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丽江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二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孔子和弟子们在一起,谈的都是事关天下苍生的大事,他们不会求田问舍,不会蝇营狗苟,他们是胸怀天下而又洞穿未来的大丈夫。

    ②如果校园足球能够突破现有瓶颈,推进体育真正融人、回归到教育体系之中,无需拔苗助长,足球苗子自会源源不断地涌现。

    ③《三国演义》这部小说情节起伏跌宕,抑扬顿挫,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④1992年11月17日这个冬天的早晨,路遥那双一生紧握着陕北的大手松开了,一个想要诉说的声音归于缄默,一个苍劲的手势在半空中戛然而止

    ⑤中国电影人的专业素质良莠不齐,因此冯小刚、张国立等人欲创办电影职业学校来提升电影创作队伍的水准。

    ⑥世界把他忘了.他也好像忘了世界,从37岁至50岁,他只是和他的学生们厮守,优哉游哉,聊以卒岁。

    A. ①②③   B. ②④⑥   C. ③④⑤   D. ①⑤⑥

  •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我们一定要坚持海纳百川、从谏如流的作风,将各位专家的意见和建议运用到实际的工作中去,不断提升宁波的综合竞争力。

    B.郭沫若盛赞周恩来“思考事物的周密如水银泻地,处理问题的敏捷如电火行空”,他确实是一个举轻若重的大师。

    C.现代社会是个开放的社会,青年人应该放开手脚,勇敢地去闯世界,不要因为世俗的约束就迟疑犹豫,裹足不前

    D.香港回归已逾20年,但一些人的思维还停留在殖民地时代,以为外国可以对香港说三道四,任意插手,这种食古不化的思维实在荒唐可笑。

  •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中国汽车市场的快速增长在支持本土品牌快速增长的同时,也同样吸引了美国、欧洲、日韩等汽车品牌将更多的先进技术和更多的精力花费在中国市场。

    B.省政府已明确指出,廉租房可以在经济适用住房中配建,也可以在普通商品住房小区中配建,避免低收入家庭被边缘化的现象不会发生。

    C.饮用菊花茶可以缓解头昏脑胀及用眼过度导致的眼睛干涩等症状,这是因为菊花有清肝明目、祛毒散热的功效的原因。

    D.语文是各门学科的基础,学习自然科学如果不掌握语文这门工具,就不可能正确理解其他学科的题意、概念和原理,不可能有条理的、严密的思维习惯。

  •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B.凌万顷之茫然

    C.列作其次 D.否泰如天地

  •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不是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行李之往来 B.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C.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D.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研究魏晋玄言诗,不可忽略当时盛行的两个思辨:一是诗歌所要表达的深刻内容与语言文字自身的客观制约的矛盾冲突,即言意之辨;二是轻视品德修养而高扬才情的个性追求,即才性之辨。

    中国古人说“言为心声”,相信人的心思是可以通过语言来表达的。就诗歌创作而言,有“诗言志”之说,把言作为表意的基本方式和功能。因此,“辞达而已”的观点比较深入人心。但《老子》《庄子》却提出“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不可言,言而非也”等“言不尽意”的观点,使语言的表达功能受到质疑。尤其是魏晋时期,文人普遍倾向于认同老庄之学,因而“言不尽意”的观点一时占了上风。但魏晋文人明白,诗歌总是要通过语言来实现的,语言的不尽意性既可以让人们完全不在乎语言的使用状况,也可以使人们更加注重选择能表情达意的词语。前者干脆把《老子》《庄子》等文中的概念、词语直接引入诗歌,出现了充斥着理论词汇、刻板言理的诗作,如孙放的《咏庄子》和支遁的佛理诗。后者一方面热衷于玄谈活动,通过玄谈来锻炼语言能力;另一方面用客观意象,如山水等来表情达意,这就是陶渊明的一些田园诗、谢灵运的一些山水诗被人们视为玄言诗的根本原因。

    魏晋玄言诗虽然没有什么脍炙人口的作品,但它却是创作主体第一次思考诗歌表现的本体意义,寻求语言表达功能的本质突破,尽管这一切都是在魏晋玄学的影响下展开的,但对诗歌创作行为的意义是非常重大的。如果说汉末的时世变易引发了文学创作的自觉意识,那么,魏晋玄言诗则意味着诗歌创作本身开始了更深刻的本体意义的思考。

    从诗歌创作的主体看,魏晋文人普遍表现出轻视品德修养而高扬才情的个性追求,即才性之辨。此风张举于曹操之“唯才是举”,而突出表现为王弼、何晏等才俊之士的才德反差和浮辞游说,最后则发展为张扬才情,超越常规,以无待整饰的自然形态去展示或追寻本体的真实内涵。

