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石家庄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三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各组中全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①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②张良出,要项伯

    ③共其乏困 ④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⑤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⑥秦伯说,与郑人盟

    ⑦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⑧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A.①③⑥⑦ B.②③④⑦ C.④⑤⑥⑧ D.①②⑤⑧

  • 2、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lěi)  鱼(jué)  酩酊(mǐng dǐng) 风一时(mǐ)

    B. 或(jiàn)  寒(chen) 惊(hài)  人所难(qiǎng)

    C. (ní)  作(yī) 斜(nì)  目而视(chēng)

    D. (hāo)  租(lìn)  肉(tǎn)  颈之交(wěn)

  •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我的同桌学习非常认真,每堂课都仔细听讲,课间的几分钟也在安之若素地写作业,神情十分专注,因此学习效率极高。

    ②我们既要对事业发展充满信心,又要对可能出现的问题保持警觉,审时度势,推动党和国家的事业稳中求进,行稳致远。

    ③防范并化解风险,要善于运用底线思维,凡事先从坏处着想,努力争取最好结果,做到未雨绸缪,有备无患,把握主动权。

    ④成功必须经历风雨,投人能一步踏上最高层。霍金的人生可谓五风十雨,但经历苦难的他终获成功。

    ⑤尽管某歌手因负面新闻被人民日报、新华网等官方媒体多次批评,但不少的粉丝仍然对他穷追不舍,为其行为百般辩护。

    ⑥在前进的道路上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越是取得成绩的时候,越要如履薄冰,越要居安思危,绝不能犯战略性、原则错误。

    A.①④⑤ B.①③④ C.②③⑥ D.②⑤⑥

  • 4、下列各项中填在横线上最得体的一项是(  )

    某校学生吴笑天在全国作文大赛中获得一等奖。校长在国旗下讲话时向全校师生介绍说:“   。”

    A.笑天同学忝获全国一等奖,成为文学领域的佼佼者。这是他勤奋努力的结果,也是敝校老师精心培育的成果。

    B.笑天同学忝获全国一等奖,成为文学领域的佼佼者。这是他笔耕不辍的结果,也是我校老师精心培育的成果。

    C.笑天同学荣获全国一等奖,成为我校学子的骄傲。这是他笔耕不辍的结果,也是敝校老师精心培育的成果。

    D.笑天同学荣获全国一等奖,成为我校学子的骄傲。这是他勤奋努力的结果,也是我校老师精心培育的成果。

  • 5、下列句子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 某某助人为乐后大方地说:“这算得了什么,以后要是再有困难,可以继续到府上来找我。”

    B. 某连载作家联系责任编辑说:“这个月的稿子还有些问题,请再给我几日斧正一下。”

    C. 某客服回复顾客:“如果您对该产品有兴趣,请垂询以下经办人。我们将尽快回复您。”

    D. 电视剧《井冈山》中,毛泽东对众战士说:“此次我们两个团下山,可谓是倾巢而出,千万要小心。”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仁慧

    汪曾祺

    小时候,我的母亲盼我能长命百岁,让我在观音庵里寄了名。庵里的住持我已经记不得她的法名,我的祖母叫她二师父。

    二师父是个面色微黄的胖胖的中年尼姑,是个很忠厚的人,一天只是潜心念佛,对庵里的事不大过问。在她当家的这几年,弄得庵里佛事稀少,香火冷落,房屋漏雨,院子里长满了荒草,一片败落景象。庵里的尼姑背后管她叫“二无用”。

    二无用也知道自己无用,就退居下来,由仁慧来当家。

    仁慧是个能干人。

    二师父大门不出,仁慧对施主家走动很勤。谁家老太太生日,她要去拜寿。谁家小少爷满月,她去送长命锁。每到年下,她就会带一个小尼姑,提了食盒,用小瓷坛装了四色咸莱给我的祖母送去。别的施主家想来也是如此。观音庵的咸莱非常好吃,是风过了再腌的,吃起来不是苦咸苦咸,带点甜味。祖母收了咸菜,道一声:“叫你费心。”随即取十块钱放在食盒里。仁慧再三推辞,祖母说:“就算是这一年的灯油钱。”

    仁慧到年底,用咸菜总能换了百十块钱。

    她请瓦匠来检了漏,请木匠修理了窗桶。窗桶上尘土堆积的福扇纸全都撕下来,换了新的。院子里的杂草全锄了,养了四大缸荷花。正殿前种了两棵玉兰。她说:“施主到庵堂寺庙,图个幽静。荒荒凉凉的,连个坐坐的地方都没有,谁还愿意来烧香拜佛?”

