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 这个展览会规模宏大,其展品可以说是包罗万象,美不胜收。
B. 很多名牌大学毕业生,除了书本知识外便身无长物,被认为缺乏一技之长而在现代职场中难以立足。
C. 网络文学走过十年之路,似乎大有成为准主流文学之势,但相对于纯文学而言,它只不过是冰山一角。
D. 他把相敬如宾当作与朋友交往的一条起码原则,但在生活中他却常常得不到别人的尊敬,他为之很苦恼。
2、下列句子中词类活用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B.而耻学于师
C.吾从而师之 D.小学而大遗
3、下列对《乡土中国》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是老子构筑的理想社会,和“生于斯,死于斯”一样,都体现了乡土社会生活安定、历世不移的特征.。
B.“妻不以为夫,嫂不以为叔”一句以苏秦作为事例,论证了社会圈子范围会即刻缩小,即使是最亲近甚至有血缘关系的人与“自我”构成的也是一个可“伸缩”的圈子。
C.“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仁。”体现了孔子推己及人的观点,是从自我中心出发去“立人”和“达人”。这一观点与墨子“兼爱”的观点相同。
D.孔子在具体说明“仁”是什么的时候,得回到“孝悌忠信”这一类私人关系中的道德要素,是因为“仁”在社会形态中缺乏综合私人关系的“团体”的具体性。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表,是古代向帝王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出师表》是诸葛亮出师伐魏前给刘禅的一篇表文,情辞恳切,感人肺腑。
B.牍是古代书写用的木片,“案牍”指代书信,此外“尺牍”“鸿雁”“双鲤”“彩笺”也是书信的别称。
C.社稷指国家。社,土地神。稷,谷神。封建君主祭社稷,祈求丰年,后来就把社稷作为国家的代称。
D.“孟夏草木长”,“孟夏”指夏季的第一个月。古人把四季的每一季节都分成孟、仲、季三个阶段,然后再依次分别代称月份。
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幕后推手策划“贾君鹏”事件是为了钱,专业策划团队炒作其他人当然也有其目的,可谓 。
②为了能够成功地完成栽赃任务,他苦思冥想,终于决定 ,直接把夏言拉过来陪审,期望能够在公堂上有所突破。
③他这人很有意思,喜则开怀大笑,怒则切齿拊心,愁则 ,乐则得意忘形。
A.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孤注一掷 无精打采
B. 醉翁之意不在酒 孤注一掷 发上指冠
C.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图穷匕见 无精打采
D. 醉翁之意不在酒 图穷匕见 发上指冠
6、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第三届全球可持续科技创新大会于2019年11月22日在布鲁塞尔落下帷幕。本届大会首次设立中国馆,以视频、海报等多种形式介绍中国在生物航空燃料、生物柴油、氢能等清洁能源领域的最新科研和应用成果。与会人员普遍认为,中国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科技创新能力已经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为推进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了有效解决方案。
全球可持续科技创新大会由比利时法兰德斯技术研究院牵头创办。比利时弗拉芒技术研究院负责人德克·弗朝萨尔说,许多科技创新成果已为特定领城提供了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但这些解决方案并没有得到广泛应用。“全球可持续科技创新大会则为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政策制定者、企业家和科技人才搭建了一个交流与合作的平台,让科技创新成果在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过程中发挥更大作用。”
“本届大会的一大亮点是中国的深度参与,”全球可持续科技创新大会组委会政策部主任菲尔勒·方德沃得表示,“在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方面,中国走在了世界前列,为其他国家做出了很好表率。在能源和科技创新领域,中国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全球可持续科技创新大会成功举办,中国不可或缺。”
之所以中国能在短时间内赶超西方,主要因为中国政府重视可持续发展,大力建设生态文明。海洋可再生能源是新能源的未来发展方向,目前海洋可再生能源还处于产业培育期,需要战略性先期投入。中国政府从长远出发,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局着想,坚定不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摘编自《全球可持续科技创新大会:中国成功经验值得推广》)
材料二
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于2016年正式启动,该议程呼吁各国采取行动,为实现全球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目标而努力。中国于2017年率先发布《中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进展报告》,初步总结了中国在国家层面的做法和经验。
在科技领域,中国落实可持续发展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形成社会共识。近年来,中国一直把科技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中心位置,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徐南平认为,中国下大力气推动创新既符合中国经济发展规律,也符合世界发展潮流。为什么现在科技在中国这么重要?这实际上是基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整体考虑,国家对创新很支持,这也是中国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内容。
(摘编自《中国坚持科技领域创新驱动与可持续发展》)
材料三