    魏晋文人对个人才情的高扬,更体现在文学创作中。许多咏物赋都在竭力渲染物之珍奇绝异,如嵇康的《琴赋》。这些咏物赋借物之奇异来表达创作主体的超绝才情。

    那么这种超绝才情是什么呢?从现存的玄言诗及诗人情况来看,当时的诗人大都富有才学而且擅长思辨。《世说新语》所记录的辩难之言和玄谈之语,在我们今天看来,似乎并不具有多少理论建树,但从论辩的技巧中,我们仍能非常强烈地感受到论辩双方的才思。我们可以想象,魏晋诗人一方面为深邃的思理与苍白的语言之间的不和谐而煎熬;另一方面为他们所做的有关尝试即玄言诗的写作而得意,因为玄言诗可能不是最适合阅读的作品,但一定是他们个人才情得以充分展示的主要形式。于是,作品可能失败了,个人却胜利了。我们在阅读玄言诗时,可能不觉得有多少美感,但如果联系写作玄言诗的诗人当时的精神状态,就必然能体会到诗人那不屈的志气和横溢的才气。

    从文学发展史的眼光来看,魏晋玄言诗将表现的范围触及抽象的义理层面,又孜孜于寻求诗歌语言的最佳表达方式,这种类似于取火自焚的表现,反映的是诗人可贵的开拓精神和探险精神。我们今天读玄言诗,应该通过对言意之辨和才性之辨的深刻理解,认识玄言诗对于中国诗歌尤其是言理诗歌不断走向成熟的积极贡献。

    (摘编自马国栋《玄言诗创作中的言意与才性》)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老庄之学得到魏晋时期文人的普遍认同,导致“言不尽意”的观点一时占了上风。

    B.魏晋玄言诗最先思考诗歌表现的本体意义,寻求突破语言的表达功能,意义重大。

    C.魏晋文人虽然普遍表现出轻视品德修养,但更喜欢在文学创作中高扬个人的才情。

    D.虽然深邃的思理与苍白的语言之间不和谐,但魏晋诗人依然为写玄言诗而得意。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引用《老子》《庄子》中的语句,有助于读者理解“言不尽意”和言意之辨的内涵。

    B.文章开门见山提出观点,接着从言意之辨和才性之辨两个方面进行论证,层次清晰。

    C.文章采用“就……而言”“从……看”等相关句式,对文字表述加以限制,语言严谨。

    D.文章第六段分析《世说新语》的内容,意在论述魏晋文人富有才学,并且擅长思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研究魏晋时期所盛行的言意之辨、才性之辨,是当今研究魏晋玄言诗的必然途径。

    B.陶渊明、谢灵运的一些诗歌被误作玄言诗,应该与魏晋文人热衷于玄谈活动有关。

    C.从某种意义上说,即使没有曹操的“唯才是举”,魏晋时期的才性之辨依然可能发生。

    D.深刻理解言意之辨和才性之辨,就能认识到玄言诗对于中国诗歌发展的积极贡献。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中“ __________”两句表现了青年学子意气奔放,正当强劲有力之时。

    (2)曹操《短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化用了《诗经》中写姑娘思念情人的诗句,以此来表达自己对人才的渴望。

    (3)《归园田居(其一)》中表现炊烟轻柔而缓慢地向上飘升、山村安静祥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上阕中,毛泽东面对生机勃勃的大千世界,思绪万端,发出了   的疑问,这一问道出了诗人的雄心壮志,表达了诗人的博大胸怀。

    2刘禹锡《陋室铭》中       两句,写了室外清幽雅致的景物,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3)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情调收束全篇,表现出他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的两句诗是: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

    (1)《侍坐》中,孔子引导曾暂不要有所顾虑,可以畅所欲言地说出自己的理想,因为每个人只是说说各种的志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侍坐》中,与《桃花源记》中的“黄发垂后,并怡然自乐”一句所描绘的意境相似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侍坐》中,孔子评子路志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侍坐》中,描写其他弟子都离开了,唯有曾皙留下,因为他想知道老师对每个学生所阐述的志向的看法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侍坐》中,曾皙的理想社会是在“_____________________”情况下,成年人带几个孩子自由自在的生活在和谐的社会里。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认为北伐抗金应当做好充分准备,如果像宋文帝刘义隆那样草率出兵,虽有“_____________”的雄心,也只怕会是“_____________”的结局。

