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的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
围绕“通古今之变”的主题,古代史家提出了盛衰、治乱、得失、损益等一系列概念,形成了系统的有关通史之“通”的理论认识。这些理论认识概括起来,就是 ,进而 ,把“通”“变”“理”当作一个完整的体系看待。“通”是为了看到历史的“变”,即 。考察历史之“变”的最终目的是求“理”,也就是 。
①强调以通识的眼光和整体联系的观点看待社会历史的变化
②找出历史兴亡成败的一般法则和社会新陈代谢的内在机制
③探求蕴涵在历史变化背后的事理法则
④在历史的长时段考察人类社会古今之变的轨迹
A.③①②④
B.③①④②
C.①③④②
D.①③②④
2、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
A.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
B.吾又何能为哉
C.余自束发读书轩中
D.异乎三子者之撰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1962年,吴为山出生于江苏的一个书香世家,父亲是中学老师,国学功底深厚。童年的记忆中,吴为山印象最深的就是家里的藏书,尤其是古代名画册特别多。
九岁时,吴为山全家随父母下放到苏北农村。那时,他刚开始学画画,“老师”便是家里的画册和瓷碗上的青花。下放到农村后,“老师”则换成广阔的原野和从城里来的知识青年。
在南京师范学院学习油画并留校执教多年的吴为山,曾特意到北京大学进修了一年心理学。少年时就常常听到父亲说文学就是人学,当他学习并从事艺术,深入研究美术史后,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艺术的根本还是关于人的学问。他认为,大学的美术院系里,不管任何专业都应该学习雕塑,了解人类的原始造型方式。全人类都是从原始艺术的意象过渡到写实的,要在大学中建立雕塑教研室,将西方雕塑的写实和中国雕塑的写意结合起来研究。
34岁那年夏天,吴为山应荷兰艺术基金会邀请,作为交流学者赴荷兰参加“中荷红白蓝艺术项目”研究。并应荷兰政府邀请为荷兰女王贝娅特丽克丝塑像。
从欧洲回来后,吴为山立即到麦积山石窟去考察,紧接着的美国之行结束后,又到大足石刻、敦煌石窟考察。他深刻地察觉到,中国古代雕塑并没有被真正认识、利用、挖掘,其体现中华民族精神最重要的一面便是写意。
在主持南京大学雕塑艺术研究所工作期间,吴为山提出了“写意雕塑”的理念,其核心是继承中国绘画、书法、雕塑的民族传统,吸收欧洲古典写实的精髓和二十世纪视觉艺术革命的成果,在文化思辨与自然意象的双重体悟中,塑造出屹立于时间与空间的艺术作品。
2007年,吴为山创作了伫立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前的一组跨度数千米、两百多个人物形象的大型雕塑。吴为山眷恋着这片热土,热爱着自己的国家和民族,他以一颗赤子之心,思考着中华民族在面对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的枪口和屠刀时的深重灾难。
吴为山将浓烈的个人情感融入深厚的民族情感,以自己长期追求和向往的写意雕塑的形式和方法,在这片江南故乡的土地上,创作并屹立起史诗般的大型群雕。他用饱含情感的视角和双手,将国破家亡的民族苦难深刻而强烈地呈现在人们面前。
2014年12月13日,国家公祭日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前举行,吴为山刻在雕塑群上的那首诗歌,又一次回响在纪念馆上空——
“我以无以言状的悲怆追忆那血腥的风雨,我以颤抖的手抚摸那三十万亡灵的冤魂,我以赤子之心刻下这苦难民族的伤痛;我祈求、我期望,古老民族的觉醒——精神的崛起!”
