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划线的字都有活用,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②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③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④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
⑤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⑥范增数目项王
⑦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⑧皆白衣冠以送之
A. ①④/②③/⑤⑦/⑥⑧
B. ①④/②⑥⑦⑧/③/⑤
C. ①②④/③⑥/⑤⑦/⑧
D. ①②/③④/⑤⑦/⑥⑧
2、下列对《念奴娇·赤壁怀古》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苏轼善于以历史为词,拓宽了题材,提高了词的意境,开创了豪放派的先河。这首词便是明证。
B.苏轼素有抱负,却在激烈的政治斗争中险遭杀身之祸。这首著名的词中,他借咏史,抒发了郁积胸中的块垒。
C.词人将写景、咏史、抒情糅合在一起,做到了情、景、事的交织。且全词文脉相承,又各有重点。
D.本词的豪放风格反映在:一是将江山之胜与咏古之情融为一体;二是把酒祭江,寄托自己的感情。
3、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苏轼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是豪放派的创始人。
B.本文与《后赤壁赋》都是苏轼被贬到黄州所作,这期间他还写了词《念奴娇·赤壁怀古》。
C.本文通过主客问答,议论风生,表现出主人公乐观豁达的胸怀。
D.本文通过叙事,把景与情交融在一起,表现出作者“乐——悲——乐”的感情变化。
4、下列语句中都含有通假字的一组是( )
①失其所与,不知 ②张良出,要项伯 ③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④进兵北略地 ⑤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⑥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⑦唯大王命之
⑧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A. ①③④⑥⑧ B. ①②⑤⑥⑧ C. ②③④⑤⑦ D. ②③⑤⑥⑦
5、下列句中加点词古今同义的一项是( )
A.可怜体无比 B.槌床便大怒 C.共事二三年 D.枝枝相覆盖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李一笛
刘强盛
李一笛,原名李谟。幼年学笛于西域异人,开元年间凭一支竹笛闯荡长安教坊,技压西门追烟、柳如影、张野狐等高手,成为教坊首席乐师,声名直追李龟年、马仙期等大师,朋友赠匾“李一笛”。那年,他十九岁。
李一笛成名后,长安显贵争相重金宴请。李一笛约法有三:境不佳不吹,客不雅不吹,一次只吹三曲。
一日,李一笛因故宿于越州。寓居客栈的十位进士闻讯,醵资相请,会于镜湖水云阁,并约定各带一客捧场。
那夜,云疏,月晕,风清,湖面如镜,澄波万顷,静影沉璧。
李一笛身着一袭水纹银袍,立于水云阁中,举目环视:客人倒也俊朗雅致——只是东南角那褐衣老者佝偻席地,似一乞丐。他皱了皱眉头。
轻云闭月,微风拂浪,波澜陡兴。
李一笛轻启朱唇,吹出一曲《临江仙》,和风飒飒,氤氲齐开,暗香浮动,霓仙飘临。曲终,众宾客交相赞叹,褐衣老者却哈欠连连,昏昏欲睡。众宾客面有讥色。
李一笛不语,略沉思,另起一曲,却是《诉衷情》。笛声呜咽,如泣如诉,潜蛟起舞,嫠妇欲哭。宾客沉浸其中,曲终良久,轰然叫绝。老者似被惊醒,微翻眼皮,竟又睡去。李一笛面有愠色,众宾客面带怒色。
卢进士抱拳道:“孤独丈乃在下邻居,孤苦贫寒,卢某带他来,意在让其一饱耳福,想是老丈久居孤村僻壤,不懂丝竹之雅,望公子海涵,莫要扫了大家兴致。”众人揶揄不已,孤独丈似又被惊醒。憨憨一笑。
李一笛又吹一曲《水调歌头》,一时愁云出岫,明月孤悬,烟波浩渺,潮打空城;忽而衰草离离,鹧鸪鸣叫,杜鹃啼血,众宾客无不动容伤怀,唏嘘不已。
孤独丈仅仅微笑而已。
李一笛面有怒色,道:“老丈如此怠慢,莫不是轻薄李某,抑或是此道好手,不屑一顾?”
