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太原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三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题,共 10分)
  •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 三餐而反,腹犹果然

    B.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C. 夫子喟然叹曰

    D. 悦亲戚之情话

  •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钱钟书学贯中西,著作等身,但是当18家电视台联合拍摄《中国当代文化名人》时,他深藏若虚,谢绝了节目组的拍摄邀请。

    ②古巴深谙左右逢源的生存之道。它积极改善古美关系,又深化与俄罗斯的战略合作关系,还与拉美几乎所有国家保持良好的双边关系。

    ③受强冷空气影响,黑龙江多地降雪,气温持续下降,地面倒水水瞬间结冰,人们在室内座位上坐了半天,仍然觉得席不暇暖,冰凉透骨。

    ④阎肃为了创作歌剧《江姐》,曾亲自到重庆渣滓洞恶劣艰苦的监狱里体验生活,真实感受当年共产党员英勇不屈、剖腹藏珠的革命精神。

    ⑤郁达夫曾有美文《方岩记静》,大赞方岩的幽静与古朴。方岩山中奇景异石,随处可见,擢发难数,所以一年四季,方岩香火不断。

    ⑥这个剧本写得确实不错,情节曲折,人物形象鲜明,听说已经拍摄电影,什么时候放映呢?人们早就试目标以待。

    A. ①③⑥   B. ②④⑤   C. ①②⑥   D. ③④⑤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鸡毛

    汪曾祺

    西南联大有一个文嫂,她靠给学生洗衣服、拆被窝维持生活。每天大盆大盆地洗。她在门前的两棵半大榆树之间拴了两根棕绳,拧成了麻花。洗得的衣服夹紧在两绳之间,风把这些衣服吹得来回摆动,霍霍作响。大太阳的天气,常常看见她坐在草地上(昆明的草多丰茸齐整而极干净)做被窝,一针一针十,专心致志。

    学生叫她文嫂,她管学生叫“先生”。时间长了,也能分得出张先生,李先生……但是,没有一个先生知道文嫂的身世,只知道她是一个寡妇,有一个女儿。人很老实。虽然没有知识,但洁身自好,不贪小便宜。

    文嫂养了二十来只鸡。这些鸡都长得极肥大,很肯下蛋。隔多半个月,文嫂就挎了半篮鸡蛋,领着女儿,上市去卖。蛋大,也红润好看,卖得很快。回来时,带了盐巴、辣子,有时还用马兰草提着一块够一个猫吃的肉。

    文嫂的女儿长大了,经人介绍,嫁了一个司机。这司机是下江人,他来看过老丈母,每次回来,会给文嫂带点曲靖韭菜花,贵州盐酸菜,甚至宣威火腿。下江人女婿答应养她一辈子。文嫂胖了。

    文嫂生活在大学的环境里,她隐隐约约地知道,那些“先生们”将来都是要做大事,赚大钱的。但联大的人都有点怪,如今且说一个人。

    此人姓金,名昌焕,是经济系的。其怪异处不胜枚举,总括起来有三点:一是他所有的东西都挂着,二是从不买纸,三是每天吃一块肉。他在他的床上拉了几根铁丝,什么都挂在这些铁丝上,领带、袜子、针线包、墨水瓶……他每天就睡在这些丁丁当当的东西的下面。学生离不开纸。怎么穷的学生,也得买一点纸。金先生从不花这个钱。为什么要花钱买呢?纸有的是!联大大门两侧墙上贴了许多壁报、学术演讲的通告、寻找失物的启事,形形色色、琳琅满目。这些启事、告白总有一些空白的地方。金先生每天晚上就带一把剪刀,把这些空白的地方剪下来,并把这些纸片,按大小纸质、颜色,分门别类,裁剪整齐,留作不同用处。他每晚都开夜车。开夜车伤神,需要补一补。于是他按期买了猪肉,切成大小相等的方块,借了文嫂的鼎罐(他借用了鼎罐,都是洗都不洗就还给人家了),在学校茶水炉上炖熟了,密封在一个有盖的瓷坛里。每夜用完了功,就打开坛盖,用一只一头削尖了的筷子,瞅准了,扎出一块,闭目而食之。然后,躺在丁丁当当的什物之下,酣然睡去,因此,同屋的那位中文系夜游神送给他一个外号:“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可是金先生倒不在乎,他很快就要毕业了,并已经在重庆找好了事,就要离开西南联大,上任去了。

