定不移才能心不妄动。
(3)《老子》第六十四章中指出,人们做事总是在接近成功的时候失败,即“________________”,如果能做到“________________”,就不会失败。
(4)人们常把军中的同事称为“袍泽”,这个词源于《秦风·无衣》中“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两句。
(5)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写一轮孤月徘徊中天,像是等待着什么人似的,月光下只有大江急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小题。
忆江上吴处士
贾岛
闽国扬帆去,蟾蜍亏复圆。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
此地聚会夕,当时雷雨寒。兰桡殊未近,消息海云端。
【1】对这首诗内容的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 首联中的“蟾蜍亏复圆”句,既表示友人离开已经很长时间了,又暗含怀念之意。
B. 二联回忆朋友离开长安时的情景:强劲的秋风从渭水那边吹来,长安落叶遍地,显出一派萧瑟的景象,借以表现友人去后作者的寂寞而凄冷的心情。
C. 三联回忆过去与朋友聚会的情景:在一个雷雨交加、寒气逼人的夏天的晚上,两人聚会一起,欢叙友情。尾联是希望从“海云端”那儿得到朋友的一些消息。
D. “兰桡殊未近”中的“兰桡”,指用木兰树做的桨,这里代指船,也形容船的珍贵;“殊”是“特殊、不一般”的意思。
E. 全诗极力渲染凄厉萧瑟的气氛,借以反衬诗人想起朋友时的高兴之情,处处都饱含着朋友间的深情厚谊。
【2】本诗颔联是历来为人称道的名句,白朴在元杂剧《梧桐雨》中化用为:“西风渭水,落日长安。”你更欣赏哪句,请结合诗句简要说明。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孔子去,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
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
或曰:老莱子亦楚人也,著书十五篇,言道家之用,与孔子同时云。
盖老子百有六十余岁,或言二百余岁,以其修道而养寿也。
自孔子死之后百二十九年,而史记周太史儋见秦献公曰:“始秦与周合,合五百岁而离,离七十岁而霸王者出焉。”或曰儋即老子,或曰非也,世莫知其然否。老子,隐君子也。
老子之子名宗,宗为魏将,封于段干。宗子注,注子宫,宫玄孙假,假仕于汉孝文帝。而假之子解为胶西王印太傅,因家于齐焉。
世之学老子者则绌儒学,儒学亦绌老子。“道不同不相为谋”,岂谓是邪?李耳无为自化,清静自正。
(节选自《史记·老子韩非列传》,有删改)
【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老子认为,品德高尚的君子时运来了就出去做官,时运不济就和蓬草一样随风飘转。这跟儒家“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的思想完全相同。
B.孔子在告别老子后,对弟子们说的一番话,彰显了圣人虚怀若谷、温良恭俭的品格,同时也从侧面烘托了老子的见识远超常人。
C.老子写了5000多字的《道德经》,分上下两篇,阐述了“道德之意”,然后潇洒离去,没有人知道他的下落。
D.世上学习老子学说的人贬斥儒学,学习儒学的人贬斥老子的学说。作为严肃的历史学家,司马迁对老子的学说只作客观描述,并没有尊老贬孔。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3】选文中哪些地方能够表现出“老子,隐君子也”。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五月的鲜花开遍了原野/鲜花掩盖了志士的鲜血/为了挽救这垂危的民族/他们曾顽强的抗战不歇/如今的东北已沦亡了四年/我们天天在痛苦中煎熬/失掉自由更失掉了饭碗/屈辱地忍受那无情的皮鞭……
——《五月的鲜花》
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炊断粮/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
——《长征组歌》
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春雷啊唤醒了长城内外/春晖啊暖透了大江两岸……
——《春天的故事》
我们是五月的花海/用青春拥抱时代/我们是初升的太阳/用生命点燃未来/“五四”的火炬/唤起了民族的觉醒/壮丽的事业/激励着我们继往开来……
——《光荣啊,中国共青团》
歌声记录着辉煌的历史,铭刻着不朽的功绩,这歌声里有初心,有情怀,有百年跋涉的足迹,有千年不老的梦想。请你为《歌声里的中国》节目组推荐一首你感触最深的歌曲,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阐述你推介的理由。
要求:综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