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琼海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三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与例句划线的词语用法不相同的一项: (   )

      例句:天雪。

    A. 乃得归。   B. 弓弩。

    C. 故令人持璧归,至赵矣   D. 左右欲相如。

     

  • 2、下列句子中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A.顷,未发 B.项伯乃夜驰沛公军

    C.夫晋,何厌 D.臣壮也,犹不如人

     

  •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B.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

    C.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

    D.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

  • 4、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山的南面、水的北面为“阳”;山的北面、水的南面为“阴”。故阴谷为山北面的低谷。“望晚日照城郭”,“城郭”,城墙里面一道为“城”,外面一道为“郭”。

    B.既望:过了望日之后,指农历十六日。既,已经。望,农历每月十五日:晦,农历每月的第一天:朔,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

    C.孔子,思想核心是仁,政治上主张礼治,鼓励人们入仕。庄周,思想属于主观唯心主义体系,主张无为而治,反对社会制度,摈弃文化知识。

    D.千乘之国,指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在春秋后期是中等国家。春秋时期,一辆兵车,配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称一乘。

  • 5、对下列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欲之梦吴越   因:依据 B.五岳掩赤城   拔:超出

    C.熊咆龙吟岩泉   殷:震动 D.栗深林兮层巅   惊:惊动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垃圾是城市发展的附属物,城市和人的运转,每年产生上亿吨的垃圾。有统计数据 显示,城市垃圾堆存累计侵占土地超过5亿平方米,每年经济损失高达300亿元人民币。中国是一个垃圾生产大国,全国生活垃圾年产量多达4亿吨左右,且每年还在以8%的速度递增。焚烧垃圾带来的有毒气体危害身体健康,垃圾堆积造成水质变坏,每年投放的海洋垃圾也在严重破坏着生态平衡。垃圾分类不是小事,它不仅是民生问题,更是生态文明建设绕不开的重要课题。垃圾分类可以从源头上减少垃圾处理量。据统计,通过垃圾分类去掉能回收的、不易降解的物质,减少垃圾数量达60%以上,一方面可以减少垃圾堆填的占地、减少环境污染。另一方面还可以变废为宝,由此带来的环保意识的提高、资源利用率的提升和对生态友好的发展模式,将成为生态文明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摘编自《分类,让旧垃圾出新彩》,中国文明网8月13日)

    材料二:

    近日,四川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四川省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置工作方案》,明确将全省城镇生活垃圾分为“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厨余垃圾(也可称为餐厨垃圾)和其他垃圾”四种基本类型,确保有害垃圾单独投放,努力提高可回收物和厨余垃圾的单独投放比例。鼓励各地在充分征求居民意愿的基础上,采取建立有人值守垃圾分类驿站、撤桶撤站实行定时定点收集、上门收集厨余垃圾和可回收物、设置生活垃圾分类智能投放箱等多种方式,方便群众分类投放。鼓励有条件的城市通过建立居民“绿色账户"“环保档案”等方式,对正确分类投放垃圾的居民给予奖励。

    (摘编自《四川省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置工作方案出炉》,人民网成都11月26日)

    材料三:

    受访居民表示实施垃圾分类后担心的主要问题

    注:选择“其他”的受访居民主要表示担心家里老人不会分类、泄漏个人隐私等。

    (摘自《垃圾分类辨识准确率低迫切需要普及分类知识——四川居民生活垃圾分类意识专项调查报告》

    材料四:

    2019年7月1日颁布的《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为上海垃圾分类掀起了另一波热潮。而垃圾分类方式也转变为现在的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湿垃圾和干垃圾。通过总结过去十多年的经验教训以及结合上海市实际状况,上海市推行了以“绿色账户”为代表的垃圾分类奖励机制和以警告和罚款为主要形式的惩罚机制。但是,随之而来的问题也有很多。上海垃圾分类效果和质量要想得到加强,必须在全社会建立起一种社会诚信环境,让社会公民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从源头上增强上海居民对垃圾分类的尊重和遵守。要为垃圾分类奖惩机制设置专门的法律法规条款,以凸显政府对垃圾分类的重视和严格管理,尤其是针对居民乱扔、乱丢垃圾的问题,更是一个有效制约手段。完善信用立法,构建公共联合征信平台,把垃圾分类质量与个人信用体系挂钩,例如垃圾分类准确率高、质量好的居民就可以拥有更高的信用值,那些乱扔垃圾、不遵守垃圾分类规则的居民就会在信用值上有所标记,在今后的各种活动中就会出现阻碍。

