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下列各句中“之”字称代内容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 称代前文的(广军)“解鞍”“士皆纵马卧”。
B. 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 称代前文的“(李)广”。
C. 饮食与士共之 称代前文的“赏赐”。
D. 百姓闻之,无老壮皆为垂涕 称代前文的(李广)“遂引刀自刭”。
2、下列各句中划线的“于”字用法与例句中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李氏子蟠)不拘于时
A.师不必贤于弟子
B.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C.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D.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3、下面各句措辞得体的一项是(3分)
A. 鲁迅先生不幸逝世,噩耗传来,举国震悼。
B. 张老师,我们全班同学都很赏识你的教学方法。
C. 中国政府历来主张,地区间的矛盾应以和平方式加以解决,不能二句话说不到一块儿,就动刀动枪的。
D. 你既然身体欠佳,那你给老师打个电话,请半天假。
4、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 自主招生是一条通向胜利的捷径,所以我希望敝校领导可以同意我参加自主招生考试。
B. 这么多年我养成了一种习惯:每到节假日,都要安排出时间,去西三旗育新花园拜访朱老师。
C. 作为单位的负责人,我应该时刻俯察员工的生活状况,力所能及地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D. 老年人养宠物大部分是为了填补孩子不在的空虚,对此,作为后裔,我们是否该反思呢?
5、对下列文言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此余之所得也 ②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③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④渐见愁煎迫 ⑤客有吹洞箫者 ⑥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⑦步余马于兰皋兮 ⑧何为其然也
A.①③/②⑤/④/⑥⑦/⑧
B.①③⑥/②⑤/④⑧/⑦
C.①③/②⑤⑥/④/⑦/⑧
D.①③⑥/②⑤/④/⑦/⑧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家(节选)
巴金
祖父在床上呻吟着,奇怪的药和药引煎在药罐里,成了一碗碗浓黑的苦水。然而祖父服了药,病反而加重起来。祖父的病并没有给这家庭带来大的骚乱,人们依然在笑,在哭,在争闹,在争斗。
医药不能够有大的效力,于是人们便开始求助于迷信。这全是由贫弱的脑筋里想出来,可如今却由陈姨太发起而为那几个所谓“熟读圣贤书”的人所主持而奉行了。一个无知识的妇人居然成了一种支配的势力,其结果便是一个鬼的世界代替了人的世界。
最初是几个道士在大厅上作法念咒。到了夜深人静时,便由陈姨太一个人在天井里拜菩萨。“见鬼!”觉慧骂着,“你只配干这些事!”
然而另一个花样来了,这就是克明、克安、克定三弟兄的祭天。三人过于严肃以至成了滑稽的样子。觉慧的批评也是同样的:“见鬼!”几个钟头以前,克安和克定还在打牌,喝酒,和女人调笑,现在却跪在这里诵读那愿意代替祖父死的祷告辞。
在觉慧想着“你们的手段不过如此”的时候,新的花样又来了。这一次不是“见鬼”,却是“捉鬼”。傍晚,每个房间的门都紧闭着,霎时间全公馆变成一个静寂的世界,显得很凄惨。不知从什么地方请来了一个尖脸的巫师,在院子里跑来跑去,做出种种凄惨骇人的怪叫和姿势,把病人骇得用被盖蒙了头而惊叫起来。满屋是浓黑的烟,爆发的火光和松香的气味,地板也烧焦了两处。
然而花样又来了,据说这公馆里到处都布满着鬼。这说法也有些人不相信,可是没有一个人敢出来反对。觉慧虽然有这勇气,然而没有人听他的话。于是决定在第二天晚上举行大扫除,要捉尽每个房间里的鬼,说是这样祖父的病才可以痊愈。于是第二次的滑稽剧又在预定的时间开演了。
有的人躲开了,小孩哭着,女人叹息着。
觉慧心里充满了愤怒。他觉得身子被压得不能动弹,周围尽是黑暗。他想他不能屈服,不能让这样的事在他的眼前出现。
不久那巫师走到了觉慧的房门口敲门。觉慧在里面大声叫着:“我不开。我这里没有鬼!”
忽然有人在外面猛烈地插着门。他的愤怒被激动起来了:“你们究竟要做什么!”
