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名词活用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常以身翼蔽沛公 B.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C.函封之 D.吾得兄事之
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工匠精神,匠心为本。有没有工匠精神,关键是看有没有一颗安于默默无闻、执着于追求卓越的匠心。树匠心,就要坚守初心、执着专注,秉持赤子之心,摒弃浮躁喧嚣,在工作岗位上坐得住、做得好。怎样才能坐得住、做得好?关键是要做到专心专注,追求至精至善,将每一个细节都尽可能做到极致。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
A.育匠人是传承工匠精神的基础。
B.树匠心是弘扬工匠精神的根本。
C.树匠心要坚守初心、专心专注。
D.树匠心需要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
3、下列各组中加线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祷告(dǎo) 踪迹(zōng) 倾斜(qiōng) 攥住(zuàn)
B. 逃窜(cuàn) 残骸(hái) 嗜好(shì) 蹂躏(lìn)
C. 倒霉(méi) 提防(tí) 桅杆(wéi) 舵柄(duò)
D. 攮进(nǎng) 撕掉(sī) 撬开(qiào) 榫头(xǔn)
4、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活用类型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左右欲刃相如②且庸人尚羞之③吾得兄事之
④以亏人自利也⑤秋水时至⑥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⑦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⑧范增数目项王
⑨素善留侯张良
A. ①⑧/②⑥/③⑤/④⑦/⑨
B. ①⑦⑧/②⑥/③⑤/④⑨
C. ①⑦/②⑥/③⑤/④⑧/⑨
D. ①⑧/②⑨/③⑤/④/⑥⑦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运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雷雨》的创作者是曹禺,他创作了《日出》《北京人》《王昭君》等剧作。《雷雨》通过周、鲁两个家庭,八个人物,前后 30 年的纠葛,表现了旧家庭的罪恶。
B. 苏洵的《六国论》就引用了古语“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来证明“六国破灭,非兵不利 ,战不善。”的观点。
C. 吕叔湘先生是苏南的丹阳人,我几次见到他和祖父聊天(叶圣陶),腔调都很接近苏州话。
D. 是该选生物、化学、技术呢?还是选生物、化学、物理呢?我实在拿不定主意。
6、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怀疑和想象是创新的前提
葛剑雄
①人类认识世界——无论是精神的还是物质的——是一个漫长而无限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积累了极其丰富的知识,形成了错综复杂的观念和理论。稍有哲学常识的人都明白,这些知识、观念和理论绝不是完美无缺的,其中一部分本身就是谬误,有的是建立在谬误的基础上的。( )至今仍被认为无懈可击的,( )只是相对真理,只能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保持其正确性。如果没有人对它们提出怀疑和挑战,是不会进步和完善的。怀疑不一定正确,但排除怀疑的过程却必不可少。如果怀疑被证明为错误,实际上是更巩固了原来的知识、观念或理论。反之,如果怀疑被证实为正确,那就意味着原来的知识、观念或理论存在局部或整体的谬误,或者需要修正或完善,或者必须完全否定或清除。无论如何,都为新的知识、观念或理论的出现提供了条件。我们称某一真理为“颠扑不破”或“战无不胜”,就表明它不害怕被怀疑,经得起怀疑,并且能在不断的怀疑中坚持其主体部分,同时在局部得到经常性的修正与完善。任何不允许怀疑的事物,并不能表明它的正确,恰恰显示了它的虚弱..。实际上连它的持有者和拥护者心里都明白,它是经不起怀疑的,更害怕受到挑战。
②创新的途径很多,但无非是两个方面:一是否定或破坏旧有的,一是在空白的基础上建立新的。前者不能完全脱离旧有的,后者却能凭空产生崭新的。所谓凭空,并非没有实际基础,或者不符合客观条件,只是人们此前尚未认识或拥有。这就需要想象,想象力越丰富越好。想象力可以来自个人的天赋和灵感,也可以出于对被当作天经地义的规律或真理的突破或颠覆。多数想象一时无法成为现实,甚至永远无法证实,但在想象和求证的过程中形成了大量新的成果。一部分想象纯属胡思乱想,或者被证实是谬误。但只要有一小部分想象产生效果,就能带来人类社会的飞跃。模仿只能形成量的增加,是一时的捷径或不得已的权宜之计,却只能永远跟在创新者的后面,更不会形成质的变化。实验或实践也是创新的途径,但如果不与想象结合,就只能按部就班,循规蹈矩,新发现往往是成千上万次实验的结果,或者要经过长期的社会实践、甚至要付出惨重的代价才能被证实。何况很多自然现象或客观规律,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人类还无法通过实践去发现或验证。
