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鸡西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三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题,共 10分)
  • 1、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三径就荒”中的“三径”,源于西汉末年的蒋调,他隐居后在院里竹下开辟三径,只与求仲、羊仲来往,后“三径”成为隐士的代称。

    B.“序属三秋”中的“三秋”是指季秋,就是秋天的第三个月,即九月。

    C.“舍簪笏于百龄”中的“簪”指束发戴冠用来固定帽子的簪,“笏”是朝见皇帝时用来记事的手板,“簪笏”代指官职。

    D.“除臣洗马”中的“洗马”是职官名。汉为东宫官属,太子外出,则导威仪;晋以后职掌图籍,隋称司经局洗马,历代大致因袭,清末废。

  • 2、下列选项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而唾   孟尝君谓冯谖曰

    B.愈   单于愈欲降之

    C.于是乘其车,揭其剑,其友  秦师周北门

    D.孟尝君国于薛   三窟已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史记》一书最有文学价值的是人物传记。司马迁在编排人物传记时显示出高超的技巧,使它生动地体现了历史和逻辑的统一,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叙事脉络。本纪、世家的传主基本上都是传说或历史上真实存在的皇帝侯王,根据政治地位决定他们入本纪还是入世家。但情况又不尽然,西汉惠帝虽然当了几年天子, 实际上有职无权,没起什么作用,所以本纪中没有他的地位。项羽是秦汉之际主宰天下的人物,吕后是惠帝朝的发号施令者,他们虽然没有天子称号,却被列入本纪。孔子没有侯爵,陈胜是自立为王;二人都列入世家,因为他们的历史地位堪与王侯相比。司马迁的上述安排可谓独具慧眼,是对历史事实的充分尊重,也是合乎逻辑的归纳。

    《史记》各层次人物传记的排列基本是以时间为序,但又兼顾了各传记之间的内在联系,遵循着以类相从的原则。如司马穰苴、孙武、吴起、伍子胥都是军事家,所以,他们的传记前后相次。苏秦、张仪是战国策士,他们的传记也紧紧相连。再看西汉人物的传记:韩长孺、李广、卫青、霍去病都是抗击匈奴的将领, 故韩长孺、李广传记后面插入《匈奴列传》,然后是卫青、霍去病的传记。通过叙述西汉中央王朝与周边各民族的交往,几位相关人物的传记以类相从,前后相次,发展轮廓非常清晰。司马迁对人物传记次序的巧妙编排,造成了《史记》一书婉转多变的叙事脉络,在明灭起伏中体现了历史和逻辑的统一。

    《史记》的人物传记有分传与合传。分传即人各一传,合传则是把几个人的传记在一起,写成一篇传记。合传是以类相从,把某些相同类型的人物放在一 起,《游侠列传》《佞幸列传》《滑稽列传》《循吏列传》《酷吏列传》《货殖列传》等,都是专门为人物设立的合传。在人物合传中,历史和逻辑的统一有时达到天衣无缝的程度,叙事手法非常高超。《廉颇蔺相如列传》首叙廉颇事迹,很快又引入蔺相如,然后叙述两人恩怨,中间又插入赵奢、李牧传记,最后以廉颇事终结。这篇传记叙述的都是赵国将相的故事,可谓以类相从,是合乎逻辑的归纳;又生动地展现了赵国兴亡的历程,具有高度的历史真实性。通过叙述某一类型人物的所作所为,描绘出特定领域的总体风貌,人物合传以这种方式集中体现了历史和逻辑的统一。

    《史记》的叙事没有停留于对表面现象的陈述,而是追根溯源,揭示出隐藏在深层的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司马迁非常重视对事件因果关系的探究,具有敏锐的目光和正确的判断力。他批判项羽“天之亡我,非战之罪”的说法,认为项羽失败的原因是“自矜功伐,奋其私智”,“欲以力征经营天下”(《项羽本纪》)。在分析造成吴起乱箭穿身悲惨结局的原因时,认为这缘于他的“刻暴少恩” (《孙子吴起列传》)。以上见解都是很精辟的。

