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组句子中全含有偏义复词的一项是
A. 便可白公姥 否泰如天地 B. 逼迫兼弟兄 留待作遗施
C. 我有亲父兄 昼夜勤作息 D. 枝枝相覆盖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2、对下列例句中“后人”的含义,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例句: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①哀之;后人②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③而复哀后人④也。
A. “后人”①是秦朝人以后的唐朝人。
B. “后人”②是指秦朝以后的人。
C. “后人”③是指唐朝以后的人。
D. “后人”④是指秦朝以后的唐朝人。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生物多样性公约》自诞生之日起就存在相互交叉的议题。2021年10月,在中国昆明召开的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发表的《昆明宣言》,多次出现气候变化影响、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相关内容,呼吁进一步加强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和生物多样性相关公约等现有多边环境协定,以及与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及相关国际和多边进程的合作与协调行动。COP15大会期间召开的平行活动生态文明论坛之一为“应对气候变化与保护生物多样性”。由于全球生物多样性丧失趋势还没有根本扭转,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压力仍在加剧。因此,COPI5第二阶段会议拟于2022年上半年在昆明召开,重点是围绕“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核心议题进行磋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生物多样性公约》协同治理如何体现、各国政府如何有效执行是2020年后应对气候变化和保护生物多样性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摘编自《推进应对气候变化与保护生物多样性协同治理》,《中国环境报》2021年11月16日)
材料二: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0月8日发表的《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白皮书指出,作为最早签署和批准《生物多样性公约》的缔约方之一,中国一贯高度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不断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时俱进、创新发展,取得显著成效,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生物多样性保护之路。
中国幅员辽阔,陆海兼备,地貌和气候复杂多样,孕育了丰富而又独特的生态系统、物种和遗传多样性,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领下,中国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生态环境保护法律体系日臻完善、监管机制不断加强、基础能力大幅提升,生物多样性治理新格局基本形成,生物多样性保护进入新的历史时期。
当前,全球物种灭绝速度不断加快,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生态系统退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构成重大风险。2019年5月联合国公布的全球评估报告指出,人类活动已经改变了75%的陆地环境,66%的海洋环境受到影响,全球四分之一的物种正遭受灭绝的威胁。尽管在多个领域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积极进展,但自然界仍遭受着沉重打击,全球生物多样性情况仍日益恶化。面对全球环境风险挑战,各国是同舟共济的命运共同体,国际社会需要进一步加强合作,共同面对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生态系统退化的重大风险挑战。
(摘编自沈若冲《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生物多样性保护之路》,《人民日报》2021年10月9日)
材料三:
(摘编自《全球动物种群数量44年来减少超过一半,再现第六次大灭绝的讨论》)
材料四:
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坚持持续推进湿地修复,编制“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与修复专项规划”,被整体纳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正在编制的“黄河三角洲湿地保护修复规划”。以生态的方式治理生态,近年来,保护区先后实施了总投资6.14亿元的10个项目,探索形成了以水系连通为主的河流沼泽湿地修复、以疏通潮沟营造植被生长条件为主的盐沼湿地修复、以阻断营养输送根除互花米草为主的潮间带湿地修复的“黄河口湿地修复模式”,构建起“河—陆—滩—海”连通体系。
