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赂者以赂者丧 以:因为,由于 B.乃有二十八骑 乃:竟然
C.不省所怙 怙:依靠 D.迷花倚石忽已暝 暝:天黑,夜晚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土地违法绝不能异变为交了罚款就被“漂白”,就可以堂而皇之地占地,而只有让违法占地者得不偿失,令违法者自食苦果,才能以儆效尤。
B. 阳春三月,草长莺飞,但一场小雨却不期而遇,淅淅沥沥,既洗去了笼罩在湖城的雾霾,也带给人们清凉滋润的感觉。
C. 在当前自媒体纷纷扰扰的时代,媒体的专业性弥足珍贵,它不是正襟危坐,也不是曲高和寡,而是用专业理念去引领、激发和满足大众需求。
D. 面对一些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我们每个人都应当挺身而出,坚决制止,不能只采取独善其身的态度。
3、阅读下面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在潮州的风中呼吸
潮州,一听这个名字,就想着应该是海边的城市。也许,在历史上还曾经为潮水所席卷,但依然迎潮而立,并因此而得名。
当然,这只是我顾名思义的猜测。潮州之名后来令我极为吃惊,它的山和水不叫潮山潮江,而叫韩山韩江。为何以“韩”命名?恕我孤陋寡闻,我那时竟然完全不知。
我说的“那时”是十几年前读大学时,我去潮州附近的凤凰山做文化考察,第一次知道了潮州有一座“韩山”,心下想着肯定和某某地方叫“韩家村”一样来历平凡吧。数年之后,我才知道,这“韩”是韩愈的“韩”。我有些震惊:一座城市甘愿成为一位文人的遗存。
我不知道还有没有另一座城市,是以一位文学家的姓来命名它的山和水。以前总觉得与韩愈同时期的柳宗元命名了柳州,后来才知道,柳州得名是因为柳江,这“柳”字不过是一种巧合。
你可以说,韩愈被当地如此纪念,首先是因为他做过当地的执政官。这不错,但是,在韩愈之前和之后,于漫长的历史中,此地不知道有过多少执政官,而韩愈在当地仅仅待了不到一年的时间。他为潮州自然做了一些好事,就如那篇极为有名的《祭鳄鱼文》所记载的。当地朋友说到这事情,总是会眉飞色舞说起韩愈的“狡猾”,他是如何派人在上游撒石灰,又是如何选择好时机在下游朗诵《祭鳄鱼文》,让当地老百姓目睹了一场表现文字伟力的戏剧。但是,很有可能的是,当时的老百姓就洞穿了韩愈的把戏,他们只是愿意相信他们想要相信的。他们知道这个人的来历,知道这个人的文章能够流传千古,他们愿意崇拜这个人。
这座城市从此与众不同。它获得了一个全新的内核,从而开始了脱胎换骨的再生。
因此,当你面对的潮州是一座古香古色的城市时,你不应该有太多的惊讶。传统文化的气息弥漫在它的大街小巷里,保持得格外醇厚。
我在那条进士牌坊街不知走过多少遍。我没有去数到底有多少牌坊,心中的那种感觉是一眼望不到头,如同历史的隧道。他们都在追逐韩愈的脚步,想以文字获得走向远方的权利。古代的士人们是自信而自得的,道统如天空般确定,未来也完全可期。
韩江也是很美的。在潮州城段,有座广济桥横跨其上。说是桥,却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坚硬之物。它是一座浮桥,以船相连,相连的船可拆开,以便上下游通行。平时,人们可以踩着这座浮桥往来于两岸。该桥始建于南宋,明朝年间形成了“十八梭船二十四洲”的格局,这个时候的广济桥,便不仅仅是实用的,而且是审美的了。
有了源,有了名,有了核,又逐渐有了坚硬的现实物象,某种文化态度便形成了。
见识过“潮彩”的人,会对那种艳丽的色彩造成的视觉冲击难以忘记。也是自唐代起,潮州便开始大规模地生产陶瓷,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至今已经从“广东瓷都”变成了“中国瓷都”。此外,还有“潮绣”艺术,艳丽的线条构成了美不胜收的布上雕塑。
