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佛山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二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看到他这种滑稽的表情,坐在身旁的一名外国记者忍俊不禁扑哧一声笑起来。

    B.身处春秋鼎盛的时代,我们这些身强体壮的青年应该奋发有为,积极向上,刻苦学习,为国家和社会多作贡献。

    C.“知足常乐”的古语,有人认为不足为训,因为它束缚了人们的思想。

    D.索马里海域的海盗们装备精良,动辄劫持商船,扣押人质,索要巨额赎金。相形之下,世界其他地方海盗活动的猖獗程度,均无出其右

     

  • 2、下列选项中,文化常识表述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古代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其中变徵的声调是激愤的。

    ②箕踞,坐在地上,两脚张开,形状像箕。这是一种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

    ③《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通史,全书共130篇,其中本纪主要记述诸侯之事。

    ④参乘,亦作“骖乘”,古时乘车,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

    ⑤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对平辈或长辈称名是出于礼貌和尊敬。

    ⑥庙号,是封建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起的名号,如武帝、顺治等。

    ⑦征辟,古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指中央管署的高级官僚或地方政府的官吏选拔官吏。

    ⑧会试,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中央考试,在京师举行考试,由礼部主持,又称“礼闱”。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②④⑧ D.⑥⑦⑧

  •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 学者必有师   作《师说》以贻

    B. 舍之   蟹六跪二螯

    C. 其闻道亦先乎吾 师道之不传久矣

    D. 下众人也亦远矣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可怪也欤

     

  • 4、下列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我不记得有比那天更蔚蓝更清新的黎明了!太阳刚从苍苍的山巅后面露出来, _______,使人感到一种甜美的倦意。

    A.山顶的白云变成了玫瑰色,又从玫瑰色变成了紫色,最后它们又发出了金色的霞光

    B.它那最初几道光芒的温暖跟即将消逝的黑夜的清凉交流在一起

    C.空气里弥漫着破晓的寒气,草上也蒙盖了灰色的露水

    D.它射下几条微微温暖的光线,像火的带子一般贯穿整个森林

     

  • 5、下列加横线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提意见的同志直言不讳、直截了当既有心底无私的坦荡又有真心帮助提醒的诚意听取意见的同志态度诚恳、虚心接受正确对待批评体现了虚怀若谷的胸襟。

    B唐可林上不着天下不着地地说了一句话弄得大家莫名其妙

    C第六届中国肺癌南北高峰论坛如期举行预计到2025我国肺癌病人将达到100成为世界上第一肺癌大国。这一消息令人毛骨悚然

    D十八届三中全会上习总书记的讲话内容虽简短但主题鲜明有理有据语言质朴没有官话和客套话真可谓切中要害听来震耳欲聋催人奋进发人深省。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

    登高

    李汉荣

      路渐渐陡起来,岩石上的苔藓愈来愈厚,由浅绿转入深蓝。向前一步,时间就退后一步,苔藓作证,腐殖土作证,合抱的古树作证我回到宋,回到唐,一座唐代的庙宇屹然 于半山之上。檐上的鸟语平平仄仄,操着古时的方言,反复助诵的是谁的好诗?古碑有些倾斜,宇迹依然道劲高古,棱角分明的笔画,让我读到了青铜的刀锋,和那紧握刻刀的 手,那专注的近于虔诚和迷狂的眼神。他是把他的眼神刻在石头上面了,还有他的心跳和呼吸,以及那个黄昏的微风、树木的香气、落日缓慢移动的.光线,都保存在这石头上了。 那是千年前的黄昏啊。我抚摸这碑石,我是在抚摸一段石化的时间。一亿年前它是一块汉 白玉石,一千年前它是一块汉白玉石,只是有了人的手迹,一千年甚或一万年后它仍是一 块汉白玉石,我十分敬畏它了,我是石头面前的过客,我是文字面前的过客。

      我看见云在高处向我招手,我看见云的马驰过来接我。不用了,我自己行走。云们退回去,静静地卧于高处,卧成西天的净土,那么白,琿么坦荡,静穆中隐含着一种克制的激情,哦,白云生处,我梦中多次到达的地方。

      汉白玉、花岗岩、玄武岩……石头、石头、石头,时间、时间、时间,我从浅山走命深山,我从低处走向高处,从今天走向古代,走兩公元前,走向泥盆纪、震旦纪,走向壮 丽的造山运动。石头围过来,时间围过来,我是时间中的时间。需要多少时间,才出现这 个登临瞬间,让我在高处,浏览这么多的时间?

