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关于文学作品的叙述正确的一项( )
A.巴金的《家》是以爱情和婚姻纠葛为情节线索的,小说结构类似《红楼梦》,以觉慧等几个年轻人的爱情和生活追求为情节链条,全面展示了一个大家族的衰亡过程。
B.《家》主人公觉慧是一个充满朝气的叛逆者典型,做了许多大胆而又幼稚的“新潮行为”,包括参加学生运动,逃婚,以及最终从家中出走等。
C.《巴黎圣母院》集中体现了雨果的“美丑对照”原则,如爱斯梅拉达的美貌与卡西莫多的丑陋,爱斯梅拉达的钟情与弗罗洛的轻薄,都形成极为明显的对比。
D.《巴黎圣母院》的全名是《巴黎圣母院—1482年》,1831年出版。这是一部司各特式的历史小说,是法国现实主义小说的代表作品。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黄果树瀑布气势如虹,令人感叹大自然的巧夺天工。
B.前次见面,我发现对于我的失约,她耿耿于怀。
C.现实世界为虚拟生活源源不断地提供素材。
D.线上与线下的界限也不是那么泾渭分明。
3、对下列加点词解释不当的一项是( )
A. 室仅方丈(一丈见方) B. 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武士)
C. 大类女郎也(大致) D. 生丈夫,二壶酒,一犬(男子)
4、选出没有通假字的一项( )
A.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B.扈江离与辟芷兮
C.拜送书于庭
D.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5、下列各组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是( )
A. 无能为也已 B. 何厌之有
C.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D.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晒苦,晒老师,晒友,现在是网络时代,什么都讲一个晒字,从发出自己小家的装修情况,到晒出各个政府大楼的豪华装修,形形色色的晒文化,已经通过网络深入人心。
晒苦:一位80后网友发帖倾诉自己的生活和热播电视剧《蜗居》的女主角竟开始惊人相似。该帖中“房奴”“甲流”“蜗居”等敏感词汇和楼主的经历,迅速引起网友同情和共鸣。在心理咨询中,有五成“房奴”心理上或多或少会产生焦虑情绪,年轻“房奴”更易产生心理亚健康,将上网诉苦作为缓解精神压力的方法,这种晒苦行为已成广大网民解压方式之一。
晒老师:随着网络科技的发展,祝贺教师节的方式也正在悄悄发生变化。白领们说,毕业后生活压力太大,在网上“晒晒”老师,和别人分享老师“逸事”,有很好的放松作用。通过一个个晒老师的帖子,很多网友不但回忆老师的音容笑貌,还留下了老师的名字,以及令人怀念的点滴往事。
晒友:晒友,是指晒客们彼此之间互称晒友。“晒”正形成一种个人联合个人以对抗强大现实的方式,“晒”也成为一种个人寻找群体的联络方式。“晒” 这一种新的力量还在聚集和成长中,很难估量它仅仅是一种流行,还是将更长久地存在下来,但显然,它现在的力量就足以让人惊叹。
(节选自豆瓣《什么是晒文化?》)
材料二:
“晒文化”是一种新型文化现象,它是指个体以自媒体为主要媒介,将自己的生活日常、态度心情通过网络分享给他人,与人共享自己生活体验和情绪感受的文化心理和行为。我们应辩证看待“晒文化”,它有利有弊,就是一把“双刃剑”。
有“利”的一面,网络“晒文化”有助于缓解个人压力。当前,互联网在我国已经走进千家万户,随着自媒体的出现,群众开始成为信息发布者,不仅丰富了信息面,也达到了放飞自我的目的。对晒客而言,“晒”弥补了内心的缺陷,获得了被关注的满足感。看客通过看帖,分享了解到世界不同的事物,既能降压,也能放松心情。另一方面,网络“晒文化”有助于知识传播。网络“晒文化”秉承共享的精神,晒客更乐于将自己的心境、经历、收获在网络中进行分享,使知识得到了更为广泛的传播。在网络“晒文化”中,晒客通过分享获得点赞和评论,增强了分享的动力,看客通过观看和学习,掌握了更为多元的知识,两者都分别获得了进步。
有“害”一面,晒客个人“晒”的文化内容并非都积极向上。晒客将自己的喜欢的内容进行分享,其中蕴藏着晒客自己的价值观,一旦看客对晒客的内容产生认可,自身的价值观也会受其影响,发生变化。同时,“晒”文化没有固定规则,是一种极为自由,甚至是一种戏剧性的表达,有的没有边际的语言和嬉笑怒骂,拆解了语言的优雅与神圣。时间一长,会让青年沉溺在小天地无法自拔,过分关注“及时满足”,忽略了学习与工作的价值。
进一步说,网络“晒”文化可能给社会发展带来负面影响,比如网络“晒”文化中所传播的消极和低俗的内容,朋友圈内充满抱怨批判的消极内容,可能会给朋友带来潜移默化的消极影响。还有一些“晒客”以分享低俗的不雅的内容来吸引眼球,牟取利润。由于自媒体的受众面广,外加多级传播形式,负面内容由个人覆盖到多人,这类内容的传播容易给社会,尤其给青少年带来极大的不良影响。
(节选自中国经济网《“晒文化”:当代青年的自我认同与价值引领》)
材料三:
“秋天的第一杯奶茶”源自一位女孩晒出的与男友的微信聊天记录。聊天时,男友向女孩发出52元的爱心红包,作为她购买奶茶的费用——天气转凉,有人惦记,有人爱。“秋天的第一杯奶茶”的重点不是奶茶,而是年轻人的“晒文化”——忙碌的工作、生活中,通过“晒”这样一种形式,大家得以用简短的方式获取快速的精神享受。“晒文化”蕴含了强烈的情感需求,附带丰富的社交属性。
