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人,被誉为“楚辞之祖”,代表作有《离骚》《九歌》《九章》等。南宋词人柳永、姜夔的《望海潮(东南形胜)》《扬州慢(淮左名都)》给我们留下了难忘的城市形象和城市记忆。
B.易卜生是挪威著名的戏剧家,被誉为“现代戏剧之父”,其代表作《玩偶之家》开创了“社会问题剧”样式。歌德和惠特曼分别是是德国诗人和美国诗人,他们的代表作分别有《浮士德》《草叶集》等。
C.“夜夜达五更”中,五更相当于现在的23时至凌晨1时。“黄昏”“人定”则均为古时十二时辰之一,黄昏,即亥时,相当于现在的19时至21时;人定即戌时,相当于现在的21时至23时。
D.古代少女把头发扎成丫髻叫“总角”,后用以指代少年时代。“初七及下九”中,初七,指农历七月七日,旧时妇女在这天晚上祭织女以乞巧;下九,指农历每月的二十九,妇女常于此日置酒欢聚,嬉戏娱乐。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针对共享单车押金问题,最近有媒体发出质疑。数以亿计的共享单车押金确实是一笔庞大资金,不过, 我们没有必要求全责备共享单车押金及收取押金行为本身。
②张艺谋认为现在的舞台奢华风与京剧所蕴涵的美学内涵是有本质冲突的,他想制作出一部特立独行的能从传统中提炼出美学定律的京剧。
③月前各大媒体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实鲜活的事例、感人至深的典型、鞭辟入里的评论吸引了大批受众。
④从全球经济的整体运行状况来看,目前的当务之急是要协调好发达国家货币政策的溢出效应,尽量减小它们对全球市场的负面冲击。
⑤针对某些编辑师心自用、乱改典籍这一不良现象,北京大学吴小如先生进行了毫不留情的批评。
⑥在电影市场成熟的国家,影评对于电影票房的高低走势具有关键性的导向作用。但是那种业界“叫好不叫座”的曲高和寡的情况也是存在的。
A. ①②④ B. ①③⑥ C. ②④⑤ D. ③⑤⑥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五月还乡
殷毅
一切就像在原地等待,还是原来的样子,等待回乡人的指认。
刚入五月,脆嫩的绿有点浅,像新娘的酒窝。雨或是下得很轻,点点可数,漾在河里打在干燥的水泥地上、雨棚上。不再像春天的毛毛雨下得含含糊糊,在繁花间暧昧不清。或是下得很猛,一阵掠过,撂下一片湿汪汪的。这样的雨像一场告别也像一场迎接,浸泡着五月头的嫩绿。
燕子回来,正在寻找旧巢。
小时候夏天天天泡在里面的池塘,已经被浅绿层层覆盖。苇叶初长成,正好可以包粽子。那时立夏了,乡亲们总是煨一锅清香,扯出无数的炊烟。青青的烟随风聚散,奔腾或婀娜,随意时光。
桑葚树还在那里,斜在水面,那么多年了,它生长得并不是很快,只是略显粗壮,许是根一半在水里的缘故吧。桑葚还是青青的,密密麻麻,等熟了就一颗一颗掉进水里,那入水瞬间的响声如在耳边。那时我们就用桑葚做饵料来钓鱼,叫作钓桑果鱼。鱼很傻,辨不清这些小小的阴谋,往往轻易就上了钩,让我们这些小坏蛋乐坏了。一顿美味的鱼汤该是那个饥馑的年代里最大的美味。
而桑葚是我们这些野孩子们喜欢的水果。割资本主义尾巴的年代,水果树是难见一棵的,而桑树的尾巴是不会被割的,所以大家一天到晚吃得嘴巴乌黑发紫,甚至还闹出过一次小小的事故。
呵呵,那天我照例坐在一棵大桑树上,专拣又大又紫的往嘴里塞,树下是一群跟我一样的野孩子,眼巴巴地等我往下扔桑果给他们吃。哈哈,现在都还记得树下那些仰着的小嘴巴,还有一把张开的等着接桑葚的黄雨伞,桐油布的。我在上面摇晃着那些枝条,桑果纷纷落下,“噗噗”地打在倒放的雨伞里,仰着的小嘴巴没有了,变成撅起的一圈儿小屁股。到傍晚被母亲召回的就是一群满嘴满脸满手满身乌溜溜的孩子了。
那晚父亲母亲很晚才下工,我已入睡,只是床下泥地上吐了一大滩。父母不知我怎么了,迷迷糊糊中我听到他们惊慌的声音,听见母亲在说我吐了好多血。也不知过了多久,当地有名的老刘医生来了,在我身上摸索了好久,又掌灯去看郡一滩的“血”,昏暗的灯光下用小树枝反复拨拉,松了一口气说道:“是桑果。”
那个飞蹿上树的小身影,那个打在泥土地上的“啪啪”响的光脚板,居然就是眼前这个中年的自己。而每一个池塘每一条小路上童音仍在恣肆,却再也难见那些小伙伴。
池塘边的苦楝树缀满了紫色的花苞,准备好了盛开。苦恶鸟在水面上游来游去,伸头缩脑很有节奏,见我走近,呼啦一声踩着水面飞远了。“苦哇、苦哇、苦哇”,每个夏天的夜晚它就这样在我耳边啼鸣。它真的是苦媳妇的化身吗?被恶婆婆折磨虐待而死,化为怨鸟?但是我知道,在那样的封建时代,这片土地上和其他地方一样有着很多小媳妇和恶婆婆的故事。不仅如此,其实那个时代被拴在土地上的人们都有说不完的苦难,人们将生活中不能说出的苦,嫁接给了这个白胸黑背的水鸟,让鸟儿代他们夜夜啼鸣。
