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佛山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三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又不肯   竟:竟然

    B.何兴之   暴:暴力

    C.乃持项王头   视:通“示”,出示,给…看

    D.今不恤士卒而从其私,非社稷之臣   徇:为……而死

     

  • 2、下列有关课文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荆轲剌秦王》选自《战国策》,《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学著作。《荆轲剌秦王》文中两个最精彩的场面是易水送别和廷剌秦王。

    B《史记》,西汉史学家司马迁著,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记述了黄帝到汉武帝时长达三千年的历史,其人物传记开我国史传文学的先河,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C春秋时期有公、候、伯、子、男五等爵位,《烛之武退秦师》中的晋文公、秦穆公都是公爵。

    D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县(今余杭)人现代诗人、翻译家。《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由此他也获得了雨巷诗人的称号。

     

  • 3、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因为除了打骂之外,还有更巧妙的方法,譬如派给你难做的“生活”,或者调你去做不愿意去做的工作。

    所以,外头工人里面的狡猾分子,就常常用送节礼巴结拿莫温的手段,来保障自己的安全。

    外头工人在抱怨这种额外的负担,而包身工却在羡慕这种可以自主地拿出钱来贿赂工头的权利

    实际上,拿莫温对待外头工人,也并不怎样客气

    拿出血汗换的钱来孝敬工头,在她们当然是一种难堪的负担,但是在包身工,那是连这种送礼的权利也没有的

    A①②④③⑤ B④①②⑤③   C⑤②①③④ D④①③⑤②

     

  •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当史前人类遭受大洪水致命的灭顶之灾时,他们能有什么慰藉呢?

    B. 假如我们每个人都能见贤思齐,以人之长补己之短,那么我们每天都会有进步,生活也会因此变得愈加美好。

    C. 名牌产品是一座城市的“亮点”,能给城市经济的发展带来巨大机遇,这是有目共睹的。

    D. 经销商与生产厂家互相勾结,将一些原本就卖不出的产品堂而皇之地拿着补贴进行销售,牟取暴利。

     

  • 5、对下列各句加点词的意义及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今其智不能及

    ②见犯死,重负国

    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④君我降,与君为兄弟。

    A. 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B. 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C. 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 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轮椅上的背影

    张守仁

    ①史铁生离开我们已经一年了。他离去时坐在轮椅上安详的背影,一直在我眼前晃动。

    ②上世纪70年代初,命运将双腿瘫痪的史铁生限制在轮椅上。近三十年来,他坐的轮椅运载着他内心的沉思、忧郁、痛苦、梦想、爱恋、探寻、追问,徘徊在地坛柏阴下的草地上,出现在北京、上海、杭州、纽约、北欧的文学集会、笔会上。这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一道特异的风景。他的轮椅像磁铁一样吸引着千万文学爱好者的目光。我和陈建功等在不同的场合,争着推过、抬过他的轮椅。在推和抬的过程里,在近距离交谈、接触中,我在铁生脸上看到过羞涩、感激的表情,但他的脊梁始终是挺直的、坚韧的、不屈的。

    ③自称主业是生病、写作是业余的史铁生曾经说过: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世上只有善于哲思、钢铁般的汉子,才能如此从容地踏上生命的归程。2010年12月31日凌晨3点46分,铁生因突发脑溢血匆匆离开了我们。仅仅过了4天,即2011年1月4日,铁生60岁生日,在京东大山子798艺术区那包豪斯建筑风格的高大厂房里,由铁迷们发动举办了有上千人参加的追思会。厂房墙壁上挂满了铁生放大了的笑容可掬的照片,会场入口处,彩照上的史铁生,坐在轮椅上微笑着迎接每一位进门的来宾。照片下红纸白字摘引着他写的诗篇《节日》中的句子:啊,节日已经来临/请费心把我抬稳/躲开哀悼/挽联、黑纱和花篮/最后的路程/要随心所愿……铁生夫人陈希米身围粉色披肩,与朋友握手交谈,并致辞感谢。会场上醒目的是,竖立的铁丝网罩上,用玫瑰花枝做别针,插满了黑纸留言片上洁白的祝福,以至远远望去,它已成为一堵垂直的花墙。