③春秋战国时代周天子的政治权威名存实亡,天下分裂,战乱不断。当时生产力低下,技术落后。却是百家争鸣,群星灿烂,不仅是学术思想史上少有的辉煌篇章,也是科学技术史上的黄金年代。由于不存在一个公认的学术权威,也没有一位足以掌控全局的君主,各种学派的代表人物都随时会面临其他学派或本派内部的质疑和挑战,而只要不介入政治斗争或行政体系,士人可以享受充分的思想自由,他们的想象力也特别丰富。庄子“一尺之棰,日截其半,万世不竭”的说法并不需要物质可无限分割的实验,而是出于简单的逻辑推理。邹衍提出了“大九州”学说,认为天下由九个互不相连、为大海所包围的大州构成,中国的九州只占其中的八十一分之一。邹衍的足迹从未离开中原,他的学说纯粹出于想象,却最接近地球上有七大洲的事实。而当儒家经典被专制集权统治者禁止怀疑后,在黄河正源已被发现时,乾隆皇帝还规定必须坚持《禹贡》中的说法——黄河上游先潜入地下,到积石山后再流出地面。
④要说今天创新的障碍在哪里,可以找到多方面的原因。但我认为根本性的障碍,就在于我们的科研和教学中非但不鼓励怀疑和想象,限制甚至禁止怀疑,阻碍甚至扼杀想象。无论是基础教育、家庭教育、高等教育、社会风尚、伦理道德、行政制度、科研政策、学术氛围大多不利于怀疑和想象,近年来的学术腐败和学风不正,更助长了模仿、复制甚至抄袭、剽窃。急功近利的论文竞赛、排名竞争和“山寨文化”,更与创新南辕北辙。
⑤在政治生活、行政管理和社会运作中自然不能滥用怀疑,或者更多需要相信。但在科学研究、学术活动和教育教学中需要充分的思想自由,必须允许并鼓励怀疑。实际上,当局早已确定“宣传有纪律,学术无禁区”的政策,这两方面完全可以并行不悖。但不设置禁区不会自然导致创新,鼓励怀疑和想象才是创新的前提。
【1】第①段中“虚弱”在文中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为第①段画线句填上合适的关联词,并简述理由。______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③段列举庄子、邹衍、乾隆的事例,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文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类长久以来积累的知识、观念和理论都是不完美的,需要进一步修正和完善。
B.无论怀疑被证伪还是证真,都为新的知识、观念或理论的出现提供了条件。
C.春秋战国时代学术思想科学技术空前繁荣得益于士人可以享受充分的思想自由,想象力特别丰富。
D.造成创新障碍最主要的原因在于不鼓励怀疑和想象,限制甚至禁止怀疑,阻碍甚至扼杀想象。
【5】联系全文,分条陈述作者对创新认识的主要观点。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的是演奏正式开始之前的准备过程。
(2)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写宋文帝刘义隆草率出师北伐,结果落得北望敌军而惊慌失措的三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荆轲刺秦王》中荆轲唱的“易水诀别”歌的歌词是: , !
(2)惨象, ;流言, 。
(3)《论语·为政》中孔子阐释学与思的关系语句是: , 。
9、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王维在《使至塞上》一诗中,以比喻表达诗人惆怅、抑郁心情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
(2)《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表现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
(3)《木兰诗》中侧面描写木兰功勋卓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各句中的空缺部分。
(1)在《赤壁赋》中苏轼写夜游赤壁的欢乐情景,以“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月亮从东山升起前的江面的自然景色,让人感到无比惬意。
(2)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善于描写想象的世界,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云中仙人出场时的穿着与出行工具的诗句“_________”和“_________”令人叹为观止。
(3)白居易《琵琶行》中运用侧面描写表现琵琶女弹奏技艺高超、音乐具有让人回味无穷的艺术境界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4)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写览物而悲者,以“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山岭隐没了形体。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中,荆轲作歌明志。唱道“_______,_____ ”。
(2)苏轼《赤壁赋》中慨叹“人生短促,人很渺小”的句子是“_____,____"
(3)《诗经•氓》中“______,_____”两句通过写桑叶凋落喻指女子年华逝去。
(4)屈原《离骚》中为人民生活多灾多难而擦泪哀叹的两句是“____,____”
(5)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____,______”两句诗用鸟和鱼来表达自已对田园生活和自由的向往。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并州路
李宣远
秋日并州路,黄榆落故关。
孤城吹角罢,数骑射雕还。
帐幕遥临水,牛羊自下山。
征人正垂泪,烽火起云间。
