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伊春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一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题,共 10分)
  • 1、下列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宾主尽东南美 此小大辩也

    B.鲲之大,不知几千里也 实迷途未远

    C.益坚   臣少仕伪朝

    D.举世非之不加沮   骊山北构西折

  • 2、下列加点词的词类活用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眄庭柯以

    ②宾主尽东南之

    亲戚之情话

    ④襟三江而五湖

    贾谊于长沙

    ⑥园涉以成趣

    ⑦俊采

    ⑧德一君

    ⑨愿陛下矜悯愚

    吴会于云间

    A.①⑤⑧/②⑨/③④/⑥⑦/⑩

    B.①③⑧/⑤⑨/②④/⑥⑦/⑩

    C.①③④/⑤⑧/②⑨/⑥⑦/⑩

    D.①⑤⑧/②③⑨/④⑩/⑥⑦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汉初文景时期,文景二帝继续行黄老无为之术,奠定了西汉国富民强的物质文化基础,揭开了武帝盛世的序幕。

    高祖统一,百姓得离战争之苦,然而,“马上逆取”政权的君臣们,却不得不面对满目疮痍而人心思定的汉初天下。对于经历秦火又回到功能混融、领域不分的汉初社会而言,唯有确立与民休息、“清静无为”的治国之策方可恢复生产、维持统治,施行黄老之治恰逢其时。

    黄老思想以既定秩序为前提,是退却条件下的进取;在吸纳儒家的仁与礼、法家的法与势的同时,将正统道家从遁世主义转向经世致用,从消极无为转变为积极有为。

    高祖、惠帝遵从黄老思想,实行“清静无为”“与民休息”“扫除烦苛”和崇尚节俭等较为宽舒的统治政策,迎来了“汉接秦弊”后政治的稳定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景帝时期,对黄老思想更是推崇备至。黄老思想为文景时期的社会带来了轻徭薄赋、节俭缓刑的宽舒政策,也带来了宽松、自由的学术环境和兼采百家之长的学术氛围。文帝即位,更是博采众长,任用贾谊、晁错、公孙臣等为朝臣。新王朝的诞生,为走过秦暴政而浴火重生的士人提供实现抱负、施展才能的机会和舞台,汉初社会日渐呈现出宽松而自由的文化氛围和积极进取、建功立业的社会气象。

    文景时期的学术繁荣与春秋战国的思想争鸣有所不同,汉初的各家各派不断探寻实现王朝长治久安的举措。

    文景时期形成了充满博大、包容、进取的文化气息,令经历了暴秦的文人重新唤起了积极进取、治国安邦、立功扬名的强烈愿望。汉初文人在宽松的政治生态环境下,积极追寻春秋战国士人建功立业的足迹以求不朽。与春秋战国时期不同的是,汉初文人一切建功立业目标的设定无不与大一统的现实政治紧密相关,都在直面社会现实症结,提出治国良策。汉初文人,以悲天悯人的情怀兼具政治家和军事家的远见卓识,敏锐地洞悉王朝初安所面临的政治经济形势,深刻揭示了文景盛世下的社会潜在危机,以深切的忧患意识彰显出个体生命的光彩。

    “务为治”,因时事而权变,是汉初文人安邦立国建功立业的途径,儒学由汉初被排拒于政治中心之外到武帝时“独尊儒术”,60余年间与汉初社会政治之间的成功互动,很好地诠释了这一发展特点。

    从高祖排斥汉儒观念,到文帝颇征文学之士,汉儒社会地位的改变,是以黄老之术无为而治的学术包容为前提的,是文人一直致力于解决汉初社会现实问题而努力的结果。

    汉武帝元光五年,汉初文人完成了由士到士大夫的转变。对汉初的文人而言,这一年是具有深刻意义的一年。从这一年开始,代表文人主体的儒生作为一个群体,不断在政治上传达着他们的强音,在历史上持续地留下深痕。学术风气也因儒学对主体地位和政治话语的把握,而表现出儒家气象。

    (节选自《汉文景时期的文人气象》,《光明日报》2019年9月9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景时期指汉朝初年统治者因采取与民休息等政策使政治稳定、经济恢复和发展的历史时期。