    这时,文嫂丢了三只鸡,一只笋壳鸡,一黑母鸡,一只芦花鸡。这三只鸡不是一次丢的,而是隔一个多星期丢一只。早上开鸡窝放鸡时还在,晚上回窝时就少了。文嫂到处找,也找不着。她又不能像王于婆骂鸡那样坐在门口骂一她知道这种泼辣做法在一个大学里很不合适,只是一个人明叨:“我口乃(的)鸡呢?我口乃鸡呢?……”

    文嫂出嫁的女儿回来了。文嫂吓了一跳:女儿戴得一头重孝,她明白出了大事了。她的女婿从重庆回来,车过贵州的十八盘,翻到山沟里了。女婿的同事带了信来。母女俩顾不上抱头痛哭,女儿还得赶紧搭便车到十八盘去收尸。

    女儿走了,文嫂失魂落魄,有点傻了。但是她还得活下去,还得过日子,有很多先生都毕业了,要离开昆明,临走总得干净干净,来找文嫂洗衣服,拆被子的多了。有的先生要走了。行李收拾好了,总还有一些带不了的破旧衣物,这些先生就把文嫂叫了来,随她自己去挑拣。挑完了,文嫂必让先生看一看,然后就替他们把宿舍打扫一下。

    金昌焕不声不响地走了。二十五号的朱先生叫文嫂也来看看,这位“怪现状”是不是也留下一些还值得一拣的东西。

    什么都没有。金先生把一根布丝都带走了。他的王国里空空如也,只留下一个跟文嫂借用的鼎罐。文嫂毫无所得,然而她也照样替金先生打扫了一下。她的笤帚扫到床下,失声惊叫起来:床底下有三堆鸡毛,一堆笋壳色的,一堆黑的,一堆芦花的!

    文嫂把三堆鸡毛抱出来,一屁股坐在地下,大哭起来。“啊呀天呐,这是我口乃鸡呀!我口乃笋壳鸡呀!我口乃黑母鸡,我口乃芦花鸡呀!……”

    “我寡妇失业几十年哪,你咋个要偷我口乃鸡呀!……”

    “我风里来雨里去呀,我的命多苦,多艰难呀,你咋个要偷我口乃鸡呀!……”

    你先生是要做大事,赚大钱的呀,你咋个要偷我口乃鸡呀!……”

    “我口乃女婿死在贵州十八盘,连尸都还没有收呀,你咋个要偷我口乃鸡呀!……”

    她哭得很伤心,很悲痛。她好像要把一辈子所受的委曲、不幸、孤单和无告全都哭了出来。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

    A. 小说开头写文嫂的勤劳、老实、洁身自好等特点,是为了让金昌焕的不善和丑恶更加彰显,以唤起读者对他的更强烈的鄙视、憎恶。

    B. 文嫂尊称学生为先生,而“先生”并不知道文嫂的身世,金昌焕甚至还偷吃文嫂的鸡,作者用点面结合的方式说明联大学生冷酷无情,自私自利。

    C. 文嫂的女婿人很好,经常来看望文嫂,并说要养文嫂一辈子,作者以“文嫂胖了”四字展现了文嫂的生活发生的改变。

    D. 养鸡、卖鸡蛋是文嫂赖以生存的重要途径,三只鸡的丢失无异于使文嫂艰辛的生活雪上加霜,所以文嫂从金先生床下扫出鸡毛时忍不住嚎啕大哭。

    E. 本文语言轻松诙谐、简洁自然,记叙了两个不同生活轨迹人物的琐碎故事,写出了市井百姓生活的原味,反映出人物最真实的心理和脾性。

    2小说以“鸡毛”为题,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3小说是如何塑造金昌焕这一人物形象的?请简要分析。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4、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在《逍遥游》中大鹏腾空万里而飞向南方大海凭借的条件是“_______”,如果“_______ ”,则鲲鹏这种大鸟恐怕也难以展翅翱翔。

    (2)《虞美人》中,词人李煜遥望金陵,展开想象并发出物是人非的感慨:“___________”。

    (3)《阿房宫赋》中写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掠夺之上的,并且还挥霍无度,将剥削来的钱财像泥沙一样浪费掉的语句是____________

