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群臣怪之 怪:责怪
B. 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 谢:道歉
C. 北蛮夷之鄙人 鄙:浅陋
D. 愿大王少假借之 假借:原谅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伦敦奥运会上,林丹在0:1落后的情况下,不孚众望,奋力拼搏,连扳两局,最终以2:1战胜李宗伟,夺得冠军。
B.低端车的消费者的经济承受能力有限,对于每一次几角钱的油价上涨,他们都不可能等闲视之。
C.几年前,学界几乎没有人对他的学说感兴趣,可现在当他被尊奉为大师之后,登堂入室的求教者简直要踏破他家的门槛。
D.项羽被困垓下,少食尽,外面汉兵层层包围,其处境之危险真是如履薄冰,想起“西楚霸王”之威名,让人不禁感慨万千。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我国是食品生产和消费大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才能有效解决食品安全领域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切实增强消费安全感。
①强化执法措施,严惩违法犯罪分子
②食品产业涉及环节多,哪一环出现漏洞都会给食品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③创新食品安全监管机制
④坚决淘汰劣质企业,以震慑所有企业使之不敢越雷池半步
⑤保障食品安全需要生产经营者诚信自律,更需要严格的法律制度约束和有效监管
⑥因此,必须保持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的态势,及时消除各环节的隐患
A.②⑥①③④⑤
B.②⑤⑥①④③
C.⑤②⑥③①④
D.⑤⑥②④③①
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既东封郑②又欲肆其西封
B.①欲与亚父②失其所与,不知
C.①恐惧不敢自陈②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
D.①亡去不义②亦去之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A. 词起于隋唐,盛于宋,又叫诗余、曲子词。按照字数,可分为小令、中调、长调。“沁园春”是词牌名,“长沙”是题目。
B. 食指,原名郭路生,中国现代诗人。代表作:《海洋三部曲》《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C. 荀子,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人尊称其荀卿,先秦法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作品《荀子》,为荀子与其门人所著。主张性恶论,认为“人定胜天”。
D. 韩愈,字退之,唐代文学家、思想家,自谓郡望昌黎,故称韩昌黎,与柳宗元共同倡导古文运动,主张“文以载道”。谥“文”,人称“韩吏部”、“韩文公”。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文化类综艺节目《国家宝藏》火了,朋友圈呈现刷屏之势。这是一个文博探索和普及性节目,由张国立担任主持人,每一期节目都会邀请几个明星来担任国宝守护人,负责介绍该国宝,并在小剧场中扮演某个角色,还原该国宝的前尘往事。《国家宝藏》在豆瓣上的评分都达9.5分,与《见字如面第二季》一并成为今年国产最高分的综艺节目。
有一年的世界博物馆日的主题说得好,“博物馆藏品架起沟通的桥梁”。博物馆的意义在于“藏品”,也在于“沟通”——让公众经由它实现与文物的沟通,并经由文物,实现与历史的对话、与先人的情感交流。《国家宝藏》火了,就在于它成功完成了“沟通”这一使命,让文物抵达公众,让公众了解文物。
看了第一期节目,一个感觉就是“燃”。无论是舞美效果、配乐还是节目编排,再挑剔的观众都会心服口服。《国家宝藏》在这些外在形式方面做得足够精致、大气、动人。但更具巧思的是其推介文物的方式。明星守护人的设定,让严肃的节目有了娱乐的外壳,公众更容易亲近;小剧场的演出,轻松、有趣、形象,有效传递出了文物的历史背景;最后通过漫山遍地采矿的颜料传承人、故宫志愿者、战火中辗转护送文物的家族等素人故事,严肃科普文物的技艺和其他历史信息,并传递一种向匠人礼敬并求索国魂的虔诚精神。