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随着工业文明的推进,资源消耗呈加速趋势,在不久的将来,大部分矿物资源会消耗殆尽,加上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人类将面临严峻挑战。受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制约,在现有技术装备条件下,人类经济增长已经接近上限。如果不能出现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全球经济难以走出低速增长的窘境。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创新,由于缺乏重大科技创新成果,自2004年起,全球经济增长活力显著下降。美国麦肯锡全球研究院的研究报告指出,今后如果生产率不显著提升,全球经济增长率将大约下降40%。为了提高生产率,在重视技术创新的基础上必须做好两点;一方面,新兴工业化国家要不断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不断优化经济结构,保持生产率在一定程度上持续增长;另一方面,发达国家要更加重视弥补企业和行业之间的生产率差距,实现均衡可持续发展。
(摘编自《以科技创新实现可持续发展》)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目前虽然很多科技创新的成果已经为特定领域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但遗憾的是这些解决方案没有得到应用。
B.全球可持续科技创新大会组委会政策部主任菲尔勒·方德沃得认为,此次大会成功举办,中国发挥了重要作用。
C.中国为实现全球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目标而努力,并率先发布有关报告,初步总结了国家的做法和经验。
D.人类面临可持续发展的严峻考验,经济增长已接近最大限度,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创新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届大会首次设立中国馆,中国在清洁能源领域的几项最新科研和应用成果也被以视频、海报等多种形式予以介绍。
B.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有限,工业文明的推进,让资源消耗的速度加快,大部分矿物资源在不久的将来会消耗殆尽。
C.由于缺乏重大的科技创新成果,经济的发展不容乐观,研究表明,如果生产率不显著提升,全球经济增长率还会下降。
D.目前全球的新兴工业化国家正不断优化经济结构,保持生产率持续增长;发达国家已重视弥补企业和行业间的生产率差距。
【3】请结合材料,分析中国在可持续科技创新方面迅速发展的原因。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苟子《劝学》中先用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两个形象的比喻作论证,进而推出人必须通过学习参省才能达到“______________”的境界 .
(2)《荀子•劝学篇》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 __________”的观点是相同的。
(3)《蜀道难》中写水石激荡,山谷空鸣的场景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
(4)杜甫在《登高》中表现潦倒困苦借酒消愁,深刻表达因国难家愁而悲愤的句子是“ 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沁园春·长沙》中起过渡作用,描写词人旧地重游,引发了对往昔生活的回忆诗人旧地重游,引发对往昔生活的回忆的诗句:_______,________。
(2)《短歌行》中曹操用周公的典故表现了他求贤若渴心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
(3)《梦游天姥吟留别》抒发对世间万物繁盛却如流水转瞬即逝的感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4)杜甫在《登高》一诗中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5)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中“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骇浪搏击江岸的壮丽景色。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登岳阳楼》描写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伤心欲问前朝事,惟见江流去不回。日暮东风春草绿,鹧鸪飞上越王台。”《桂枝香·金陵怀古》中,与此诗有相似感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前赤壁赋》有“扣舷而歌之”之语,张孝祥则是用 “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写敲击船沿、仰天长啸,抒发出自己的满腔豪情。
10、(1)屈原在《离骚》中表现自己同情百姓的苦难生活,并因此流泪叹息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屈原在《离骚》中用比喻的手法,写出自己才能优秀却遭到嫉妒和造谣中伤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屈原在《离骚》中表达自己即使遭受极刑,但是仍然不改变志向的语句是:______,_____
(4)《诗经•氓》中 “ ________,_________ ”两句运用比兴手法,奉劝年轻女子不要迷恋爱情。
(5)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荷塘月色》)
(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短歌行》)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没有直接让弟子“各言其志”,而是先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温和自谦的话打消弟子的顾虑,创设一种轻松的氛围。
(2)苏轼《赤壁赋》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写蛟龙和寡妇的反应,从侧面表现箫声的悲哀。
(3)荀子的《劝学》中,作者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对比,亲身验证了“站得高,见得远”的道理。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鹊桥仙
陆游
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酒徒一半取封侯,独去作江边渔父。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苹洲烟雨。镜湖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官家赐与!
