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敏于事而慎于言 敏:敏捷
B.任重而道远 道:道路
C.就有道而正焉 正:匡正、纠正
D.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省:反省,检查
2、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乃瞻衡(通“横”)宇 策扶老(指拐杖)以流憩
B. 彩(色彩)彻区明 谁悲失路(比喻不得志)之人
C. 夙遭闵凶(不幸) 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阻塞)者
D. 穷发(发:毛,指草木)之北 是以区区(拳拳,形容自己的私情)不能废远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查 尔 斯
雪莉·杰克逊(美国)
劳瑞上幼儿园那天起,我心里明白生活从此要发生些变化了。
他回家时把前门砰的一声推开,帽子先扔了进来,嗓门变得粗声粗气:“有人在家吗?”
午饭时他出言不逊,又打翻了小妹妹的牛奶。“幼儿园里怎么样?”我故意漫不经心地问道。
“还行”。
“你学到什么东西了?”丈夫问。
劳瑞冷冷地翻了丈夫一眼,说:“没有学任何东西。”
“但是老师打了一个孩子的屁股。”
我问:“这孩子是谁呀?”
“查尔斯,”劳瑞想了片刻回答,“他淘气。老师打了他的屁股,还罚他站。哦,他太淘气了。”
“他干了什么啦?”我追问道,但是劳瑞已经爬下椅子拿起一块饼扬长而去。
第二天吃午饭时劳瑞一坐下就宣布:“查尔斯今天打老师了。”
“天哪!他又挨打了吧?”
“他当然挨打了,”劳瑞转向他父亲,“瞧这儿!”
他父亲抬起头:“干嘛?”
“往下看——看我的大拇指!唉,你真是个大傻瓜。”他哈哈大笑起来。
我赶紧岔开:“查尔斯干嘛打老师?”
“老师要他用红蜡笔画,查尔斯偏用绿的,他就打老师了,老师就打他屁股了。老师还不让别的小朋友跟他玩,可是别的小朋友还是跟他玩。”
第三天,查尔斯在玩跷跷板时把一个小女孩的头撞出血了,课间休息老师不许他出去玩;星期四查尔斯又被罚“立壁角”,因为他在故事课上不停地拿脚跺地板;星期五查尔斯乱扔粉笔而被剥夺了写黑板的权利。
星期六我同丈夫商量说:“把劳瑞放在幼儿园里看来并不好,这个叫查尔斯的孩子,听上去可对他没什么好影响。”
“没事,”丈夫安慰我说,“世界上总有像查尔斯这样的人,晚碰到不如早碰到。”
星期一,劳瑞回家比往常晚:“查尔斯今天给留下来了,所以大家都回来晚了。”
“这个查尔斯长得什么样?”丈夫问。
“他个子比我大。他没橡皮。他从来不穿外衣。”
星期二,劳瑞突然告诉我们:“有个人今天来看老师。”
“是查尔斯的妈妈吧?”丈夫和我不约而同地问道。
“哪儿啊,”劳瑞不以为然地说,“是个男的,老师请来教我们做体操,教我们用手碰脚尖。”他爬下椅子,蹲下,手碰了碰脚尖:“看,就这样。”他又坐回椅子上,拿起叉子,变得严肃起来:“查尔斯连体操也没做。”“查尔斯连体操也不愿做吗?”
“哪儿啊,查尔斯跟老师的朋友捣乱,老师不让他做了。”
“你说他们会拿查尔斯怎么样?”丈夫问他。
劳瑞煞有介事地耸了耸肩:“开除他,我想。”
星期四,劳瑞吃午饭时严肃地报告说:“查尔斯今天可真不错,老师奖给他一个苹果。”
丈夫小心翼翼问了一句:“你是说查尔斯?”
“对。他帮老师分蜡笔,收本子,老师说他是个好帮手。”
“怎么会呢?”我满腹狐疑地说。
“他帮了老师的忙,就这么回事。”劳瑞耸了耸肩。
当晚我问丈夫:“你相信吗?查尔斯真能改邪归正?”
“你等着瞧吧,”丈夫讽刺地说,“像查尔斯这样的孩子,还不定又要使什么坏呢。”
丈夫似乎没有言中。又一星期过去了,查尔斯还是老师的帮手,他每天分东西收东西,再也没有小朋友因为他而被放学后一起留下来了。
我和丈夫都想见查尔斯妈妈,问问查尔斯怎么会变好的。
但就在那个星期的星期五,查尔斯的老毛病又犯了。他因为讲脏话,被老师洗了一脸的肥皂水。
星期六的家长会上,我坐立不安,急切地想见到查尔斯的妈妈。环视着周围那些安详的脸,但是谁看上去都不像是家里有个查尔斯的样子。会后我认出了劳瑞的班主任,她手里拿着一杯茶和一块巧克力饼,我手里拿着一杯茶和一块水果糕,我们慢慢向对方走去,微笑着。
“我一直想见见您,我是劳瑞的妈妈。”
“我们对劳瑞都很感兴趣。”
“哦,他真的很喜欢幼儿园,他回家老说起幼儿园里的事。”
“开始的那两个星期他有些不习惯,”班主任认真地说,“但他现在表现不错,是老师的小帮手了。当然了,有时他也还会犯点小错误。”
“劳瑞一向挺能适应环境,我想他是受了查尔斯的影响。”
“查尔斯?”
