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无与士耽(沉溺、迷恋) 女也不爽(过错)
B. 总角之宴(快乐) 言笑晏晏(形容欢乐的样子)
C. 夙兴夜寐(早晨) 薇亦作止(不再生长)
D. 三岁为妇(多年) 以我贿迁(财物)
2、下列句子中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译文:现在的很多人,他们(的才智)低于圣人很远,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
B.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译文:天姥山直插云霄遮住天空,山势超出了五岳,遮蔽了赤城山。
C.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译文:所以木材经墨线量过就变得笔直,金属制成的刀剑在接近磨刀石就变得锋利。
D.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
译文:第二年秋天,我(到)湓浦口送别朋友,听见一条船上有人在夜里弹奏琵琶。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最为接近的一项是( )
A.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B. 亦将有感于斯文
C. 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 D.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4、诗歌“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所用修辞是( )
A.比喻 B.拟人 C.对偶 D.谐音双关
5、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选错误一项是
A.“士大夫之族”一一“士大夫”旧时指官吏或较有声望、地位的知识分子。
B.“七月既望”一一农历七月十六那一天,“望”为农历十五那天。
C.“元和四年也” 一—“元和”指唐宪宗李纯年号。
D.“不积跬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步”,跨两脚为“跬”。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我不认识他
赵向辉
我在这座城市上大学,女友却在几百公里外的另一所大学里,因此,每个月的最后一个周末,我都要乘坐火车去看那个美丽的女孩。为了在一起的时间更长一些,我选择了夜间上车、凌晨到站的那趟车,硬座的票价也适合穷酸的我。
今天,月明星稀,天遂人意,我买的票座是三排座中靠窗的那个座位。这是个不错的位置,我可以边看风景边听音乐,还可以无人打扰地想着我那美丽的女孩。
23时,火车准点到站。穿行在车厢的过道,我看到很多乘客都在昏昏欲睡。在我的座位上,有一个正在睡梦中的中年男人,中间的座位上是一个两三岁的小姑娘,头枕在最外面一个中年女人的怀里睡得正香。
我轻轻推了那个男人一下说:“大哥,这座位是我的。”
男人睁开惺忪的双眼,怔了怔,含糊不清地吐出一个字“哦”,然后站起了身子。
女人的目光随着男人向外移动,她柔声说:“我把孩子抱起来,你坐吧。”
“让孩子睡吧,我将就一下。”说完,男人从座位底下拽出来一个鼓鼓囊囊的脏兮兮的蛇皮袋子,顺势坐在过道上,脊背和头靠着座位的侧面。
我拂了拂座位,然后坐了下来,头靠在窗户上,戴着耳机,一边听歌,一边想着女孩,准备进入梦乡。
过了半小时的样子,小姑娘醒了。妈妈问:“尿吗?”小姑娘说:“尿。”妈妈领着小姑娘去了洗手间。男人也醒了,拿出个装过辣椒酱的玻璃瓶喝了两口水,继续睡觉。回来后,小姑娘继续半躺在妈妈怀里睡觉,也没听到男人说一句话。我心里想:“这爸爸当得真够呛,也不问问妈妈是否累了,需要不需要替换着抱一下,孩子是否要喝水。’
睡眼蒙咙中,我感觉有人在踢我的腿,睁开一只眼,看到是小姑娘的一条腿在座位下晃荡,随着火车的节奏在踢我呢;再看那个妈妈,已经靠着座位靠背睡着了;而那个男人,此刻正站在过道上,我看了看他,他也看了看我。我以为,那男人会帮小姑娘把腿收起来。但是,等了一刻钟,也没见他有啥动作,我只好指指姑娘的腿,示意了他一下。他轻轻地把小姑娘的腿安放舒坦,就又坐在了那个蛇皮袋子上。
凌晨5时,火车即将到达我目的地的前一站——“恐龙之乡”自贡市。男人开始收拾他的蛇皮袋子行李,做好了下车准备,女人和小姑娘却依旧在睡梦中,丝毫没有要下车的意思。
我想,看来这男人还是挺好的,可能是要等到站了再叫醒女人和孩子吧,让她们多睡几分钟。到站了,男人拎起他的蛇皮袋子就往外走,根本就没有叫醒女人和孩子。我的大脑飞快旋转:“是故意丢下这娘儿俩,还是真的忘记了?不管怎么说,不能耽误下车,先叫醒女人再说吧。”我推了推女人的胳膊,女人睁开眼。我说:“该下车了。”女人说:“还没到。”我问:“你和那男人不是一家人吗?”女人说:“我不认识他。”
我疑惑起来:“那他为什么……”
女人指了指小姑娘坐的地方:“这个座位是他的,他是从农村来城里打工的。”
(《羊城晚报》2018年5月24日,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让那个占了“我”座位的“打工男”让座,显示了“我”自私的一面,同时也反衬出让座男子的高尚。
B. 结尾“我不认识他”,既点了题还揭示了“打工男”高尚的品德。
C. 小说语言简洁但又细节生动,“鼓鼓囊囊的脏兮兮的蛇皮袋子”“装过辣椒酱的玻璃瓶”符合人物身份,还能让读者透过这些细节感受这个农民工金子般的品性。
D. 误会是小说最主要的写作技巧,我对“打工男”的误会贯穿全文,伴随误会的解开,故事也戛然而止,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2】请找出“我”对“打工男”的情感态度变化的几个层次,结合全文说出理由。
【3】很明显,“我”不是小说的主人公,为什么在小说的开头要花一定的篇幅介绍“我”的情况呢?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中引起诗人对往昔生活回忆的过渡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骏马与劣马的对比,劝勉人们要学习不止。
(3)韩愈在《师说》中阐明择师方面不分地位高低和年长年少的原则“____________”,无论年长年少,“____________”,就是老师在的地方。
(4)《芣苢》中描写采摘收获很大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有重要的地位。在《侍坐》中他嗤笑子路是因为子路“__________,__________”。