    ④高大的厂房下,人头攒动,鲜花飘香,烛光摇曳,热气腾腾。

    ⑤中央电视台的张越,主持了追思会。中国传媒大学鲁景超教授特地带领一班最好的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诵了铁生的作品。铁生的至交们站起来向众人回忆:他有写作天赋、会针灸、能画画、善待人;文革禁书时期,他参与放风、偷书;腿残者的暗恋之苦,使他难于排遣;有时阴暗情绪袭来,恨天不公,怒把玻璃板砸碎……

    ⑥从天津赶来的医生向全体与会者报告了最新消息,说根据史铁生捐献肝脏的遗愿,已把配型好的脏器移植入一个38岁的患者身上,如今那位患者已能下地走动——人们闻讯,会场上响起狂风暴雨般的掌声,声浪几欲把房顶掀开。医生说:铁生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一直坚持着,弥留之际挣扎着挨到天津红十字会来取器官的大夫奔进医院走向他床边,他才舒缓地呼出最后一口气,好让所捐献的器官一直处在血液正常灌注的鲜活状态。肝脏移植国际权威、卫生部副部长黄洁夫教授动情地对大家说:史铁生20多岁就因下肢瘫痪坐到了轮椅上,无法像大家一样站起来走路,但是他的死却让他稳稳地站立起来,还攀上了人之道德的高坡,成为一个爱人超己的生命典范。

    ⑦我听到这儿,眼睛湿润起来,深感铁生的精神境界已臻极致:他悄悄地走了,没有带走什么,只留下爱,把还有用的器官一一分赠给急需的生者,祈盼他们活得更精彩。啊,铁生,我的好兄弟,我要拥有什么样的语言才配赞颂你如此洁净的灵魂,这般利他的情怀!我抱憾于、痛悔于自己文学语汇的寡乏,笔力不逮,以致不能生动描绘你真实的形象。

    ⑧铁生离开我们一年了。他离去时坐在轮椅上远行的背影,像座大理石雕塑似的,一直清晰地挺立在我眼前……

    (选自《散文·海外版》2012年第2期,有删节)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②段“一道特异的风景”是指史铁生近三十年来,坐在轮椅上坚强地走南闯北,参加中外文学集会、笔会的令人炫目的风采。

    B.文章第③段引用《节日》中的诗句,用意是交代追思会场布置的理由,渲染欢乐的气氛,以乐衬哀,寄托思念之情。

    C.文章第⑦段写作者的内心感受,用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既揭示了史铁生博爱利他的精神境界,又表达了作者无限的赞颂之情。

    D.文章标题“轮椅上的背影”是文章的线索。文章①⑧段都点出背影,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严谨,形象地描绘出史铁生的安详高大的形象,并含蓄地传达出作者的思念追忆之情。

    【2】以追思会为中心,人们用哪些方式来表达对史铁生的思念的?请结合原文简要概括。

    【3】请谈谈你对第③段引用的史铁生“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这句话的理解。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的部分。

    (1)杜甫在《登高》中发出:“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慨,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也蕴含着与生命的衰弱顽强抗争的精神。(2)王维在《山居秋暝》中以动写静,以有声衬无声来突出山的幽静环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3)孔子曰:“学而时习之”,又说:“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荀子在《劝学》中提出 “______________” 的观点,继承并发展了孔子对学习的认识。

     

  • 8、(1)苏洵用精妙的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象地批判了六国的赂秦行为。

    (2)《六国论》中“认为不赂者以赂者丧”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询问弟子的治国志向,他首先从自己谈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消除弟子顾虑。

    (4)《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从“____________”一句可以看出子路的性格直率。

    (5)在《阿房宫赋》中,杜牧批判秦统治者穷奢极欲,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揭露其疯狂掠夺财富而大肆挥霍的暴行。

