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沧州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三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网络问政要贴近民生实际,要将领导干部是否倾听网络民意、是否加强与网民的沟通交流,作为考量其执政能力的标准。

    B.受伊朗停止向欧洲出售石油消息的影响,纽约油价再次重返美桶110美元的高位,而伦敦原有油市场更是爆出了美桶128.40美元的高价。

    C.人生就像是一匹用善与恶两种纱线交错织成的布:要不是有过失的鞭挞,我们要得意忘形了;要不是有善行的庇护,我们又要完全绝望了。

    D.在胡雪岩故居修复后,成了一处“专家叫好,百姓叫座”的人文景观,为杭州的文化旅游业增添了活力;然而大部分免费开放的名人故居却少人问津。

  •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沈阳将大力推动戏曲进校园,支持戏曲艺术表演团体到学校演出,一些名家粉墨登场,在校园再现了很多经典剧目。

    ②作家不深入生活,坐在屋子里管窥蠡测,就创作不出受人民群众欢迎的作品。

    ③对于那此怙恶不悛、作恶多端的罪犯,一定要严惩不贷,决不姑息

    ④邻国三番五次派飞机到中国临海区域骚扰,其侵犯临海进行窥探的用心昭然若揭

    ⑤他们两人经历风雨,打算在年末喜结金兰,走入婚姻的殿堂。

    ⑥鲁迅的文章有对旧社会无情的揭露,更有辛辣的讽刺,振聋发聩,如黑暗中的闪电,照亮了整个时代。

    A. ①②④   B. ①③⑤   C. ②③⑤   D. ③④⑥

     

  • 3、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做一个达观的人,在顺境中知足常乐,而不起贪恋之心,在逆境中安之若素,而不起嗔妒之心,这才是化解痛苦的最好方式。

    B. 中国传统的严父慈母型的家庭关系,常令父亲们责无旁贷地承担起教育子女的义务。

    C. 如果一个社会特权盛行,政府控制的资源太多,企业家就可能走终南捷径,通过寻租牟取暴利,而不是为消费者创造价值。

    D. 文天祥罢官回归故里,在寄意泉林山水、笑傲风云之际,写下了一批寄情山水的诗章,以清高隐逸之情,寓义愤填膺之志。

  • 4、关于漫画内容和寓意的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一个极其瘦小的人咬了一口馒头,问别人:“我看上去胖了吗?”告诉我们:无论干什么事,不可能一口吃成胖子,需要一点一滴、脚踏实地去积累,才能有“胖”的可能。

    B. 一个极其瘦小的人咬了一口馒头,问别人:“我看上去胖了吗?”告诉我们:生活中不能总是在意别人的眼光,无论“胖瘦”,都是自己,何必总是以别人的眼光来要求自己呢?

    C. 一个极其瘦小的人咬了一口馒头,问别人:“我看上去胖了吗?”告诉我们:生活中无论是胖是瘦,都是美的。胖有胖的美,瘦有瘦的美。对自己的外貌,要有足够的信心。

    D. 一个极其瘦小的人咬了一口馒头,问别人:“我看上去胖了吗?”告诉我们:生活中无论是胖是瘦,都是美的。胖有胖的美,瘦有瘦的美。对自己的外貌,要有足够的信心。

     

  • 5、我们中国青年有光荣的革命传统,从1919年的“五四”运动,到1976年的“四五”运动,青年们都是首当其冲,同阻碍历史前进的反动势力英勇搏斗。

    A. 正确   B. 错误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苏东坡的秋天

    武志强

    对秋的感应是每个时代的人都有的,文人的感应就是留下一些文字,直到骨骸与灵魂一起都漂泊了,天地间只留下一枝瘦笔,让后人来读。

    古秋中最喜欢苏东坡的秋。酒不醉人人自醉,苏东坡的秋就散发着浓浓的酒味,一路走下来能把你醉倒。

    秋天的天性要求人精神的皈依,苏东坡不止一次皈依了秋天。当他孤苦飘零到黄州时,作了《卜算子》一词: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渺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写尽秋的凄清、冷寂,但在字里行间又有一股隐隐约约极细微的飘仙之气,我想苏东坡一定是饮了酒之后开始这月夜独往来的,千年之后依旧能嗅到他的酒仙之气,仿佛他不是用脚行走,而是孤鸿一样在飘。到底是深谙秋的人,也到底是酒中人,即便到心境死灭时也能散发出一股酒的芬芳,不要小看这点芬芳,正是它使苏东坡成为苏东坡,如果说是苏东坡写尽了秋,倒不如说是秋和酒拯救了苏东坡。

