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语句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A. 他的书法龙飞凤舞,引来一片赞叹,但落款却出了差错,一时又无法补救,只好连声道歉:“献丑,献丑。”
B. 我翻开筹委会赠阅的《百家论坛活动指南》,看到许多名家都来出席,我的名字也忝列其中,让我受宠若惊。
C. 面对徐悲鸿的邀请,齐白石辞谢道:“谢谢您的厚爱,我只不过是一个60多岁的老头子,您的不情之请,恕难从命。”
D. 临近期末考试,本来想安安静静地复习,家里却不断有人来叨扰,复习效率极低,实在令人心烦。
2、下列词语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 寒暄(xuān) 朱拓(tuò) 监生(jiàn) 草窠(kē)
B. 踌蹰(chóu) 惴惴(zhuì) 陈抟(tuán) 模样(mó)
C. 间或(jiàn) 谬种(miù) 驯服(xùn) 新正(zhēng)
D. 俨然(yǎn) 形骸(hái) 炮烙(pào) 咀嚼(jǔ)
3、下列各项中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丰姿 风姿绰约 幽辟 苍凉
B.蝉蜕 婉转动听 敛裾 涸辙
C.斑驳 窸窸窣窣 嬉戏 掂记
D.弥望 没精打彩 船棹 淡褪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小兰工作很细心,她所掌握的账目做得毫厘不爽。
B.这位姑娘非常漂亮,真可说是秀色可餐了。
C.你若是专家或者要人,一言九鼎,那自当别论。
D.换届期间各村“两委”干部要严明换届纪律,依法依规参与竞选……严禁拉帮结派、危言危行、恐吓竞争对手等不正当手段……坚决打击破坏选举的违法违纪行为。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若无罪而就死地 就:走向
B.挟太山以超北海 超:超过
C.度,然后知长短 度:丈量
D.无恒产而有恒心 恒:长久
6、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全球最大的职场社交平台领英针对当前我国公务员的跳槽情况,围绕公务员“下海”职业流向和发展状况等核心数据进行统计,对公务员群体多元化就业发展趋势做出了观察。领英的数据显示,在2006~2015这十年间,公务员跳槽前的职级多以初级为主,科员高达53%.以工作年限区分,工作0~3年的公务员占到了37%,工作3~6年的公务员占到了23%。
如今,公务员群体由体制中到市场中的职业发展轨迹已不再是少数。扎实的教育和工作背景,让公务员这个群体越来越具备“复合型人才”的特质。同时,对于传统“铁饭碗”就业观的颠覆,也加强了公务员群体的人才流动和互通。公务员跳槽的热门目标行业分别为:金融(12.7%)、法律/会计/咨询(12.2%)、政府/社会组织(11.5%)、互联网(9.6%)、房地产/建筑(8.9%)、房地产、金融等热门行业受政策法规的影响较大,这些行业更需既懂政策、又懂行业的复合型人才,以帮助企业更顺滑地遵从政府部门的相关法规政策。
以往公务员从体制中“走出来”,通常会选择与之前经验高度一致的行业。凭借多年所积累的经验和人脉,公务员可在这些相关行业里表现得如鱼得水。但事实上,如今的公务员跳槽目标行业与就业大环境中的热门行业高度吻合。这充分说明公务员跳槽群体更加注重个人能力和价值的体现,也印证了当前市场化就业环境对于体制内转行职场人的认可和接纳。
(《人民网》2016年5月27日)
材料二:
“公考热”曾经席卷全国,而与此同时,智联招聘发布的《2016春季人才流动分析报告》却让人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公务员群体。调查报告显示,2016年春节跳槽人群最活跃的竟然是公务员,跳槽数量更比去年增加超三成。公务员“跳槽热”是否真的来临?这又是喜是忧?