跟着母亲到麦地里拔草,很多年了都没有下过地,因不忍心看母亲那么大年纪还那么辛苦,就硬是跟着去了。而母亲一直叫我不要去,她舍不得我。但我知道她心里是很高兴的,拔草的时候她总是说,某某看见了一定会眼热(羡慕的意思)。呵呵,原来她心里不仅高兴还很骄傲。乡亲们远远地看见了,问是谁在帮拔草,母亲一说是我,他们就会说:“哦哟,××还帮拔呀!”母亲就笑逐颜开了。
我不知道是该高兴还是该惭愧,我已经脱离土地太久,这块土地上一直只有父母的身影。这里的土地上早就难见年轻人,每块绿油油的背后几乎全是老年人佝偻的脊背和洒下的汗水。他们那么单薄那么清瘦,只是一把骨头,却那么坚硬那么倔强地扦插在故乡的土地,不肯有半步疏离。
一次次弯下腰拔出夹杂在麦地里的蚯蚓草(母亲是这么叫的),拔一棵我就得向它们弯一下腰低一次头,这是人和土地之间的关系吗?我似乎是忽然明白这之间奥秘的。付出,索取,态度的虔诚,过程的忍耐。
太阳有点毒,像是给土地上人们的额外犒赏。我早就汗流浃背,汗水煮着眼睛生生的疼,麦芒在小手臂上刺满了红点,鞋子里的泥屑草籽硌着脚。渴死了,我不得不暂时上岸回家喝水了,而母亲依然跟没事似的。长期的田间劳作,她似乎已经和这片土地融为一体,少了煎熬多了自在,甚至有为庄稼拔去草后的快慰与幸福。而我不能,一天下来,只有煎熬与疲惫。
忽然间感觉自己近乎虚伪,总是在怀念故土说着乡愁,一旦真正和家乡的土地捆绑在一起,却又不是那么美好的了。
所以,乡愁是隔着距离的。与土地的距离,与故乡的距离,与父母的距离,与童年的距离。这种距离是一种伤,而乡愁则是抚摸着伤的呻吟。有病无病都会呻吟。
晚上,躺在老家的床上随便翻看手机里余华的小说《活着》,福贵给他的老牛起的名字也叫“福贵”,历经人世的悲欢离合后,他再没有大喜大悲。在过往的一切苦难面前,他显得那么平静,守着他从别人刀尖下买过来的老牛,相依为命。劳作了一辈子的老牛,当有一天再也不能下地的时候,等待的只是被剥皮吃肉的结局。福贵被苦难过于浸泡几近麻木的心,那一瞬间充满了悲悯。这些在土地上匍匐了一辈子的人,有来自土地的深深的痛。
人越是贴近土地,越是有一种土地般的沉重土地般的沉默。
五月的土地如此美丽,那是它轻的部分,总是被人们反复歌颂;懵懂的童年是无忧的,那是人生轻的部分,总是被人们反复追忆。回乡后,只是与土地的短暂碰触,意识里便有一些东西在下沉,只是我,说不清。
(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五月的乡村如此美丽,作者中年还乡,对过往一一指认,发现一切皆不同于往常,在欣喜之余难免心生落寞之感。
B.包粽子、吃桑葚,苦恶鸟叫、拔蚯蚓草等都是五月乡村所特有的,作者借此回忆儿时的生活,表达自己对乡村生活的怀恋。
C.满嘴满脸满手满身因吃桑葚而“乌溜溜”及我因暴食桑葚而呕吐,写出了儿时的懵懂可爱,也隐含着那个时代生活的苦难。
D.作者“感觉自己近乎虚伪”,是因为一方面在怀念故土倾诉乡愁,一方面又觉得乡愁文学是一种矫揉造作的无病呻吟。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燕子回来,正在寻找旧巢”既写实性地交代了五月乡村的特点,又具象征意义,同时引出我对故乡往事的回忆。
B.作者以“追忆童年生活”为线索,围绕还乡这一主体事件,寄寓对故土的怀念、对亲人的爱和对乡愁的思考。
C.本文“实”和“虚”调配得当,相辅相成。一者现实与回忆结合,实与虚共生;二者言在“实”意在“虚”,将复杂的情感渗透在具体的形象里。
D.本文运用了多种表达方式,叙述中穿插了精彩的描写,而精当的议论和恰到好处的抒情,又常常是文本的点睛之笔。
【3】作者写回乡的所见所感,为什么要写福贵的故事?请谈谈你的看法。
【4】不同于常见的乡愁文学抒发故土乡情,本文作者在乡愁中更多地寄托了自己的深刻思考。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孔子认为,只要心中有道义,即使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的生活, 也会乐在其中。(《论语•述而》)
(2)孔子关于人应该严于律己,宽于待人的表述是_________ ,__________ (《论语•卫灵公》)
(3)孟子认为做到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 ,天下就可“运于掌”。(《孟子·梁惠王上》)
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既以远古传说写出了蜀道的来历,又突出了蜀山的险峻与蜀道开凿的艰辛。
(2)《归去来兮辞》用典仿佛信手拈来,浑然无迹。如“________”用了西汉末蒋诩的故事;又如“________”则是借用北郭先生辞却楚王之聘时,其妻表示支持的话:“今如结驷列骑,所安不过容膝。”
(3)归有光从项脊轩周边的变化中看到了世情的炎凉:“________,________”一个“多”字,写出了伯叔们唯恐界限不清的薄情。
(4)茶百戏是仅用茶和水作为原料就能在茶汤表面幻变出文字和图案的传统技艺,又称分茶、水丹青。许多文人都留下了与此有关的诗文,如陆游在《临安春雨初霁》中提到“________,________”。
