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辽阳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一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题,共 10分)
  • 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3月20日,“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工作进展会在四川召开,通报了三星堆遗址重要考古发现和研究成果,三星堆出土了文物瞬间刷屏。

    B.烫样,也称“烫胎合牌样”,就是指古建筑的立体模型,之所以被称为“烫样”,其主要原因是有的部位在制作时需要熨烫成型造成的。

    C.经过多年的艰苦奋斗而终有所成的他在登顶泰山之际,忽然想起了《劝学》中关于高山与风雨的论述,顿悟了它所描绘的不仅是一种人生境界,更是一种自然现象。

    D.毛相林43年不改初心使命,坚守偏远山村,坚持苦干实干,带领村民用最原始的方式在悬崖峭壁上凿石修道,历时7年铺就一条8公里的“绝壁天路”。

  •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狷介  繁琐  偕同  间谍  乌烟瘴气

    B. 寂漠  抱负  诙谐  坐镇  民生凋敝

    C. 复辙  慰藉  因缘  杀戮  慷慨陈词

    D. 纨绔  想象  赌搏  艰深  历精图治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3、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让汉语之花绚丽绽放

    杨毅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在“一带一路”倡议从愿景迈向行动的过程中,民心相通发挥的功能日益加强。而民心相通,语言交流是基础。通过语言,可以增进文化上的相互了解、认知和理解,进而为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夯实社会基础。

    从古至今,商路的通畅离不开话语沟通的顺畅。经济全球化时代,语言也是国家软实力的标志。今天,汉语正成为助推“一带一路”倡议的催化剂,联通沿线民众心灵的文化桥梁,学习汉语正在成为沿线国家一股热潮。据统计,沿线国家中目前已有51国建立134所孔子学院和130个中小学孔子课堂,2016年注册学员达46万人,开展各类文化活动近8000场,受众270万人。未来几年内,孔子学院将实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全覆盖。未来,孔子学院在介绍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同时,还将进一步贴近外国公众,深入细致地进行情感沟通,积极传播中国的企业文化、法治文化、家庭文化等,并为所在国提供有针对性的文化服务,提升他们对中国的认知和理解。汉语之花,正在“一带一路”上绚丽绽放。

    加强民心相通,不仅需要通过语言传递信息,还要通过语言来影响人们的思想,塑造对中国的认知,讲好中国故事,提升中国形象。因此,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除了向沿线国家推广汉语外,学习并掌握沿线国家的语言,特别是非通用外国语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一带一路”建设虽然可以用英语、俄语、阿拉伯语等通用语与沿线国家民众进行沟通,但是使用当地的母语更容易与当地民众交心。民心相通往往是以社会公众为主要对象,以传播和交流为主要手段而进行的。它的目的在于争取沿线国家民众对中国提出的这一倡议的理解和支持,促进中国与沿线国家的互联互通、合作共赢,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

    有人曾说,“若你用一个人听得懂的语言和他交谈,你的话能进入他的大脑,若你用他自己的语言和他交谈,你的话能进入他的心灵”。“一带一路”沿线涉及60多个国家、30多亿人口,历史、文化、社会、制度等方面的差异极大。在与这些国家互动时,中国需要提前有针对性地进行语言介入,多用当地语言有效发声,使各国理解“一带一路”共商、共建、共享的内涵,减少对中国的误解与误读,促进民心相通。这就需要我们从战略的高度认识对象国语言的作用,特别是要把外语政策提升到国家战略的层面加以重视,加大外语人才,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非通用外语人才的培养,了解相关国家的语言政策和语言习惯,从而不断扩大中国国际交流的参与面,为更好地推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民心相通,增强国家软实力提供更大的支持和保障。

    语言的魅力和功能是巨大的,在达意的同时还可以传情,在通事的同时还可以通心。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语言大有作为。它搭建起一座民心相通的桥梁,将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人民的心灵与情感紧密联结起来。通过语言,他们彼此间能够真正做到心灵沟通,进而不断增进感情,提升互信水平,夯实人文基础,在交融往来中不断促进不同文明的互学互鉴,从而让丝路精神得到更好地传承和弘扬。

    (选自《人民日报》2017年5月15日)

