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鸡西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一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题,共 10分)
  • 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

    A.①汉军觉之   ②有二十八骑 B.无厚入有间 ②臣以神遇而不目视

    C.①视为止,行迟 ②庖丁文惠君解牛 D.①项王瞋目叱之 ②善刀藏之

  • 2、下列选项中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经首,相传为尧乐曲《咸池》中的一章,一说为黄帝所作。例如: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庖丁解牛》)

    B. 笞刑和杖刑都是古代的刑罚。笞刑是一种用小荆条或小竹板抽打臀、腿、背的刑罚。杖刑是一种用大荆条或大竹板打臀、腿、背的刑罚。隋代把它定为五刑之一,沿用到清代。

    C. 《高山流水》、《十面埋伏》、《春江花月夜》《阳春白雪》、《广陵散》、《平沙落雁》、《梅花三弄》、《渔樵问答》、《胡笳十八拍》、《汉宫秋月》、是中国十大古曲,其中《十面埋伏》、《春江花月夜》《阳春白雪》、《胡笳十八拍》都是琵琶曲。

    D. 鼎是青铜器的最重要器种之一,是用以烹煮肉和盛贮肉类的器具。尊在古代是尊贵的酒器,有人认为尊贵之尊就是由此而来。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看见阿尔山

    梁豪

    ①我曾对阿尔山视而不见。

    ②阿尔山有矿泉水,一瓶紧挨一瓶立在商场的货架上,晶莹剔透,气傲心高,你或被吓住,直接跳过。阿尔山有个所谓网红小火车站,听过的,不长记性,与宝岛的阿里山小火车相混。阿尔山是北国不可多得的度假地,多少广告,多少新闻,多少动人的画报大字等着撩拨你,你却一个不领情。

    ③此番去,都见识了。看到了具体的山、水,无情而多情,朴实又绝艳;山水间的人,似也与山水同调。当然,也看见了记忆里那些无视之见,悉数活络过来。

    ④序幕掀开是在一处花岗岩石林,独异而惹眼。当地人叫它红石砬子。当初地壳抬升,这些内含红色矿物的花岗岩得以蹿出地表,又经河流下切,劲风削割,修理出几分荒诞色彩,状貌多端。峰不高,登上去,讨一点开阔舒展胸臆。山道旁遇三两株当地人称马尿臊的红果灌木,气味当如马尿般烘臭。据说,马尿臊全身是宝,能治跌打损伤、风湿、骨折和出血,故又称接骨木。取名了当爽快,可见乡民本色。在山尖,看远天雾雨蒙蒙,时值夏末,草木尚且绿得磊落,风也柔和,雨也舒松,恍如身处南国闲远处。

    ⑤小雨乍歇,天空灰云游荡、集结,似乎不愿就此善罢甘休。地面微湿,清风过,倒是清凉安逸,带着柔柔的草香。驱车去到阿尔山-松贝尔口岸,国门当前,车子不能再开,众人下车观望。正前是两车道的水泥桥,是为界桥。桥栏杆刷成深绿,其上站立各具造型的金色骏马,动态十足,将口岸所处地带的特色交代无余。国北边陲,肉眼可见外蒙山川原野,鲁莽而生机。听同行的林人讲,蒙古国地广人稀,为了来年春天草势葱郁,常趁着西北风吹,人为把火一点,任其在原野上自燃自灭。火光滔天,早前试过烧到阿尔山的白狼一带,所以边境防火形势严峻。登高望远,细细搜寻一遍,群山起伏,茫茫无人,却又直觉人无所不在,你因而更能感受到某种人与自然、人与人互动以至博弈的微妙。雨雾管不得那么多,一整片游过对岸去,照着更远处发蓝的山岭,安然而又磅礴。

    ⑥界桥下,流水潺潺淙淙,是那哈拉哈河。河水过口岸,就此远别故国,继续逶迤复逶迤,像个童心未泯的大男孩,非要折磨自己,也是游戏人间。他日,又归转呼伦湖,方才消歇下来。在口岸处逗留良久,一行人改赴阿尔山火车站,一睹历史残片,该火车站为日据期建,躲过战火风云,褪下历史包袱,至今依然操用如初,小巧而温实。

    ⑦阿尔山散落着不少玛珥湖,是富含水蒸气的岩浆爆发所形成的小型火山口。口上积水成湖,即为玛珥湖。水窝在火山口上,日积月累,攒成平心静气的一面椭圆,压得火山没脾气。之后,那湖面便可雅兴大发地临摹高远的云天和近处的松林。阿尔山的天空本就用色豪放,几乎不遗余力,湖有所映,更加魔幻不清,似乎一切不能当真,此之谓梦。上下左右,得对称亭匀之美,加之水面低于地面,人在岸上如在山腰,另能感受到一股子以退为进的险峻气,也是聪明气、英俊气。水到底是老早便自修出灵性的,什么都奈何得住。