二十多年来,吴为山以朴素的自然中的人和历史上、生活中具有文化的人为塑造对象,创作了数百尊充满诗意和灵性的雕塑。在他的心灵世界里,始终追寻着“人”的主题,始终仰望着那些既融于大众又独立的行者;在艺术上,他追求着那似与不似间的精妙平衡;在精神上,他崇尚在无垠天地间心与物游的理想境界;在审美上,他最钟爱的是诗性和意象。
吴为山曾说,在中国,“写”的意思有多重解释,其用于艺术上,一方面指描绘自然对象,即“写真”“写生”;另一层意思是“写心”,主观抒写、抒发,是艺术家心灵的再现。而“意”也有多义,写意雕塑中的意,在更多意义上指的是主观与客观的结合,是融汇于大千万象的意。因此,它具有广阔包容的文化胸怀,也富有丰富而独特的表现形式。
“文心铸魂——吴为山雕塑艺术国际巡展·联合国特展”在联合国总部举行时,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将自己用毛笔题写的“上善若水”四个汉字的书法条幅赠送给吴为山,感谢这位中国雕塑家用智慧的双手创作出如此杰出的作品,并与全世界分享。他热情称赞吴为山的雕塑蕴含的不仅仅是一个国家,更是全人类的灵魂。
如今,正如潘基文的赞许一样,吴为山的雕塑,已经成为一种蕴含中国历史和传达中国精神的文化符号,为世界上越来越多人所熟知和喜爱。
相关链接
吴为山力倡“中国精神、中国气派、时代风格”。首次提出“写意雕塑论”和“中国雕塑八大风格论”,并以其“诗风荡漾、文气堂堂”“形神兼备、气象万千”的独特意象风格实践他的文化理想和艺术追求。其作品《睡童》获英国皇家“攀格林”奖,《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大型群雕》、《天人合一——老子》获新中国城市雕塑建设成就奖。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吴为山认为艺术的根本是关于人的学问,这种认知源于父亲所说的文学即人学。在他的心灵世界里,始终仰望着那些融于大众的普通人。
B.吴为山在留校执教多年以后,特意到北京大学进修心理学。因此,他能够以形形色色的人为对象,创作出数百尊充满诗意和灵性的雕塑。
C.吴为山的雕塑在联合国展览,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赠字给吴为山,并称赞他的雕塑有灵性,这是对吴为山及其雕塑的充分肯定。
D.吴为山的雕塑获得了国内外的奖项,已经成为一种蕴含中国历史和传达中国精神的文化符号,代表了当代中国雕塑的最高成就。
【2】吴为山提出的“写意雕塑”的内涵是怎样的?请简要分析。
【3】2007年,吴为山创作的大型群雕《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大型群雕》有怎样的特点?请简要分析。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入则无法家拂士,__________,国恒亡。__________。《孟子·告子下》
(2)君子以仁存心,______________。(《孟子·离娄下》)
(3)得志与民由之,______________。(《孟子·滕文公下》)
(4)知人者智,自知者明。________,________。知足者富。(《老子》第三十三章)
(5)《逍遥游》中写大鹏起飞的广度和高度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
(6)《逍遥游》中写宋荣子荣辱不惊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逍遥游》中庄子认为修养最高的人应该达到的境界的三句是___,___,_____。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青年担当着国家兴盛的重责,应当以《论语·泰伯》中曾子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勉。
(2)《江城子》中表现词人梦里归乡,与妻子相见时,“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情形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无衣》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将士们团结友爱,同穿下衣。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念奴娇·赤壁怀古》“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中,诗人洒酒祭月,寄托了自己对人生的感慨。
(2)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用“五丁开山”的故事,极言蜀道开通之艰难。
(3)《蜀相》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刻画出一位忠君爱国、济世扶危的贤相形象,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敬慕之情。
7、(1)《陈情表》中,李密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形象描述了自己寂寞、孤独的情形。
(2)王羲之在《兰亭集序》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批评魏晋名士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
(3)《长亭送别》的《收尾》中化虚为实,把抽象的情感用夸张的手法具体化,表现痛苦深重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渔夫》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出了屈原被流放的原因。
(5)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8、名句名篇填空。
(1)《陈情表》用“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自己的孤单和缺少心灵的安慰。
(2)《归去来兮辞》中表现自己摆脱束缚,重返自然地欢快舒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滕王阁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高下、动静、远近、点面等诸多角度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天阔水远、水鸟高飞、秋霞绚烂的鲜活图景,意境描写达于化境。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离骚》中用比喻的手法,写出自己才能优秀却遭到嫉妒和造谣中伤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之后,舰船连绵、旗帜遮天的景象。
(3)辛弃疾在《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秋天辽阔高远,流水远去的景象。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和秦太虚梅花①
苏 轼
西湖处士②骨应槁,只有此诗君压倒。
东坡先生心已灰,为爱君诗被花恼。
多情立马待黄昏,残雪消迟月出早。
江头千树春欲暗,竹外一枝斜更好。
孤山山下醉眠处,点缀裙腰纷不扫。
万里春随逐客来,十年花送佳人老。
去年花开我已病,今年对花还草草。
不如风雨卷春归,收拾余香还畀昊③。
【注】①该诗作于元丰七年春,诗人被贬黄州时期。秦太虚:秦观,“苏门四学士”之一。②西湖处士:林逋。隐居西湖孤山,赏梅养鹤,其咏梅诗最为人所称道。③畀(bì)昊:广漠的天宇,苍天。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诗歌题目可知该诗是一首唱和之作,全诗围绕梅花展开,既写梅花又写到人生。
B.诗人本已心如死灰,却又因秦观诗中所咏之梅花,心中更添了些许烦恼。
C.“残雪”句使用衬托手法,以迟迟不曾消融的残雪、当空皓月,衬托了梅花的形象。
D.“逐客”即被朝廷贬谪之人,“佳人”指美好、有才干的人,两者正符合诗人特征。
【2】诗人在“梅花”中寄寓着哪些思想情感?请简要概括。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节选自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
(乙)
帝在朝城,召诸将会议。李绍宏等皆以为郓州城门之外皆为寇境,东远难守,有之不如无之,请以易卫州及黎阳于栗,与之约和,以河为境。帝不悦,独召郭崇韬问之。对曰:“陛下不栉沐,不解甲,十五余年,其志欲以雪家国之仇耻也。今已正尊号,始得郓州尺寸之地,不能守而弃之,安能尽有中原乎!臣恐将士解体,将来食尽众散,虽画河为境,谁为陛下守之!臣度已料彼,成败之机决在今岁。若非陛下决志,大功何由可成!帝王应运,必有天命,在陛下勿疑耳。”帝曰:“此正合朕志。丈夫得则为王,失则为虏,吾行决矣!”冬,十月,辛未朔,遣魏国夫人刘氏、皇子继岌归兴唐,与之诀曰:“事之成败,在此一决。若其不济,当聚吾家于魏宫而焚之!”