(摘编自《加大生态保护和湿地修复力度高标准建设黄河口国家公园》,《东营日报》2021年6月8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近年来国际社会致力于保护生物多样性,但极度濒危物种数量总体上仍然在不断增加,全球生物多样性情况日益恶化。
B.生物多样性下降的驱动因素有多种,其中主要是人类活动的失控,可喜的是,人类活动因素的占比正在下降。
C.中国一贯高度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是最早签署和批准《生物多样性公约》的缔约方之一,当前的保护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D.人类活动影响了地球环境,全球四分之一的物种正遭受灭绝的威胁,从数量的角度看,两栖动物受威胁最为严重。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当前全球生物多样性丧失趋势还没有根本扭转,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压力仍在加剧,在此背景下,打算召开COP15第二阶段的会议。
B.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和生物多样性问题相互交织,COP15大会期间就讨论了“应对气候变化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问题。
C.中国具有幅员辽阔、陆海兼备、地貌和气候复杂多样等有利的自然条件,使我国生物多样性治理的新格局基本形成。
D.世界是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和生态系统的退化最终将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3】要解决当前生物多样性的问题,应该采取哪些措施?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阿房宫赋》中,总括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剥削和掠夺之上的,并且挥霍无度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阿房宫赋》中,杜牧指出六国与秦都是自取灭亡,他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则六国能抵御强秦;“_______________”,则秦可传递万世。
(3)《阿房宫赋》中将阿房宫的奢华与百姓的生活作了鲜明的对比,揭示了秦始皇的残暴。其中将阿房宫的钉子与百姓的粮食进行对比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完成下列名句默写。
(1)见贤思齐焉,_________________。《论语·里仁》
(2)_________________,然后君子。《论语·雍也》
(3)其“恕”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卫灵公》
(4)欲修其身者,_________________。《大学之道》
(5)故有之以为利,_________________。《老子》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卫灵公》中,孔子对“恕”解释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春江花月夜》中运用鱼雁传书的典故,含蓄表达相思之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司马迁认为《离骚》兼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风雅”的特点。
(4)《过秦论》中描写陈涉起义时一呼百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赤壁赋》中,表现苏轼与客人希望和神仙为伴、厮守明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蜀道难》中写出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欧阳修《醉翁亭记》中称出游时的食物都可来自山间,肥美的鱼从溪水中捕捞出,所谓“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大学之道》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达大学之道的最高境界。
(2)老子以车轮为例,形象说明“有”与“无”相互依存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玉户帘中卷不去,_____________________。(《春江花月夜》)
(4)_____________________,千金散尽还复来。_____________________,会须一饮三百杯(《将进酒》)
(5)王于兴师,_____________________,与子偕作。(《无衣》)
(6)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_____________________(《江城子》)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阁夜》中形成鲜明对比反映人民的深重灾难,显示地方风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2)周邦彦的《苏幕遮》中写诗人归乡似箭,梦中乘舟回到魂牵梦系的西湖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3)《李凭箜篌引》是唐诗中描写音乐的杰作,诗中用比喻和通感的手法直接表现乐声清脆、和缓、清丽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
(4)《阿房宫赋》用“______,______”两个对偶句描写了秦人对从六国剽掠而来的珍宝不知珍惜。
