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新余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三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   检:检讨过失

    B. 声非加疾也,而闻者   彰:清楚

    C. 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拱手:形容毫不费力

    D.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出人:超出一般人

     

  • 2、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加点的词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君子博学而参省乎己 B.学而大遗

    C.成德 D.是故益圣

  • 3、下列选项中破折号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两侧的山岭壁立千仞,危岩耸立。岭间很是疏宽,四维合壁,托举起一个平原——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A.“你的这位小姐满肚子以为自己不会好了,她有什么心事吗?”“她——她希望有一天能画那不勒斯海湾。”苏艾说。

    B.我甘心将这些台衔让给别人,在我自己的大名下面,毫不踌躇地写上——说书人,一个世人特准的撒谎家!

    C.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间里总共不过两分钟,等我们再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永远地睡着了。

    D.我看完第一篇就翻不开了:书没有切边。一个矮小而结实的日本人——内山老板走了过来。

  • 4、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作为一个敏感、单纯、热情而富有诗人气质的小说家,巴金把创作作为自己生活的有机部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加上他又总是常常带着感情去描写和讴歌青春,所以首先被广大青年读者欢迎,成为青年信赖的朋友。

    ①坦诚地描写和记录自己的生活经验

    ②坦诚地记录和描写自己的生活经验

    ③表达自己对生活独特的理解和追求

    ④抒发自己对生活独特的追求和理解

    ⑤在他那里,生活与艺术,人品与文品,是合二为一的

    ⑥在他这里,艺术与生活,文品与人品,是合二为一的

    A. ①④⑤

    B. ②③⑤

    C. ①③⑥

    D. ②③⑥

  • 5、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 多年不见的老朋友送了我一份大礼,我推辞不了,只好笑纳了。

    B. 8月12日是贵校70周年校庆的日子,作为市长,我一定光临。

    C. 我们家的家教很严,令尊常常告诫我们,到社会上要清清白白做人。

    D. 令郎不愧是丹青世家子弟,他画的马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家山

    踏遍中华窥两戒,无双毕竟是家山。(龚自珍)

    ——题记

    ①年轻时,我喜欢独自哼唱苏联名歌《喀秋莎》。只要“正当梨花开遍了天涯……”溜出嘴边,一种轻纱薄雾般的温馨感,便导引我返回医巫闾山脚下的故乡。其实,故乡影像,在我少年时橙色的梦里并不是很清晰、很确切,一切兰因絮果毕落于苍茫之中,只觉得家就是山,山就是家。只要推开屋舍的后门,闾山清泠泠、水洇洇的翠影,伴着天涯云树,便赫然闪现在眼前。当然最好是在久雨新晴的夏日,或者气爽天高的初秋,大地饱绽着新鲜,充满了泼辣的生机。

    ②我第一次亲近闾山,恰逢梨花开得正闹的时节。山坡上,原野里,到处泛滥着浩荡的春潮,浮荡起连天的雪浪。我们乘坐马车,沿着一条蜿蜒曲折的土路,穿行于花林树丛中,像是闯进了茫无际涯的香雪海,又仿佛粉白翠绿的万顷花云浮荡在我们的头顶上。几十年间,这个景象始终定格在我的记忆之窗上,只要闭上眼睛,它便立刻浮现出来,特别是当我听到那首名歌《喀秋莎》的时候。

    ③盛夏的一天,我同三位文友聚坐在北京地坛的一间小亭子里。一番豪雨过去,松林里的空气格外清鲜、凉爽。大家谈论的话题是退休后到哪里觅个合意的住所。一位说,老家烟台最为理想,碧树隐红楼,一枕清幽,春季繁花簇簇,夏天浓荫翳日,冬日又比较暖和。另一位来自云贵高原,他的首选是春城昆明。在北京闯荡了二十多年的小魏说,他想在地坛附近赁屋小住,风晨月夕,伴着虫吟鸟唱,到地坛信步闲游。他的这种想法马上遭到了质疑,大家都说他是受了史铁生的影响。地坛是史氏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那里几乎灌注了他全部的情感,可别人未必受得住那份苍凉与寂寞。大家谈笑风生,颇有孔门四子“各言尔志”的意趣。当三人把目光转向我时,我说,我要回闾山老家。

    ④我出生在闾山脚下。父亲望子成龙,希望我有所作为,便给我取了这个名字。六岁进私塾,校歌头两句就是“闾左辽西我校在,钟灵毓秀作英才”。及长,读到《湛然居士文集》,发现元朝宰相耶律楚材在他七百多首的诗作中,忆及闾山的竟有二十来首。原来,耶律楚材生在北京,祖籍却在闾山西麓,那里也是他父亲及两个哥哥的庐墓所在。十几岁时,他曾回到闾山读了几年书。后来辅佐元太祖万里西征,而闾山旧隐仍然时萦梦寐,有诗可证:“闾山旧隐天涯远,梦里思归梦亦难。”回到大都之后,日理万机,但家山依然刻刻在念。他向往着回归退隐:“何时致政闾山去,三径依然松菊寒。”只是,这个愿望始终未能实现,直到五十四岁生命终结之时,他还在宵衣旰食,勤劳王室。这些颇像当年的卧龙先生,他出山辅佐刘备时嘱托自己的弟弟:“汝可躬耕于此,勿得荒芜田亩。待我功成之日,即当归隐。”谁知命运之神搬了个道岔,出师未捷身先死,星陨秋风五丈原。生命在卧龙身上停止时,正好也是五十四岁。