    我的祖母隔一阵就要到观音庵看看,她的散生日都是在观音庵过的。那天总要在观音庵吃一顿素斋。素斋最好吃的是香蕈(冬菇)饺子。荠菜、香干末作馅,包成薄皮小饺子,油炸透酥,倾入滚开的香覃汤,嗤啦有声,以勺舀食,香美无比。

    仁慧募化到一笔重款,把正殿修缮油漆了一下。正殿完工,菩萨“开光”之日,请赞助施主都来参与盛典。这一天观音庵气象庄严,香烟缭绕,花木灼灼,佛曰增辉。施主们礼赞拜佛之后,在过厅里设了四桌素筵。素鸡、素鸭、素鱼、素火腿……使这些吃长斋的施主们最不能忘的是香覃饺子。

    二师父对仁慧这样的做法很不以为然,说:“这叫做什么?观音庵是清静佛地,现在成了一个素莱馆!”但是合庵尼僧都支持她。

    尤其使二师父不能容忍的,是仁慧学会了放焰口。放焰口本是和尚的事,从来没有尼姑放焰口的。仁慧想:一天老是敲木鱼念那几本经有什么意思?为什么尼姑就不能放焰口?哪本戒律里有过这样的规定?她要学。善因寺常做水陆道场,她去看了几次,大体能够记住。她去请教了善因寺的方丈铁桥。铁桥听说一个尼姑想学放焰口,很惊奇,就一字一句地教了她。她学会了,就找了本庵几个聪明尼姑和别的庵里的也不大守本分的年轻尼姑,学起放焰口来。起初只是在本庵演习。咳,还真像那么回事。尼姑放焰口,这是新鲜事。于是招来一些善男信女参观。你别说,这十几个尼姑的声音真是又甜又脆,比起和尚的癞猫嗓子要好听得多。仁慧正座,穿金蓝大红袈裟,戴八辫莲花毗卢帽,两边两条杏黄飘带,美极了!于是渐渐有人家请仁慧等一班尼姑去放焰口,不再有人议论。

    观音庵气象兴旺,生机蓬勃。

    解放。

    土改。

    土改工作队没收了观音庵的田产,征用了观音庵的房屋。

    观音庵的尼姑大部分还了俗,有的嫁了人。

    有的尼姑劝仁慧还俗。

    “还俗?嫁人?”

    仁慧摇头。

    她离开了本地,云游四方,行踪不定。西湖住几天,邓尉住几天,峨眉住几天,九华山住几天。

    有许多关于仁慧的谣言。有些谣言仁慧也听到了,一笑置之。

    仁慧后来在镇江北固山开了一家菜根香素菜馆,卖素菜、素西、包子,生意很好。菜根香的名菜是香蕈饺子。

    菜根香站稳了脚,仁慧把它交给别人经管,她又去云游四方。西湖住几天,邓尉住几天,峨眉住几天,九华山住几天。

    仁慧六十开外了,望之如四十许人。

    (摘编自《小说家》)

    【1】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通篇以第一人称“我”的孩童视角展开叙述,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按照时间顺序铺开叙述,也使得故事条理清晰。

    B.小说开篇点出“二师父”,接着描写观音庵的衰败景象,是为了引出主人公仁慧,并以二师父的无用反衬仁慧的能干。

    C.小说语言平实质朴,寥寥几笔就能活化场景和人物,富有生活气息,将仁慧的一生叙写得有滋有味,体现了汪曾棋“淡而有味”的语言风格。

    D.小说善于运用细节描写展示细微之处,如“倾入滚开的香草汤,嗤啦有声,以勺舀食,香美无比”,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感。