(2)《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最能表现作者性格(或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赤壁赋》中,苏轼与客在赤壁下泛舟,由眼前的景色联想到曹操《短歌行》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
(4)《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曾晳描绘了一幅在大自然里沐浴临风,一路酣歌的美丽动人的景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在《劝学》中的“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两句是从反面以水为例表达了积累的重要性,而李斯在《谏逐客书》中写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水为例说明君王应重视接纳人才。
(2)《谏太宗十思疏》中,指出君主应该选拔有才能的人,听取好的意见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谏太宗十思疏》中,指出所谓取天下易守天下难的缘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在《劝学》中用“____,____”两句,强调学习对于增加人的智慧和端正人的行为的积极作用。
(2)杜甫《登高》中,“____,____”两句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写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猿声哀怨凄惨,沙渚色彩清淡,渲染了悲凉的气氛。
(3)《赤壁赋》中用蛟龙、思妇听箫声后的反应来突出箫声的悲凉与幽怨的句子是“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曹操在《短歌行》中借用《管子•形解》中的典故,用比兴手法说明自己要虚怀若谷、渴望多纳贤才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直抒胸臆,表现诗人高洁傲岸、蔑视权贵,具有强烈反抗精神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甫在《登高》一诗中深切概写其长年漂泊他乡、老年时贫病孤苦的生活状况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琵琶行》运用侧面描写表现琵琶女弹奏技艺高超、音乐具有让人回味无穷的艺术境界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5)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勾画赤壁古战场的险要形势后,由写景转入怀人,发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慨叹,将江山之胜和怀古之情融为一体。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晚归山居
刘沧
寥落霜空木叶稀,初行郊野思依依。
秋深频忆故乡事,日暮独寻荒径归。
山影暗随云水动,钟声潜入远烟微。
娟娟唯有西林月,不惜清光照竹扉。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深秋时节,诗人独行于郊外,天空冷寂、树叶稀疏,渲染了凄清寂寥的气氛。
B.颔联写诗人回忆故乡往事,直到日暮时分才“独寻”荒径归来,心情孤寂惆怅。
C.尾联写山月的清辉洒向独居的竹扉,流露出诗人对山居恬淡生活的喜爱之情。
D.全诗从初行郊野写到月上西林,清光照竹扉,以空间为顺序写了诗人一路所见之景。
【2】请将这首诗的颈联与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陶潜《归园田居》)进行比较,从写景手法和意境两个角度作简要分析。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一)
村陌有犬为人所弃者。张元见之,即收而养之。其叔父怒日:“何用此为?”将欲更弃之。元对日:“有生之数,莫不重其性命。若天生天杀,自然之理。今为人所弃而死,非其道也。若见而不收养,无仁心也。”叔父感其言,遂许焉。明年,犬随叔父夜行。叔父为蛇所啮,仆地不得行。犬亟奔至家,汪汪之声不已。张元怪之,随犬出门,见叔父几死。速延医治之,不日而愈。自此,叔父视犬如亲。
(二)
李家洼佃户董某父死,遗一牛,老且跛,将鬻①于屠肆。牛逸,至其父墓前,伏地僵卧,牵挽鞭捶皆不起。村人闻是事,络绎来视。忽邻叟刘某愤然至,以杖击牛日:“其父堕河,何预于汝?使随波漂流,充鱼鳖食,岂不大善!汝无故多事,引之使出,多活十余年,致其奉养,病医药,死棺敛。且留此一坟,岁需祭扫,为董氏子孙无穷累。汝罪大矣!就死汝分,牟牟②者何为?”盖其父尝堕深水中,牛随之跃入,牵其尾得出也。董初不知此事,闻之大惭,自批其颊曰:“我乃非人!”急引归。数月后,病死,泣而埋之。
[注]①鬻(yù):卖。②牟牟:通“哞哞”,牛叫声。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张元怪之(责备)
B.速延医治之(邀请)
C.遗一牛,老且跛(留下)
D.引之使出(牵,拉)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今为人所弃而死 不足为外人道也
B.若见而不收养 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C.将鬻于屠肆 美于徐公
D.以杖击牛曰 不以人废言
【3】翻译下列句子。
①岁需祭扫,为董氏子孙无穷累。
②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教育的幸福,首先在于能够培育出懂事的孩子:懂得感恩,懂得珍惜。
今年高考,最后一门考试结束后,某中学考点外,一个身着黄色T恤的高个男孩,走到母亲跟前,突然跪下来,说:“妈,谢谢您,这些年您辛苦了!”反应不及的母亲一下子被这幸福懵住了,双手抱住孩子的头哭了出来。原来为了儿子,母亲李女士停掉了服装生意,专门陪读陪考……
对此引发你哪些感触与思考?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题目自拟,体裁不限,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