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词语和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芙蓉,就是荷花。荷花的别名还有菡萏、莲花、芙蕖、水芝、水华、水芙蓉。
B. “大漠穷秋塞草腓”中的“穷秋”和“辞根散作九秋蓬”中的“九秋”,都指深秋。
C. 社日,是古代农民祭祀谷神的节日,分春社和秋社。“燕子来时新社”中“新社”即春社。
D. 彩云,古代常用以比喻美丽而薄命的女子。《红楼梦》中晴雯的判词“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就隐含此意。
2、对下列句子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覆压三百里,隔离天日”用了夸张的手法。
B.“五步一楼,十步一阁”没有运用修辞手法。
C.“复道行空,不霁何虹?”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D.“长桥卧波,未云何龙?”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猪嗷嗷叫(节选)
李司平
(被丈夫李发顺殴打后,玉旺离家出走)
玉旺走丢的第十天。玉旺走丢后的搜寻工作在搜寻十二天无果后宣告结束,玉旺成为失踪人口。李发康是躺在病床上被当做问题干部处理的:扶贫的母猪丢了,是工作的错误;处理基层问题的时候用不当的手段造成严重的后果,这是严重的工作错误。数错加在一起,他成为特别严重的、可以作为其他干部引以为戒的反面典型。革去公职——当李发康听到县上给自己的处理意见的时候,李发康瞬间释然:“唉!”长舒一气:“就这样吧!”期间,发顺率领的老岩和二黑三人无赖队伍从乡上到县上再到市上,闹遍了所有他们认为可以管到这件事情的部门。以至于从乡上到县上再到市上的各个部门都一致认为——此人,无赖。避之不及。
卸去公职之后的李发康倍感轻松,他要离开这个地方。插手别人的家事从而导致别人媳妇跑丢了,他已背负着千夫所指的罪名,解释不清,不可说服。当李发康身无一物坐上离开的客车的时候,那个消失数月音讯全无的玉旺从山里回来了。嗯,没说错!那个跑进山林里失踪数月的玉旺,那个千余人搜寻而不见的玉旺回来了。一同和玉旺回来的还有那头所谓的建档立卡母猪种以及母猪身后跟着的一群小猪崽。母猪嗷嗷嗷,小猪呀呀呀,被玉旺赶着穿村而过。这一天,村里的人打开大门,玉旺和猪回来,像战士凯旋。
“玉旺不是死在山上了吗?怎么回来了?”
“怎么还赶着猪回来了?还有一群小猪崽子。”
“那群小猪崽是小野猪呢!”
“不是,玉旺不是死了吗?怎么又回来了?”问题又回到原点。
玉旺和猪继续在村中穿行,一路走,背后跟着的人越来越多,都想看一看这个失踪在林中数月的女人。玉旺赶着猪回到家中的时候,发顺刚打包好行李,他准备到省里去上访。大门开,见玉旺进门,发顺一愣,接着一惊:“啊!你不是死了吗?”赶进院子里的猪嗷嗷叫,见玉旺不回话,发顺大声吼道:“你不是死了吗?怎么回来了,没死成?”玉旺的嘴嘟囔了几下,发声:“李……李发康……在哪?”见玉旺回来的第一句话就是问李发康,发顺愤愤:“李发康都差点把你害死了,你还跟我提他?”发顺又挥手,欲打玉旺。
不过这次发顺失算了。“啪!”玉旺响亮的一耳光抽在发顺脸上。挨了一巴掌的发顺发着懵捂着脸向后退却:“这疯婆娘,真的疯了!”天旋地转,天旋地转,这里的天旋地转指的是发顺在捂着脸的瞬间看到门外嘻笑的人群。这当然很让人没面,发顺在此时酸软,瘫在地上。世界仿佛倒置,然后变了个色。
“李……发康……”从山中归来的玉旺变得强硬,但是依旧痴傻。不过人们改变了说法,玉旺这是淳朴的无害。玉旺吆喝着从山中带回来的猪群,沿着山路走,最终被林海淹没。
列车向东走,驶出南高原,革去职务的李发康在车上。换个环境也许是种逃离,而逃离偶尔是逃命。列车向东走,李发康的电话响,接通,乡长兰正义的声音:“发康啊!误会啊!误会,发顺家媳妇回来了,建档立卡猪也回来了!”