    B.黄老思想在吸收儒家仁与礼和法家法与势的同时,将道家思想从消极无为转变为积极有为。

    C.文景时期形成的博大、包容、进取的文化气息,唤起了文人治国安邦、立功扬名的强烈愿望。

    D.黄老思想主张清静无为,有利于休养生息,非常适合汉初满目疮痍、人心思定的社会状况。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按照“提出问题——论述问题”的顺序展开论证,首先概括论述历史背景,点出黄老思想以照应题目。

    B.文章第二、三自然段讲述文景时期遵从黄老思想的原因及黄老思想的主要内容,为其后的论证扫除障碍。

    C.文章最后一段卒章显志,对汉文景时期的文人气象作了总结,概括指出汉文景时期的文人气象就是儒家气象。

    D.文章讲述推崇黄老思想对汉初文化氛围和社会气象的作用,照应了题目,又利于对“文人气象”展开论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高祖、汉惠帝遵从黄老思想,对黄老思想推崇备至,为当时文人提供了施展才能的机会和舞台。

    B.西汉武帝时期的强盛,发端于文景时期;文景时期为汉武帝盛世奠定了国富民强的物质文化基础。

    C.汉初文人和战国士人都追求建功立业,但前者与大一统的现实政治紧密相关,后者则无此远大目标。

    D.到汉武帝元光五年,儒学把握了主体地位和政治话语权,汉初文人也完成了由士人到士大夫的转变。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归去来兮辞》诗中用“_____________”两句赞美了大自然万物恰逢繁荣滋长而得到精神满足。

    (2)《滕王阁序》中“____________”两句,从高下、动静、远近、点面等诸多角度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天阔水远、水鸟高飞、秋霞绚烂的鲜活图景。

    (3)《逍遥游》中,庄子认为只有“______________”,遨游在无穷无尽的境界之中,才是达到了真正的逍遥游。

  • 5、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赤壁赋》中,借比喻的修辞手法,感伤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居易在《琵琶行》中认为浔阳并非绝对没有音乐,只是声音单调繁杂,难以入耳,因此“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出听到琵琶曲的喜悦心情。

    (3)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作者借用元嘉年间军队草草出军,指挥者并无北伐的深思熟虑,只是想“__________”,建立汉朝霍去病追击匈奴那样的功名;结果却是“__________”,作者对此加以辛辣的批判和讽刺。

    (4)《荀子·劝学》中认为整日思考还不如学习片刻收获大,从而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李白在《蜀道难》中,通过对行人艰难行走时的细节描写,从侧面展现蜀道险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6)《庄子·逍遥游》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指出要认清自我与外物的分际,辨明荣与辱的界限,才能坦然面对外界的评价。

  •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离骚》中用猛禽不与凡鸟同群来说明自己绝不随波逐流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2)追崇先贤,是古代诗歌中常有的内容,如《蜀相>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一联,就体现了对诸葛亮忠贞不渝、鞠躬尽瘁品格的仰慕之情。

    (3)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运用夸张、衬托的手法来写蜀山之高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真是“物犹如此,人何以堪”。

    (4)《拟行路难(其四)》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鲍照以“水”起兴,形象揭示人的处境是由门第决定的现实。

    (5)古人常用鸥鸟、渔夫表隐居之意,黄庭坚《登快阁》中借类似意象表达归隐之意,相关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6)“雨水”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当我们在校园里听雨赏花时,会联想到陆游《临安春雨初霁》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中屈原借前圣勉励自己保持清白节操,为正直信仰而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劝学》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以雕刻为喻,从正面论述学习贵在坚持的道理。

    (3)子规,是我国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一句借此意象营造了一种凄凉悲伤的意境。

  • 8、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

    (2)_______________,西风愁起绿波间。

    (3)_______________,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4)池上碧苔三四点,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6)是处红衰翠减,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__,明月夜,短松冈。

    (8)可堪孤馆闭春寒,_______________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欧阳修的《五代史伶官传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孟子的名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有异曲同工之妙。

    (2)《将进酒》中李白借用曹植之酒浇自己心中块垒,尽显狂放不羁的性格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沧海,指大海,因其一望无际、水深呈青苍色而得名。“沧海”作为一个意象,经常出现在古诗文中,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0、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题目

    临安春雨初霁

    陆游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注:①淳煕十三年(公元1186年)春,作者已62岁了,奉诏入京,接受严州知州的职务,赴任之前,先到临安(今浙江杭州)去觐见皇帝,住在西湖边上的客栈里听候召见,写下了这首广泛传诵的名作。