“是呀!”我笑着说,“有查尔斯这样的调皮的孩子在幼儿园里你一定忙得不可开交吧?”
“谁是查尔斯?我们幼儿园里没有叫查尔斯的呀!”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起初查尔斯成了老师的小帮手的时候,引起了我的好奇,让我想了解他的变化原因
B.小说引导我们应该关注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自我认识与自我适应能力,了解孩子内心世界的丰富与隐秘。
C.“我们对劳瑞都很感兴趣。”这表明老师很关注劳瑞,老师后面对他表现的评价也是客观公正的。
D.我十分想见见查尔斯的妈妈,想问问查尔斯是如何变好的,所以家长会上我坐立不安,到处寻找。
E.作者运用了多种手法刻画劳瑞形象,有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描写,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2】劳瑞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
【3】“谁是查尔斯?我们幼儿园里没有叫查尔斯的呀!”这段产生了“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艺术效果,结合原文简要分析。
【4】简要分析小说的写作特色。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归去来兮辞》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诗人拄杖或游或息,时时昂首远望,畅享自然风景。
(2)《滕王阁序》里用“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形象地表现了宴会管弦之盛,歌声之美的动人画面。
(3)《湘夫人》中被誉为“千古言秋之祖”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拟行路难》中用反问句来表达作者惆怅,矛盾痛苦心情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5)《蜀相》中写诸葛亮才智和功业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离骚》中表明自己保持清白,会像古代圣人一样献身正道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2)在《氓》中以桑叶之润泽有光,比喻女子的容颜亮丽、年轻貌美或用桑叶茂盛比喻男子情意深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白的《蜀道难》中夸张描写在高险的蜀道上行走时屏住呼吸、胆战心惊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离骚》中表明自己宁愿立即死去也也不愿苟合阿谀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摹写行人手摸星辰、抚胸长叹等细节动作来表现蜀道的山势险峻。
(3)《陈情表》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他的家门不兴旺缺少幸福。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中,孔子认为文质兼备才有君子之风,如果两方面不匹配,就会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表现。
(2)在高适的《燕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塞外黄昏时的秋景,渲染了凄凉悲壮的氛围。
(3)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评价屈原的《离骚》含义极宏大,意义很深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青年担当着国家兴盛的重责,应当以《论语·泰伯》中曾子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自勉。
(2)秦始皇统治时期为了蒙蔽百姓、巩固统治而焚书坑儒,《过秦论》中体现这个举措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欧阳修在《五代史伶官传序》中引用完《尚书》中的话后,顺势引申出“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对庄宗“成败之迹”做了理论性的概括,说明盛衰之理的本源在于“人事”。
9、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赤壁赋》中通过动作描写展现曹操能文能武、气概豪迈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
(2)杜甫《春望》中“ 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营造了荒凉凄惨的氛围,表现了深沉的黍离之悲。
(3)李商隐的《锦瑟》中化典入诗,借南海鲛人的故事形容自己流泪的情态,再借“蓝田玉烟”描绘对往日生活的追忆的两句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 。
(4)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描写自己在辞官归乡途中轻舟快风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