李发康并不惊讶:“回来就好,回来就好!”
兰正义:“我们乡里和县上已经更正了对你的处理,你可以回来了!”
“……”电话那头李发康不作声。
兰正义接着说:“发顺媳妇回来,带回来建档立卡猪,还领回来一窝嗷嗷叫的野猪杂交崽子。乡上准备在村里建立一个野猪杂交的示范基地。”
“……”李发康还是不作声。
兰正义接着说:“回来吧!村里的工作需要你!”
“嘟……嘟……嘟……”电话忙音,李发康挂断电话,列车驶出高原。
“唉,累了!结束了!”李发康自言自语,倚着车窗,睡去。
现在,我经常在电话里喊李发康:“嘿,倒霉蛋!”
他回:“滚!说人话!”
我:“爸!”
他现在在沿海的某个城市的建筑工地,有时候扎钢筋,多数时候扛水泥,累得嗷嗷叫。
我:“爸,村里的野猪养殖场弄起来了!村里的人都顺利脱贫了。”
我爸李发康:“那就好,现在国家政策那么好,好好过日子比什么都强!”
我接着:“玉旺养殖场的每一头猪,都是我爸!”
玉旺管养殖场的每一头猪,都叫做李发康。
文本二:
中国当代作家、原文化部长王蒙先生看完《猪嗷嗷叫》后,于2019年4月29日清晨给《小说选刊》主编徐坤发来微信。微信内容如下:“徐坤文友安好,如你们所说‘嗷嗷叫’是奇文,李司平是怪杰也。告诉我们,脱贫不但是民生工程,更是人心人性文化大举动,牵扯到移风易俗,农村建设,工作作风,乡村党建。开始看起来心怦怦然,无赖无奈,难救难帮,洋相比待宰的猪还令人哭笑不得。天啊。猪至少不会诬赖他人。结尾处的华丽转身,令我雀跃欢呼,一下子,唐代传奇,聊斋志异,欧·亨利,浪漫游仙,拉美魔幻,道法自然,中外荤素全席都上来了。尤其是神秘的女主人公玉旺,一个嘴巴扇得万民欢呼,一群猪都名叫李发康,并且出来个‘我’,管发康叫爸。我都想找个主儿哭爹了……祝贺你才主选刊之政,便如此精彩,天助徐坤!俺们都嗷嗷叫咧!”
【1】下列对这篇小说相关内容的分析与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对发康从定性为“问题干部”到更正处理并希望他回归,体现了农村基层工作的复杂性。
B.小说反映了农村的一些落后现象,如发顺三人无赖队伍无理取闹,淳朴的玉旺被家暴。
C.得知自己被革去公职,李发康表现出释然和轻松,这说明他早有辞职离开此地的打算。
D.失踪数月的玉旺回来后,丈夫从惊讶到责骂甚至挥手要打,体现了对玉旺的缺少关爱。
【2】下列对这篇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语言富有特色:短句活泼灵动,特色词语“建档立卡”“扶贫母猪”等虽陌生却不妨碍阅读。
B.小说以贫困山村脱贫致富为背景,以玉旺的行踪为线索贯穿全文,线索清晰,情节曲折,构思精巧。
C.小说描写发康时,既有语言、动作等正面描写,又有借他人之口的侧面描写,正侧结合塑造人物形象。
D.小说综合采用第三人称全知视角和第一人称有限视角,既有利于故事的客观完整,又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
【3】两则文本多次提到“嗷嗷叫”,请概括“嗷嗷叫”的丰富意蕴。
【4】如何理解文本二所评价的“‘嗷嗷叫’是奇文”?请结合文本分析。
4、按要求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百年多病独登台。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咏而归。
(3)《论语》中孔子说“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课文《老子》四章》中也讨论“知人”“知己”关系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用“文”和“质”对“君子”下了定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大学之道》中,阐明为人处世的根本原则或宗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逍遥游》中庄子认为修养最高的人应该达到的境界的三句是“____,____,____。”
(2)白居易听了琵琶女的叙述之后,大有同病相怜之感,于是发出了“____ ,____”的感叹,这两句诗常被用来表达有相似的伤感经历的人一见如故时的感受。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青年担当着国家社会兴盛的重责,应当以《论语·泰伯》中曾子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勉。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孟子认为经历磨难砥砺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猿以其独特性博得诗人的青睐,常出现在古代诗歌中,如李白《蜀道难》中的“______”和杜甫《登高》中的“______”。
(2)王勃在《滕王阁序》中写打开阁门可以看到房屋遍地,有不少“______”,船只停满渡口,许多是“______”。