  •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柳永《望海潮》中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的文句“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异曲同工,都描写了民众的和乐生活。

    (2)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不仅有对南宋王朝偏安一隅、不思收复失地的忧虑,更有对人们忘却战败的历史的担心。

     

  •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阿房宫赋》中,杜牧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提出了秦国如果爱惜六国的人民就能世代为君,安享天下这一观点。

    (2)在《五代史伶官传序》中,欧阳修引《尚书》中的话作答时,顺势从中引申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

    (3)《桂枝香》一词中,词人把目光投射到江天一色的远景,描写景物动静结合,凸显“画图难足”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表明每个人都各有所长,要将自己的潜能尽可能发挥出来。

    (2)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听众的悄然沉醉和江心月影的寂冷清寒,侧面烘托音乐的巨大感染力和琵琶女的高超技巧。

    (3)《曹刿论战》中,曹刿断定敌方确系溃败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名篇名句默写

    (1)在《项脊轩志》中,描写了项脊轩里面有书香之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陈情表》中,表现活着不惜性命为国出力,死后也要结草衔环来报答君王之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古诗中的“东风”一般指春风,也用来比喻有利的时机或条件,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老子》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说明自我炫耀功劳的人反而不能成就大功,自尊自大的人反而得不到敬重,从反面证明了“无我”的重要性。

    (2)《老子》充满了辩证思想的睿智,比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体现了问题在小的阶段容易采取措施加以解决的道理,否则小问题就会弹到其对立面——大问题,那就不好办了。

    (3)《逍遥游》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蜩和学鸠的飞翔状态作了描绘,表现了它们的渺小、狭隘。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

    白居易

    一篇长恨有风情,十首秦吟近正声

    每被老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歌行

    世间富贵应无分,身后文章合有名。

    莫怪气粗言语大,新排十五卷诗成。

    (注)①元九、李二十:分指作者的朋友元稹、李绅,即诗中的“老元”“短李”。李绅身材矮小,时称“短李”。②长恨:指作者的长诗《长恨歌》。③秦吟:指作者的讽喻组诗《秦中吟》。④伏:服气。

    1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白居易认为,自己的《长恨歌》和组诗《秦中吟》有较高的价值,他更看重后者。

    B.元稹常常私下对白居易的诗歌进行模仿,从“偷”可以看出,白居易对此充满揶揄。

    C.作者坚信自己应当因文学成就而名扬后世,因此作者并不在乎当时的评价。

    D.在诗的最后两句中,白居易称,自己新编出的诗集可以成为自我炫耀的资本。

    2诗题中的“戏”字含义丰富,且往往有言外之意。比如欧阳修的《戏答元珍》和王维的《戏题》。请结合全诗,分析作者通过“戏赠”二字表达出的思想感情。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1、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

    1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以六月息者也   离开

    B. 置杯焉则   粘,指着地

    C. 则其大舟也无力   承载

    D. 百里者   刚好,恰逢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而莫天阏者/二虫又何知

    B. 五百岁为春/具告

    C. 我决起飞/举世非之不加沮

    D. 翼若垂天之云/远而无所至极也

    3翻译文中句子。

    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0月13日下午,胡歌突然在微博账号上发了这样一段文字:同志们,永别了!我想念你们!许多网友先是被胡歌的这句话吓了一跳,接着,毫不犹豫地在这条微博下面点了“赞”。因为几乎所有听过这句话,知道背后故事的人,都会忍不住泪如雨下。

    1958年,中国第一部谍战片《永不消逝的电波》引发全国轰动。在影片的结尾,孙道临扮演的地下工作者李侠,在敌人冲向秘密电台的最后一秒,一口吞咽了电文。在特务枪口的包围下,发出最后一句话一一“同志们,永别了!我想念你们!”

    李侠原型实有其人,即李白(原名李华初,别名静安)烈士。1937年10月,曾走过两万五千里长征的李白,作为第一批掌握无线电台技术的骨干,被派往上海,在日寇和汪伪军警的严密监控下,建立秘密电台……上海解放前20日,李白等烈士被日军秘密杀害。

    近日,该故事被胡歌、刘涛等重新搬上荧屏。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什么感悟或联想?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