    ⑤早在先秦典籍《周礼》中,即有关于全国名山“五岳五镇”的记载,五镇之一即为东北医巫闾。“医巫闾”系东胡语音译,意为“大山”。闾山在东北“三大名山”中尤负盛誉,风景绝佳,历代文人骚客登临寄兴,抒写情怀,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文。较之于水,山更切近禅关,远于人境,望之辄有潇洒出尘之想。而此间瘦劲的奇松,幽峭的危岩,以及丰富的神话传说,饶有一种清寒入骨的丰神和超然绝俗的意蕴。

    ⑥闾山自东北逶迤西南,绵延百里。其地为塞外草原文明与农耕文明、游牧民族文化同汉族文化交融互汇的结合带。如果说,“整个内蒙古是古代游牧民族的历史舞台”,呼伦贝尔草原“是他们的武库、粮仓和练兵场”,那么,闾山一线则是他们研习中原文化、接受华风洗礼的大课堂。辽朝以来,此间文风夙盛,耶律倍和他的八世孙耶律楚材先后在闾山佳胜处建立了读书堂,殿宇岿然,书香袅绕,千载以还,旧貌一直保持完好。

    ⑦闾山内外,碑碣如林,题刻触目可见,仅北镇庙即有五十六座诗文碑,其中,元代的达十二座。过去这一带私塾多,读书人多,藏书家多。现在,文化教育事业仍很发达,学书作画蔚然成风。山里民风淳朴,较少世故,只是由于过分质直、认真,有时不免透出几分呆气。当地流传着这样一个趣话,有个过路人向一位老者问询:“到大观音阁还得走多长时间?”老者瞪目不答。问路人以为遇见个聋子,便顾自向前走去。不料,刚刚迈出几步,便听老者在后面招呼:“回来,我告诉你,再有一袋烟工夫就到了。”那人怪他开始时何以不说,他说:“当时我不知道你的步子有多大。”逗得问路人噗嗤笑了。

    ⑧不到闾山,已经十几年了。这次旧游重到,感觉风物依然。在商品大潮滚滚滔滔、无远弗届的今天,山上山下仍是清幽雅静,整洁一新,没有看到其他名山胜境常见的香烟缭绕、市声鼎沸的景象,置身其间,确有一种回归自然、陶然忘机的感觉。东道主嫌游人稀少,希望我能帮助向外宣扬一下。我说,天生丽质少人识,未必就是坏事。假如它也像有些地方那样,仕女如云,摩肩接踵,恐怕这块心灵的憩园也就化为乌有了。

    ⑨最后应该说明,耶律倍的读书堂,这次我并没有蹑履亲登,因为它高踞于闾山绝顶,实在太险峻了。像这类需要仰头方可逼视的事物,毕竟总觉得离平常心太远,因此,不去攀援也好。

    (取材于王充闾的同名散文)

    【1】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宵衣旰食:为处理国事而辛勒地工作

    B.搬了个道岔:改变了人生轨迹

    C.无远弗届:广泛地渗透,深入地影响

    D.陶然忘机:悠然闲适得忘了重要事情

    【2】下列对作品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喜欢苏联民歌《喀秋莎》中“正当梨花开遍了天涯”这句歌词,因而家乡梨花盛开的情景在记忆中特别清晰。

    B.文章写元朝宰相耶律楚材一生勤于政事、忠心尽职,欲晚年退隐家乡而不得愿,其中寄寓了作者的悲愤之情。

    C.闾山地区文风夙盛,读书人多,诗文碑林立,这与历史上它是游牧民族文化同汉族文化交融相汇的结合带有关。

    D.耶律倍的读书堂位于闾山山顶,殿宇岿然,旧貌完好;但由于山路过于险峻,作者没能登临观览,不免感到遗憾。

    【3】作者引用诗句“踏遍中华窥两戒,无双毕竟是家山”来表达他对家乡的热爱,作者笔下的家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

    【4】文中说,地坛是史铁生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很多文学作品中,某个地方也与某个人物关系密切。请从下列提示中任选一个,谈谈你对某个地方与某个人物这种关系的理解。要求:有观点,并结合作品内容合理分析。

    提示:①周公馆与周朴园(或:周公馆与繁漪、周公馆与鲁侍萍)(《雷雨》)②鲁镇与祥林嫂(《祝福》)③贾府与林黛玉(《红楼梦》)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中表明作者在黑暗混乱的社会中烦闷失意、走投无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归园田居(其一)》中,诗人用鸟和鱼来表达对田园和自由的向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的《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夸张的手法将箫声写得具体可感,形象细腻。