    (原文选自《中国文学史》,有改动)

    1下列对《史记》人物传记的“合传”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史记》中的人物合传中,历史和逻辑达到天衣无缝的程度,叙事手法也很高明。

    B.《史记》中的人物合传是把相同类型的人物放在一起写成的传记。

    C.《史记》中的人物合传是把几个人的传记合在一起写成一篇传记。

    D.史记》中的人物合传中的历史和逻辑的高度统一体现在通过叙述某一类型人物所作所为来描绘特定领域的总体风貌上。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司马迁编排人物的技巧十分高超,使《史记》形成了独特的叙事脉络。

    B.《史记》对各层次人物传记的排列基本以时间为序,但又遵从以类相从的原则。

    C.司马迁根据政治地位决定历史上真实存在的皇帝王侯入本纪还是世家,是对历史事实的充分尊重。

    D.《史记》的叙事不仅对表面现象进行陈述,而且还追根溯源,提示出内在的起决定作用的因素。

    3依据原文的内容,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史记》把项羽列入本纪,司马迁是根据项羽的政治地位来决定的。

    B.《史记》把老子、庄子和韩非子三人合记在一个传记中,这是司马迁根据以类相从的原则来决定的。

    C.《廉颇蔺相如列传》首叙廉颇事迹,很快引入相如,中间又插进赵奢、李牧传记,最后又以廉颇事终结,可以说遵循了以类相从的原则,但没有按时间顺序来排列。

    D.人物传记后面所附的“太史公曰”的内容,表现了司马迁在对事物因果关系探究时敏锐的目光和正确的判断力。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琵琶行》中,多处写到“月”,如“________________”一句借江水寒凉、月色惨白清冷之景色,抒发离别之情;“__________________”一句通过冷月无声来反衬音乐强大的感染力。

    (2)《岳阳楼记》中作者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了无论是在朝为官,还是在野为民,都应秉持积极的人生态度。

    (3)在《逍遥游》中,蜩和学鸠对大鹏怒飞云天、扶摇九万里的行为不解,发出“________________”的质疑,认为没有自己逍遥,而庄子则嘲讽它们“________________”。

  •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归去来兮辞》中回顾当初为了谋生而出仕,而今感到痛苦悲哀,所幸虽已“迷途”,但“_________”,而今的选择是正确的“__________”。

    (2)身临天阔水远、野鸭高飞、秋霞绚丽的优美环境,我们自然会联想到初唐诗人王勃《滕王阁序》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

    (3)《逍遥游》中,庄子引用《齐谐》的记载:“____________________”形象地描写了大鹏南徙的情形。

  •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采用对偶,蕴含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的句子句诗是:“______________。”

    (2)《木兰诗》中的“________________。” 这两句诗,通过环境描写,渲染出十年军旅生活悲壮、严酷的气氛,烘托出木兰勇敢、坚强的性格。

    (3)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与李白的“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4)李贺的《雁门太守行》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描写了这场惊心动魄的战斗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5)《白居易的《观刈麦》中最能体现农民在烈日下的田间劳作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6)《赤壁赋》中客人把自己和曹操进行了对比:曹操当时是“舳舻千里,旌旗蔽空,”而你我只是__________;曹操当时是____________________,而你我只是“举匏樽以相属”。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⑴《逍遥游》中庄子提出自己的观点——“无所待”才是真正的逍遥,并列举了三类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⑵《逍遥游》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宋荣子豁达面对社会中的赞誉和责难。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赤壁赋》中,主人劝请客人饮酒,并歌唱《诗经》篇目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2)《离骚》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前贤坚守正道来勉励自己。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琵琶女回味往昔,梦醒时无限伤感。

    (2)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赞美英雄豪杰战斗过的地方风景壮丽,更赞美这里涌现的叱咤风云的豪杰,向下阕过渡。

    (3)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感叹英雄的风流余韵,经历了无数的风雨一去不返,只留下北固亭供后人凭吊而已。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感旧

    陆游

    当年书剑揖三公,谈舌如云气吐虹。

    十丈战尘孤壮志,一簪华发醉秋风。

    梦回松漠榆关外,身老桑村麦野中。

    奇士①久埋巴峡骨,灯前慷慨与谁同?