10、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初冬
陆游
平生诗句领流光①,绝爱初冬万瓦霜。
枫叶欲残看愈好,梅花未动意先香。
暮年自适何妨退,短景无营亦自长。
况有小儿同此趣,一窗相对弄朱黄②。
【注】①流光:此处指流水般逝去的时光。②朱黄:古人用这二种颜色批改校对古书。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篇诗人说自己一生创作了很多好诗,展现出诗人自得甚至略显自傲的情绪。
B.第二句笔锋一转,诗人选择了屋顶上的霜景,点明了题目中的“初冬”时令。
C.颈联诗人写到人至暮年,整日无所事事,尽情享受这无忧无虑的晚年时光。
D.尾联勾画出一幅温馨宁静的画面:老人点校古籍,孩子信手涂鸦,其乐融融。
(2)陆游是一位爱国诗人,一生念念不忘恢复中原,但这首诗却格调迥异,请简要概括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选自《六国论》,有删节)
【乙】
有蜀君子曰苏君,讳洵,字明允,眉州眉山人也。君之行义修于家,信于乡里,闻于蜀之人久矣。当至和、嘉祐之间,与其二子轼、辙偕至京师,翰林学士欧阳修得其所著书二十二篇献诸朝。书既出,而公卿士大夫争传之。其二子举进士,皆在高等,亦以文学称于时。眉山在西南数千里外,一日父子隐然名动京师,而苏氏文章遂擅天下。君之文博辩宏伟,读者悚然想见其人。既见而温温似不能言,及即之,与居愈久,而愈可爱。间而出其所有,愈叩而愈无穷。呜呼!可谓纯明笃实之君子也。
曾祖讳祜,祖讳杲,父讳序,赠尚书职方员外郎。三世皆不显。职方君三子:曰澹、曰涣,皆以文学举进士,而君少,独不喜学,年已壮犹不知书。职方君纵而不问,乡闾亲族皆怪之。或问其故职方君笑而不答君亦自如也年二十七始大发愤谢其素所往来少年闭户读书为文辞。岁余,举进士再不中,又举茂才异等不中,退而叹曰:“此不足为吾学也。”悉取所为文数百篇焚之。益闭户读书,绝笔不为文辞者五六年,乃大究六经百家之说,以考质古今治乱成败、圣贤穷达出处之际,得其精粹,涵畜充溢,抑而不发。久之,慨然曰:“可矣!”由是下笔顷刻千言。其纵横上下,出入驰骤,必造于深微而后止。盖其禀也厚,故发之迟;其志也悫①,故得之精。自来京师,一时后生学者皆尊其贤,学其文,以为师法。以其父子俱知名,故号老苏以别之。
初,修为上其书,召试紫微阁,辞不至。遂除秘书省校书郎。会太常修纂建隆以来礼书,乃以为霸州文安县主簿,使食其禄,与陈州项城令姚辟同修礼书,为《太常因革礼》一百卷。书成,方奏未报而以疾卒,实治平三年四月戊申也。享年五十有八。天子闻而哀之,特赠光禄寺丞,敕有司具舟载其丧归于蜀。治平四年十月壬申葬于彭山之安镇乡可龙里。君生于远方而学又晚成,常叹曰:“知我者唯吾父与欧阳公也。”然则非余谁宜铭?
(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有删节)
【注】①悫:笃实。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或问其故职/方君笑而不答/君亦自如也/年二十七始大发愤/谢其素所往来/少年闭户读书为文辞
B.或问其故职/方君笑而不答/君亦自如也/年二十七始大发愤/谢其素所往来少年/闭户读书为文辞
C.或问其故/职方君笑而不答/君亦自如也/年二十七始大发愤/谢其素所往来/少年闭户读书为文辞
D.或问其故/职方君笑而不答/君亦自如也/年二十七始大发愤/谢其素所往来少年/闭户读书为文辞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谋臣,参与谋划或善于出谋划策的臣子。历史上著名的谋臣有姜子牙、管仲、范蠡等。
B.讳,生曰“名”,死曰“讳”。连称则曰“名讳”,通用于生者及死者,含有尊敬之意。
C.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的合称。是指经过儒家弟子整理而传授的六部先秦古籍。
D.戊申,干支之一,顺序为第45个。例如:1968年为戊申年,那么下一个戊申年就是2028年。
【3】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中的“呜呼”和“悲夫”两语在文中各领出一层意思。“呜呼”,惜其有良策而不用;“悲夫”,哀其结果之惨。
B.《六国论》选自苏洵所写的《权书》中的一篇, 这篇文章并不是单纯地评论古代的历史事件,而是借古讽今,警告北宋统治者不要采取妥协苟安的外交政策。
C.在至和、嘉祐年间,苏君和他的两个儿子苏轼、苏辙共同来到京城,翰林学士欧阳修得到了苏洵所写的二十二篇文章并推荐给朝廷。
D.苏洵跟姚辟一起编成了《太常因革礼》,书刚刚上奏朝廷没有得到答复就因病去世了。死前请求欧阳修为他写墓志铭。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二子举进士,皆在高等,亦以文学称于时。
(2)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3)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4)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对学习的认识有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早在两千多年前,荀子就在《劝学》里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学习问题的朴素观点;后来,唐代的韩愈又针对当时的社会问题,在《师说》里表达了“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看法。此后,人们关于学习的认知,也在不断地丰富和变化。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今天的学习又呈现了新的特点,也遇到了新的问题。
请你联系现实,结合自己的学习体验或感悟,以“‘劝学’新说”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题目自拟,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