其实,从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大力反腐,并出台各项规定与禁令。公务员便逐渐地褪去了“光环”、逐步走下了“神坛”。随着养老金“双轨制”的废除,改革的不断深入,公务员越来越市场化,这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
从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来看,公务员“跳槽热”的到来有其“必然性”,这对社会发展与进步是相当有利的,一定程度上激活了公务员这个群体,也激活了社会人才市场,有利于人才资源的合理分配,使社会全面和谐发展。
当然,公务员“跳槽热”也必然会引发担忧,公务员作为管理者与服务者,需要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而公务员跳槽过于频繁,则有可能对公务员队伍建设造成负面影响,有可能破坏公务员群体的整体性,也有可能降低公务员群体的服务水平,从这个层面来看,公务员跳槽热的到来令人担忧,值得重视。
无论是喜还是忧,公务员跳槽或许离“跳槽热”还有一段距离,但是公务员开始跳槽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这也是改革与社会发展的趋势。既然发展的是市场经济,就应让市场更多地去决定,更多地遵循市场自身的发展规律,少一些过度的解读,相信最终势必会达到“多赢”的状态。
(《人民网》2016年5月27日)
材料三:
近日,智联招聘发布《2016春季人才流动分析报告》,其中令不少人惊诧的是,被认为抱着“铁饭碗”的公务员竟成为了跨界跳槽最活跃的白领人群,白领中有三成公务员纷纷转到房地产、金融等行业。
公务员跳槽的原因,主要是追求实现自我价值。不能否认,公务员跳槽有收入待遇降低的因素,但他们这个群体当下所作出的选择,也是对国家改革政策的理解和呼应,也可以说是看到了“全民创业、万众创新”所带来的新机遇。
说到底,社会经济活力的激发,离不开一流的人才参与。现在政府出台的不少新政,正是为了使经济社会的发展能够更具活力。面对如此迅猛的发展形势,公务员队伍中自然会有人出来“闯一闯”,而从以往的经验看,他们中最终会有不少成功者。换个角度说,现在有一部分公务员出来创业,也是人才资源的活力释放,对优化人才配置的正向力量不可小视。
(《苏州日报》2016年6月28日)
【1】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表明当前市场化就业环境对跳槽公务员是认可和接纳的,因此材料二对“公务员跳槽”引发的问题的担忧是不必要的。
B.材料一认为公务员的专业经验和对政策法规的把握使他们具备了“复合型人才”的特质,这是他们在热门行业中能够如鱼得水的优势所在。
C.材料一多处运用数据,侧重报道公务员跳槽后的职业流向和发展状况。
D.三者关注的都是当下的“公务员跳槽”这一问题,并且都认为是社会原因促使公务员选择到更为广阔的职场空间实现自我价值。
【2】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较为合理的一项是
A.相对而言,材料一客观、准确地报道了当前我国公务员的跳槽情况,专业性最强,而材料二、三是针对这一情况进行的评论,略逊一筹。
B.三家媒体发布关于“公务员跳槽”这一新闻的背后,是对社会稳定和国家利益的维护,这说明三者作为国家的喉舌,均具有政治敏感性。
C.材料三夹叙夹议,不能将报道和评论分开,将个人观点和客观报道混淆,让受众无法客观地看待“公务员跳槽”这一事实。
D.材料一和材料三都关注到是公务员收入待遇降低使他们谋求从体制中跳出来,并选择去热门行业中就业以追求个人能力和自我价值的实现。
【3】结合材料谈谈你对“公务员跳槽”这一现象的看法。
7、名篇名句默写
(1)《沁园春·长沙》中和《小石潭记》中“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描述的画面相似的一句是___________。
(2)《赤壁赋》中作者用_________,________八个字正面塑造了曹操文武双全的英雄形象和征服天下的豪情壮志。
(3)《氓》中描写女主人公早起晚睡,辛勤劳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4)《离骚》中表达作者为坚持心中的信念,万死不辞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__________,__________,亦曷故哉?