    【2】文中说“仁慧是个能干人”,请结合内容分析她的“能干”有哪些具体表现。

    【3】作者在文中多次提到香覃饺子,请结合内容分析它在文中的作用。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劝学》中以马为喻,从反面论证学习需要坚持不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借写天台山的高耸,从侧面衬托天姥山的巍峨高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月”是古诗文常见意象,古人或用“月”寄托感怀,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写道“______________”;或用“月”表达对贤才的思慕,如曹操《短歌行》中写道“_______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参差荇菜,左右流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诗经·关雎》)

    (2)辛苦遭逢起一经,____________________,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零丁洋》)

    (3)《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一段“ 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了荆轲决然赴秦、义无反顾的精神风貌。

  • 9、按要求填空。

    ⑴蒹葭萋萋,__________。所谓伊人,_________。(《诗经·秦风》)

    ⑵陶渊明的《饮酒(其五)》中,最能体现他生活状态之恬淡闲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而“________________”两句,既是写景,也是抒情寓理。

  • 10、(1)《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借酒抒怀,表达了对坎坷人生的感慨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赞叹刘裕挥军北伐时气势勇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声声慢》中写作者寻觅无着,酒难消愁的句子是:“三杯两盏淡酒,_____________”。

     

  • 11、按要求填空。

    (1)____________,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2)____________,人道是,___________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又何羡乎!(苏轼《赤壁赋》)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秋风(其二)

    杜甫

    秋风淅淅吹我衣,东流之外西日微。

    天清小城捣练急,石古细路行人稀。

    不知明月为谁好,早晚孤帆他夜归。

    会将白发倚庭树,故因池台今是非。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的第一句直陈题目,写秋风的声响,又以“我衣”二字代人入境,让人似感身上寒意,为全诗奠定基调。

    B.第二句和“不尽长江滚滚来”都表达了时光流逝、桑榆晚景的感伤,都营造了凄婉、压抑之境。

    C.诗的前四句重在写景,诗人身上所感到的,眼中所见到的,耳中所听到的,天地四方,暮景处处,寒冷凄绝。

    D.第七句中“白发”运用了借代的手法,代指白发苍苍的老人:“庭树”则化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眄庭柯以怡颜”。

    【2】赏析颔联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两段文字,完成小题。

    甲 《游褒禅山记》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乙 《治官如治家》

    治官如治家,古人尝有是训矣。盖一家之事,无缓急巨细,皆所当知;有所不知,则有所不治也。况牧民之长,百责所丛,若庠序,若传置,若仓廥,若囹圄,若沟洫,若桥障,凡所司者甚众也。相时度力,弊者葺之,污者洁之,堙者疏之,缺者补之,旧所无有者经营之。若曰彼之不修何预我事瞬夕代去自苦奚为此念一萌则庶务皆堕矣。前辈谓:公家之务,一毫不尽其心,即为苟禄,获罪于天。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火尚足以也 明:照明

    B.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之 相:察看

    C. 以近 夷:平坦

    D. 古人尝有是矣 训:教诲

    2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若曰彼之不修/何预我事/瞬夕代去/自苦奚为/此念一萌/则庶务皆堕矣

    B. 若曰/彼之不修何预/我事瞬夕代去/自苦奚为/此念一萌/则庶务皆堕矣

    C. 若曰彼之不修/何预我事/瞬夕代去自苦/奚为此念/一萌则庶务皆堕矣

    D. 若曰/彼之不修何预/我事瞬夕代去自苦/奚为此念/一萌则庶务皆堕矣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游褒禅山记》的第三段提示了志、力、物三者的辩证关系,体现了作者既重视主观努力,又重视客观条件的相互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B. 《游褒禅山记》中,作者对古人求思之深作了赞扬,但对古人没有得出自己这样深刻的结论,也很惋惜。

    C. 《游褒禅山记》中作者用对比和层层深入的方法说理,所阐述的道理具有普遍意义。

    D. 乙段文字中表明治官如治家,凡事当如,而官府所司范围更广,责任更重,因此治官更应尽心。

    4翻译文中划横线句子。

    (1)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2)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3)盖一家之事,无缓急巨细,皆所当知;有所不知,则有所不治也。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请以“四季”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话题作文自定角度、自选体裁、自拟题目;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如需要可用“XXX”代替;不少于6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