作者简介:李宣远,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澧阳(今湖南澧县)人。唐德宗贞元间,登进士第,与兄李宣古俱以诗名。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首联点明了秋季,在远离家乡的并州,看到黄叶飘零,秋景令人感伤,不由的思念起故乡。
B. 颔联中写出了诗人所处的环境,孤城之中,吹角声起,骑兵几人,射雕而还,孤独的处境与英雄的豪情一并呈现,对比之中,更是凸显英雄气概。
C. 颈联从近处写起,军营的帐幕,远处的流水,更遥远的山峦,以及那些从山峦山正在归家的牛羊。从而含蓄地表达出征人的思想之情。
D. 这首诗歌采用了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借边塞之境,写战争,写思乡,这是一首比较典型的边塞诗歌。
E. 本诗当中出现的一些意象,是边塞诗歌常用的意象,例如:孤城、吹角、骑兵、大雕、帐幕、牛羊、烽火。这首诗通过这些意象写出了戍边将士的乡愁、家中思妇的离恨;表现了塞外戍边生活的单调艰辛、连年征战的残酷;宣泄了对黩武开边的不满。
【2】尾联写到“征人正垂泪”,使征人“垂泪”的原因有哪些?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白镕,字小山,顺天通州人。嘉庆四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典福建乡试。十八年,大考二等,擢赞善。督安徽学政,诏密询地方利弊,疏言:“安徽钱粮,惟凤阳、泗州遭湖、河之害,积逋较巨。遇丰稔之年,循例带征旧额。在小民以一年而输数年之赋,虽乐岁不免拮据;而官吏惧谴,规避多方,积重难返。与其存征之名,致小民日受追呼,国计依然无补,何如核征之实,使官吏从容措理,旧额尚可渐清。请嗣后二属钱粮,每年只带征一年,倘遇歉收,再行递缓,民力渐纾,催科者自顾考成,行之必有效。”诏允行。
青阳有孝子曰徐守仁,幼孤,事母孝。母没,庐墓三年。镕造庐赠赙,题请旌表。访求明臣左光斗遗裔,取列县庠。按试所至,集士人讲学,以正人心厚风俗为本。累迁少詹事。道光元年,督广东学政。历詹事、内阁学士。七年,擢工部侍郎,调吏部。九年,偕尚书松筠赴直隶按外委白勤被诬冤毙狱,护理总督屠之申以下降黜有差。督江苏学政。寻偕侍郎宝兴勘视南河垛料,举实以闻。十一年,擢左都御史,召还京,未至,命查勘江南灾赈。时尚书穆彰阿、朱士彦亦奉命勘湖、河泛溢状,穆彰阿先回京,镕遂偕士彦履勘沿河闸坝工程,与总督陶澍定议以工代赈。赴安徽,周历太平、宁国、池州、安庆、庐州各郡,先后疏劾饰灾侵赈诸弊。次年,回京,署翰林院掌院学士,典顺天乡试。十三年擢工部尚书典武会试故事武闱双好不足额始取单好是科双好不尽取中坐降大理寺卿。十九年,乞病归,卒于家,年七十四。镕孝悌,宣宗尝嘉其家法之善,以勉朝臣云。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十三年擢/工部尚书典武会试/故事/武闱双好不足额/始取单好/是科双好不尽取中/坐降大理寺卿/
B.十三年/擢工部尚书/典武会试/故事/武闱双好不足额/始取单好/是科双好不尽取/中坐降大理寺卿/
C.十三年/擢工部尚书/典武会试/故事/武闱双好不足额/始取单好/是科双好不尽取中/坐降大理寺卿/
D.十三年擢/工部尚书典武会试/故事/武闱双好不足额/始取单好/是科双好不尽取/中坐降大理寺卿/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乡试,明清时在各省省城和京城举行的科举考试。考中者称为贡生,具备做官资格,可参加次年在京城举行的会试。
B.学政,清代地方文化教育行政官,大都由朝廷从中央选派进士出身者到地方担任,俗称学台。
C.嘉庆,皇帝的年号。年号是古代帝王纪年的名号,始于汉武帝,此后年号纪年法成为我国古代典籍常用纪年方式。
D.吏部,是古代主管官员的官署。东汉始置吏曹,魏晋以后称吏部。隋唐、五代,列为尚书省六部之首。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白镕宅心仁厚,主张宽政恤民。任安徽学政期间,秘密查访地方政事利弊,上疏请求采取措施舒缓民力,获得皇帝认可。
B.白镕明察秋毫,不容作奸犯科。勘察江南赈灾期间,亲自巡视沿河工程,先后弹劾了诸多虚报灾情、侵吞赈灾钱粮的官吏。
C.白镕极具政治才能,堪称治政能臣。他曾经三次担任学政,两次主持乡试,弹劾弊案,巡视赈灾,功勋卓著。
D.白镕重视民俗,擅长教化百姓。他奏请皇上表彰徐守仁,安排明臣左光斗的后裔为官,重视学校教育,意在使民心向善。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镕孝悌,宣宗尝嘉其家法之善,以勉朝臣云。
(2)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3)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17年9月11日,一男子突发肺栓塞,被送到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由于患者处于昏迷状态,属于“极度危险”状况,医护人员第一时间剪掉了患者的衣服,为其做心肺复苏。经全力抢救,患者转危为安。然而,没过几日,患者的父亲找到院方,称医生未对其儿子被剪掉的衣服进行妥善保管,导致衣服口袋里的现金、身份证、银行卡等物品丢失,要求医院进行赔偿。双方当天未达成一 致,次日,患者父亲报警,并带着警察再次索赔,经过双方协商,最终医院赔偿 1000 元现金,赔偿金由参与抢救的医护人员均摊。
此事一出,“剪衣遭索赔”“农夫与蛇”“保命还是保衣服”等评论刷爆网络,网友纷纷称患者家属此举让参与抢救的医生寒心。你对此有何看法或感悟?请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观点。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 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