“慧侄,快开门,”是三叔克明的声音,“你要明白事理,大家都希望着祖父病好,难道你一个人就不愿意?”
“我不开!”他烦躁地在房里躺着,觉得头脑快要爆裂了。
三少爷,你不顾到你祖父的病吗?你这样不孝顺!”
觉慧注意到了一个熟悉的尖锐女音,这是他平日讨厌听的,这时却挟着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向他打来。他的愤怒因此增加了。
“三弟,快开门,我有话和你说。”这是觉新的声音。
觉慧痛苦地想着:“你也这样说!你自己做了懦夫还不够!”他觉得他的心也快要炸裂了。“好,我给你们开罢。”他这样自语着,门一开,立刻现出了一些带怒容的、涨红的脸,责备的话语要从这脸上爬出来,像蛇要爬出洞那样。愤怒占有着他,热情鼓舞着他。他完全忘却这些人是他的长辈。他愤怒地轻视地问道:“你们究竟要做什么?”他憎恨的眼光强烈地在众人的脸上扫。
众人呆着了。克明、觉新这些人无论如何是没有脸说出“捉鬼”两个字来,他们知道自己究竟还有一点知识,而且他们根本上就不相信捉鬼的办法。
“给你祖父捉鬼。”陈姨太究竟勇敢多了,她挺身出来说。
“捉鬼?你倒见鬼!”觉慧把这句话向她的脸上吐去,“你们不是要捉鬼,你们是把祖父活活地闹死!”
“你——”克明的脸气得变成了青色。
“三弟!”觉新要来阻止觉慧。
“你还好意思说话,你不害羞吗?”觉慧把眼光定在哥哥的脸上,“你也算读了十几年书,料不到你竟然没有知识到这样程度!呸,你们会孝顺祖父,笑话!我昨晚亲眼看见祖父被那巫师吓成了那样子。我一定要看你们怎样谋杀祖父,谁敢进这房里来,我就打他的嘴巴!”
平时这样的话也许会给他招来一些麻烦,这时反而因了语气太重的缘故,他倒占了上风了。他站在门口,身子立得非常坚定,面貌异常严肃,眼光十分骄傲。他觉得自己理直气壮,完全不把他们放在眼里。
克明第一个羞愧地低了头,他感到一阵剧烈的痛悔。觉新又是气,又是悔,眼泪流在脸上也不去揩拭。陈姨太平日总是仗着别人的威势,看见克明一走,便好像失了靠山似的,连一句话也不敢说了,敷衍般地骂了觉慧几句,就带着满面羞容扭着身子走开了。
陈姨太一走,其余的人也就一哄而散了。虽然娘姨中间有人暗暗发了不满意觉慧的议论,然而这一次觉慧是大获全胜了,这是完全出乎他意料之外的。
(选自《巴金全集》,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思想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反复说“花样又来了”,凸显出荒诞的迷信闹剧逐层加深,最终将情节推至“捉鬼”的高潮,同时又表现出觉慧强烈的讽刺和愤怒之情。
B.克明教训觉慧“你要明白事理”,将“迷信”和“事理”画上等号,深刻地揭示出克明笃信封建迷信的糊涂、麻木、可笑,富有讽刺意味。
C.面对理直气壮的觉慧,陈姨太无力反驳,“敷衍般地”“满面羞容”写出她极力维护长辈尊严的困窘,“扭着身子”传神地刻画出“姨太太”的特点。
D.觉慧怒斥觉新是本文深刻的矛盾冲突,同样接受过新思潮的影响,觉新却怯于反抗,在守旧的长辈与激进的弟弟之间的夹缝中,承受着巨大的痛苦。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的语言没有过多华丽的辞藻,但是生动活泼、简洁明了、通俗易懂,给人以强烈的冲击和震撼,深入人心、撼动人生,体现了巴金高水平的语言表现能力。
B.次要人物是小说不可缺少的部分,本文通过对克明和姨太太二人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衬托出主人公觉慧对新思想的追求,对封建思想的坚决抵制。
C.本文与《祝福》相比较,作者都运用了以小见大的手法,以小群体的不幸切入,折射出大社会、大背景的苦难源头,表达出作者对封建思想和制度的批判。
D.矛盾冲突是小说和戏剧情节安排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本文作者安排觉慧与他人产生尖锐的矛盾冲突来揭示写作意图,此举与《雷雨》在表达思想方面有相近之处。
【3】本文结尾为什么说觉慧的胜利是一次“出乎他意料之外”的“大获全胜”?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
【4】巴金在《<家〉初版代序》中说:“封建大家庭制度必然崩溃的这个信念鼓舞我写出这部封建大家庭的历史。”请结合本文中三代人的表现,分析小说中“家”崩溃的必然性。
7、默写。
(1)在《沁园春·长沙》中,面对大千世界,词人发出慨叹,表现词人雄心壮志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曹操在《短歌行》中借《诗经》中的句子表达了自己对人才的渴望。这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用远景镜头描绘村庄的平静、朦胧和安详特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杜甫在《登高》中,从空间、时间两方面着笔,把久客最易悲秋、多病独自登台的感情融入诗句中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词人感慨人生的短暂,情不自禁将酒洒在地上,以表示凭吊。