(5)庄子在《逍遥游》中用_________来描写大鹏击水三千里后徙于南冥时的情景。
(6)为了打消晋武帝可能有的猜忌,李密在《陈情表》中表明自己很想官职显达的句子是:___,_______。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水村闲望
俞紫芝①
画桡②两两枕汀沙,隔岸烟芜一望赊③。
翡翠闲居眠藕叶,鹭鸶别业在芦花。
溪云淡淡迷渔屋,野斾翩翩露酒家。
可惜一绷真水墨,无人写得寄京华。
【注】①俞紫芝:北宋诗人,笃信佛教,得其心法,终身不娶不仕。②画桡:饰绘华美的船。桡,桨,此处指船。③赊:助词,无义。
【1】下列对这前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写停泊在沙洲上的画船,用“枕”字以写“闲”,又以“两两”写“闲”中不乏和谐美好。
B.颔联所用的手法和“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相同,都是正衬。
C.第五句和第二句一样,富有朦胧感;“野斾翩翩露酒家”则有杜牧“水村山郭酒旗风”的意境。
D.本诗以景述怀,尾联抒发了诗人鄙弃官场,喜爱无羁绊的自然生活,寄情山水,与世无争的情怀。
【2】本诗以“望”组织题材,诗人“望”到了一幅幽远静谧的深秋水村图。请简要分析诗人描绘画面时运用的表达技巧。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袁继咸,字季通,宜春人。天启五年进士。授行人。崇祯三年冬,擢御史,监临会试,坐纵怀挟举子,谪南京行人司副,迁主客员外郎。七年春,擢山西提学佥事。未行,总理户、工二部中官张彝宪有朝觐官赍册之奏。继咸疏论之谓此令行上自藩臬下至守令莫不次第参谒屏息低眉跪拜于中官之座率天下为无耻事大不便彝宪大恚,与继咸互讦奏。帝不听,乃孑身赴任。久之,巡抚吴甡荐其廉能。而巡按御史张孙振以请属不应,疏诬继咸脏私事。帝怒,逮继咸,责甡回奏。甡贤继咸,斥孙振。诸生随至都,伏阙诉冤,继咸亦列上孙振请属状及其赃贿数事。诏逮孙振,坐谪戍;继咸得复官。十年,除湖广参议,分守武昌。以兵捣江贼巢兴国、大冶山中,擒贼首吕瘦子,降其党千余人。诏兼佥事,分巡武昌、黄州。击退贼老回回、革里眼等七大部黄陂、黄安,筑黄冈城六千余丈。十二年,移淮阳,忤中官杨显名,奏镌二秩调用。督师杨嗣昌以其知兵,引参军事。明年四月擢右佥都御史,抚治郧阳。初,继咸闻李自成兵败南下,命部将郝效忠、陈麟、邓林奇守九江,自统副将汪硕画、李士元等援袁州,防贼由岳州、长沙入江西境。既已登舟,闻良玉反,复还九江。良玉舟在北岸,贻书继咸,愿握手一别,为皇太子死。九江士民泣请继咸往,纾一方难。继咸会良玉于舟中,良玉语及太子下狱事,大哭。次日,舟移南岸,良玉袖出皇太子密谕,劫诸将盟。继咸正色曰:“密谕何从来?先帝旧德不可忘,今上新恩亦不可负,密谕何从来?”良玉色变,良久乃曰:“吾约不破城,改檄为疏,驻军侯旨。”继咸归,集诸将于城楼而洒泣曰:“兵谏非正。晋阳之甲,《春秋》恶之,可同乱乎?”遂约与俱拒守。中朝皆疑继咸、良玉同反。而南都时已破,诸镇多纳款。继咸劝梦庚旋师,不听。遣人语林奇、硕画、士元毋为不忠事,林奇、硕画、士元避皖湖中,遣人阴逆继咸。继咸已为效忠绐赴其军。将及湖口,而梦庚、效忠降于清,遂执继咸北去,馆内院。至明年三月,终不屈,乃杀之。
(选自《明史·袁继咸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继咸疏/论之谓/此令行/上自藩臬下至守令/莫不次第参谒/屏息低眉/跪拜于中官之座/率天下为无耻事/大不便/
B.继咸疏论之/谓/此令行/上自藩臬/下至守令/莫不次第参谒/屏息低眉/跪拜于中官之座/率天下为无耻事/大不便/
C.继咸疏/论之谓/此令行/上自藩臬/下至守令/莫不次第参谒屏息低眉/跪拜于中官之座/率天下为无耻事/大不便/
D.继咸疏论之/谓/此令行/上自藩臬/下至守令/莫不次第参谒/屏息低眉跪拜于中官之座/率天下为无耻事/大不便/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会试,是由礼部主持,在京师举行的中央考试。录取者称为“贡士”,第一名称为“解元”。
B.中官,一指中央王朝内的官吏,后多指宦官,宦官是旧时宫中侍奉君王及其家族成员役使的官员。
C.阙,指古代王宫、祠庙大门之外建的两个对称的台子,常以此象征着帝王宫廷或朝廷。
D.中朝,汉武帝时,为加强皇权,选用一些亲信侍从组成宫中的决策班子。文中指朝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袁继咸性格刚直,不惧权贵。他上书驳斥张彝宪的奏章,彝宪大为恼火,就上书和继咸相互攻击,皇帝不听劝阻,继咸就独自一人上任去了。
B.袁继咸清正廉洁,受人爱戴。张孙振因袁继咸曾拒绝了他的请托,便诬告袁继咸贪污受贿。山西众多生员追随继成入京,为之辩诬诉冤。
C.袁继咸通晓军事,骁勇善战。他带兵在兴国、大冶一带击退了七大部兵力的进攻,捣毁了贼巢,活捉了贼寇首领,降服了一千多人。
D.袁继咸忠君爱国,宁死不屈。南京被攻陷,诸镇大都投降了,他被软禁在北方的内院中,最终因不肯屈服于清,被杀害。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十二年,移淮阳,忤中官杨显名,奏镌二秩调用。
(2)次日,舟移南岸,良玉袖出皇太子密谕,劫诸将盟。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18年11月19日,河南某高中学校举办了一场励志演讲。当天邀请了2000多名学生家长和学生一起听课。随后,要求全体学生面向父母,集体向自己的父母下跪,随后叩拜,教会学生懂得感恩。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标题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