如果说这些艺术形式太过耀眼,一望便知,那么,从生活的基本吃喝来说,潮州菜是享誉全国的。沿海的地方多了,产海鲜的地方也多了,但似乎都没有潮州菜的口碑。实际上,潮州附近的海域并不特别盛产海鲜,潮州菜所用的海鲜也大多取货于八方。潮州菜的好,跟潮州这个地域其实关系不大,而一定跟潮州人的追求态度紧相关联。
因此,这个地方商界文化界名人辈出,是在情理之中的。饶宗颐是我敬仰的学问大家,他对中国古代各种艰深的学问,都有着自己独到的理解,甚至可以说是当今最后一位国学大师。从韩愈到饶宗颐,构成了潮州的文化史谱系。如果说曾经是有大家路过,而后来,这片土地已经可以提供充分的养料,去滋养一棵大树的根系。
我们稍稍从这块土地上抬眼向周围眺望,会发现这里早已是潮汕民系的文化中心。
广东存在着三大民系:广府人、客家人和潮汕人。居住在珠三角地区的广府人说粤语,住在粤北粤东的客家人说客家话,分布在粤东的潮汕人说潮汕话。潮汕话属于闽南语系,从文化亲缘关系上更接近旁边的福建。因此潮汕人自我解嘲,说自己处在“省尾国角”之地。客观来说,潮汕确实不占优势。但是,文化的动力往往都是来自边缘。带着闽南文化印迹的潮汕人,在行政架构上却归属于广东。这种撕扯感让他们跟广府人在心态上完全不一样,没有那种历史赐予的优越感,也没有地理位置的优越感,他们必须运用智慧,寻找自身的优势,结果反而具备了一种更开阔的视野。就文学来说,潮州这个地方在韩愈的庇护下,激活了广东文坛的文脉。
因此,在我心里,潮州成了一座不折不扣的文化之城。文学给了它某种根底性质的生命力,它成了一座不甘心的城市。只要有一点点机会,它就会迸发出它的创造力,努力地向外拓展自己。
我喜欢在潮州瞎逛,放下一切思想和情绪,只是在自己的感觉中漂流。我呼吸着潮州的空气,就像是把语言、文字和思想都变成是一种呼吸,一种生命本身存在的节奏。尤其是我去拜谒韩文公祠的时候,我一步一步向韩山攀爬,感觉到文学的力量绵延不绝,如路边柔韧的野草,如空中弥漫的水雾。美好的感觉带来幻象一般的文化溶液,让人沉醉其中。
(取材于王威廉同名散文)
【1】下列对加点词语在文中意思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顾名思义:指作者一开始只是从字面上猜测潮州得名的由来。
B.孤陋寡闻:指作者为自己竟然不知道韩山韩江的来历而懊恼。
C.眉飞色舞:指潮州人说起韩愈当年治鳄一事时的得意和兴奋。
D.脱胎换骨:指韩愈执政潮州后该地的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2】下列对作品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让潮州这座城市心甘情愿地去追随的,正是韩愈身上彰显出的文化创造力。
B.潮州人受韩愈的影响,形成好学崇文的风气,历史上有过数量众多的进士。
C.“十八梭船二十四洲”格局的出现,使广济桥逐渐摆脱了最初的实用功能。
D.文章结尾处用“野草”“水雾”作比,形象地反映了文化的韧性和影响力。
【3】作品第四段谈到柳州得名的由来,这样写有何作用?
【4】联系全文,如何理解“潮州成了一座不折不扣的文化之城”?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①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绘了周瑜的英气勃发。
②柳永在《望海潮》中表达对孙何仕途前景的美好祝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③菊花是中国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意象,李清照在《声声慢》中写道:_______ ,_____ ,_______?