  • 8、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上半阕着重写景,写景的角度多样,从仰视和俯视角度写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中写河畔金柳的倩影在心头萦绕的两句是:__________

    (3)《荆轲刺秦王》易水送别片段中表现宾客同仇敌忾的画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4)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____________,不仁。(《烛之武退秦师》)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中与成语“方凿圆枘,,意思相似,表达“道不同不相为谋”之感的两句是:________

    (2)在《离骚》中,屈原用“____________”表达不怕粉身碎骨、坚守自己志向的决心。

    (3)《涉江采芙蓉》中既抒发主人公担忧此生无缘相聚的忧伤,又表达自己对爱情忠 贞不渝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

    (4)《短歌行》中曹操以周公自比,表明自己求贤不懈的耿耿赤诚的诗句是:___________

    (5)陶渊明在《归园田居(其一》中表达自己渴求摆脱束缚、向往回归田园的急迫心 情的诗句是:_________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写诗人回乡开荒种地,过田园生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沁园春·长沙》中,诗人旧地重游,引发对往昔生活的回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

    (3)《短歌行》中,曹操用周公的典故表现了他求贤若渴心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

    (4)杜甫在《登高》中发出“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慨,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也蕴含着与生命的衰弱顽强抗争的精神。

    (5)韩愈的《师说》是写给少年李蟠的。文末点出李蟠的文章爱好,而“___________”,说明了李蟠的儒学修养。

    (6)《声声慢》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独坐无聊、内心苦闷之状,用口语化的词句,异常贴切地将词人那孤凄、无聊、苦闷、激愤、无望的复杂心绪极其传神地表达了出来。

    (7)《梦游天姥吟留别》最能体现李白性格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琵琶行》中,写出乐音越来越低沉,以至停顿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绘仙人衣着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岳阳楼记》中的古仁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管身处朝廷还是身处江湖,他们都有心怀天下的博大胸襟。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登楼

    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注:①本诗为杜甫客居成都所作。②梁甫吟:《三国志》记载诸葛亮躬耕南亩时,好为《梁甫吟》。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点名题意,提挈全篇,“花近高楼”是眼中所见,以乐景写哀情;“登临”二字以高屋建瓴之势领起下文的种种观感。

    B.颔联描写锦江春色,是登楼所见,锦江流水挟着春色从天边汹涌而来,玉垒山浮云飘忽起灭,正像古今世势的风云变幻。

    C.颈联议论天下大势,是登楼所想,北极象征大唐政权,但君主昏庸;后句是对入侵者的警告,忧虑中透露出坚定的信念。

    D.杜诗格律谨严,意境雄浑。诗中以“天地”对“古今”,“北极”对“西山”,时空相应,对仗工整;意境宏阔悠远。

    【2】“伤”是本诗的诗眼,请结合全诗谈谈诗人表达了哪些思想感情。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学事焉,乃征为廷尉。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

    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

    贾生既辞往行,闻长沙卑湿,自以寿不得长,又以去,意不自得。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后岁余,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

    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听。

    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贾生之死时年三十三矣。

    (摘自《史记·列传第二十四》)

    (注)①釐(xī):胙肉,祭过神的福食;受釐,一种祈神降福的仪式。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

    B.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

    C.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

    D.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郡,古代行政区域,始见于春秋时期,秦代以前比县小,从秦代起比县大。

    B.服色,每个王朝都有自己崇尚的颜色,“易服饰”被认为是关系到国运的大事。

    C.侯,古代五等爵位的第二等,又特指君主,可指诸侯,后又泛指达官贵人。

    D.谪,封建时代把高级官吏降职并调到边远地方做官,类似的说法还有“迁”。

    【3】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贾生富有才华,得到提拔。他十八岁时,就以能赋诗写文章闻名郡里,二十多岁成为最年轻的博士,得到孝文帝的喜爱,一年之内被破格提拔为太中大夫。

    B.贾生受到嫉妒,被贬长沙。孝文帝想要把贾生提拔到公卿的位置上,绛侯周勃、颍阴侯灌婴等人嫉妒他,在孝文帝面前诋毁他,于是孝文帝把他贬谪到长沙。

    C.贾生心情郁闷,凭吊屈原。贾生前往长沙,自认不适应长沙的气候,寿命不会长久,又想到是被贬而来,心情抑郁,在渡湘江时,作了一首诗,来凭吊屈原。

    D.贾生多次上书,未被采纳。贾生谏阻封淮南厉王的四个儿子都为列侯;他多次上书,诸侯封地有的连接好几个郡,可以逐渐削减他们的封地,文帝均未采纳。

    【4】把文中画线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

    (2)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

    【5】孝文帝把贾谊从博士破格提拔为太中大夫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语文学习关系到一个人的终身发展,社会整体的语文素养关系到国家的软实力和文化自信。对于中学生来说,语文素养的提升主要有三条途径: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阅读、社会生活实践。学好语文是同学们的共同愿望。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根据材料,从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出发,比较上述三条途径,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写一篇文章,在“提升语文素养之我谈”的语文学习交流会上发言。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