[注]唐代诗人贺知章年老还乡,玄宗曾下诏将与镜湖相连通的一个小湖赐给他以示矜恤。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追忆往事,塑造了一个驰骋沙场的战将形象。
B.上阕采用对比手法,过去和现实,酒徒和渔父,对比中突显词人心理。
C.词人隐居江边,驾一叶轻舟游于江上,独享一川烟雨,生活悠闲惬意。
D.词人运用玄宗赐予贺知章镜湖的典故,委婉含蕴表达了对官家的看法。
【2】本词寄寓了词人复杂的思想情感,请结合词人的生平经历进行简要分析。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令狐熙,字长熙,煌人也,代为西州豪右。父整,仕周,官至大将军,始、丰二州刺史。熙性严重,有雅量,虽在私室,终日俨然。不妄通宾客,凡所交结,必一时名士。博览群书,尤明《三礼》,善骑射,颇知音律。起家以通经为吏部上士,寻授都督、辅国将军,转夏官府都上士,俱有能名。高祖受禅之际,拜沧州刺史。在职数年,风教大洽,称为良二千石。开皇四年,上幸洛阳,熙来朝,吏民恐其迁易,悲泣于道。及熙复还,百姓出境迎谒,欢叫盈路。在州获白乌白獐嘉麦甘露降于庭前柳树八年徙为河北道行台度支尚书吏民追思相与立碑颂德及行台废,授并州总管司马。后征为雍州别驾。寻为长史,迁鸿胪卿。后以本官兼吏部尚书,往判五曹尚书事,号为明干,上甚任之。及上祠太山还,次汴州,恶其殷盛,多有奸侠,于是以熙为汴州刺史。下车禁游食,抑工商,民有向街开门者杜之。船客停于郭外星居者,勒为聚落,侨人逐令归本,其有滞狱,并决遣之,令行禁止,称为良政。上以岭南夷、越数为反乱,征拜桂州总管十七州诸军事,许以便宜从事。熙至部,大弘恩信,其溪洞渠帅更相谓曰:“前时总管皆以兵威相胁,今者乃以手教相谕,我辈其可违乎?”于是相率归附。在职数年,上表曰:“臣忝寄岭表,四载于兹,犬马之年,六十有一。筋力精神,转就衰迈。请解所任。”优诏不许,赐以医药。熙奉诏,令交州渠帅李佛子入朝。佛子欲为乱,请至仲冬上道,熙意在羁縻,遂从之。有人诣阙讼熙受佛子赂而舍之,上闻而固疑之。既而佛子反讯至,上大怒,以为信然,遣使者锁熙诣阙。熙性素刚,郁郁不得志,行至永州,忧愤发病而卒,时年六十三。
(节选自《隋书·令狐熙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在州获白乌/白獐/嘉麦/甘露/降于庭前柳树/八年/徙为河北道行台度支尚书/吏民追思/相与立碑颂德/
B.在州获白乌/白獐/嘉麦/甘露降于庭前柳树/八年/徙为河北道行台度支尚书/吏民追思/相与立碑颂德/
C.在州获白乌/白獐/嘉麦/甘露降于庭前柳树/八年/徙为河北道行台/度支尚书/吏民追思/相与立碑颂德/
D.在州获白乌/白獐/嘉麦/甘露降于庭前柳树/八年/徙为河北道行台度支尚书/吏民追思相与/立碑颂德/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含义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豪右,指占有大量田产的豪族。古代“凡居以富强为右,贫弱为左”,故豪族又称“豪右”。
B.经,指能流传后世的典范、权威著作,此处指儒家经典,如《论语》《礼记》《道德经》等。
C.祠太山,古代帝王去泰山封禅,向天地之神致谢,另一方面向天下宣告自己统治的合法性。
D.下车,代指官吏就职。因古代官员都是坐驿车去上任,故后来用下车表示官吏初到任所。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令狐熙出身高门,博学多才。他父亲曾任北周的大将军,两州刺史,他本人博览群书,明经史,晓音律,还擅长骑射。
B.令狐熙精明强干,政绩显著。他任沧州刺史数年,使得风教广布;任汴州刺史时,措施有力,令行禁止,被称为“良政”。
C.令狐熙深受百姓爱戴。他要去洛阳朝见皇帝,百姓怕他被调走,在路边痛哭;等到他又回来时,百姓出境迎接,欢呼叫喊。
D.令狐熙晚年令人叹息。他任桂州总管时,受李佛子贿赂,纵容佛子延期;皇帝很生气,派使者抓捕他,他郁结于心,忧愤而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下车禁游食,抑工商,民有向街开门者杜之。
(2)既而佛子反讯至,上大怒,以为信然,遣使者锁熙诣阙。
14、“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采薇》一诗的最后一章,将征人来时风光与归时景象进行了对比描写,情景交融,被推为千古名句。请描写诗中征人归家时的情景。
要求:(1)符合原诗诗意,侧重心理活动描写;(2)使用第一人称和比喻的修辞手法;(3)不少于8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