    ⑧在阿尔山逡巡三日,这下大体看真确了,阿尔山是地球把自己的内部翻出,献给当世的表层定居者的一份厚礼。阿尔山全名哈伦阿尔山,蒙语的意思是热的圣水,原先就跟山不挨着,是山偏偏贴着伊。而阿尔山的山,也不过是更为矫健、更为孤傲也更为冷酷的地下熔岩。此地确有四十余处温泉,富含矿物质,自是得益于地下的鬼斧造化。说到底,阿尔山其实是给地上的人看地下究竟长什么样的,也是给我们看人远未当家做主的那些光景,地球又有着怎样的气质和脾性。阿尔山能让我们看见不见

    ⑨我们平日津津乐道的看,通常是被过往看的理念、权力与意志、经验、意识磨蚀出来的看。对于阿尔山,你再怎么先入为主地、臆断武断妄断至极地,它也能旁逸斜出自己的华章来。你捆不住它,它压根不受你的旁注、你的编译、你的观看法则之限制,也不怕你那一点点磨损,它就那么呆呆地懒在那里,自成一格,却是天资过人的眉目情态——自然,它也懒得管你如何去看。看过走过想过,私下佩服得一塌糊涂。阿尔山好样、好境界!

    ⑩良辰美景,终有一别。飞机落降北京,回到家,歇坐下来,顿感气味动荡相撞,才意识到自己也是一身的草梗、羊膻、牛粪和泥腥味,虽自束于市朝高阁中,却俨然自在逍遥的绿林好汉。在城市放眼望去迹近雷同的水泥丛林里,这股味道显得如此冒失而率真、土气而可贵。借由它,我分明从那样的自己身上,再见阿尔山,芥子须弥间,恍同海市蜃楼,却真有了些难舍的滋味,实实在在。

    此刻,哈拉哈河依然在遥远的北方,不舍昼夜地奔流,经峭壁、石滩、草原、林地,终而归于悠悠呼伦湖。皆是屏障,又为依托,都是成全。它默认周遭的一切,不喜亦不惧。

    (摘选自《散文》202012月,有删节)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及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思路明晰,围绕标题“看见阿尔山”,写出了从对阿尔山的“视而不见”,到“见山见水、见不见”,到“再见”的过程。

    B.文章第⑥段写界桥下的哈拉哈河流出国门又返回呼伦湖,似一位故人留恋故国,从而表现了阿尔山水的多情。

    C.文章第⑦段写玛珥湖“压得火山没脾气”,突出了玛珥湖对火山日积月累的压力,致使火山没有再次爆发。

    D.这篇游记散文在主旨上表现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赞叹,并由此引发出作者对阿尔山“性格”的敬佩。

    【2】文章第⑧段画横线的句子,“阿尔山能让我们看见不见”,请根据文意回答,“看见不见”的含义。

    【3】本文语言富有特色,请结合全文对此加以赏析。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观刈麦》中最能表现农民极度辛苦而又企盼延长干活时间的矛盾心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阿房宫赋》杜牧用“______________”直接表达秦国亡于自身,随后又指出这类历史悲剧一再重演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3)《虞美人》中李煜遥想金陵,慨叹物是人非,无限怅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亡羊补牢,犹为未晚”意在告诫人们要决绝过去,放眼未来。《归去来兮辞》中也有相似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密在《陈情表》中告诉晋武帝,自己的祖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己为其侍奉汤药,不曾离开。

  • 6、(1)________,不悱不发,________,则不复也。

    (2)“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凤兮!凤兮!何德之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志士仁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   ,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  

    (2)倚南窗以寄傲,  

    (3) 若夫   ,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4)既自以心为形役,

    (5)   ,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

    雁阵惊寒,

    (6)但以刘日薄西山,

    (7)闾阎扑地,   。舸舰弥津,

    (8)……,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9) ,宁移白首之心?   不坠青云之志。

    (10)其名为鹏,背若泰山,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离骚》中借助方枘和圆凿不能相合来比喻君子与小人不同流合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违背规矩而任意改变措施来指出“党人”破坏法制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在《蜀道难》中引用“五丁开山”神话故事,表现蜀道开辟之难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同样是描写塞外黄昏时的风景,王维的《使至塞上》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雄奇壮阔,而高适的《燕歌行(并序)》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凄凉与悲壮。

  • 9、把下列句子补写完整。

    (1)策扶老以流憩,_______。 

    (2)山原旷其盈视,_______

    (3)____________,两朝开济老臣心。

    (4)心非木石岂无感,_________

    (5)山寺钟鸣昼已昏,_____________

    (6)臣以险衅,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使我不得开心颜。

    (8)__________,凭轩涕泗流

    (9)炉边人似月,____________。  

    (10)天姥连天向天横,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文后各题。

    落日怅望

    马戴

    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

    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

    【1】这首诗以落日怅望为题,从全诗内容看,作者惆怅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2】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请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梓人传