有心理专家分析,人们会在“晒”中不断关注他人反应,期望得到更多的社会认可。在这种行为模式中,很容易出现社交“爆款”和跟风现象,晒奶茶就是最新的例子。在朋友圈不停“晒晒晒”的背后,我们应当看到身边朋友渴望关心和交流的情感所在,感受人与人之间的那一份真切的温暖。
但在“晒文化”的流行之下,不可避免地会带来内容造假、信息安全、上瘾沉迷等新问题。比如最近引发热议的“拼单”晒图群,则呈现出“晒文化”的另一个侧面。三十几个人“拼单”轮流在豪华酒店里拍照等。这种虚假的做法一旦形成风气,可能在网络世界形成负面的价值引导,影响青年一代的三观和认知。
实际上,所有的网红现象都是社交功能的一种拓展,都或多或少地具备了社交功能。“秋天的第一杯奶茶”正是这个时代无比活跃的互联网经济的真实写照。
(节选自《苏州日报:读懂“晒文化”背后的情感需求》)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现在是网络时代,晒工资,晒花销等“晒文化”现象深人人心。从自己小家的装修情况,到政府大楼的豪华装修,什么都必须晒。
B.“晒苦”行为已成广大网民解压方式之一,因而网友发帖“房奴”“甲流”“蜗居”等敏感词汇和楼主的经历,能引起网友同情和共鸣。
C.由于网络科技的发展,祝贺教师节的方式也正在悄悄发生变化,网友通过晒老师,回忆那些令人怀念的点滴往事。
D.“晒”正形成一种个人联合个人以对抗强大现实的方式,它不仅仅是一种流行,还将更长久地存在下来。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互联网的发展,自媒体的盛行,看客通过看帖,丰富了信息面,也放飞了自我。
B.晒客的分享使知识得到了广泛的传播,看客通过学习而掌握知识,二者都有进步。
C.“秋天的第一杯奶茶”流行,表面是年轻人“晒文化”,背后蕴含的是情感需求。
D.“晒文化”附有丰富的社交展性,因而晒客在晒时要特别注意网络世界的价值引导。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晒文化”的一项是( )
A.大学生小美在朋友圈转发班级联谊活动的美篇。
B.博主“天天美食”在在网络平台发布美食做法的视频。
C.人大代表朱先勇在自媒体展示自己带领农民种植的土豆。
D.幼儿园李老师在学校宣传栏展示小朋友们的活动照片。
【4】请结合材料三中的观点,分析下列现象。
网络红人李子柒拍摄的美食视频发出后大受欢迎,她后来荣登由中国新闻周刊杂志社举办的2019“年度影响力人物”榜单,获“年度文化传播人物”称号。
近日,某外国博主抄袭国内知名短视频创作者李子柒的美食视频在外网获得百万播放量,引发了网友的广泛关注。
7、名句名篇默写
(1)《再别康桥》中诗人寻梦的诗句是“撑一支长篙,________________;满载一船星辉,_______________。”
(2)《沁园春》中诗人不仅看到万山红遍,还看到江中美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荆轲刺秦王》中发出激愤的羽声时,士人都表现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纪念刘和珍君》一文,对于“沉默”作者表达了自己的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蜀道难》中借黄鹤与猿猱来反衬山高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登高》中直接描述杜甫一生失意,常陷入病痛孤独之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琵琶行》中用环境描写侧面烘托音乐给读者留下了涵泳回味的广阔空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5)《劝学》中阐明学习要持之以恒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6)《师说》中点明从师的标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登高》中情景交融、意境旷达,极写自己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2)王家卫的电影从拍摄到公映时间周期长,他又对拍摄的内容隐讳莫深,会让人想起《琵琶行》中那两句“______,______”。
(3)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__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向刘禅提了三条建议,其中一条是严明赏罚,将宫府视为一体,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荆轲刺秦王》中表现送别人受荆轲“慷慨羽声”感染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3)《醉翁亭记》中“野芳发而幽香,________________”描写山间春、夏两季景色。
11、补出下面的空缺处。
①__________,知来者之可追。___________,觉今是而昨非。(《归去来兮辞》)
②仰观宇宙之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兰亭集序》)