由文物抵达历史和文明,并转化为一种滋养现在和未来的“甘泉”,《国家宝藏》成功激起了观众对传统文化的潜在热情,以及一种文化自豪感。
《国家宝藏》的确是精品,但遗憾的是,普通观众更青睐的依旧是不用费脑费力、娱乐休闲的综艺节目,如何在保证文化品位的前提下,让文化真正走进千家万户,让普罗大众喜欢并接受?还任重道远。
(摘编自2017年12月7号《新京报》)
材料二:
“承古人之创造,开时代之生面”。去年年底,央视一档文博类综艺节目《国家宝藏》火爆全国。
九大国家级历史博物馆的27件镇馆之宝“走”出陈列馆,登上电视屏幕,呈现在亿万观众面前。每一期的《国家宝藏》都被称为中国的“博物馆奇妙夜”。同时也激起了亿万观众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绪,以及对中国深厚文化精神的自信。
关于文化自信的培养和建设早已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的高度,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让文物活起来”。文物真正让人动容的核心,在于其背后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展现了中华民族传承数千年所铸大国梦想的历程,因为它们的存在我们才愈发坚信,中华民族是具有非凡创造力的民族,我们将继续创造和延续伟大的中华文明。
近些年,以国宝为题材的电视节目不稀奇,如《国宝档案》、《鉴宝》、《寻宝》等,但大多以平实叙述为主,而《国家宝藏》则首次将博物馆拉进了综艺。形式的创新是这档节目受到如潮好评的根本原因之一。甚至很多90后00后看完之后竟有“此生不悔入华夏,来世还生中华家”的感觉,这就是对中华文明最好的继承和传承。
对于文化自信的养成,节目的主要负责人吕逸涛表示,“我们的节目内容强大,传播广泛,好评如潮,这就是文化自信的最好表达。走出去让世界认知我们的能力,传播中国文化,这是‘文化走出去’,我们的强国策略之一。现在很多海外机构版权购买方已经在洽谈我们节目的版权模式,希望购买后复制到他们的国家去落地生根。原来是我们买别人的东西,现在我们的原创力也达到了让西方国家来引进我们的文化产品模式了。这正是中华文化软实力强大的具体表现之一。”
关于文化自信的建设,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潘鲁生认为,“我们现在很多东西,你要从知识层面有一个广泛的全民性的普及教育,同时我感觉国家应该推出更多的宣传推介,中国的国学经典、民间文化,传统的生活方式,这样的东西作为一个积累,让大家真切感受和了解中国的文化财富是庞大的,目前,这种系统化建设还不够。博物馆的教育,严格来讲是中小学的教育。应该让中小学生多到博物馆去看看,国家民族的历史,中国有哪些国家宝藏应该是在中小学解决的问题,而不是现在我们的观众感觉突然间有这么多宝贝。”
全国政协委员、吉林省文联副主席景喜猷还谈到了社会层面文化自信建设的问题,“在习总书记提出的4个自信中,文化自信是最根本的自信。中央也下发了文件,繁荣中华传统文化,但到地方层面,落实起来还是有一些问题的。”他还说,“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城市的精神,需要地方从点滴做起。地方政府需要在文化传承方面投入应有的资源和力量。”
文化自信从每寸土地、从每个人开始,从点滴传承做起,正如《国家宝藏》宣传片中的表述:守护历史,选择未来。
(摘编自2018年3月9日新文化网)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因为《国家宝藏》成功完成了“沟通”这一使命,所以让文物抵达公众,让公众更了解文物。
B. 《国家宝藏》的热播,吸引了大批观众,但这些普通观众更喜欢的依旧是娱乐休闲的综艺节目。
C. 《国家宝藏》不仅在外在形式上做得精致、大气,而且在推介方式上也极具巧思,让很多挑剔的观众都心服口服。
D. 与其它以平实叙述为主的国宝类电视节目不同,《国家宝藏》首次将博物馆拉近综艺,使形式更加创新,因而广受好评。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 材料一和材料二写作的侧重点不同,材料一主要分析《国家宝藏》一夜爆红的原因,材料二则通过现象分析本质,侧重讲如何培养对中国深厚文化精神的自信。
B. 《国家宝藏》推介文物的方式有设定明星守护人,演出小剧场、素人故事以及舞美效果。
C. 正是因为文物背后所蕴含的人文精神,才使我们才愈发坚信,中华民族是具有非凡创造力的民族,我们将继续创造和延续伟大的中华文明。