    当你望着那湛蓝的秋空,眸子里不是盛满了渴望燃烧的酒液吗?沉寂的热情又一次被唤醒被点燃了。苏东坡把目光投向秋天,他又开始向往了。在他那篇脍炙人口、优美动人的《前赤壁赋》中,一句“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就展示了他博大宽广的襟怀,前后判若两人,但秋的精神又一以贯之,如果不是万里清秋,苏东坡能写出这样的词句吗?能通过这样的抒发疗救他的精神危机吗?正是秋天养育、调息着苏东坡的情怀,为他提供了纵横驰骋、跌宕腾挪的天地舞台,正是与秋天的遭遇才使他的酒气仙气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才竖立了一个完整的苏东坡雕像。

    秋天的个性就是苏东坡的个性,秋天不能缺酒,有酒的苏东坡不能缺秋。中秋之夜的苏东坡欢饮达旦后,作了一首《水调歌头》,就是那首著名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我欲乘风归去……”够了,仅此一句“我欲乘风归去”就可使苏东坡笑看天下大红大紫、大富大贵和玩弄阴谋诡计的人,问问他们,能写出这一句吗?仅仅一句,谁能情怀真正的富有,唯有东坡。

    繁华喧嚣所给人的多是过眼烟云,而一些真正沉埋在心底的东西并不怕冷寂,它在等待勃发,就像一棵生了根的树定能将枝叶烘托出来。有成熟就有失落,有大的成熟就有大的失落,不怕失落,怕的是失落之后不再振作、奋起,不再否定、超载。这就是苏东坡给我们的启迪,也就是秋天给我们的启迪。

    秋天其实就是一坛酒,苏东坡已品过这坛酒了,也该我们今人品一品了,我们应该比苏东坡品得更好。

    1下列对这篇文章的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A. 酒后,苏东坡笔下的秋散发着浓浓的酒味,因此让作者最喜欢苏东坡的秋。

    B. 中秋之夜的苏东坡欢饮达旦之后,作的《水调歌头》使作者泪流满面、默立无语。

    C. 文中引用苏东坡的诗词,既能印证苏东坡与秋之间的密切关系,突出文章的中心;又能增加作品的文学情趣,使文章具有文采。

    D. 作者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对比、反问等手法,淋漓酣畅地抒发了对苏东坡的喜爱、赞赏之情。

    2文中说“秋天的天性要求人精神的皈依,苏东坡不止一次皈依了秋天”,试结合文章内容回答,苏东坡是怎样皈依秋天的?

    3为什么说“正是与秋天的遭遇”才使苏东坡的“酒气仙气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曹操《短歌行》中想象了人才不辞辛劳,穿越纵横交错的小路从四面八方来投奔明主的场景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甫在《登高》中道出郁积心中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琵琶行(并序)》中,白居易描写琵琶女弹奏琵琶指法灵活和乐曲内容丰富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 长沙》中最能展现青年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劈波斩浪的句子是:      

    (2)《再别康桥》中展现徐志摩寻梦康河的句子是:寻梦?撑一支长篙,   ,满载一船星辉,

    (3)易水送别,荆轲豪迈而行,发出 的誓言。

     

  • 9、名句名篇默写。

    (1)《蜀道难》 中引用“五丁开山”神话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杜甫《登高》中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锦瑟》诗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抒发了“此情”的无尽怅惘,别说现在追忆,就是当时就已经无尽的怅然若失了。

    (4)运用侧面衬托的方法描写琵琶女技艺高超、美丽出众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用“海纳百川”的道理来告诫唐太宗不要骄傲自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用“网开一面”的典故告诫唐太宗要有好生之德,不要过度狩猎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2)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为论证的立足点,为下文的“正名”提供推理前提,对保守派的谬论进行驳斥,表明自己坚持变法的立场。

    (3)《念奴娇·过洞庭》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自己虽然年老孤寂却毫无动摇,仍能泛舟洞庭的超然气度。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的部分。

    (1)________,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2)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________

    (3)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________

    (4)但我不能放歌,________;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5)她静默地远了,远了/________/走尽这雨巷。

    (6)说到“悔”,但凡普通人都会言其沉重,而张枣笔下的“悔”轻盈婉转,特别是结尾句“只要想起一生中后悔的事,________”余韵悠长。

    (7)毛泽东的《七律·长征》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想象奇特,夺张至极。通过两座山客观上的极大与红军眼里的极小的对比,表现了蔑视一切艰难险阻的英雄气概。

    (8)毛泽东的《忆秦娥·娄山关》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指明即便关山漫漫,长路艰险,但已定下从头做起。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同王徵君湘中有怀张谓

    八月洞庭秋,潇湘水北流。还家万里梦,为客五更愁。

    不用开书帙,偏宜上酒楼。故人京洛满,何日复同游?