    1简要分析第二段的论述层次。

    2试分析文中划线句子的作用。

    3语言在日益加强民心相通上发挥着重要作用,请结合文意,简要概括。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岳阳楼记》中“______________”两句写一个人身份不同、所处境遇不同,忧患的内容有别。

    (2)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自己归隐后可于高处放声长啸、可临水面作诗的闲适生活。

    (3)在《逍遥游》中,庄子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游无穷者”,便“无所待”而达到绝对自由的精神境界。

  •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黄庭坚《登快阁》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和“学习使我们眼界高远,内心澄明”相呼应。

    (2)《青玉案·元夕》中写出女子盛装观灯的情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愁,是每个人都会体验到的一种情绪,也是萦绕在诗词文赋里的重要内容。它是南唐后主李煜在《虞美人》里“__________”的奔涌不息的亡国之愁;它是杜甫在《春望》里“__________”移情于物的深重忧虑。

  • 6、古诗词默写。

    (1)行宫见月伤心色,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在地愿为连理枝。

    (3)袅袅兮秋风,________________

    (4)欲渡黄河冰塞川,________________

    (5)出师未捷身先死,________________

    (6)塞上长城空自许,_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___,深巷明朝卖杏花。

    (8)孤鸿号外野,________________

    (9)________________,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10)空里流霜不觉飞,________________

    (11)玉户帘中卷不去,________________

    (12)________________,忽到庞公栖隐处。

    (13)谢公宿处今尚在,________________

    (14)________________,使我不得开心颜。

    (15)戎马关山北,________________

    (16)春水碧于天,________________

    (17)山寺月中寻桂子,________________

    (18)________________,阴阴夏木啭黄鹏。

    (19)飘飘何所似,________________

    (20)________________,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21)________________,但愿长醉不愿醒。

    (22)岁暮阴阳催短景,________________

    (23)梦入神山教神妪,________________

    (24)________________,只是朱颜改。

    (25)帘外雨潺潺,________________

    (26)五月渔郎相忆否,________________,梦入芙蓉浦。

    (27)带长剑兮挟秦弓,________________

    (28)身既死兮神以灵,________________

    (29)君不见沙场征战苦,________________

    (30)小山重叠金明灭,________________

  • 7、把下列句子补写完整

    (1)_____________,知来者之可追。(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2)_________,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___________。(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3)倚南窗以寄傲,_____________。(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4)农人告余以春及,________。(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5)木欣欣以向荣,___________。(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6)__________,临清流而赋诗。(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7)人杰地灵,_____________。(王勃《滕王阁序》)

    (8)时维九月,序属三秋。__________,烟光凝而暮山紫。(王勃《滕王阁序》)

    (9)闾阎扑地,___________________, 青雀黄龙之舳。(王勃《滕王阁序》)

    (10)__________,彩彻区明。_________,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11)鹏之徙于南冥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去以六月息者也。(庄周《逍遥游》)

    (12)且夫水之积也不厚,____________。覆杯水于坳堂之上,_____________,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庄周《逍遥游》)

    (13)___________,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____________,适千里者,三月聚粮。(庄周《逍遥游》)

    (14)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岂敢盘桓,有所希冀。(李密《陈情表》)

    (15)母、孙二人,更相为命,____________。(李密《陈情表》)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动地描绘出女主人公起床后惆怅倦怠的情态。

    (2)秦观在《鹊桥仙·纤云弄巧》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自己的爱情观。

    (3)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水怨山”,意蕴丰富,耐人寻味。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先进》中写到孔子的四个弟子侍坐时各言其志,子路的志向是,用三年时间治理一个饱经忧患的千乘之国,“__________,__________”。

    (2)《荀子·劝学》从反面阐明学习要善于积累道理时说“_______”,就没有到达千里之外的地方的办法;不积累细小的水流,“_______”。

    (3)《春江花月夜》中写了落月西斜、海雾涌起,回家的道路无限遥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4)《屈原列传》中,表现屈原痛心小人当道,君子不为所容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0、阅读下面两首南宋诗人陆游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感事六言

    老去转无饱计,醉来暂豁忧端。

    两鬓多年作雪,寸心至死如丹。

     

