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臣以供养无主 徒以吾两人在也
B.风雨兴焉 吴之民方痛心焉
C.何厌之有 未之有也
D.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或因寄所托
2、下列句子中不都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其在道也,日余食赘行 客得之,以说吴王
B.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 若火之始然
C.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
D.当察乱何自起 故不孝不慈亡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立 正
许行
“你说说,为什么一提起蒋介石你就立正?是不是……”
我的话还未说完,那个国民党军队的被俘连长,早就又“叭”一下子来了个立正,因为他听到我提“蒋介石”了。
这可把我气坏了,若不是解放军的纪律管着,早就给他一巴掌了。
“你算反动到底啦!”
“长官,我也想改,可不知为啥,一说到那个人就禁不住这样做了……”
“我看你要陪他殉葬啦。”我狠狠地说。“不,长官,我要改造思想,我要重新做人。”那个俘虏连长很诚恳地说。
“就凭你对蒋介石的这个迷信态度,你还能……”
谁知我的话里一提蒋介石,他又“叭”ー下子来了个立正。
这回我终于忍不住了,一杵子把他打了个趔趄,并且厉声说:
“再立正,我就打断你的腿!”
长官,你打吧!过去我这也是被打出来的。那时我还是个排副,就因为说到那个人没有立正,被团政调处长知道了,把我弄去好一顿揍,揍完了对我进行单兵训练,他说一句那个人的名字,我马上就来个立正,稍慢一点就挨打,有时他趁我不注意冷不防一提到那个人的名字,我没反应过来,便又是一顿毒打……从那以后落下这个毛病,不管在什么时间地点,一说到那个人的名字就立正。弄得像个神经病似的,可却受到嘉奖,说这是对领袖的忠诚……长官,你打吧!你狠狠地打一顿也许能打好呢。长官,你就打吧打吧!”被虏连长说着就痛苦地哭了,而且恳切求我打他。
这可怪了。可听得出来,他连“蒋介石”三个宇都回避提,生怕引起自己的条件反射,不能怀疑他的这些话的真诚。
他闹得我有些傻眼了,不知该怎么办啦。
1948年我在管理国民党军队的俘虏时,遇到了这么一件事。当时那个俘虏大队里都是国民党连以下的军官,是想把他们改造改造好使用,未曾想到竟遇到这么一个家伙。
“政委,咱们揍他一顿吧,也许能揍过来呢。”我向大队政委请求说。
“不得胡来!咱们还能用国民党军队的方法吗?你以为你揍他,就是揍他一个人吗?”
啊!好家伙,政委把问题提得这么高。
“那么……”我心生忐忑。
“你去让军医给他看看。”
当时医护水平有限,自然看不出个究竟来,也没有医疗办法。以后集训完了,其他俘虏作了安排,他因这个问题未解决,使打发回了家。
事隔30年,“文化大革命”后,我到河北一个县里去参观,意外地在街上遇到他,他坐在一个轮椅里,隔老远就认出我来。
“教导员,教导员!”他挺有感情地扯着嗓子喊我。
他头发花白,面容憔悴,显得非常苍老,而且两条腿已经坏了。我问他腿怎么坏的,他说因为那个毛病没有改,叫“红卫兵”给打的,若不是有位关在“牛棚”的医生给说句话,差一点就要没命啦!
我听了毛骨悚然,生活竟是这样的一部史书。打断了他两条腿,当然就没法立正了,这倒是一种彻底的改造方法。于是我情不自禁地说:
“你这一辈子叫蒋介石给坑啦!”
天啊!我非常难过地注意到:在我说“蒋介石”三个字时,他那坐在轮将中的上身,仍然向前一提,做了个立正的姿势。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采用第一人称,给读者真实可信的感觉,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我”既是事件的参与者,更成为主人公命运的见证人和思考者。
B.面对主人公“文革”中的遭遇,“我”发出“生活竟是这样的一部史书”的感慨,升华了小说的主题,引导读者开掘小说更深层次的内涵。
C.结尾的细节描写,仿佛电影中的特写镜头,凸显了人物形象,增强了人物的悲剧性,可谓“言有尽而意无穷”。
D.小说情节的脉络为:不惯立正——被迫立正——习惯立正——因立正断腿——轮椅立正,这些情节塑造了一个顽固不化的战俘形象。
【2】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含义。
【3】有评论家评论《孔乙己》说:“孔乙己断的不只是腿。”这话也适用于本文主人公。请结合此文本和《孔乙己》分析,两人除了腿,还“断”了什么?