D. 中华文化软实力已经足够强大,很多海外机构版权购买方已经购买我们节目的版权模式,希望能到他们的国家去落地生根。
E. 中国的文化财富是巨大的,中国的国学经典、民间文化,传统的生活方式等都是文化的一部分。
【3】对于所拥有的博大深厚的历史资源和文化精神,我们身处的社会和每个个体该如何建设自己的文化自信呢?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登高》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将眼前秋景和长年漂泊、年老多病的处境联系在一起,表达了强烈的悲凉之感。
(2)苏轼《赤壁赋》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摹了曹操吟咏《短歌行》时的动作情态。
(3)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当地百姓错把入侵者的行宫当做祠庙来祭祀的情景。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对后世影响深远。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化“靡不有初,鲜克有终”为“_______,_________”,劝谏君王要敬终如始。
(2)《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期望达到的理想政治境界是“_____,______。”
(3)《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对司马光在来信中对自己因推行变法而冠以“征利”罪名加以反驳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赤壁赋》中侧面描写箫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香草美人”在屈原的笔下多指高洁的品质,也可指圣明的君主,苏轼在《赤壁赋》中也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达自己被贬赤壁的惆怅失意之情。
(3)荀子在《劝学》中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是相同。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曹刿论战》中曹刿冲破阻挠,坚持进见鲁庄公的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归园田居(其一)》中,陶渊明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用以动衬静的手法描绘了庭院的寂静。
(3)《梦游天姥吟留别》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刻画了诗人绝不卑躬屈膝、乐观旷达的硬汉形象。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点明了时间、地点和特定的环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烛之武阐明了晋对秦的利害关系,希望秦伯能慎重考虑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起承上启下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咏怀古迹五首(其二)
杜甫
摇落①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
江山故宅②空文藻,云雨荒台③岂梦思。
最是④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
[注]①摇落:宋玉《九辩》中有“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句。②故宅:此指宋玉在秭归的旧居。③云雨荒台:指宋玉在《高唐赋》中所述的楚王与巫山神女的故事。④最是:最感慨的是。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句借用典故,突出了深秋时节的悲凉气氛,使作品暗含“悲秋”之意。
B.诗人与宋玉在思想情感上有着强烈的共鸣,并把风流儒雅的宋玉奉为老师。
C.颈联“空”字内涵丰富,感慨人们并不能理解宋玉文采词藻中的本心真意。
D.诗人凭吊古迹,体验深切,耐人寻味;借怀念宋玉表达了忧国忧民的情怀。