孤独丈幽幽说道:“李公子认为老朽不会吹笛?”
众宾客笑道:“疯了,疯了!”
孤独丈徐徐说道:“请李公子试吹一曲《凉州词》,如何?”
李一笛即吹《凉州词》。
曲终,孤独丈静静说道:“公子吹得也还不错,只是曲中夹杂胡乐,莫非公子有龟兹朋友?”
李一笛大骇,拱手而揖,道:“老丈真乃神人,晚辈吹笛二十载,竟未察觉曲中夹杂胡乐——家师确为龟兹人。”
“而且你误将第十三叠吹成了《水调》。”孤独丈缓缓说道。
李一笛再揖说:“晚辈愚笨,请老丈指正。”说罢,以素绢拭笛递与孤独丈。
孤独丈并不接笛,只冷冷说道:“此笛只适合粗通者使用,请借公子腰间紫斑玉笛一用。”众人才见李一笛腰间悬一皮囊。李一笛红着脸取出一笛,晶莹透紫,乃西域罕见的紫斑玉竹制成,即李一笛成名之笛。
孤独丈摩挲笛身赞道:“好笛!可惜吹到‘入破’必定破裂,公子不会吝惜吧!”
李一笛说:“不敢。”
笛声起,还是一曲《凉州词》,却倍觉激越悲凉。黄沙滚滚,铁马嘶嘶,秋风萧萧,月影幢幢,声入云霄,满座震栗,李一笛蹙眉不敢动弹。吹至第十三叠,孤独丈一一指出李一笛适才的谬误,李一笛垂首,一脸肃然。忽见孤独丈指法一变,如急雨敲窗,疾风折草,银瓶乍迸,水浆泠泠,铁骑突出,杀声隐隐,已到“入破”。只听得“叭”的一声,竹笛果然爆裂。李一笛凝神,众人一时竟呆了。孤独丈从怀中掏出另一支紫斑竹笛接着吹,曲调又与先前不同:雄浑处似惊涛拍岸,细微处如春蚕嚼叶;辽远处似野马驰原,近切处如山泉低语;高急处似雏凤婉啼,低回处如游龙戏水。曲终,李一笛拜服于地,众宾客神情恍惚,待清醒过来,孤独丈已飘然而去。
次日一早,李一笛与众人前去拜访孤独丈。人去屋空,灶灰尚温,桌上横放一紫斑玉笛、一曲谱,笛上新刻四小字:“艺无止境。”李一笛恭敬收取竹笛、曲谱,连夜回到长安,将“李一笛”匾劈为两半。
江湖从此无“李一笛”。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以传记笔法开篇,先介绍了主人公的从艺经历,接着又用几位名家衬托其技艺高超,揭示了“李一笛”大名的由来。
B.作者塑造人物形象手法别致,欲扬先抑。褐衣老者像一位深藏不露的武林高手,前半篇他怪异的表现吊足了读者的胃口。
C.小说的语言洗练、清雅,尤其是大量整齐优美的四字词语,极富文学意蕴,营造了诗一样的意境,可见作者笔力精湛。
D.李一笛见识了孤独丈的高超技艺后,一怒之下把牌匾劈为两半,从此他深知“人外有人”,再也不敢在江湖上炫耀了。
【2】小说在刻画孤独丈这个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形象特征?请简要分析。
【3】本文的音乐描写极富特色,作者是怎样进行音乐描写的?请结合作品分析。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氓》中“___________”一句写女子任劳任怨,多年过着贫困的生活;“___________”一句写男子对待爱情毫无准则。
(2)屈原《离骚》中用大鸟和小鸟不合群来比喻说明自己绝不随波逐流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屈原《离骚》中表明当时社会中的人们违背准则,把苟合取悦别人奉为信条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空缺的部分。
(1)夙兴夜寐,_______。《诗经•氓》
(2)_________,悠悠我心。《短歌行》
(3)《离骚》中表现屈原嫉恶如仇、不愿同流合污的句子是__________!