    (6)在《阿房宫赋》中,文末总结秦国灭亡的教训,并借以讽今,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告诫今人如果不从秦的灭亡中引以为戒,仍要重蹈历史覆辙。

  • 9、补写出下列句 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以桑叶的枯黄飘落来比喻女子的憔 悴和被弃的句子是: “_________。”

    (2)屈原在《离骚》中深 感于人民的痛苦处境,表达对人民深 切同情的句子是:“______”。

    (3)曹操在《短歌行》中借用《诗经•小雅•鹿鸣》的句 子 “_____________”来表达宾主欢聚的欣喜心情。

    (4)苏轼《赤壁赋》中用侧面描写的手法突出客人洞箫 声的婉转凄切的句子是:“______”。

    (5)针对当时魏晋 名士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王羲之提 出了自己的观点来加以批评:“_______   ”

    (6)杜牧在《阿房宫 赋》中总结六国和秦国 灭亡的历史教训后,提醒当朝统治者不要重蹈秦 国灭亡覆辙的句子是 “________”。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双调词的创作,上片和下片的过渡很重要、很讲究,如毛泽东《沁园春·雪》中的过渡“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两句,巧妙地由景过渡到人。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作用与上述两句相似。

    (2)“风”经常撩动诗人的情思。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___”一句渲染悲凉气氛,引发诗人无尽愁绪;李煜《虞美人》中也正是“______________”一句牵引出词人的故国之思。

    (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_______________”一句表现了冉有对自己治国才能的肯定,但对于礼乐教化,就只能“______________”,这表现了冉有的谦虚谨慎。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没有人是天生懂道理的”,这与《师说》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致。

    (2)《劝学》中作者连用“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揖”四个比喻,从见、闻、陆、水等方面阐明了在实际生活中由于利用和借助外界条件所起的重要作用,从而说明人借助学习,就能弥补自己的不足,取得更显著的成效。最后由此得出结论:   “________,________”。

    (3)《爱莲说》中,周敦颐运用正村手法塑造莲花的形象,评价菊花是“   ”,莲花是“花之君子者也”,更突出了对莲花的喜爱。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文后各题。

    将去洛阳,灯下感赋

    陈维崧

    露幌风帘思不禁,巡檐背手重沉吟。

    一城汉苑隋宫地,几夜零砧断杵心?

    菊到将离分客瘦,天因离别酿秋阴。

    偃师明发应回首,洛水嵩云深更深。

    注:偃师:河南县名,位于洛阳东面。洛水嵩云:洛河之水,嵩山之云。洛河流经洛阳,嵩山在洛阳东面。

    【1】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以首联和颔联为例简要分析。

    【2】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诗的颈联做简要赏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烛之武退秦师(节选)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 ”亦去之。

    1下列词语中 “济”字的意义和 “朝济而夕设版焉 ”中的“济”相同的一项

    A.济世安民 B.同舟共济 C.赈灾济贫 D.无济于事

    2下列各句词类活用与 “既东封郑”的“东”相同的是(   )

    A.夜缒而出 B.共其乏困 C.越国以鄙远 D.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3下列加点的词在句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共其乏困 B.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C.君知其 D.夫人之力不及此

    4下列对文段相关知识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烛之武始终以秦国利益为出发点,经过反复哀求,终于让秦国答应退兵。

    B.秦晋势均力敌,因为秦与郑结盟,使晋国处于进退两难之地,晋文公经过缜密的分析不得不退兵。

    C.晋文公为了报答秦伯, 曾经答应过给秦国两座城池, 但事后反悔,这也是秦伯最终退兵的一个重要原因。

    D.《左传》、《公羊传》、《东周列国传》都是为解说《春秋》而作,所以它们又被称作 “春秋三传 ”。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2)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辩证地阐明了“志”“力”“物”三者之间的关系,九百多年过去了,可生活中却还常常遇到以下现象:

    别人拍了一张漂亮的照片,我们往往脱口而出:“什么相机照的?”而当照片拍得并不成功时,我们却说:“什么手艺?”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