    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晚年时期所作的这首七言律诗,与诗人一贯的雄奇悲壮的风格特征很不一致,主要运用_____________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感情。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管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尝闻。古之人曰:“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生之有时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古之治天下,至孅至悉也,故畜积足恃。

    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侈之俗,日日长,是天下之大贼也。残贼公行,莫之或止;大命将泛,莫之振救。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天下财产何得不!汉之为汉,几四十年矣,公私之积,犹可哀痛!失时不雨,民且狼顾;岁恶不入,请卖爵子,既闻耳矣。安有为天下阽危者若是而上不惊者?

    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之矣。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国胡以相恤?卒然边境有急,数千百万之众,国胡以馈之?兵旱相乘天下大屈有勇力者聚徒而衡击罢夫羸老易子而咬其骨。政治未毕通也,远方之能疑者,并举而争起矣。乃骇而图之,岂将有及乎?

    夫积贮者,天下之大命也。苟粟多而财有余,何为而不成?以攻则取,以守则固,以战则胜。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至!今殴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可以为富安天下,而直为此廪廪也,窃为陛下惜之。

    (节选自贾谊《论积贮疏》)

    相关链接:

    方今之务,莫若使民务农而已矣。欲民务农,在于贵粟;贵粟之道,在于使民以粟为赏罚。今募天下入粟县官,得以拜爵,得以除罪。如此,富人有爵,农民有钱,粟有所渫。夫能入粟以受爵,皆有余者也。取于有余,以供上用,则贫民之赋可损,所谓损有余、补不足,令出而民利者也。顺于民心,所补者三:一曰主用足,二曰民赋少,三曰农功。

    (节选自晁错《论贵粟疏》,有删节)

    【1】对下列各句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侈之俗       淫:过度

    B.天下财产何得不       蹶:枯竭

    C.禹、汤之也       被:遭受

    D.三曰农功       劝:劝说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故畜积足恃       无忘乃父之志

    B.生之有时用之无度       《小雅》怨诽不乱

    C.日日       然秦区区之地

    D.世有饥穰       事父,远之事君

    【3】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兵旱相乘/天下大屈/有勇力者聚徒而衡击/罢夫赢老易子而咬其骨

    B.兵旱相乘天下大屈有勇力者聚徒而衡击/罢夫赢老易子而咬其骨

    C.兵旱相乘/天下大屈/有勇力者聚徒而衡/击罢夫赢老易子而咬其骨

    D.兵旱相乘天下/大屈有勇力者/聚徒而衡击/罢夫赢老易子而咬其骨

    【4】下列句子分编为四组,全属于反面论述要重视积贮的一组是(     

    ①以攻则取,以守则固,以战则胜             ②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

    ③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             ④管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             ⑤失时不雨,民且狼顾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⑤

    D.③④⑤

    【5】选出对阅读原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论积贮疏》一文紧紧围绕“仓廪实而知礼节”这一中心论点,引古证今,理论结合实际,进行正反对照,有条不紊,令人信服。

    B.这两篇文章的文体都属于“疏”,“疏”是封建时代臣子向君主分条陈述的文字。

    C.《论积贮疏》第三段从国家存亡高度说明不积贮的危害,从反面论证积贮的重要。

    D.《论贵粟疏》一段提出“以粟为赏罚”的具体措施,层层推进;逐层深入,论述严密,具有较强的说服力。

    【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国胡以相恤?

    (2)方今之务,莫若使民务农而已矣。

    (3)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五代史伶官传序》)

    【7】文言文阅读材料和相关链接体现了积贮贵粟的哪些意义。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校园演讲比赛上展示了三张照片。第一张,一名协警在雨中单膝跪在马路中央,为车祸中受伤倒地的老人撑伞。网友留言:“撑伞哥,看着让人很暖心。”第二张,某职业技术学院的小伙身披五星红旗,站在世界技能大赛的最高领奖台上。第三张是莫高窟壁画前80后学者们面壁工作的背影。2019年,他们制作的“数字敦煌”走进摩洛哥,受到热捧。

    再微小的光也是光,再平凡的人也有人生中的高光时刻。请结合材料内容,以“人生中的高光时刻”为主题,面向本校(统称“复兴中学”)同学写篇演讲稿,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