    (2)杜甫在《登高》中描写树木肃穆萧杀,江水奔流不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芙蓉,又名荷花、莲花,历来为文人所钟爱,有时用以描绘夏日风光,有时用以象征高洁品格,有时用以比喻纯洁爱情或美好理想……比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鹰击长空,鱼翔浅底,_______。(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她静默地远了,远了,_______,走尽这雨巷。(戴望舒《雨巷》)

    (3)满载一船星辉,_________。(徐志摩《再别康桥》)

    (4)_________,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轲刺秦王》)

    (5)真的猛士,_____,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6)学而不厌,_____________。(《论语》)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二)古代诗歌阅读

    积雨辋川庄作

    王维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①藜(lí):一年生草本植物,嫩叶可食。黍(shǔ):谷物名,古时为主食。饷东菑(zī):给在东边田里干活的人送饭。饷:送饭食到田头。菑:已经开垦了一年的田地,此泛指农田。

    ②野老:村野老人,此指作者自己。争席罢:指自己要隐退山林,与世无争。争席:典出《庄子·杂篇·寓言》:杨朱去从老子学道,路上旅舍主人欢迎他,客人都给他让座;学成归来,旅客们却不再让座,而与他“争席”,说明杨朱已得自然之道,与人们没有隔膜了。

    ③“海鸥”句:典出《列子·黄帝篇》:海上有人与鸥鸟相亲近,互不猜疑。一天,父亲要他把海鸥捉回家来,他又到海滨时,海鸥便飞得远远的,心术不正破坏了他和海鸥的亲密关系。这里借海鸥喻人事。何事:一作“何处”。

    1下面对诗歌的赏析,不准确的两项是(   )(   )

    A. 首联写田家生活,展现一系列人物的活动画面,一个“迟”字,不仅把阴雨天的炊烟特点写得十分真切传神,而且透露了诗人闲散安逸的心境。

    B. 前两联中,人物活动和自然景色都不是客观事物的简单模拟,而是经过诗人心灵的感应和过滤,染上了鲜明的主观色彩,体现了诗人的个性。

    C. 颈联写诗人独处空山之中,幽栖松林之下,参木槿而悟人生短暂,采露葵以供清斋素食,写出了诗人隐逸生活的清苦孤寂,为结尾的抒情奠定了基础。

    D. 尾联用两个充满老庄色彩的典故,意在表明自己尚未能去心机绝俗念,仍在担心被人猜忌,在享受山林之乐的同时,却也难以免除尘世的烦恼。

    E. 这首诗中,诗人把自己幽雅清淡的禅寂生活与辋川恬静优美的田园风光结合起来描写,形象鲜明,兴味深远,表现了诗人对淳朴田园生活的深深眷爱。

    2这首诗的颔联是脍炙人口的名句,请赏析这一联的妙处。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书谢御史

    (清)吴敏树

    谢御史者,吾楚湘乡谢芗泉先生也。当乾隆末,宰相和珅用事,权焰张。有宠奴常乘珅车以出,人避之,莫敢诘。先生为御史巡城遇之怒命卒曵下奴笞之。奴曰:“敢笞我!我乘我主车,汝敢笞我!”先生益大怒,痛笞奴,遂焚烧其车。曰:“此车岂复堪宰相坐耶!”九衢中,人聚观,欢呼曰:“此真好御史矣!”和珅恨之,假他事削其籍以归。

    先生文章名一时,喜山水,乃遍游江浙,所至,人士争奉筇屐。饮酒赋诗,名益高,天下之人,皆传称“烧车御史”。和珅诛,复官部郎以卒。

    (注)①九衢():四通八达的道路。②筇(qióng):竹杖。屐:登山用的鞋。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宰相和珅用事(用事:掌权) B.我(笞:用鞭杖或竹板打)

    C.他事削其籍以归(假:假装) D.先生文章一时(名:闻名)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先生为御史/巡城/遇之怒/命卒曵下奴/笞之

    B.先生为御史/巡城遇之/怒/命卒曵下奴/笞之

    C.先生为御史/巡城/遇之怒/命卒曵下/奴笞之

    D.先生为御史/巡城遇之/怒命/卒曵下/奴笞之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先生益大怒,痛笞奴,遂焚烧其车。

    ⑵喜山水,乃遍游江浙,所至,人士争奉筇屐迎。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记叙文。

    光阴荏苒,万物流转,我们也被裹挟其中。是积极随万物之变而改变自己,以适应新世界,甚至创造新的历史?还是岿然屹立,固守自我?

    要求:①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主题鲜明;②文体清晰,综合运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③题目自拟,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