    注:①指陆游在巴蜀结识的好友独孤策,此时已故去十年。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 首联回忆当年,紧扣诗题,其中上联的“揖”字生动描摹动作,写出了诗人年轻时满腹才华,从容应对朝中大臣的形象。

    B. 颔联在形式上对仗工整,体现了律诗典型的音韵之美;在内容上对比鲜明,收到了很好的表达效果。

    C. 颈联中诗人写自己在梦中回到昔年纵横驰骋的边塞,借梦寄情,与辛弃疾“梦回吹角连营”有异曲同工之处。

    D. 尾联使用反问的手法,表达了内心强烈的感情,同时也塑造了一个慷慨豪迈却又怀才不遇的故友形象。

    E. 本诗整体风格豪迈雄壮,这种风格的形成与全诗所表达的情感有关,也与诗人所选取的典型形象相关。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一)

    文天祥年二十举进士,对策集英殿,帝亲拔为第一。德祐初,诏天下勤王,天祥发郡中豪杰,有众万人。其友止之,天祥曰:“第国家养育臣庶三百余年,一旦有急,征天下兵,无一人一骑入关者,吾深于此,故不自量力,而以身徇之,庶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闻风而起者。”尽以家赀为军费。

    至元十五年十二月,趋南岭。天祥方饭五坡岭,张弘范兵突至,天祥仓皇出走,千户王惟义前执之。至潮阳,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崖山,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崖山破弘范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天祥在燕凡三年,上知天祥终不屈也,召入谕之曰:“汝何愿?”天祥对曰:“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然犹不忍,遽麾之退。言者力赞从天祥之请,从之。天祥临刑殊从容。南乡拜而死,年四十七。

    (节选自《宋史·文天祥传》)

    (二)

    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医。凿地为坎,置煴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武气绝,半日复息。惠等哭,归营。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

    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剑斩虞常已,律曰:“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单于募降者,赦罪。” 举剑欲击之,胜请降。律谓武曰:“副有罪,当相坐。”武曰:“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复举剑拟之,武不动。

    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

    ……

    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拜为典属国,中二千石;赐钱二百万,公田二顷,宅一区。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节选自《汉书·李广苏建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崖山破/弘范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

    B.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崖山破/弘范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

    C.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崖山破/弘范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

    D.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崖山破/弘范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策,古时就政事、经义等设问,由应试者对答,为取士考试的形式。

    B.德佑,年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古代帝王在位期间用年号来纪年。

    C.单于,意为广大之貌,是少数民族对他们部落联盟首领的专称。

    D.秩,根据功过确定的官员俸禄,引申为根据功过评定的官员品级。

    【3】下列对文本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天祥不顾朋友劝阻,召集郡中豪杰上万人响应皇帝的诏令,并倾尽家财为军费。

    B.文天祥逃到南岭时,张弘范的军队突然抵达,他仓皇出逃,后来被王惟义逮捕。

    C.单于希望苏武能效忠自己,他先斩虞常,又以剑威逼张胜,试图胁迫苏武投降。

    D.文天祥求死殉国,苏武自杀保全气节,他们不屈的民族气节感动了外族首领。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犹不忍,遽麾之退。言者力赞从天祥之请,从之。

    (2)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木桶原理:一只木桶盛水的多少,取决于桶壁上最短的那块木板。

    斜木桶原理:当把木桶放置在一个斜面上或把木桶倾斜的时候,木桶盛水的多少,则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

    读了以上文字,你对“短板”和“长板”有怎样的思考,请你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加以阐述,严禁抄袭和套作。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