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德州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二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1)在电子商务方面,他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他没有 ,而是瞄准了新的领域。

    (2)有分析家指出,西班牙队坚持旧的战术是 ,没有取得好成绩是理所当然的。

    (3)在新的环境下,我们对于行情的理解也要变化,不能 ,用旧有的思维模式来指导自己的操作。

    A.故步自封 抱残守缺 墨守成规

    B.墨守成规 抱残守缺 故步自封

    C.抱残守缺 故步自封 墨守成规

    D.故步自封 墨守成规 抱残守缺

  • 2、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 班长主持唐诗朗诵会时说:“我们欢迎语文老师抛砖引玉,朗诵一首唐诗,给我们做个示范。”

    B. 一位家长对老师表示感谢时说:“感谢李老师三年来对令郎的教导,令郎能考上名牌大学,是您辛勤付出的结果。”

    C. 保险推销员小李对顾客说:“王大爷,请您记下我们的服务电话,方便您以后垂询。”

    D. 一位作者说:“王编辑,现将我修改过的稿子发送给您审核,如还有问题,我一定尽力斧正。”

  • 3、下列有关文化常识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鳏寡孤独”泛指没有劳动力而又没有亲属供养、无依无靠的人。其中,“鳏”指年老无夫或丧夫的女子,“寡”指年老无妻或丧妻的男子,“孤”指年幼丧父的孩子,“独”指年老无子女的人。

    B. 《张衡传》中“遂通五经,贯六艺”的“五经”,指的是《诗》《书》《礼》《乐》《春秋》五部经书,“六艺”指的是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问和技能。

    C. 秦汉以前,以右为尊。所以《廉蔺列传》中“位在廉颇之右”,指的是蔺相如的职位在廉颇之上。《张衡传》中“又多豪右”的“豪右”,指的是豪族大户。

    D. “牲醴”指的祭祀用的贡品,其中“牲”原指祭祀用的牛、羊、猪三牲,后来泛指祭祀用的肉类;“醴”指的是香类。

  •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能否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回归教育的本真,是课堂教学效率能否得到提高的关键,也是引导学生成为拥有诗意追求的人的关键所在。

    B. 在刚过去的4月,是中美三十年科技贸易史上最令人忧虑的时刻。中兴美国禁令事件的处理,不单单是对中兴、也对中国,乃至全球经济走向造成深远影响。

    C. 有氧运动是以增强有氧代谢能力为目的的耐力性运动,它可以有效地锻炼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吸收、输送氧气。

    D. 近年来,国外“野鸡学校”、“文凭工厂”纷纷转战东方,尽管这些学校在国外毫无学术信誉,但是在不明就里的人眼中,还着实能有狐假虎威的作用。

  • 5、下列句子中特殊句式现象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B. 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C. 大王来何操?

    D. 若属皆且为所虏。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文的文章,完成各题。

    随风吹笛

    林清玄

    ⑴远远的地方吹过来一股凉风,风里夹着呼呼的响声。

    ⑵侧耳仔细听,那像是某一种音乐,我分析了很久,确定那是笛子的声音,因为箫的声音没有那么清晰,也没有那么高扬。

    ⑶由于来得遥远,使我对自己的判断感到怀疑:有什么人的笛声可以穿过旷野,而且天上还有雨,它还能穿过雨声,在旷野里扩散呢?笛的声音似乎没有那么悠长,何况只有简单的几个音节。

    ⑷我站的地方是一片稻田,左右是延伸到远处的稻田,我的后面是一座山,前方是一片竹林。音乐显然是来自竹林,而后面的远方仿佛也在回响。

    ⑸竹林里是不是有人家呢?小时候我觉得所有的林间,竹林是最神秘的,尤其是那些历史悠远的竹林。因为树林再密,阳光总可以毫无困难地穿透,唯有竹林的密叶,有时连阳光也无能为力;某些竹林是毫无规则的,有时走进其间就迷途了。因此自幼,父亲就告诉我们“逢竹林莫入”的道理,何况有的竹林中是有乱刺的。