6、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①孔子曰:“不知命,________;不知礼,________。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论语》)
②假舆马者,非利足也,________;假舟楫者,非能水也,________。
(《荀子·劝学》)
③浩浩乎如凭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________,________。
(苏轼《赤壁赋》)
④________,________。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曹操《短歌行》)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
(1)《逍遥游》中斥鷃用自己的飞翔经历和境界去否定大鹏的一句是“________”。
(2)《逍遥游》中写列子对于招财纳福的事没有拼命追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鲲鹏水击三千里,组练长驱十万夫”和李白“大鹏一日同风起,抟扶摇上九万里”的诗句,共同化用了《逍遥游》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逍遥游》中,在全文的结构上起承上启下作用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补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⑴《归去来兮辞》中表达归心似箭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归去来兮辞》中以云鸟自喻,过去做官出自无心,如今归田恰如鸟倦飞而知还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⑶《滕王阁序》“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山峦、平原的广阔和川流、湖泽的迂回。
⑷《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_________ ,__________。
⑸《陈情表》中李密向晋武帝说明了在前朝任职的目的而打消晋武帝疑虑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9、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认为一旦克制自己,按照礼的要求去做了,天下的人就都赞许你有仁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学之道》当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句来表达大学之道的最高境界。
(3)《将进酒》中诗人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比兴手法显示黄河的宏伟气魄和浩大声势,来反衬生命短暂渺小脆弱,引出后面对人生苦短的哀叹。
(4)《无衣》一诗中,描写君王要发兵了,要修理好矛戈,准备战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春江花月夜》中,清明澄澈的天地宇宙,仿佛使人进入了一个纯净的世界,作者面对空中的那一轮明月,不由生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遐思。
(6)《将进酒》中,诗人直呼两位友人直管尽情饮酒忘却世间一切烦忧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既写出了妻子独卧黄泉之下的孤苦冷清,又写出了诗人与妻子不能互诉凄凉的悲哀,格外沉痛。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灵澈上人①还越中
刘长卿
禅客无心杖锡②还,沃洲③深处草堂闲。
身随敝屦经残雪,手绽寒衣入旧山。
独向青溪依树下,空留白日在人间。
那堪别后长相忆,云木苍苍但闭关。
[注]①上人:对持戒严格并精于佛学的僧侣之尊称。②杖锡:拄着锡杖,谓僧人出行。③沃洲:山名,在浙江新昌县东。相传晋高僧支遁曾隐居于此。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中的“无心”是佛教用语,指解脱邪念的真心,用来评价禅客的随心自在。