(6)《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分别从神态描写和侧面描写的角度,把周瑜面对敌军时的从容自信刻画得淋漓尽致。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就在沉默中灭亡。(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2)风萧萧兮易水寒,_________________!(《荆轲刺秦王》)
(3)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_________。(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4)她静默地远了,远了,____________,走尽这雨巷。(戴望舒《雨巷》)
(5)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徐志摩《再别康桥》)
(6)徐志摩在《再别康桥》中用拟人手法写出水草随波起伏,仿佛在向诗人点头致意,表现康桥对诗人欢迎态度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荆轲刺秦王》中“易水诀别”描写士兵们被荆轲的慷慨歌声感染,同仇敌忾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根据要求,补写空缺的部分。
(1)_________________,善假于物也。
(2)蟹六跪而二螯,______________,用心躁也。
(3)故不积跬步,____________;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4)彼童子之师,_______________,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5)师者,_________________。
(6)吾师道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位卑则足羞,________________。
(8)驾一叶之扁舟,________________。
(9)_______________,抱明月而长终。
(10)______________,不知东方之既白。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子路表示,对于一个夹在大国之间“______,______”的“千乘之国”,自己只要三年就可以使百姓变勇敢并懂规矩。
(2)《念奴娇·过洞庭》写词人被免职后不免带有几分失落,但气概丝毫不减,不管处境如何,心神没有一点儿动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3)苏洵的《六国论》中认为齐、赵二国虽不赂秦,但齐国因为“______”而导致灭国;赵国不能始终坚持抗秦,也为秦所灭,作者感慨“______”。
(4)《阿房宫赋》中用“______,______”两句描摹阿房宫建筑群盘旋曲折的形态,它们的形态有的像蜂房一样,有的像水涡一样。
(5)荀子在《劝学》中的“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两句是从反面以水为例表达了积累的重要性,而李斯在《谏逐客书》中写道“______,______”,以水为例说明君王应重视接纳人才。
(6)《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以“______,______”揭露了朝堂之上官吏互相推诿、不问国事、附和世俗的丑恶现象。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中诗人面对一派生机勃勃的大千世界,思绪万千,不禁发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问道出了诗人的雄心壮志,表现了他的博大胸怀。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人似乎已经忘记他要“再别康桥”,反倒行船要到更深的青草中找寻梦。
(3)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_____________,人生无处不青山。毛泽东《七绝·改诗赠父亲》。
(4)《烛之武退秦师》中说出了晋国秦国联合围攻郑国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和陶归园田居(其一)【1】
