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项中两句,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A.莫之能御也 秦人不暇自哀
B.蚓无爪牙之利 虽董之以严刑
C.振之以威怒 申之以孝悌之义
D.甚矣,汝之不惠 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2、下列句子中全含有通假字的一组是
①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②引以为流觞曲水 ③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④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⑤偭规矩而改错 ⑥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A.①⑤⑥ B.②③④ C.①④⑤ D.②③⑥
3、与“甚矣,汝之不惠”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B.不吾知也
C.臣之所好者,道也
D.夫晋,何厌之有
4、下列选项中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
A.夜缒而出 玉玦 觇视 仓廒
B.间或一轮 桌帏 斯须 赴诉
C.拗他不过 庠序 流离 恩荫
D.沸返盈天 族庖 俨然 怨腑
5、下列选项中对仗工整且内容得体的对联是
A. 饭店联:佳肴美酒千家醉 饭暖菜香万人尝
B. 书房联:文章似水清无玷 气节如松直有心
C. 学校联:玉楼天半笙歌起 蓬岛仙班笑语和
D. 寺庙联:邀半轮明月看经 剪一片白云补衲
6、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山格
①看过北岳南山,看过高原缓坡,还是看不厌山。
②山是有格的。看山,好比对话贤人睿者,感受分殊性情,体验千万年奔涌而成的自然之势,走在山里,就仿佛走在上苍无意无为的表情姿态间,每一个山口,每一峦山头,每一壑沟谷,层林和丛树,都是山格的表达。
③南方的山总体是比较性情温和的,低低缓缓的,在平原和平原之间铺陈,常常是渐渐地引领平原往高处走,竟是让人不觉得的,那山是安静地镶嵌在平原的,就像是特地来鼓荡起平原的高远之气的。不过,只要走进了山林,南方的山自然也是曲折多姿,峻岭深壑的,好比一个玲珑秀气的人内心深处也不无狂野不羁之气,比如黄山天都峰的险峻,雁荡山的壁立灵岩,只是狂野终究为灵秀所收复,在山的内部奔突凸致罢。或者幻化为悬崖上的虬松,或显身成深潭之侧飞悬的瀑布,或有意张扬个性似地窄成“一线天”,让老天也殷勤款款地送光进来。狂野的心在南方的山中,还是繁密成了林木花卉,以及低低地开着小花的野草,在露珠和雨水中,浸润,潮湿,滋滋地生长。
④当然山总是山,好比再温良的人也会发脾气,南方的山里不是没有险象环生的,只是植被丰沛,海拔不高,恰如其分的云彩当山绕,使南方的山看上去似乎总在微笑,仿佛有些沧桑不失妩媚,有些经历不失纯真,有些历练不失天真的女子安然地过着家常的日子。
⑤那北方的山是体格健硕的,非局部饱满,乃轰隆隆地奔涌,站在山腰,无边无际的山体惟与云接壤,远望去,山头如暄暄的高庄馒头,挨个铺陈开来。风卷过,眼睛里的山头恍然动跃,让我想起毕加索笔下体量粗壮硕硕然的《奔跑的裸女》。那次在长白山看山,上天池的路上,广大健壮的山一派朗朗然于眼前展开时,惟有一声亮堂悠长的啸才当得起这份回音。
⑥北方的山犹如荆浩的《匡卢图》,一列一列地陡直着,纹路如斧印分明;像罗中立《父亲》脸上的皱纹;亦如关仝的山水,山在寒风薄云里峻冷地挺立着,身上的树枯着枝桠相依相伴。不过,北方的山也非毫无滋媚之姿,春夏山里的野花能把人看化掉的。曾经在长白山的西坡踏着乱石山径随走,一甸子一甸子的野花没到腰际,妖娆泼辣,恣意地疯长,何尝输与江南的桃红柳绿。
⑦可是,怎么才能说说西部的山呢,高原整体烘托了它们,只要翻越了蜀中大雪山山脉,西部的山都是山之山、峰之峰。人、集镇、城市,所有的海拔陡然提升了。人在山里走,过不完的山口,看不完的山。那山有草木丰沛的,有零星地铺着野花的,有砾石涸然的,雪山处处不再让平原人惊奇,山峰如前,却总也尽头难企。在高高的山口俯视,盘山路上车如蚁,一弯复一弯地绕上来,可是,等待着的仍然是又一个山口。
⑧西部的山,大多很沉默很尊严,不怎么做表情欢迎你,但你还是要自作多情,看它们一身雪白与蓝天依偎,看它们高傲岸然地让你恨不得再添个心脏好呼吸匀称,看它们莽莽然乱石无边如临月球火星,看它们白雪和林树和平共处,看它们在瞬间转换着雨雪霏霏和草野茵茵,看它们外表平静内里却轰轰烈烈地活动着,不知道哪天豪雨冲刷就所向披靡了……西部的山,末了竟将人看成了山。仿佛没了惊叹,只剩下寻常;没有了爆发的兴奋,惟存淡淡的欢喜和深深的敬畏,天老地荒也莫过如此吧。
⑨山,可以踏实脚步,可以放达情怀,可以澄净心灵,可以高山流水,也不妨茅舍渔樵。无论何种山情山性,人到了山里,友草木,欢山湖,相与山气翠微,息游崇岭叠嶂,都是一样的,如一株长在山里的草。