      溪水越来越清澈,也越来越幼小,我来到那条大河的童年了,鱼都没有长大,听见我 的声音就藏了,全是没有见过世面也不想见什么世面的孩子水之外的事物都与它们无关。水革更加茂密,灯芯草不准备点燃谁的灯盏,灵芝草也不懂得它有什么灵验,水仙花绝不知道自己就是氷边的仙子——因为它们都没有名字,除了绿了又枯枯了又绿开了又谢

    谢了又开,它们没有别的建树,至于蜜峰蜻蜓们的访问,它们一律欢迎,但绝不发出邀请。我坐在那潭水边,俯下身来,掬起一捧水,我不忍喝了它,这是邵条大河的源头,我喝了它的源,那条河会不会降低流速减少流量呢?我看着清冽的水一点点从我的手指上漏出来,禁不住就想:我也是源头了,大河就在我手心里发源。

    我继续攀援,苍岩更加苍老,或狰狩或慈祥或如飞狮或如卧虎,见多了沧海桑田高陵深谷的大世面,对我的到来一律平静得漠然,脚踩上去,青苔松软,让我体验到铗石心肠 的时间,也有害羞的柔情。树木老得令人肃然起敬,想扑上去唤它几声祖父一一无奈它比 祖父还要老上千年。有几颗老树在风中说话:唐朝的那些诗,宋朝的那些词,都是我看着写出来的,你嗅嗅那迆诗饵里,是否有一种松香味、柏树味?不敢在树下呆下去,呆久了,我怕松树掩埋了我,我怕苔藓漫上衣服,我怕松鼠们集体出动,把我抬走,藏进只有月光才能找见的地方。

      路瘦得已容不下我很瘦的影子,影子就斜锌地印进深谷。我继续攀援,扶着远古的石 头,抓一缕刚刚钒来的雾,擦擦汗湿的脸,正好几只鸟从头顶飞过,抛下几粒清朗的单 词,循着它们的提示,抬起头来,我看见我此行的高点,我终于来到山巅:一些石头和一些石头,一些树和一些树,一些野花和更多的野花。蜜蜂先我而来,蝴蝶先我而来。天很蓝,水洗过的样子,女娲刚刚补好那么崭新的样子。极目远望,不知何处是终极,望久了,心也变得无际的宽广,心也渐渐蓝起来。天的蓝,心的蓝,蓝与蓝融为一体,心与天融为一体,不知有心,不知有天,天就是心,心就是天,也无心,也无天,只有无服的澄 明和宁静。

    (选自《李汉荣散文集》)

    (1)文章第一段,面对一块汉白玉石,作者为什么说“我十分敬畏它了”?

    (2)文章第四段,语言上有着怎样的特点?请简要分析。

    (3)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文,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写出下列横线处的名句。(限选三句)

    (1)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___________________。(《诗经·静女》)

    (2)_______________,善假于物也。(荀况《劝学》)

    (3)__________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4)相交多年的密友,__________________,摔碎一件就少一件,再也找不到一模一样的成品。(毕淑敏《我很重要》)

    (5)________________,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 8、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李商隐《锦瑟》中化用两位名人典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韩愈《师说》一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指出了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原因。

    (3)《过秦论》一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

     

  • 9、补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日月之行,若出其中;________________,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

    (2)_______________,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3)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_______。(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4)__________________,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 10、在横线处写出作品的原句。

    ①身既死兮神以灵,_____________。(屈原《国殇》)

    ②东船西舫悄无言,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③人生如梦,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④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______________!(关汉卿《窦娥冤》)

    _____________ ,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

    ⑥李白在被排挤出长安、其“济苍生”“安社稷”的政治理想破灭后,在诗歌中写下了表现自己蔑视权贵、张扬个性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补出下列各句中的空缺部分。

    (1)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赤壁赋》)

    (2)故木受绳则直,_______________,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3)假舆马者,非利足也,______________;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荀子《劝学》)

    ⑷韩愈《师说》中既可看作择师标准也可看作择师原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⑸《沁园春•长沙》中最能体现同学少年“主沉浮”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水调歌头.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

    程泌

    天池本无际,南北竟谁分?楼前多景,中原—恨杳难论。却似长江万里,忽有孤山两点,点破水晶盆。为借鞭霆力,驱去附昆仑。

    望淮阴,兵冶处,俨然存。看来天意,止欠士雅与刘琨。三拊当时顽石,唤醒隆中一老,细与酌芳尊。孟夏正须雨,一洗北尘昏。

    (注)①程进(1164-1242),南宋词人,辛弃疾好友,先世居洺水,因自号洺水遗民。②多景楼所在的京口(今江苏镇江)附近有金、焦二山,南宋时二山屹立在长江之中。 ③《晋书祖逖传》记载,祖逖此伐,渡江,“屯于淮阴,起冶铸兵器,得二千人而后进。”④士雅是祖逖的字,刘琨是祖逖的好友。④甘露寺内有一被称作“狠石”的石头,形状如羊,相传诸葛亮曾坐其上,与孙权商议破曹大计。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词的开头两句,写天地本来没有边际,是谁将南北分开? 一个“本”字,传递出词人对人为边际的不满,“谁分”二字问得尖锐而强烈。