4、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格部分。
(1)《蜀道难》写水石激荡,山谷空鸣的场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登高》一诗由高到低,写诗人所见所闻,渲染秋江景物特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琵琶行》中既交待秋天的背景又蕴含离别之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毛泽东同志年轻时候就立誓为国家民族服务,《沁园春·长沙》中“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就是他评论时政,书写宏文华章的集中概括。
(2)《诗经》中有两句写姑娘思念心上人的诗,曹操在《短歌行》中借它来表达自己对人才的渴望。这两句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
(3)在《论语·述而》中孔子认为教育应在弟子有所思考 ,心中郁结时再去开导的句子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
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岳阳楼记》中作者由“古仁人”的阔大胸怀和高尚道德而得出的论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行路难》中运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姜太公、伊尹的典故表示诗人对从政仍有所期待。
(3) 《爱莲说》中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逍遥游》中写去近郊的人,可以只带当天吃的三餐粮食,回来时“________”;而到千里外的人,则需要“__________”。
(2)“亡羊补牢,犹为未晚”意在告诫人们要决绝过去,放眼未来。《归去来兮辞》中也有相似句子:“________,__________。”
(3)描写水天相接、浑然天成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是将对滕王阁的景物描写推向高潮的句子,历来被人视为千古绝唱。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诗经·氓》中,以桑叶的枯黄凋零来比喻女子的容颜憔悴和被弃命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2)《记承天寺夜游》中,作者因景抒怀,表达复杂微妙的思想感情的语句(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诗经·氓》中,女主人公对氓的负心表示怨恨,并在自省之后指出夫妻关系破裂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4)《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词中,作者直抒胸臆,抒发杀敌报国的豪情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射天狼。”
(5)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_________,娇儿恶卧踏里裂。(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6)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_________,驾一叶之扁舟,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7)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_________,金块珠砾,_________,秦人视之,亦不甚惜。(杜牧《阿房宫赋》)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只是朱颜改。(《虞美人》李煜)
(2)小楼昨夜又东风,________________。(《虞美人》李煜)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舞殿冷袖,风雨凄凄。(《阿房宫赋》杜牧)
(4)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阿房宫赋》杜牧)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定风波
陆游
敧帽垂鞭送客回。小桥流水一枝梅。衰病逢春都不记。谁谓。幽香却解逐人来。安得身闲频置酒。携手。与君看到十分开。少壮相从今雪鬓。因甚。流年羁恨两相催。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中“敧帽”的“敧”是歪斜着的意思,写出了作者送别友人后歪戴帽子回家的情形,表现了他郁郁不快的惆怅心理。
B.“梅花”历来被人们当作崇高品格的象征,词中作者借“一枝梅”这一意象既表明了春天的到来,也表现了自己品质的高洁。
C.“频置酒”是说作者如有空闲,将频频安排酒宴,要与好友一起欣赏梅花,表现了他对生活、对大自然的向往和爱恋。
D.“少壮相从今雪鬓”采用了对比手法,想当初意气风发、踌躇满志,如今却是两鬓如雪,委婉地抒写了抑郁愤嫉之情。
【2】词中作者说“逢春都不记”,除了衰病,可能还有哪些原因?请结合全诗简要概括。
1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各题
昔司马氏有廉臣焉,曰吴君隐之,出刺广州,过贪泉而.饮之,赋诗曰:“古人云此 水,一歃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其后隐之,卒以.廉终其身,而后世之称 廉者,亦必曰“吴刺史”焉。有元宪副吴君为广西时,名其亭曰“饮泉”,慕刺史也,而 宪副之廉,卒与刺史相先后。至正十四年,宪副之孙以时,以故征士京兆杜君伯原所书“饮泉亭”三字,征予言。
予旧见昔人论刺史饮泉事,或病.其为矫心,甚不以为然。夫君子以身立教有可以植正道遏邪说正人心扬公论皆当见而为之又何可病而讥之哉? 人命之.修短系乎天,不可以力争也,而行事之否臧由乎己,人心之贪与廉,自我作之,岂外物所能易哉?向使有泉焉,曰饮之者死,我乃奋.其不畏之气,冒而饮之,死非我 能夺.也,而容有死之理而强饮焉,是矫也,是无益而沽名也,则君子病而不为之矣。大丈 夫之心,仁以充之,礼以立之,驱之以刀剑而不为不义屈,临之以汤火而不为不义动,夫 岂一勺之水所能移哉?