(2)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今两虎共斗,___________。吾所以为此者,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一句写的是周瑜的儒将装束,“____________”一句表明了周瑜的赫赫战功。
(2)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引用刘义隆的典故,指出如果不做好充分准备,即使有“____________”的雄心,也难免落得个“____________”的结局。
(3)求学需要实事求是的精神,不懂的就要去探求,或是向别人请教。正如《师说》中“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否则,就会像韩愈在《师说》中批判的对象一样,本末倒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清照的《声声慢》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用雨点打在梧桐叶上的情形,写出自己不能自抑的凄苦。
(2)《涉江采芙蓉》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转换了视角,写远方的丈夫此刻也正带着无限思念,回望妻子所在的故乡。展现在他眼前的,无非是漫漫无尽的长路和阻山隔水的浩浩烟云。
(3)《静女》给我们塑造了一位美貌的女子,对于女子的美貌,诗中有两处地方毫不吝啬地进行了赞美,这两处分别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4)《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感叹东吴那个强盛的局面,孙权那个英雄、风流余韵,都经历了无数的风雨,一去不复返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云中仙人出场时的穿着与出行工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
(6)《归园田居》中作为诗人进入官场却终于辞官归田的根本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7)《登高》中情景交融、意境旷达,极写自己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8)《短歌行》中写诗人感叹日月如梭,失去的时日实在太多的诗句是:______ ,_____。
(9)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上阕描写赤壁雄起壮阔的景物,除写峻峭的山崖外,还以“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两句从声色方面写涛涛的江流。
(10)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用比喻、夸张、设问手法写出愁思的多与深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这与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有异曲同工之妙。
(11)古诗文以“月”为意象烘托意境或表情达意,如曹操《短歌行》“__________,乌鹊南飞”,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______________,送我至剡溪”,李煜《虞美人》“小楼昨夜又东风,_____________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人生如梦,_____________”。
(12)秦观《鹊桥仙》中“纤云弄巧,_______,________”表现出牛郎织女鹊桥相会时急迫而喜悦的心情。
(13)__________,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沁园春·长沙》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在《赤壁赋》中慨叹“人生短促,人很渺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2)《六国论》中作者批评赵国杀害良将,不能武力抗秦坚持到底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陋室铭》中写“陋室”环境恬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的语句是:________,草色入帘青。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满江红·赣州席上呈陈季陵太守(注)
辛弃疾
落日苍茫,风才定、片帆无力。还记得、眉来眼去,水光山色。倦客不知身近远,佳人已卜归消息。便归来、只是赋行云,襄王客。
些个事,如何得。知有恨,休重忆。但楚天特地,暮云凝碧。过眼不如人意事,十常八九今头白。笑江州、司马太多情,青衫湿。
(注)这首词是作者写给被罢职的陈季陵。陈季陵即陈天麟,字季陵,宣城人,绍兴年间进士,曾知赣州。
【1】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中以眼波和眉峰喻“水光山色”,以过往美景衬哀情,通过写美好的山水突出离别之愁。
B.上片写“倦客”陈季陵官职被罢,佳人又离去,接连遭受打击,词人理解陈季陵的痛苦。
C.词中写落日、暮云,点明离别的时间,而苍茫、凝碧的暮色又加重罢职离别的感伤色彩。
D.下片词人感慨人生失意事多,表达了对朋友遭罢的不满和自己年老却壮志难酬的悲愤。
【2】辛弃疾这首词的最后两句化用了白居易《琵琶行》句“江州司马青衫湿”,二者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他,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 节选自 苏洵《六国论》
乙
秦之用兵于燕、赵,秦之危事也。越韩过魏,而攻人之国都,燕、赵拒之于前,而韩、魏乘之于后,此危道也。而秦之攻燕、赵,未尝有韩、魏之忧,则韩、魏之附秦故也。夫韩、魏诸侯之障,而使秦人得出入于其间,此岂知天下之势邪!委区区之韩、魏,以当强虎狼之秦,彼安得不折而入于秦哉?韩、魏折而入于秦,然后秦人得通其兵于东诸侯,而使天下偏受其祸。
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秦人不敢逾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而齐、楚、燕、赵之国,因得以自完于其间矣。以四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若此,可以应夫无穷,彼秦者将何为哉!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埸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至于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
——节选自 苏辙《六国论》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埸/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至于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
B.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埸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至于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
C.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埸/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至于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
D.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埸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至于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速:招致
B.能守其土,义不赂秦 义:正义
C.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 摈:抛弃
D.佐当寇之韩、魏 寇:侵略者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洵的文章在于借议论六国破灭的根本原因是放弃斗争、屈从暴秦这一事实,以表达他关怀时务弹劾当局的高尚情怀。
B.苏辙认为当时天下所重应为六国团结,而四国只注重自己休养生息,不能真正帮助韩、魏两国,导致六国先后灭亡。
C.苏辙从各诸侯国着笔,指出山东诸国如不惜代价去“厚韩亲魏以摈秦”,那么秦国就不能有所作为。
D.苏辙纵论六国与秦争天下中的成败得失,层层解剖,鞭辟入里,文章末尾戛然而止,含不尽感慨。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2)委区区之韩、魏,以当强虎狼之秦,彼安得不折而入于秦哉?
(3)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
【5】在甲文中不赂秦的国家分别是如何灭亡的?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某人得一宝贝紫砂壶,每夜必安放床头。一次,梦中失手将紫砂壶壶盖打翻在地,惊醒后,甚恼。
壶盖既碎,留壶身何用?于是抓起壶扔到窗外。
天明,发现壶盖掉在棉鞋上,无损。
恨之,一脚把壶盖踩得粉碎!
出门,见昨晚扔出窗外的茶壶,完好地挂在树枝上……
要求:自拟标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不得抄袭,不得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