【2】诗人为何会为宋玉“洒泪”?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张学颜,字子愚,肥乡人。登嘉靖三十二年进士。辽抚李秋免,大学士高拱欲用学颜,或疑之,拱曰:“张生卓荦倜傥,人未之识也,置诸盘错,利器当见。”侍郎魏学曾后至,拱迎问曰:“辽抚谁可者?”学曾思良久,曰:“张学颜可。”拱喜曰:“得之矣。”遂以其名上,进右佥都御史,巡抚辽东。
辽镇边长二千余里,城寨一百二十所,三面邻敌。官军七万二千,月给米一石,折银二钱五分,马则冬春给料,月折银一钱八分,即岁稔不足支数日。自嘉靖戊午大饥,士马逃故者三分之二。前抚王之诰、魏学曾相继绥辑,未复全盛之半。继以荒旱,饿莩枕籍。学颜首请振恤,实军伍,招流移,治甲仗,市战马,信赏罚。黜懦将数人,创阳堡以通两河,移游击于正安堡以卫镇城,战守具悉就经画。
建州都督王杲①以索降人不得,入掠抚顺,守将贾汝翼诘责之。杲益憾,约诸部为寇,副总兵赵完责汝翼启衅,学颜奏曰:“汝翼却杲馈遗惩其违抗实伸国威苟缘此罢斥是进退边将皆敌主之矣臣谓宜谕王杲送还俘掠否则调兵剿杀毋事姑息以蓄祸。”赵完惧,馈金貂,学颜发之,诏逮完,而宣谕王杲如学颜策。诸部闻大兵且出,悉窜匿山谷。杲惧,十二月约海西王台送俘获就款,学颜因而抚之。
时张居正当国,以学颜精心计,深倚任之。学颜撰会计录以勾稽出纳。又奏列清丈条例,厘两京、山东、陕西勋戚庄田,清溢额、脱漏、诡借诸弊。又通行天下,得官民屯牧湖陂八十余万顷。民困赔累②者,以其赋抵之。自正、嘉虚耗之后,至万历十年间,最称富庶,学颜有力焉。
学颜八疏乞休,许致仕去。卒于家。
选自《明史·张学颜传》,有删改)
【注】①王杲:明朝末期建州女真头领。 ②赔累:赔钱亏累。
【1】下列对文中面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汝翼却杲馈遗惩其/违抗实伸国威/苟缘此罢斥/是进退边将皆敌主之矣/臣谓宜谕王杲送还俘掠/否则调兵剿杀/毋事姑息以蓄祸
B. 汝翼却杲馈遗/惩其违抗/实伸国威/苟缘此罢斥/是进退边将皆敌主之矣/臣谓宜谕王杲送还俘掠/否则调兵剿杀/毋事姑息以蓄祸
C. 汝翼却杲馈遗/惩其违抗/实伸国威/苟缘此罢斥/是进退边将皆敌主之矣/臣谓宜谕王杲送还/俘掠否则调兵/剿杀毋事姑息以蓄祸
D. 汝翼却杲馈遗/惩其违抗/实伸国威/苟缘此罢斥是进退/边将皆敌主之矣/臣谓宜谕王杲送还俘掠/否则调兵剿杀/毋事姑息以蓄祸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大学士”又称内阁大学士、殿阁大学士等,为辅助皇帝的高级秘书官。
B. “振恤”,即赈济与抚恤,即面对灾荒来袭时,各级政府和民间做的相应的反应和对策。
C. “诏”先秦时代上级给下级的命令文告称诏。秦汉以后,专指帝王的文书命令。
D. “致仕”,“致”意思是“获得”,“仕”意为“官职”,“致仕”指获得官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张学颜深得有关官员赏识。大学士高拱推荐张学颜任辽地巡抚,有人质疑.高拱力争,侍郎魏学曾的看法与高拱一致,张学颜最终获得任命。
B. 张学颜正直敢言,忠于国家。女真首领王杲想聚众作乱,张学颜上奏请朝廷不要姑息王呆,并下令逮捕袒护王杲的赵完,维护了国家利益。
C. 张学颜敢于治理,恪尽职守。辽地边境线长,兵马耗费粮草很大,无法支撑,大饥荒使兵马损失惨重,张学颜采取多个措施,巩固边防。
D. 张学颜精于心计,体恤百姓。他写了关于会计的书,治理庄田,清理各种弊端;对陷入困境的百姓给予关照。明朝被认为最富裕的时期,他出过力。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张生卓荦倜傥,人未之识也,置诸盘错,利器当见。
(2)黜懦将数人,创平阳堡以通两河,移游击于正安堡以卫镇城,战守具悉就经画。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鲁迅说,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窦娥的善良、鲁侍萍的真情、哈姆莱特的理想等等,都是“有价值的东西”,也都遭遇了现实的摧残和毁弃。了解这样的悲剧故事,常常会引起我们心灵深处的悲伤、哀痛乃至愤懑,激发我们对良知的坚守、对道义的追求。
物质丰裕的年代,精神更要丰裕,不管是面对书中的悲剧,还是现实中的悲剧,我们都应有悲悯情怀,心存良知。一个不会悲悯的人显得冷漠,一个不会悲悯的民族则会疯狂。
请联系所学与现实,谈谈你对材料的认识。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