B.鞋随身行是常理,但颔联中“身随敝屦”在反常的表述中寓有随缘无心的深意。
C.颈联中的“空”字用得绝妙,写出与灵澈上人分别后诗人内心有无限失落与寂寥。
D.尾联直抒胸臆,表达出诗人送别时的依依不舍之情以及遭遇冷落后内心的凄苦。
【2】诗歌是如何塑造灵澈上人的形象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11、阅读下面的课外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刘定之,字主静,永新人。幼有异禀。父授之书,日诵数千言。不令作文,一日偶见所为《祀灶文》,大异之。举正统元年会试第一,殿试及第,授编修。
京城大水,应诏陈十事,言:“号令宜出大公 ,裁以至正,不可苟且数易。公卿侍从,当数召见,察其才能心术而进退之。降人散处京畿者,宜渐移之南方。郡县职以京朝官补,使迭相出入,内外无畸重。荐举之法不当拘五品以上可仿唐制朝臣迁秩举一人自代吏部籍其名而简用之武臣子孙教以韬略守令牧养为先务,毋徒取干办。群臣遭丧,乞永罢起复以教孝。僧尼蠹国当严绝。富民输粟授官者,有犯宜追夺。”疏入留中。十三年,弟寅之与乡人相讦,辞连定之,下狱,得白。秩满,进侍讲。
景帝即位,复上言十事。书奏,帝优诏答之。三年迁洗马。也先使者乞遣报使,帝坚不许。定之疏引故事以请,帝下廷议,竟不果遣。宪宗立,进太常少卿,兼侍读学士,直经筵。
江西、湖广灾,有司方征民赋。定之言国储充积,仓庾至不能容。而此张口待哺之氓,乃责其租课,非圣主恤下意。帝感其言,即命停征。四年进礼部左侍郎。万贵妃专宠,皇后希得见,储嗣未兆。郕王女及笄未下嫁。定之因久旱,并论及之。且请经筵兼讲太祖御制诸书,斥异端邪教,勿令害政耗财。帝留其疏不下。五年卒官。赠礼部尚书,谥文安。
定之谦恭质直,以文学名一时。尝有中旨命制元宵诗,内使却立以俟。据案伸纸,立成七言绝句百首。又尝一日草九制,笔不停书。有质宋人名字者,就列其世次,若谱系然,人服其敏博。
(节选自《明史•刘定之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荐举之法不当/拘五品以上/可仿唐制/朝臣迁秩/举一人自代/吏部籍其名而简用之/武臣子孙/教以韬略/
B.荐举之法/不当拘五品以上/可仿唐制/朝臣迁秩/举一人自代/吏部籍其名而简用之/武臣子孙/教以韬略/
C.荐举之法/不当拘五品以上/可仿唐制/朝臣迁秩举/一人自代/吏部籍其名而简用之/武臣子孙/教以韬略/
D.荐举之法/不当拘五品以上/可仿唐制/朝臣迁秩/举一人自代/吏部籍其名而简/用之武臣子孙/教以韬略/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会试,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中央考试。应考者为各省的举人,录取者称为“贡士”,第一名称为“会元”。
B.秩满:指古代官员任职期满。唐代诗人孟浩然有“秩满休闲日,春馀景气和。”(《同张明府碧溪赠答》)的诗句。
C.经筵,指汉唐以来帝王为讲经论史而特别设置的御前讲席。置讲官以翰林学士或其他官员充任或兼任。
D.及笄,古代女子满15岁把头发绾起来,戴上簪子,表示已成年,可以婚嫁。举行及笄礼时要为女子正式起名。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定之天赋极高,科考顺遂。幼年读书,每天诵读数千言,做文章让父亲感到惊异;他参加会试获第一名,殿试及第,被授予编修。
B.刘定之忧心国事,敢于谏言。京城水灾他应诏陈事,从号令颁布、公卿侍从升降、归降之人的处置、朝臣晋升等方面提出自己的看法。
C.刘定之体恤灾民,为民请命。江西、湖广受灾,有关官员还在征收老百姓的赋税,刘定之向皇帝提出减轻赋税的建议,被皇帝采纳。
D.刘定之聪敏博学,文采斐然。他曾经一天起草九份诏书,笔不停地写;有人问他宋人的名字,他就列出被问之人的世次,像谱系一样。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公卿侍从,当数召见,察其才能心术而进退之。
(2)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1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从2017年起,国务院将每年的5月10日设立为“中国品牌日”,旨在讲好中国品牌故事,打造爆款国潮。
材料二:年轻一代的文化自信大大提升,不再唯“洋”是举。“中国文化”“历史国风”逐渐成为彰显个性的符号。于是,我们看到“汉服热”悄然勃兴,“故宫IP”备受追捧,“老国货”东山再起,“国潮”蔚然成风。
中国品牌日当天,学校举行了一次“我看国货(或国潮)”的征文活动。请以学生身份,参与征文。要求结合材料,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