(4)《归园田居》(其一)用鸟和鱼来表达自己对园田和自由向往的两句诗是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孔雀东南飞》中“便利此月内,六合正相应”所写婚俗与《氓》中“_____,______”两句所写的做法相似。
(2)《离骚》中,面对人们的行为没有准则、钻营逢迎的污浊社会,诗人看不到希望而忧愁烦闷,爆发出痛苦而无奈的浩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短歌行》中,表现贤才久别重逢,欢饮畅谈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归园田居》中,用远景镜头描绘出村庄的平静、朦胧和安详特点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针对魏晋名士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用了一句话来批评:“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形象地侧面烘托了箫声的作用和力量。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道出了诗人郁积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
(2) 荀子《劝学》中认为人的知识、道德、才能是通过后天不断广泛学习获得的。“金”要锋利,就须“就砺”;人要想改造成为“________________”的君子,那就需要“_________”,可见,学习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3) 屈原《离骚》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即使没有人了解自己也无所谓,只要自己内心美好就可以了。
(4)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叹人类个体生命在天地间的短暂和渺小。
(5)韩愈《师说》中运用正反对比的手法批判士大夫之族的“耻学于师”,并以孔子为例论证“_________________”,论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中心论点,阐明从师学道的重要性。
(6)杜鹃是我国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意象,因其啼声甚哀,往往用来传达一种凄凉之意或哀愁之情。如《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锦瑟》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无不体现着哀怨悲凉之情。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人生各有各的乐趣,屈原在《离骚》中表达了自己的“独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2)《归园田居》(其一)中表现炊烟轻柔而缓慢向上飘升、山村祥和安静的句子是: ______ ,________。
(3)《氓》中女主人公已经对“氓”彻底失去了信心,做出了一个决定,________ ,表现了她的清醒与坚强。
12、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登高丘而望远①
李白
登高丘,望远海。
六鳌骨已霜,三山流安在?扶桑半摧折,白日沈光彩。银台金阙如梦中,秦皇汉武空相待。精卫费木石,鼋鼍无所凭。
君不见骊山茂陵尽灰灭,牧羊之子来攀登。盗贼劫宝玉,精灵竟何能?穷兵黩武今如此,鼎湖飞龙②安可乘?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注】①此诗当作于唐玄宗天宝十载(751年),李白南游吴越之时。那时唐玄宗溺于佛道,好神仙,求长生,多穷兵黩武、荒淫误国之事。②古之黄帝与神通,且战且学仙,铸鼎于荆山,有龙下迎。
【1】下列对这两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登高临海,极目远眺时,李白心潮澎湃,但他并没有写沧海扬波、洪涛排空的景象,而去写与大海、高山相关联的神话传说。
B.李诗写望中想到传说中的神仙境界并不存在,神话传说也是虚妄,以此想到秦始皇、汉武帝穷兵黩武,妄想长生,终究一死。
C.杜诗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在写法上各有错综之妙,其中首联刻画眼前的景物,好比画家的工笔,形声色态,一一展现。
D.颔联写杜甫登高远望,仰望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的江水,在动静相生中构造出了一幅以冷色调着墨的绝妙水墨画。