人之好利与好名,皆蛊于物者也,有一焉,则其守不固,而物得以移之矣。若刺史, 吾知其决非矫以沽名者也,惟其知道,明而自信,笃也,故饮之以示人,使人知贪廉之由 乎内,而不假乎外,使外好名而内贪浊者,不得以藉口而分其罪。夫是之真足以启愚而立 懦,其功不在伯夷、叔齐下矣。
番禺在岭峤外,去天子最远,故吏于.其地者,得以逞其贪,贪相承习为故,民无所归咎,而以泉当之,怨而激者之云也。刺史此行,非惟峤外之民始获沾天子之惠,而泉亦得 以雪其冤。夫民,天民也,泉,天物也,一刺史得其人,而民与物皆受其赐。呜呼,伟 哉!以时尚气节,敢直言,见贪夫疾之如仇,故凡有禄位者,多不与相得。予甚敬其有祖 风也,是为记。
(选自《诚意伯文集》卷六,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 易:轻视
B. 或病其为矫心 病:认为……是错误的
C. 我乃奋其不畏之气 奋:奋发
D. 死非我能夺也 夺:强行改变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过贪泉而饮之 项王瞋目而叱之
B. 人命之修短系乎天 杳不知其所之也
C. 卒以廉终其身 以故汉追及之
D. 故吏于其地者 籍独不愧于心乎
【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夫君子/以身立教/有可以植正道遏邪说/正人心扬公论/皆当见而为之又何/可病而讥之 哉?
B. 夫君子以身立教/有可以植正道/遏邪说/正人心/扬公论/皆当见而为之/又何可病而讥之 哉?
C. 夫君子/以身立教/有可以植正/道遏邪说/正人心扬公论/皆当见而为之/又何可病而讥之 哉?
D. 夫君子以身立教/有可以植正道/遏邪说正人心/扬公论皆当见而为之/又何可病而讥之哉?
【4】下各组句子中,全都属于赞扬吴刺史的一组是
①其后,隐之卒以廉终其身 ②而容有死之理而强饮焉 ③明而自信,笃也
④有一焉,则其守不固 ⑤非惟峤外之民始获沾天子之惠,而泉亦得以雪其冤
⑥敢直言,见贪夫疾之如仇
A. ①④⑤ B. ②③⑤ C. ①③⑤ D. ②④⑥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段概述吴刺史饮贪泉、赋诗,廉洁终老,宪副吴君用“饮泉”给亭命名等事情,为 下文议论张本。
B. 第②③段中作者批评一些人对吴刺史饮贪泉事的非议,认为吴刺史冒死饮泉,具有无 所畏惧的勇气,是大丈夫之所为,值得世人学习。
C. 末段指出以“贪”命名泉的原因,表达了百姓对贪官污吏的憎恨,并点明写这篇记的 缘由。
D. 本文议论深刻,且有针对性,驳斥小人“病其为矫心”的观点,用“君子以身立 教”,与贪廉乃“自我作之”为论据,说明贪廉“由乎内”, 语言质朴自然,记述清晰, 议论深刻。
【6】翻译下面语句
(1)礼以立之,驱之以刀剑而不为不义屈。
(2)惟其知道,明而自信,笃也。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白皮书,这是我国首次专门就青年群体发布白皮书。透过白皮书中一组组详实的数据、一个个鲜活的事例,可以感受到中国青年与伟大时代的“双向奔赴”。
在这个伟大的时代,作为青年的你,对“双向奔赴”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