    ⑹这样想着,使我本来要走进竹林的脚步又迟疑了,在稻田的田埂上坐下来,独自听那一段音乐。我看着天色尚早,遂决定到竹林里去走一遭——我想,有音乐的地方一定是安全的。

    等我站在竹林前时,整个人被天风海雨似的音乐震撼了,它像一片乐海,波涛汹涌,声威宏大。那不是人间的音乐,竹林中也没有人家。

    ⑻竹子是乐器,风是指挥家,竹叶就是演奏者。我研究了很久才发现,原来竹子洒过了小雨,上面有着水渍,互相摩擦便发生尖利如笛子的声音。而上面满天摇动的竹叶间隙,即使有雨,也阻不住风,发出许多细细的声音,配合着竹子的笛声。

    ⑼每个人都会感动于自然的声音,譬如夏夜蛙虫的鸣唱,春晨雀鸟的的歌唱,甚至刮风天里海浪的交响。凡是自然的声音没有不令我们赞叹的,每到冬春之交,我在寂静的夜里听到远处的春雷乍响,心里总有一种喜悦的颤动。

    ⑽我有一个朋友,偏爱蝉的歌唱。盛夏的时候,他常常在山中独坐一日,为的是要听蝉声,有一次他送我一卷录音带,是山中录的蝉声。送我的时候已冬天了,我在寒夜里放着录音带,一时万蝉齐鸣,使冷漠的屋宇像是有无数的蝉在盘飞对唱,那种惊艳的美,有时不逊于在山中听蝉。

    ⑾后来我也喜欢录下自然的声籁,像是溪水流动的声音,山风吹抚的声音。有一回我放着一卷写明《溪水》的录音带,在溪水琤琮间,突然有两声山鸟长鸣的锐音,盈耳绕梁,久久不灭,就像人在平静的时刻想到往日的欢愉,突然失声发出欢欣的感叹。

    ⑿但是我听过许多自然之声,总没有这一次在竹林里感受到那么深刻的声音。原来在自然里所有的声音都是独奏,再美的声音也仅弹动我们的心弦,可是竹林的交响整个包围了我,像是百人的交响乐团刚开始演奏的第一个乐章,那时我才真正知道,为什么中国许多乐器都是竹子制成的,因为没有一种自然的植物能发出像竹子那样清亮、悠远、绵长的声音。

    ⒀可惜的是,我并没有能录下竹子的声音,后来我去了几次,不是无雨,就是无风,或者有风有雨却不像原来配合得那么好。原来听闻上好的自然声音仍是要有机缘的,它的变化无穷,是每一刻全不相同,如果没有风,竹子只是竹子,有了风,竹子才变成音乐,而有风有雨,正好能让竹子摩擦生籁,竹子才成为交响乐。

    ⒁失去对自然声音感悟的人是可悲的,当有人说:“风景美得像一幅画”时,境界便低了。

    ⒂那一天,我在竹林里听闻竹子随风吹笛,竟忘记了时间的流逝,等走出竹林,夕阳已徘徊在山谷。雨已停了,我却像经过一场心灵的荡涤,把尘俗都洗去了。

    ⒃我感觉到,只要有自然,人就没有自暴自弃的理由。

    (原文有改动)

    1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在第三段中,作者“对自己的判断感到怀疑”,是因为距离遥远,只听到了“简单的几个音节”,没有听到更复杂的声音。

    B.在第十段中,作者聆听万蝉齐鸣的录音,感到“惊艳的美”,因为他感受到自然之声带来的喜悦,并为之感动赞叹。

    C.作者详细叙述了雨天闻竹的过程,其间伴随着心理变化:被吸引——被震撼——被感动——遗憾没有录下乐声。

    D.本文语言清新优美,构思精妙,由偶然欣赏到的风景触发作者深刻的感悟,他于独特的审美体验中再现了自然的力量。

    2“等我站在竹林前时,整个人被天风海雨似的音乐震撼了”,联系全文,说说作者为什么会被震撼?

    3文中作者在“闻‘笛’”之外,又写到了哪些“自然的声籁”?为什么要写这些“声籁”?