【2】两首诗都是登高抒怀诗,请结合诗句分析两诗在情感抒发上的不同点。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孔子名丘,字仲尼。生鲁昌平乡陬邑,其先宋人。孔子年十七,鲁大夫孟釐子病且死,诫其嗣懿子曰:“孔丘,圣人之后,虽不当世,必有达者。今孔丘年少好礼,其达者欤?吾即没,若必师之。”
孔子贫且贱。及长,尝为季氏史,料量平①;尝为司职吏而畜蕃息。由是为司空。已而去鲁,斥乎齐,逐乎宋、卫,困于陈蔡之间,于是反鲁,鲁复善待。
鲁昭公之二十年,而孔子盖年三十矣。齐景公与晏婴来适鲁,景公问孔子曰:“昔秦穆公国小处辟,其霸何也?”对曰:“秦,国虽小,其志大;处虽辟,行中正。身举五羖②,爵之大夫,起累绁③之中,与语三日,授之以政。以此取之,虽王可也,其霸小矣。”景公说。
孔子年三十五,鲁乱。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欲以通乎景公。与齐太师语乐,闻韶音,学之,三月不知肉味,齐人称之。齐大夫欲害孔子,孔子闻之。景公曰:“吾老矣,弗能用也。”孔子遂行,反乎鲁。
鲁定公十四年,孔子年五十六,由大司寇行摄相事,有喜色。门人曰:“闻君子祸至不惧,福至不喜。”孔子曰:“有是言也。不曰‘乐其以贵下人’乎?”于是诛鲁大夫乱政者少正卯。与闻国政三月,粥④羔豚者弗饰贾;男女行者别于涂;涂不拾遗;四方之客至乎邑者不求有司,皆予之以归。
孔子之时,周室微而礼乐废,诗书缺。追迹三代之礼,序书传,上纪唐虞之际,下至秦缪,编次其事。
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如颜浊邹之徒颇受业者甚众。孔子年七十三,以鲁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卒。
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史记•孔子世家》节选)
【注释】①料量:帐目清楚,收支平衡。出纳钱粮算得公平准确。管理统计准确无误。②羖[gǔ]:公羊。黑色的公羊。③累绁:用缆索捆绑。④粥:通“鬻”,卖。
【1】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如颜浊邹之徒/颇受业者甚众。
B.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如颜浊邹之徒/颇受业者甚众。
C.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如颜浊邹之徒/颇受业者甚众。
D.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如颜浊邹之徒/颇受业者甚众。
【2】下列文化常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史记》,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B.司空,中国古代官名。西周始置,位次三公,与六卿相当,与司马、司寇、司士、司徒并称五官,掌水利、营建之事。
C.唐虞:是唐尧与虞舜的并称。亦指尧与舜的时代,古人以为太平盛世。
D.摄,指代理,兼理,“摄政”指根据君主命令处理政务。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一生中做过管理仓库、管理牧场的小官等等,后来他由大司寇代理丞相职务,他喜形于色,这说明孔子从内心来讲是很想做官的,只是生不逢时,没有尽早地得到重用。
B.孔子有辩才,他的施政策略深得齐景公的赏识;然而他对音乐的喜爱,对《韶》乐学习的情不自禁和痴迷以及齐国人对此的赞赏,却让齐景公感到了宝座的倾危而没能重用他。
C.孔子曾离开鲁国出游齐国,但受到了排斥;到了宋国、卫国,却被驱逐;在陈国、蔡国又遭受围困;政治主张受挫,无奈又回到鲁国,却受到了善待。
D.孔子参与国政三个月,贩卖猪、羊的商人不敢随意哄抬物价;四方的游客来到鲁国的城池,不必向当官的求情送礼,都给予借贷和照顾,直到他们满意而归。
【4】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孔丘年少好礼,其达者欤?吾即没,若必师之。
(2)齐景公与晏婴来适鲁,景公问孔子曰:“昔秦穆公国小处辟,其霸何也?
【5】孔子认为秦穆公称霸天下的原因有哪些?
14、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人海茫茫,尘事纷纭。许多人出现在我们的人生旅程中,或相伴相知,或擦肩而过;许多事如过眼云烟,平平淡淡。而在之后的某日,某人、某事会重新浮现我们的脑海,触动我们的心灵,警醒我们的人生,让我们不禁感叹:当时只道是寻常。
请以“当时只道是寻常”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要求:①写人要写出个性和特点,叙事要有细节和波澜;②抒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不得泄露个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