苏轼
环州多白水,际海皆苍山。以彼无尽景,寓我有限年。
东家著孔丘,西家著颜渊。市为不二价,农为不争田。
周公与管蔡【2】,恨不茅三间。我饱一饭足,薇蕨补食前。
门生馈薪米,救我厨无烟。斗酒与只鸡,酣歌饯华颠【3】。
禽鱼岂知道,我适物自闲。悠悠未必尔,聊乐我所然。
注释:【1】此诗作于苏轼被贬惠州时。一日苏轼游白水山佛迹岩,夜闻其子苏过诵陶渊明《归园田居》,于是作此诗。【2】周公与管蔡:西周初,管叔、蔡叔叛,周公率兵平叛。【3】华颠:头发花白。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东家著孔丘”四句,写出了当地人的道德淳厚、民风纯朴。
B.“我饱一饭足”二句,写生活虽穷困,但诗人仍能感到满足。
C.本诗与陶诗都反映出诗人在远离官场之后,归隐田园的心情。
D.本诗语言质朴而内涵丰富,正如作者评陶诗所言“质而实绮”。
【2】宋诗以理见长,苏轼这首诗也有此特点,请分析诗歌最后四句说出了怎样的道理。
13、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①刘茂字子卫,太原晋阳人也。少孤,独侍母居。家贫,以筋力致养,孝行著于乡里。及长,能习《礼经》,教授常数百人。哀帝时,察孝廉,再迁五原属国侯,遭母忧去官。服竟后为沮阳令。会王莽篡位,茂弃官,避世弘农山中教授。
②建武二年归,为郡门下掾。时,赤眉二十余万众攻郡县,杀长吏及府掾史。茂负太守孙福逾墙藏空穴中,得免。其暮,俱奔盂县。昼则逃隐,夜求粮食。积百余日,贼去,乃得归府。明年,诏书求天下义士。福言茂曰:“臣前为赤眉所攻,吏民坏死,奔走趣山。臣为贼所围,命如丝发,赖茂负臣逾城,出保盂县。茂与弟触冒兵刃,缘山负食,臣及妻子得度死命,节义尤高。宜蒙表擢,以厉义士。”诏书即征茂,拜议郎,迁宗正丞。后拜侍中,卒官。
③延平中,鲜卑数百余骑寇渔阳,太守张显率吏士追出塞,遥望虏营烟火,急趣之。兵马掾严授虑有伏兵苦谏止不听。显蹙令进,授不获已,前战,伏兵发,授身被十创,殁于陈。显拔刃追散兵,不能制,虏射中显,主簿卫福、功曹徐咸遽赴之,显遂堕马,福以身拥蔽,虏并杀之。朝廷愍授等节,诏书褒叹,厚加赏赐,各除子一人为郎中。
④永初二年,剧贼毕豪等入平原界,县令刘雄将吏士乘船追之。至厌次河,与贼合战。雄败,执雄,以矛刺之。时小吏所辅前叩头求哀,愿以身代雄。豪等纵雄而刺辅,贯心洞背即死。东郡太守捕得豪等,具以状上。诏书追伤之,赐钱二十万,除父奉为郎中。
(选自《后汉书·刘茂传》)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拜议郎 (2)授身被十创
【2】下列句中不包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殁于陈
B.后拜侍中,卒官
C.距关,毋内诸侯
D.失其所与,不知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不存在古今异义现象的一项是( )
A.莅中国而抚四夷也
B.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C.诏书褒叹,厚加赏赐
D.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4】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宜蒙表擢,以厉义士 以其无礼于晋
B.孝行著于乡里 且贰于楚也
C.豪等纵雄而刺辅 夜缒而出
D.臣前为赤眉所攻 若属皆且为所虏
【5】第③段画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兵马掾严授/虑有伏/兵苦谏/止不听。
B.兵马掾严授虑有伏兵/苦谏止/不听。
C.兵马掾严授虑/有伏兵/苦谏/止不听。
D.兵马掾严授/虑有伏兵/苦谏/止不听。
【6】把第②段划线句译为现代汉语。
茂与弟触冒兵刃,缘山负食,臣及妻子得度死命,节义尤高。宣蒙表擢,以厉义士。
【7】用一四字短语概括刘茂、严授、卫福、所辅的共同品格:( )。
【8】以第③段为例,赏析史传作品的人物塑造。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个眼神、一抹微笑、一句祝福、一杯热茶,总是让我们暖在心头。一次跌倒时的搀扶、一次失意时的鼓励、一次语重心长的告诫,甚至一次不留情面的批评,事后想起来,也可以叩击我们的心灵,温暖我们的记忆。
在成长的岁月里,你一定有过这样心动的时刻,请拿起你手中的笔,联系自己的生活与感受,以“那一种温暖”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要求:写出细节,写出真情实感;书写工整,标点规范;不得套作,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