⑩当然,山也无法流水千年依旧。开山筑路,辟山造房,挖山采石……不过,千疮百孔的山体却仍朗然巍然,虽然有时咆哮山洪,怒泻泥石流;松风涧水,还是琴瑟友人的。离不开城的人,于是一次次进山——人为之下,森林缩小、雪线上移、方圆后退的山。人其实也明白,有山在,总还“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本文有删改)
【1】从全文看,第①段“看过南山北岳,看过高原缓坡,还是看不厌山。”这句话的作用是______。
【2】第④段中用“再温良的人也会发脾气”,来比喻______________。
【3】第⑤⑥段联想到毕加索、罗中立等人的画,以及江南的桃红柳绿,突出了北方山的________的特点。
【4】下列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标题“山格”采用人格化的手法,“山格”在文中的意思是“山的性情”。
B.第③段中写到黄山和雁荡山,都是为了表现南方的山性情温和。
C.第⑦段写出了西部的山海拔高、山口多、峰峦连绵的特点。
D.第⑨段中“也不妨茅舍渔樵”,意为人们也可以选择宁静的山居生活。
【5】有人认为,这篇文章写得“大气”(注,大气:大方或盛大宏伟的气势),请自选一个角度(如立意、选材、写法等),写一段80字左右的评析文字。
7、把下列句子补写完整,
(1)_____,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2)书生意气,______
(3)复为慷慨羽声,_____
(4)_____,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强调君子并非有何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六国论》中,苏洵用对比论证的方法写出诸侯割地越多秦国侵略得越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疑问的语气,形容长桥似龙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
9、默写下面各小题空缺处的句子。
(1)看万山红遍, , , , ,万类霜天竞自由。(《沁园春·长沙》)
(2)那河畔的金柳, , , 。(《再别康桥》)
(3)自古逢秋悲寂寥, , , 。(刘禹锡《秋词》)
10、请写出带有“月”字的诗句。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有重要地位。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哂笑子路,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静女》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静女”从郊野采荑草送给“我”,荑草美好而又与众不同。
(3)“马”作为古代日常生活中的代步工具经常出现在古诗文中,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如梦令 春景
秦观①
莺嘴啄花红溜②,燕尾点波绿皱③
。指冷玉笙寒,吹彻《小梅》④春透⑤。
依旧,依旧,人与绿杨俱瘦。
(注)①秦观,字少游,北宋文学家、词人。此时诗人因党祸被贬到杭州做官,继而又被削职,流落到湖南郴州,其间跟家人朋友聚少离多。②红溜:形容花朵娇红。③绿皱:形容春水绿波。④《小梅》:乐曲名。唐《大角曲》里有《大梅花》《小梅花》等曲。⑤李璟《山花子》有“小楼吹彻玉笙寒”句,写女子独自在小楼里吹笙,以排遣愁闷。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首二句直接写春。莺歌燕舞,花红水绿,旨在突出自然春光之美好。
B. 一个“溜”字,一个“皱”字,将宁静的春色搅动,又是那样地轻柔,那样地温和,那样地令人陶醉、销魂。
C. 三、四句写天寒指冷,玉笙冰凉,一曲《小梅》呜咽回荡,响彻天空,这使得诗歌境界一转,可见诗人心中更留恋的还是点点梅花盛开的冬景。
D. “依旧,依旧,人与绿杨俱瘦。”是为点题之笔。诗人感叹春色渐老,春光即逝,更有那刻骨的相思深情。
E. 这是一首春日怀人之作。眼前鸡嘴啄花,燕尾剪波的春光春色,触动了怀人的心绪。一曲《小梅》,传出了绵绵相思之情。这首词构思新颖,情感奔放热烈,诗歌总体风格是豪放雄壮的。
【2】本词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陶渊明,字元亮。或云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人也。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
家贫亲老,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江州刺史檀道济往候之,偃卧瘠馁有日矣。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对曰:“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道济馈以粱肉,麾而去之。