    镜里流年两鬓残,寸心自许尚如丹。

    衰迟罢试戎衣窄,悲愤犹争宝剑寒。

    远戍十年临的博,壮图万里战皋兰。

    关河自古无穷事,谁料如今袖手看。

    注:①《书愤》写于1197年,作者时年73岁,已退居山阴老家多年。《感事六言》写于83岁时。②的博,山岭名,在今四川省。皋兰,山名,在今甘肃省。

    1下列对两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 《感事六言》中,诗人借醉酒来暂时忘却愁恨,他忧愁的是衰老头白,贫困无饱。

    B. 《书愤》颔联写诗人年老了才穿着紧身的军衣出征,手握寒光闪闪的宝剑,满腔悲愤从心头涌出。

    C. 《书愤》颈联是诗人回想曾经近十年驻守在遥远的的博岭前哨,还要到万里皋兰跃马横枪实现宏壮的理想。

    D. 两诗都写到了人虽然鬓发已白,但一颗红心依然不变。

    E. 两诗都运用了比喻、对比手法,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感情抒发得到强化。

    2请根据“如丹寸心”结合诗作分析两诗表达的情感的共同点和各自的侧重点。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韩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大父、父五世相韩故。

    沛公之从雒阳①南出轩辕。良引兵从沛公。沛公欲以兵二万人击秦峣下军,良说曰:“秦兵尚强,未可轻。臣闻其将屠者子,贾竖易动以利。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益为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令郦食其②持重宝啖秦将。”秦将果畔,欲连和俱西袭咸阳,沛公欲听之。良曰:“此独其将欲叛耳,恐士卒不从。不从必危,不如因其解击之。”沛公乃引兵击秦军,大破之。遂至咸阳,秦王子婴降沛公。

    汉元年正月,(沛公)使请汉中地。项王乃许之。良因说汉王曰:“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乃使良还。行,烧绝栈道。项王以此无西忧汉心,而发兵北击齐。 良亡,间行归汉王。至下邑,汉王下马踞鞍而问曰:“吾欲捐关以东等弃之,谁可与共功者?” 良进曰:“九江王黥布,楚枭将,与项王有郤;彭越与齐王田荣反梁地。此两人可急使。而汉王之将独韩信可属大事,当一面。即欲捐之,捐之此三人,则楚可破也。”然卒破楚者,此三人力也。

    张良多病,未尝特将也。常为画策臣,时时从汉王。汉四年,韩信破齐而欲自立为齐王,汉王怒。张良说汉王,汉王使良授齐王信印。其秋,汉王追楚至阳夏南,战不利而壁固陵,诸侯期不至。良说汉王,汉王用其计,诸侯皆至。汉六年正月,封功臣。高帝曰:“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乃封张良为留侯。留侯性多病,即道引不食谷,杜门 不出岁余。会高帝崩,吕后德留侯,乃强食之,曰:“人生一世间,如白驹过隙,何至自苦如此乎!”留侯不得已,强听而食。高帝,后八年卒,为文成侯。

    (选自《史记·留侯世家二十五》,有删节)

    注:庙号这个词在文中没有。   ①雒阳:洛阳。②郦食其:人名。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B. 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C. 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D. 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侯,古爵位名,为春秋时期五等爵的第二等,比“伯”高一等。《烛之武退秦师》中晋侯比秦伯高一等。

    B. 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祭祀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

    C. 崩,古代称帝王或王后死叫“崩”,称诸侯或大官死叫“薨”,称大夫死叫“不禄”,士死为“卒”,“卒”后为死亡的通称。

    D. 谥,封建时代在人死后根据其生前事迹评定褒贬给予的称号,称为谥或谥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张良轻财爱国。韩国破亡之时,张良家有僮奴三百人。他拿出全部家财来寻找刺客暗杀秦王, 为韩国报仇。

    B. 张良为人精明。他献计刘邦,利诱秦朝将领,从而没费一兵一卒,一举拿下咸阳。

    C. 张良足智多谋。败峣下秦军,破项羽疑,荐举良才,解除危难,为汉王朝立下汗马功劳。

    D. 张良作为谋臣考虑周全。韩信想自立为齐王,惹怒汉王。张良献计后,汉王派张良前去授予韩信齐王王印。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益为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

    (2)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一个中国孩子在日本上学,这个孩子的日语不好,但上课发言还非常积极。孩子的父母问他怎么就不怕出错,孩子回答说:不怕,教师说教室就是出错的地方。

    请以"出错"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文体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不少于6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