壬申,帝以大军自杨刘济河,癸酉,至耶州,中夜,进军逾汶,以李嗣源为前锋,甲戌旦,遇梁兵,一战败之,追至中都,围其城。少顷,梁兵溃围出,追击,破之。于是诸将称贺,帝谓诸将曰:“段凝犹在河上,进退之计,宜何向而可?”康延孝固请亟取大梁。李嗣源曰:“兵责神速。延孝之言是也,请陛下以大军徐进,臣愿以千骑前驱。”帝从之。是夕,嗣源帅前军倍道趣大梁。乙亥,帝发中都。丁丑,至曹州,梁守将降。戊寅梁主谓皇甫麟曰李氏吾世仇理难降首不可俟彼刀锯吾不能自裁卿可断吾首。麟逆弑梁主,因自杀。已卯旦,李嗣源军至大梁,攻封丘门,王瓒开门出降。是日,帝入自梁门,手引嗣源衣,以头触之曰:“吾有天下,卿父子之功也,天下与尔共之。”命求梁主,顷之,或以其首献。庚辰,梁百官复待罪于朝堂。辛已,诏王瓒收未友贞尸,殡于佛寺,漆其首,函之,藏于太社。
(节选自《资治通鉴·后唐纪》,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戊寅/梁主谓皇甫麟/曰/李氏吾世仇/理难降首/不可俟彼刀锯/吾不能自裁/卿可断吾首
B.戊寅/梁主谓皇甫麟曰/李氏吾世仇/理难降首/不可俟彼刀锯吾/不能自裁/卿可断吾首
C.戊寅/梁主谓皇甫麟曰/李氏吾世仇/理难降首/不可俟彼刀锯/吾不能自裁/卿可断吾首
D.戊寅/梁主谓皇甫麟/曰/李氏吾世仇/理难降首/不可俟彼刀锯吾/不能自裁/卿可断吾首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事”,官名。汉以后三公及州郡长官皆自辟僚属,多以“从事”为称,在文中则是指一般属官。
B.“少牢”的“牢”,是指祭祀用的牲畜。古代祭祀用牛、羊、猪各一头叫“太牢”,用羊、猪各一头叫“少牢”。
C.“朔”,采用的是古代纪日中的“月相纪日”法;除“月相纪日”之外,古代还有干支纪日,如文中的“壬申”“癸酉”等。
D.“函”,匣子,这里用作动词,解释为“用匣子装”,《苏武传》“武能网纺缴,檠弓弩”中的“檠”的活用情况与此不同。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第一段先以蕴含深沉历史感慨的“呜呼”二字发端,奠定了叹惋的基调;紧接着提出国家盛衰兴亡和“天命”相关,但更与“人事”相关的观点。
B.甲文中,对庄宗“得天下”的叙述和评议,带有作者的主观感情:而乙文对庄宗“灭后梁”的叙述则表现出史传文的客观冷静。
C.乙文中,郭崇韬和李嗣源都建议庄宗进击后梁,庄宗一一加以采纳,并亲率大军,最终取得郓州和曹州战争的胜利。
D.在后唐的步步进击之下,后梁守城将领纷纷投降,而在庄宗下令访求梁主的下落后,梁主也被人杀害,头被割下献给庄宗。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②臣度己料彼,成败之机决在今岁。若非陛下决志,大功何由可成!
【5】请依据甲、乙两则材料,简要概括庄宗在灭梁过程中展现的优良品质。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
——鲁迅
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
——邓小平
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
——习近平
作为新时代的新青年,站在时代的新起点上,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假如你所在班级要以此为话题举行一次专题演讲活动,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演讲稿。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