    (摘编自陈建《上海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现状及奖惩机制研究》)

    1下列对“垃圾分类”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垃圾分类可以减少垃圾堆填的占地、减少环境污染、变废为宝,带来对生态友好的发展模式。

    B.生活垃圾分为“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四种基本类型,每一种都要单独投放。

    C.实施垃圾分类后,多数居民担心分类不准确、缺少分类垃圾桶,只有少数居民担心没有习惯。

    D.垃圾分类可以釆取安排人员值守、定时定点收集、设置生活垃圾分类智能投放箱等多种方式。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垃圾分类关乎民生问题,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推行垃圾分类已经刻不容缓。

    B.垃圾分类应充分征求居民意见,解决居民所担心的问题,采取合理的方式,方便居民投放。

    C.制定相应的法律制度,加大惩治力度,凸显政府的重视和严格管理,垃圾分类才会有效推进。

    D.垃圾分类在上海推行尚有很多问题,要在全国城乡广泛推行,还要经历一个较长的推动过程。

    3结合材料内容和实际,给你所在学校实施垃圾分类提出合理建议。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下片诗人旧地重游,回忆往昔生活的过渡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司马迁在《鸿门宴》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表达做大事的人不拘泥于小节,有大礼节的人不责备小的过错。

    (3)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了互文手法,侧面表现了边塞的苦寒。

  • 8、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急流和瀑布在山谷间发出巨大声响再次强调蜀道的山高路险。

    (2)杜甫《咏怀古迹》中在表达诗人对昭君只能魂归故里的悲剧命运的深切同情的同时也表达对昏庸的统治者揭露讽刺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古代文人擅长借典故寄托情思,李商隐在《锦瑟》中借鲛人泣珠和蓝田云烟的典故抒写世间风情迷离恍惚,可望而不可即的感慨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今两虎共斗,_______。吾所以为此者,_______!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2)故予与同社诸君子,_____,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_____。(张溥《五人墓碑记》)

    (3)___________,不指南方不肯休。 (文天祥《渡扬子江》)

    (4)大行不顾细谨,__________。(司马迁《鸿门宴》)

    (5)不念居安思危,___________,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6)于是舍人相与谏曰:__________,徒慕君之高义也。(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曾皙的理想社会是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情况下,成年人带几个孩子自由自在地生活在和谐的社会里。

    (2)在《谏逐客书》中,作者先后列举泰山高大和河海深邃的例子,目的是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

    (3)《念奴娇·过洞庭》中,写如玉镜美玉一般的湖面广阔而邈远,上面只有词人一叶细小的扁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用“______ ”两句来作为曾皙所问“夫子何哂由也?”的原因解释。

    (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没有直接让弟子言志,而是先用温和自谦的话打消学生的顾虑,为他们创造一个轻松、亲切、活跃的环境。他说:“__________”。

    (3)《庖丁解牛》中,表现庖丁在最后一阶段解牛时是用心去感受,而不是用眼睛去看的语句是:“__________ 。”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古代诗歌阅读

    忆秦娥·娄山关

    毛泽东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这首词写于长征路上,作者指挥中央红军攻克娄山关,最终取得了长征以来的首次大捷