后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兮辞。
义熙末,征著作郎,不就。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不能致也。渊明尝往庐山,弘命渊明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栗里要之。渊明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舁篮舆①。既至,欣然便共饮酌。俄顷弘至,亦无迕也。
先是颜延之为刘柳后军功曹,在浔阳与渊明情款,后为始安郡,经过浔阳,日造渊明饮焉。每往,必酣饮致醉。弘欲邀延之坐,弥日不得。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渊明,渊明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尝九月九日无酒,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满手把菊。忽值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归。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渊明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郡将尝候之,值其酿熟,取头上葛巾漉酒,漉毕,还复著之。
元嘉四年,将复征命,会卒,时年六十三。谥号靖节先生。
(选自《陶渊明传》,有删改)
[注]①舁,yú,抬;篮舆:轿子。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兮辞》
B.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兮辞》
C.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兮辞》
D.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兮辞》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九月九日,即“重阳节”,古时有赏菊花、插茱萸、饮雄黄酒、登高的习俗。
B.葛巾漉酒,葛巾,葛布做的头巾,文中指陶渊明用头巾过滤掉新酿酒的杂质。
C.元嘉,南朝宋文帝刘义隆的年号,与辛词“元嘉草草”中“元嘉”所指一样。
D.谥号,是对死去的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后世给予或褒或贬的称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陶渊明少年时就有高雅的志趣,博学多识,擅长为文,他创作的《五柳先生传》,被当时的人们称为他的真实写照。
B.檀道济探望卧床挨饿的陶渊明,用贤者应在明时入世之理劝导他,并送给他粮食和肉,等渊明收下后才率部下离开。
C.王弘想结交陶渊明,却请不来他,只好经由庞通之设宴邀请。陶渊明赴宴饮酒,也并未对随后赶来的王弘产生抵触。
D.陶渊明喜爱饮酒,或与朋友欢饮,或将钱全置于酒铺换酒,或在酒酣之际弹拨无弦之琴,或在醉后让朋友自行离开。
【4】下列哪项不属于陶渊明辞官归隐的原因( )
A.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归园田居(其一)》)
B.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归园田居(其一)》)
C.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陶渊明传》)
D.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陶渊明传》)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
(2)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
14、根据要求写作文。
2018年10月2日,四川康定折多山突降大雪,路面积雪积冰,造成1100多辆车滞留,绵延10余公里,甘孜州430余名公安民警出动,连夜冒着风雪徒步上山进行交通疏导,游客救援工作,以保障交通安全,感动了很多的游客。而一名叫“很爱很爱自己的小敏敏”的网友却在微博上发出了这样的言论:“康定的交警是死完了吗?年年过节堵车,堵死了都看不见交警,过尼玛的节。”
请你写一篇作文,对这名网友说一番话。要求:题目自拟,不少于7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