    B. 这首词一、二句提出问题,引发思考;三、四句写出词人因南北分裂、中原沦丧而“恨”,明确地回答了 "南北竟谁分”的问题。

    C. 上片中运用比喻的手法,把长江比作“水晶盆'写出了长江被金、焦二山点破、不复完整的视觉感受。

    D. 下片写登楼而望,看到祖逖北伐时冶铸兵器的旧迹;入寺而游,拍打相传诸葛亮曾坐过的顽石,词人追拥历史,用典抒情。

    E. 词的下片结尾两句,描绘了孟夏时节的一场大雨,洗去了北方昏结的尘沙。既点明时令,又以景结裔,含蓄蕴籍。

    2本词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陶潜字元亮,大司马侃之曾孙也。祖茂,武昌太守。潜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曰:先生不知何许人,不详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欣然忘食。性嗜酒,而家贫不能恒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招之,造饮必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

    以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复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在县公田悉令种秫谷,曰:令吾常醉于酒足矣。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一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素简贵,不私事上官,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义熙二年,解印去县,乃赋《归去来》。

    顷之,征著作郎,不就。既绝州郡觐谒,其乡亲张野及周旋人羊松龄、宠遵等或有酒要之,或要之共至酒坐,虽不识主人,亦欣然无忤,酣醉便反。未尝有所造诣,所之唯至田舍及庐山游观而已。

    其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融然。又不营生业家务悉委之儿仆未尝有喜愠之色惟遇酒则饮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尝言夏月虚闲,高卧北窗之下,清风飒至,自谓羲皇上人。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张,弦徽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以宋元嘉中卒,时年六十三,所有文集并行于世。

    (摘自《晋书》列传第六十四)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博学善                  属:连接,连缀,引申为写作

    B.家贫不能                 恒:经常

    C.短褐穿结,箪瓢屡空,如也               晏:安然

    D.而素琴一张                 畜:蓄养

    【2】下列对文中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短褐,又称竖褐。原指古代贫苦人穿的粗布衣服,后逐渐成了贫苦人、仆役或地位卑下的平民百姓的代称。

    B.解印,就是解印绶。古人为官时将系有绶带的印信佩戴在身,解下印绶,即辞免官职。类似的词语还有解官、解绶。

    C.羲皇,即伏羲氏,是后世追尊的“三皇”之一。古人想象羲皇之世其民皆恬静闲适,因此隐逸之士常自称羲皇上人。

    D.元嘉,皇帝庙号。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有“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诗句,其中的“元嘉”也是此意。

    【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又不营生/业家务悉/委之儿/仆未尝有喜愠之色/惟遇酒则饮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

    B.又不营生业/家务悉委之儿仆/未尝有喜愠之色/惟遇酒则饮/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

    C.又不营生业/家务悉委之儿/仆未尝有喜愠之色/惟遇酒则饮/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

    D.又不营生/业家务/悉委之儿仆/未尝有喜愠之色/惟遇酒则饮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陶渊明曾志向高远。他少年时心怀高远的志向,不爱慕虚荣利禄;家里四壁空空,也很安然自在,不在意自己的得失。

    B.陶潜虽多次为官,均为时不长。因父母死去先做了州祭酒,不久即解职:后又担任过镇军、建威参军、彭泽令等职。

    C.陶潜学识渊博,善写文章。他曾写下《五柳先生传》《归去来》等著名文章;在世63年,他所有文集并行于世。

    D.陶潜为人耿直、自重。少时颖脱不羁,任真自得;做县令时发出“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的感慨,成了醒世浩叹。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

    (2)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一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高一新生小张感到困惑——高中校长在升旗仪式上说,所有学生都要记住自己是这所高中的学生,同时必须忘记自己来自哪所初中;而先前初中校长在毕业典礼上说,以后同学们不管上哪所高中或到了其他任何地方,都不能忘记自己是这所初中的学生——哪位校长说的可行呢?

    对此,你有什么感想、意见或相关见闻呢?请写一篇作文。

    要求:全文不少于800字,题目自拟,文体不限。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