(3)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用“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他回家途中因摆脱束缚、重返自然而心情欢快舒畅。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十二章》中用夸张手法,指出“道”对于人的极端重要性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将进酒》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比兴手法,引出了诗人对光阴似箭、人生苦短的深沉感慨。
(3)自然界的风易触动诗人的思绪,成为唐宋诗词中的常见意象,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石钟山记》一文,苏轼用一个定语后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否定唐代李渤对石钟山名字来历的看法。
(2)在《陈情表》中,李密在文中自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醉心官场、贪慕名利的人,以打消晋武帝对前朝旧臣的猜忌。
(3)“酒”是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诗人常用来表达情感。比如杜甫在《客至》中用“______________”表达待客时的真诚客气,黄庭坚在《登快阁》中用“______________”来暂时抒怀。
1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田家三咏(其三)
【宋】叶绍翁
抱儿更送田头饭,画鬓浓调灶额烟。
争信春风红袖女,绿杨庭院正秋千。
东阳路旁蚕妇
【宋】翁卷
两鬓樵风一面尘,采桑桑上露沾身。
相逢却道空辛苦,抽得丝来还别人。
【1】两首诗都以_____作为描写对象,均表达了作者对描写对象的_____之情。
【2】分别赏析这两首诗的写作手法。
11、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喜雨亭记
苏轼
①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则以名物,志不忘也。周公得禾,以名其书;汉武得鼎。以名其年;叔孙胜狄,以名其子。其喜之大小不齐,其示不忘一也。
②余至扶风①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②。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③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无麦无禾,岁且荐饥,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 ?今天不遗斯民,始旱 赐之以雨。使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以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其又可忘耶?”
④既以名亭,又从而歌之,曰:“使天而雨珠,寒者不得以为襦;使天而雨玉,饥者不得以为粟。一雨三日,伊谁之力?民曰太守③。太守不有,归之天子。天子曰不,归之造物。造物不自以为功,归之太空。太空冥冥④,不可得而名。吾以名吾亭。”
注:①扶风:地名。②其占为有年:占卜预示大丰收。③太守:指作者自己。④冥冥:高远渺茫。
【1】古人常用“天干”十个字和“地支”十二个字循环相配来表示年月日的次序。请写出“天干”十个字。
【2】可填入第③段横线处的虚词是:( )
A.哉 以 B.耶 以 C.哉 而 D.耶 而
【3】对第①段画线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圣主贤臣的例子表明以喜名物,古已有之。
B.以雨名亭之喜与圣贤名物之喜小大有别。
C.圣贤名物志喜对苏子名亭志喜有衬托作用。
D.圣贤名物志喜与苏子名亭志喜都为了不忘。
【4】明代学者杨慎在《三苏文范》(卷十四)中说:“此篇题小而语大,议论干涉国政民生大体,无一点尘俗气。”结合原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12、(题文)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说,我们要通过改变自己,进而改变世界; 有人说,我们不能改变世界,就改变自己; 还有人说,我们不是为了改变世界,而是为了不让世界改变我们……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题目;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③不少于 800 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