④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庙宇下神鸦社鼓的热闹景象,意在指出人们早已忘却战败的耻辱。
⑤公而忘私是历代中华儿女的优秀品质,《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蔺相如曾经说:“________,______。”蔺相如特别强调要把国家的事情放在前,而把个人的私事放在后。
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________,________;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劝学》)
(2)________,渺沧海之一粟。_________,羡长江之无穷。(《赤壁赋》)
(3)有如此之势,_________,________,以趋于亡。(《六国论》)
(4)元嘉草草,__________,________。(《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5)闻道有先后,_________,如是而已。(韩愈《师说》)
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2)________,________。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韩愈《师说》)
(3)余音袅袅,不绝如缕。_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4)________,________。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5)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7、(1)苏轼《赤壁赋》中描写江面美景,和“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两句是“______,______”。
(2)“子规”又称“杜宇”“杜鹃”,是古代诗词中常用意象。因常夜鸣,声音凄切,故借以抒悲苦哀怨之情。比如唐诗:“______,______。”
(3)习总书记访问墨西哥时,在墨西哥参议院发表了题为“促进共同发展,共创美好未来”的演讲。他强调,庄子说过:“______,______。”(《逍遥游》)只有让中墨两国人民的友情汇聚成深厚的海水,才能承载起让中墨两国友好合作的大船。
8、请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劝学》中用走路从反面设喻,来强调学习重在积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同样是描写赤壁附近的长江水,苏轼在《赤壁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描写月出之后雾气笼罩江水的景象,而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一句,苏轼则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出江水的汹涌。
(3)白居易《琵琶行》中诗人说家住在湓江低洼潮湿之地,只能看到“_________”,从早到晚只能听到“__________”,借此抒写贬官以来的孤独寂寞之情。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在《蜀道难》中用“______,______”写出急水喧腾、水石激荡、山谷空鸣的场景。
(2)《蜀相》中,将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和叹惋之情与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融为一体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
(3)《望海潮》中“______,______”二句,写要将钱塘美景画成图画夸示于同僚,委婉地称扬郡守必将因政绩卓著入朝执政。
10、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画眉鸟
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①本诗表现手法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3分)
②从诗中能领悟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张咏,字复之,濮州鄄城人。太平兴国五年,郡举进士,议以咏首荐。有夙儒张覃者未第,咏与寇准致书郡将,荐覃为首,众许其能让。会李沆、寇准连荐其才,以为荆湖北路转运使。奏罢归、峡二州水递夫。太宗闻其强干,召还。张永德为并、代都部署,有小校犯法,笞之至死。诏案其罪。咏封还诏书,且言:“陛下方委永德边任,若以一部校故,推辱主帅,臣恐下有轻上之心。”太宗不从。未几,果有营兵胁诉军校者,咏引前事为言,太宗改容劳之。出知益州,时李顺构乱,王继恩、上官正总兵攻讨,顿师不进。咏以言激正,勉其亲行,仍盛为供帐饯之。正由是决行深入,大致克捷。时寇略之际,民多胁从,咏移文谕以朝廷恩信,使各归田里。初,蜀士知向学,而不乐仕宦。咏察郡人张及、李畋、张逵者皆有学行,为乡里所称;遂敦勉就举,而三人者悉登科。成平二年夏,咏以工部侍郎出知杭州。属岁歉,民多私鬻盐以自给。捕获犯者数百人,咏悉宽其罚而遣之。官属请曰:“不痛绳之,恐无以禁。”咏曰:“钱塘十万家,饥者八九,苟不以盐自活,一旦蜂聚为盗,则为患深矣。俟秋成,当仍旧法。”五年,真宗以咏前在蜀治行优异,复命知益州。会遣谢涛巡抚西蜀,上因令传谕咏曰:“得卿在蜀,朕无西顾之忧矣。”咏与青州傅霖少同学,霖隐不仕。咏既显,求霖者三十年,不可得。至是来谒,阍吏白傅霖请见,咏责之曰:“傅先生天下贤士,吾尚不得为友,汝何人,敢名之!”
(选自《宋史·张咏传》,有删节)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有夙儒张覃者未第 (科举考中)/ 众许其能让(答应、同意)
B. 推辱主帅(追究) / 遂敦勉就举(敦劝,劝勉)
C. 属岁歉(收成不好) / 不痛绳之(捆绑)
D. 俟秋成(约定) / 复命知益州(掌管)
【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 议以咏首荐 / 若以一部校故
B. 咏引前事为言 / 为乡里所称
C. 遂敦勉就举,而三人者悉登科 / 咏悉宽其罚而遣之
D. 饥者八九 / 求霖者三十年
【3】下列事例全部能体现张咏“强干”的一项是:( )
①以为荆湖北路转运使,奏罢归、峡二州水递夫。
②封还诏书,引前事为言。
③以言激正,勉其亲行,盛为供帐饯之。
④察郡人张及、李畋、张逵者皆有学行,遂敦勉就举。
⑤捕获犯者数百人,咏悉宽其罚而遣之。
⑥求霖者三十年,责阍吏。
A. ②③④ B. ①④⑤ C. ①③⑥ D. ②⑤⑥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苟不以盐自活,一旦蜂聚为盗,则为患深矣。
(2)傅先生天下贤士,吾尚不得为友,汝何人,敢名之!
12、微写作
汉代学者韩婴在《韩诗外传》中记载了子路、子贡、颜渊各自与人交往的原则。子路曰:“人善我,我亦善人;人不善我,我不善之。”子贡曰:“人善我,我亦善之;人不善我,我则引之,进退而已耳。”颜渊曰:“人善我,我亦善之;人不善我,我亦善之。”
你最欣赏哪位孔门弟子的态度?请适当引用《论语》文本并结合现实生活,谈谈你的看法。15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