    (唐)柳宗元

    裴封叔之第,在光德里。有梓人款其门,愿佣隙宇而处焉。所职寻引、规矩、绳墨,家不居砻斫之器。问其能,曰:“吾善度材。视栋宇之制,高深圆方短长之宜,吾指使而群工役焉。舍我,众莫能就一宇。故食于官府,吾受禄三倍;作于私家,吾收其直大半焉。”他日,入其室,其床阙足而不能理,曰:“将求他工。”余甚笑之,谓其无能而贪禄嗜货者。

    其后,京兆尹将饰官署,余往过焉。委群材,会众工。或执斧斤,或执刀锯,皆环立向之。梓人左持引,右执杖,而中处焉。量栋宇之任,视木之能举,挥其杖曰:“斧!”彼执斧者奔而右。顾而指曰:“锯!”彼执锯者趋而左。俄而斤者斫,刀者削,皆视其色,俟其言,莫敢自断者。其不胜任者,怒而退之,亦莫敢愠焉。画宫于堵,盈尺而曲尽其制,计其毫厘而构大厦,无进退焉。既成,书于上栋曰:“某年某月某日某建。”其姓字也。凡执用之工不在列。余圜视大骇,然后知其术之大矣。

    继而叹曰:彼将舍其手艺,专其心智,而能知体要者欤!吾闻劳心者役人,劳力者役人,彼其劳心者欤!能者用智者谋,彼其智者欤!是足为佐天子相天下法矣,物莫近乎此也。

    天下者,本于人。彼佐天子相天下者,举而加焉,指而使焉,条其纲纪而盈缩焉,齐其法制而整顿焉,犹梓人之有规矩、绳墨以定制也。择天下之士,使称其职;居天下之人,使安其业。视都知野,视野知国,视国知天下,其远迩细大,可手据其图而究焉。犹梓人画宫于堵而绩于成也。能者进而由之,使无所德;不能者退而休之,亦莫敢愠。不炫能,不矜名,不亲小劳,不侵众官,日与天下之英才,讨论其大经,犹梓人之善运众工而不伐艺也。夫然后相道得而万国理矣。相道既得,万国既理,天下举首而望曰:“吾相之功也。”后之人循迹而慕曰:“彼相之才也。”犹梓人自其功而执用者不列也。大哉相乎!通是道者,所谓相而已矣。

    余谓梓人之道类于相,故书而藏之。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梓人其门           款:叩,敲

    B.视栋宇之             制;形制,规格

    C.然后知其术之大矣     工:高超

    D.犹梓人自其功         名:夸耀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其姓字也             山下皆石穴罅

    B.劳力者役           遂见用小邑

    C.能者用智者谋         旦视而暮抚,已去复顾

    D.彼天下者             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文中对施工现场的描述简练生动,语无虚设,含蓄地为下文张本。随后一连串的质疑,为揭示正题蓄势。

    B.文中“我”对梓人的态度经历了从“笑”到“骇”到“叹”的变化,进而引发了对“相道”的思考。

    C.本文与《种树郭橐驼传》都是人物传记,又都兼有寓言性质,都是借写奇人奇事来讽喻时事。

    D.本文采用先抑后扬、以小见大的手法,通过“梓人之道”阐述治国大道,写人生动形象,说理自然合理。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彼将舍其手艺,专其心智,而能知体要者欤?

    (2)大哉相乎!通是道者,所谓相而已矣。

    【5】吴楚材、吴调侯《古文观止》卷九评价此文“前细写梓人,句句暗伏相道。后细写相道,句句回抱梓人”,结合文章,试分析“梓人”与“相道”的相似之处。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我家乡深山的阴处有一种植物,叫“山海棠”。即便生在僻处,无人观赏,可它依旧是一丝不苟地向上挺拔了枝叶,开出鲜艳欲滴的花朵。我很是不解,曾对祖父说:“它真是不懂人间世故,既然开在深山无人识,便大可以养养精神、偷偷懒,没必要下多余的工夫。”祖父瞪了我一眼,说:“你究竟是太年轻,看重功名,内心浮躁,不知人间真相。在山海棠那里,它只按自己的心性而活,生为花朵,就要往好里开,至于能不能被人看见、被人夸奖,它从来都不会去想。可是,一旦有人走到它跟前,它的俊相就会烫了这人的眼睛,让人从心底里生出敬意。”

    请你根据自己读这段文字的体会,写一篇文章。要求:①自拟题目,自定角度;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全文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