    4“当有人说:‘风景美得像一幅画时’,境界便低了”,请结合文本内容,解释这句话的含义。对这一说法,你是否认同?为什么?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劝学》中荀子用“蟹六跪而二螯,_____________”来说明不能用心浮躁

    (2)《蜀道难》中摹写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恐的神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甫《登高》中,以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运用比兴手法,表现女子青春年华,容颜润泽,暗示女主人公和之间浓情蜜意的两句是:  

    (2)《诗经氓》女子对爱情态度专一,男子对爱情却怀二心。在文中集中体现这种鲜明对比的语句是:  

    (3)《诗经氓》表现女子悔恨多于哀伤,决绝而不留恋,体现了她刚烈的性格特点的语句是: __

    (4)《涉江采芙蓉》写两个相思相爱的人却不能相聚相守的句子:    

    (5)《兰亭集序》中,作者写在兰亭聚会时看到天空的无边和事物的繁多之后,眼力舒展,胸怀开畅,极尽视听的乐趣:   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琵琶行》中用比喻写音乐,一会儿如黄莺,一会儿如咽泉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2)《师说》中强调了从师是为了学道,和他人的年龄大小无关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荀子在《劝学》中指出,“______ ”,就能智慧明达,行为无过错。

    (4)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景象,表达了对百姓忘却国耻、安于异族统治的沉痛之情。

    (5)《荀子•劝学》中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所表达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是相同的。

  • 10、按要求填空。

    (1)________________,用之如泥沙。(杜牧《阿房宫赋》)

    (2)绿云扰扰,________________。(杜牧《阿房宫赋》)

    (3)_____________,理固宜然。(苏洵《六国论》)

    (4)苟以天下之大,_________________,是又在六国下矣。(苏洵《六国论》)

    (5)良辰美景奈何天,_________________。(汤显祖《游园》)

  • 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万山红遍,     ;漫江碧透,     。《沁园春 长沙》

    (2)前而为歌曰: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荆轲刺秦王》

    (3)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     《论语》

    (4)   ,往来无白丁。《陋室铭》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阁夜

    杜甫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注】①此诗是大历元年(公元766年)冬杜甫寓居夔州西阁时所作。②短景:指冬季日短。景:日光。③“卧龙”指诸葛亮。“跃马”指公孙述。西汉末年,天下大乱,公孙述凭蜀地险要,自立为天子,号“白帝”。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颔联先写兵戈未息,表明对时局的深切关怀,再写三峡深夜美景,蕴含着悲壮深沉的情感。

    B.颈联中以千家野哭、数处夷歌写出了当时战乱的悲惨,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C.尾联首句用典,写诸葛亮、公孙述等人物早已作古,表达了诗人对两位英雄的敬仰。

    D.诗人由眼前情景想到国家战乱,由历史人物想到自己境遇,认为自己的孤独寂寥不算什么。

    【2】首联写景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

    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左右既前,斩荆轲。秦王目眩良久。

    【1】下面句子出自《论语》,对其断句有误的一项(  

    A.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B.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C.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D.一日克已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2】下面划线词语含义错误的一项是(  

    A.厚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遗:赠送

    B.燕王振怖大王之威   诚:只是

    C.秦武阳色变   振:通

    D.秦王方柱走   还:环绕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荆轲很有谋略。到了秦国后,厚遗蒙嘉,这是他刺秦计划中的重要一环,让秦王宠臣引荐自己,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B.荆轲镇定自若。秦武阳在秦廷的怯懦反常表现,一方面与自己年十二,杀人,人不敢忤视形成纵向对比,另一方面又与现场的荆轲形成横向对比,衬托出了荆轲高大英武的形象。

    C.荆轲义刺强秦。群臣们大惊失色,尽失其度;秦王危机四伏,环柱而走,他在惊慌失措拨不出剑来时只能用手与荆轲搏斗。

    D.荆轲殒身不恤。置自己的生死于度外,在被斩断了左腿、身上遭受八处刀伤后还倚柱而笑、箕踞而骂,充分诠释了不畏强暴、英勇献身的大无畏侠士精神。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函封,燕王拜送书于庭,使使以闻大王

    (2)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题目:沉醉在   的世界里

    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7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