    1首联在诗中有什么作用?

    2颔联主要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请解析并说说表达效果?

    3尾联表达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情感?试结合内容简要分点陈述。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朱晖字文季,南阳宛人也。晖早孤,年十三,王莽败,天下乱,与外氏家属从田间奔入宛城。道遇群贼,白刃劫诸妇女,略夺衣物。昆弟宾客皆惶迫,伏地莫敢动。晖拔剑前曰:“财物皆可取耳,诸母衣不可得。今日朱晖死日也!”贼见其小,壮其志,笑曰:“童子内刀。”遂舍之而去。初,光武与晖父岑俱学长安,有旧故。及即位,求问岑,时已卒,乃召晖拜为郎。晖寻以病去,卒业于太学。性矜严,进止必以礼,诸儒称其高。

    永平初,显宗舅新阳侯阴就慕晖贤,自往候之,晖避不见。复遣家丞致礼,晖遂闭门不受。就闻,叹曰:“志士也,勿夺其节。”后为郡吏,太守阮况尝欲市晖婢,晖不从。及况卒,晖乃厚赠送其家。人或讥焉,晖曰:“前阮府君有求于我所以不敢闻命诚恐污君令名今而相送明吾非有爱也”骠骑将军东平王苍闻而辟之,甚礼敬焉。正月朔旦,苍当入贺。故事,少府给璧。是时阴就为府卿,贵骄,吏不奉法。苍坐朝堂,漏且尽,而求璧不可得,顾谓掾属①曰:“若之何?”晖望见少府主簿持璧,即往绐②之曰:“我数闻璧而未尝见,试请观之。”主簿以授晖,晖顾召令史奉之。主簿大惊,遽以白就。就曰:“朱掾义士,勿复求。”苍既罢,召晖谓曰:“属者掾自视孰与蔺相如?”帝闻,壮之,以晖为卫士令。再迁临淮太守。数年,坐法免。

    晖刚于为吏,见忌于上,所在多被劾。自去临淮,屏居野泽,布衣蔬食,不与邑里通,乡党讥其介。建初中,南阳大饥,米石千余,晖尽散其家资,以分宗里故旧之贫羸者,乡族皆归焉。后迁为尚书令,以老病乞身

    (选自《后汉书·朱晖传》,有改动)

    注:①掾属:佐治的官吏。②绐:欺骗。

    【1】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前阮府君有求于/我所以不敢闻命/诚恐污君令名/今而相送明/吾非有爱也

    B.前阮府君有求于我/所以不敢闻命/诚恐污君令名/今而相送/明吾非有爱也

    C.前阮府君有求于/我所以不敢闻/命诚恐污君令名/今而相送/明吾非有爱也

    D.前阮府君有求于我/所以不敢闻命/诚恐污君令名/今而相送明/吾非有爱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新阳侯,古代爵位为五等,公侯伯子男,此处侯爵为二等爵。

    B.永平、建初,都是年号,封建社会中用于记年,一个皇帝在位期间只用一个年号。

    C.正月朔旦,古人称阴历每月初一为“朔”,十五为“望”,最后一天为“晦”。

    D.乞身,古代以作官为委身事君,故称请求辞职为“乞身”。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朱晖路遇群盗抢劫,为使长辈不受羞辱,他挺身而出,群盗被其胆识所感动,放过了朱晖及与他同行的人。

    B.朱晖一再违背阴就的意志,甚至让阴就难堪,而阴就之所以没有打击报复,是因为他也佩服朱晖的人格。

    C.朱晖以智慧和勇气将璧拿到手,挫败了阴就的图谋,人们因此比之为蔺相如,皇帝听说后,也很赞许朱晖。

    D.朱晖重义轻财,在南阳发生饥荒、米价飞涨之时,他尽力救助宗族中的贫穷体弱者,由此获得乡亲信赖。

    【4】把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晖刚于为吏,见忌于上,所在多被劾。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根据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某班在学习《读书:目的和前提》《上图书馆》课文时,开展了“我的读书观”“我的读书史”报告会活动,分享各自的读书观点和读书经历。

    有人说,新课改就是改语文,改语文不读书的顽疾;新教材就是提倡多读书,专治不读书的痛病。有人说,都信息化智慧时代了,还读什么纸质书籍,应该让位给电子媒介,省钱省时省事。有人说,高中学业负担那么重,还哪有时间去读书;好书那么多,为什么让我们读《乡土中国》《红楼梦》,费时费力费脑细胞。还有人说,读书是获得教养的主要途径,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精神成长史。要读就读“磨脑子”启迪心智的经典之作。

    对此,你有什么样感悟、思考、体验,请以“读书”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