③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__________ ,吞二周而亡诸侯,________,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过秦论》)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归去来兮辞》)
1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过山农家
(唐)顾况
板桥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
莫嗔焙茶烟暗,却喜晒谷天晴。
【1】标题的含意是拜访山农,诗中无一“山”字,却可以从____ __、__ ___看出“山”在其中。
【2】三、四两句是以山农的口吻写的,你认为哪些词语传达了山农的什么性格和感情?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白居易,字乐天,太原人。居易幼聪慧绝人,襟怀宏放。年十五六时,袖文一编,投著作郎吴人顾况。况能文,而性浮薄,后进文章无可意者。览居易文,不觉迎门礼遇曰:“吾谓斯文遂绝,复得吾子矣。”贞元十四年,始以进士就试,授秘书省校书郎。居易文辞富艳尤精于诗笔所著歌诗数十百篇皆意存讽赋箴时之病补政之缺而士君子多之 章武皇帝纳谏思理,渴闻谠言,召入翰林为学士。三年五月,拜左拾遗。居易与河南元稹相善,同年登制举,交情隆厚。稹自监察御史谪为江陵府士曹掾,翰林学士李绛、崔群上前面论稹无罪,居易累疏切谏,疏入不报。十年七月,盗杀宰相武元衡,居易首上疏论其冤,急请捕贼以雪国耻。会有素恶居易者,掎摭居易,言浮华无行。执政方恶其言事,奏贬为江表刺史,追诏授江州司马。居易儒学之外,尤通释典,常以忘怀处顺为事,都不以迁谪介意。在湓城,居易与凑、满、朗、晦四禅师,每相摧游咏,跻危登险,极林泉之幽邃。元稹在通州,篇咏赠答往来,不以数千里为远。十四年三月,元稹会居易于峡口,停舟夷陵三日,置酒赋诗,恋恋不能诀。其年冬,召还京师,拜司门员外郎。时天子荒纵不法,执政非其人,制御乖方,河朔复乱。居易累上疏论其事,天子不能用,乃求外任。居易初对策高第,擢入翰林,蒙英主特达顾遇,颇欲奋厉效报,苟致身于訏谟之地,则兼济生灵。蓄意未果,望风为当路者所挤,流徙江湖,四五年间,几沦蛮瘴。自是宦情衰落,无意于出处,唯以逍遥自得,吟咏情性为事。会昌中,请罢太子少傅,以刑部尚书致仕。与香山僧如满结香火社,每肩舆往来,白衣鸠杖,自称香山居士。
(选自《旧唐书•白居易》,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居易文辞富艳/尤精于诗笔/所著歌诗数十百篇/皆意存讽赋/箴时之病/补政之缺/而士君子多之/
B.居易文辞富艳/尤精于诗笔所著/歌诗数十百篇/皆意存讽赋/箴时之病/补政之缺而士君子多之/
C.居易文辞富艳/尤精于诗笔/所著歌诗/数十百篇/皆意存讽赋/箴时之病/补政之缺而士君子多之/
D.居易文辞富艳/尤精于诗笔所著/歌诗数十百篇/皆意存讽赋/箴时之病/补政之缺/而士君子多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后进,现在指学识或资历较浅的人,也指进步较慢、水平较低的人或集体。文中指后辈。
B.司马,原为掌管军政和军赋之官,唐中期后,边远州司马常作为官员贬降之职。
C.致仕,指仕途结束,即被贬或流放,相同意思还有致事、致政等等。文中指白居易遭流放。
D.居士,旧时对在家信道拜佛的人的泛称,也称有德才而隐居不仕的人。白居易用来自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白居易才华横溢。他十五六岁时,曾袖揣着自己的文章去拜访擅长写文章顾况,顾况看到文章后,内心折服。
B.白居易性情洒脱。在湓城时,他不把贬谪的事情放在心上,常常和四位禅师结伴游玩吟咏,感受自然的幽深静谧。
C.白居易重视友情。他为元稹被贬屡次上疏,直言极谏,两人虽远隔千里却书信不断,相见甚欢,离别难舍。
D.白居易敢于直谏。他上疏直指皇帝荒唐放纵不守法度,执政者无能,治理失当,再次遭到贬谪流放。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览居易文,不觉迎门礼遇曰:“吾谓斯文遂绝,复得吾子矣。”(文中画横线的)
(2)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白居易《琵琶行》)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红楼梦》中的王熙凤聪明伶俐,干练果断,很具管理才能,深得贾府上下钦羡。然而作者对她的点评是“机关(计谋)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她的)性命”。她构陷他人,心狠手辣;假公济私,贪得无厌;心胸狭窄,善用权谋。弄得贾府一败涂地,也害得自己遭受凄惨下场。
(2)汤斌是清朝的政治家、理学家、书法家,官至工部尚书。他天资聪慧,十五岁读完《左传》《战国策》《史记》《汉书》等,毕生著书十几部。为官清正廉明,节俭朴素,体恤民艰,兴办教育,政绩斐然。“汤青天”的美名家喻户晓,妇孺尽知,汤斌被康熙誉为“天下第一廉吏”。
(3)“才德全尽(具备)谓之圣人,才德兼亡(缺失)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资治通鉴》
统观以上材料,你有什么感受,引发怎样思考,写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