    【1】上阙从哪些角度来写景?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2】请简要分析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   杨绘字元素,绵竹人。少而奇警,读书五行俱下,名闻西州。进士上第,通判荆南。为开封推官,遇事迎刃而解,诸吏惟日不足,绘未午率沛然。仁宗爱其才,欲超置侍从,执政见其年少,不用。以母老,请知眉州,徙兴元府。吏请摄穿窬盗库缣者,绘就视之,踪迹不类人所出入,则曰:“我知之矣。”呼戏沐猴者诘于庭,一讯具伏,府中服其明。神宗立,召修起居注、知制诰、知谏院。诏遣内侍王中正、李舜举等使陕西,绘言:“陛下新即位,天下拭目以观初政。馆阁、台省之士,朝廷所素养者不之遣,顾独遣中人乎?”曾公亮请以其子判登闻鼓院,用所厚曾巩为史官。绘争曰:“公亮持国,名器视如己物。向者公亮官越,占民田,为郡守绳治,时巩父易占亦官越,深庇之。用巩,私也。”帝为寝其命。绘亦解谏职,改兼侍读,绘固辞,滕甫言于帝。帝诏甫曰:“绘抗迹孤远,立朝寡援,不畏强御,知无不为。朕一见许其忠荩,擢置言职,信之亦笃矣。今日之除,盖难与宰相并立于轻重之间,姑令少避尔,卿其朕意。”绘曰:“谏官不得其言则去,经筵非姑息之地。”卒不拜。未阅月,复知谏院,为御史中丞。时安石用事,贤士多谢去。绘言:“老成之人不可不惜当今旧臣多引疾求去范镇年六十有三吕诲五十有八欧阳修六十有五而致仕陛下可不思其故乎?”免役法行,绘陈十害。安石使曾布疏其说。诏绘分析,固执前议,遂罢为侍读学士、知亳州。元祐初,复天章阁待制。卒,年六十二。

    (《宋史·杨绘传》,有删节)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老成之人/不可不惜当今/旧臣多引疾求去/范镇年六十有三/吕诲五十有八/欧阳修六十有五而致仕/陛下可不思其故乎

    B.老成之人/不可不惜当今/旧臣多引疾/求去范镇年六十有三/吕诲五十有八/欧阳修六十有五而致仕陛下/可不思其故乎

    C.老成之人/不可不惜/当今旧臣多引疾求去/范镇年六十有三/吕诲五十有八/欧阳修六十有五而致仕/陛下可不思其故乎

    D.老成之人/不可不惜/当今旧臣多引疾/求去范镇年六十有三/吕诲五十有八/欧阳修六十有五而致仕陛下/可不思其故乎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即殿试及第者。

    B.制诰,是帝王所下文告及命令的统称;知制诰,掌管起草诰命之意,后为官职名。

    C.卿,在古代可以用来代表“你”,但只用于君称臣、上级称下级、长辈称晚辈。

    D.经筵,指汉唐以来帝王为讲论经史而专门设立的御前讲席,宋代开始称为“经筵”。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绘少有声名,聪明能干。少年杨绘以阅读速度快名闻西州,为官后表现出极强的办事能力,如为开封推官时,他的办事效率比其他官员都高。

    B.杨绘很有个性,敢辞君命。与宰相曾公亮产生矛盾之后,皇帝解除了他的谏官职务,对他失去信任,贬他为侍读,杨绘拒绝了这一任命。

    C.杨绘坚持己见,官场受挫。杨绘认为王安石实施的“免役法”有十大危害,他顶住压力坚持自己的反对意见,却因此被降职。

    D.杨绘才华出众,仕途坎坷。虽然进士考试考取第一等,却也曾因年少而不被当权者重用;后来又分别因为反对曾公亮和王安石而被去谏职。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呼戏沐猴者诘于庭,一讯具伏。

    (2)朝廷所素养者不之遣,顾独遣中人乎?

    (3)朕一见许其忠荩,擢置言职,信之亦笃矣。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1年,中国人的日常留下了许多最真实画像:

    52岁的绍兴出租车司机,多日里每天跑车20小时;出差徐州的男人,晚上吃麦当劳十分钟度过44岁生日,日复一日调试设备;45岁的南京妈妈,除在机场做保洁外,其余都是在带孩子去各种培训班;35岁的爸爸,晚上在东莞居住,早上送完孩子后又大巴连地铁赶去深圳打工……

    那些粗粝的细节,奋力生活的轨迹,那些单调重复里的爱、责任和坚韧,真实映照着一个个普通中国人的日常,这样的日常也渗透在你和我的每一天里。

    请以“日常”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拟题目,自选角度,文体自选;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