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沧州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一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句子中画线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尔卜尔筮,体无言(灾祸)②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诟(铲除)③行道迟迟,载饥载渴(缓慢)④虽与府吏要,会永无缘(相会)⑤明明如月,何时可(拾取,采取)⑥堂上阿母(告诉,禀告)⑦伶俜萦苦辛(孤单的样子)⑧昼夜勤作息(劳作休息)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②④⑧ D.①⑥⑦

  • 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叙述有误的一项是(  

    A.《促织》是清代作家蒲松龄的作品,情节跌宕曲折,具有虚幻神秘色彩。

    B.《窦娥冤》属于元杂剧中“本色派”作品,语言朴实无华、生动自然。

    C.《雷雨》的作者曹禺,原名万家宝,代表作还有《日出》《原野》等。

    D.莎士比亚的悲剧代表作有《罗密欧与朱丽叶》《李尔王》《威尼斯商人》等。

  • 3、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答司马谏议书》的作者是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人,晚年退居江宁,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他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B.“书”是古代特有的一种文体。它以书信的形式,可叙事,可描述,可说明,可议论。如王安石的《答司马谏议书》。

    C.垂拱,垂衣拱手,古时比喻统治者在治理天下时,什么事情都不愿做,多用作贬斥帝王庸碌无为。

    D.三驱,据说古代圣贤之君在打猎布网时只设三面而有意网开一面,从而体现圣人的“好生之仁”。

  • 4、下列选项中的每句话都包含古今异义的一组是(  

    A.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行李之往来   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

    B.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至陛下   秋毫不敢有所近

    C. 沛公居山东时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愿足下更虑之

    D. 秦王购之金千斤   诸郎中执兵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 5、对相关文化常识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序”又称叙、叙言、序言、引、引言等,它作为一种实用类文体,包括赠序和书序两种,《兰亭集序》就属于赠序。

    B.“修禊”就是做祭礼,古时以三月上旬的“巳”日为修禊日,三国魏以后用三月三日,不再用“巳”日。这天,人们到水边洗濯,嬉戏,以祈福消灾。

    C.“癸丑”,在《兰亭集序》中指永和九年。古人常用天干十个字和地支十二个字循环相配来表示年月日的次序。

    D.“暮春”指春季的末一个月,即季春。孟、仲、季表示每季月份的顺序,孟表示每季的第一个月,仲表示第二个月,季表示第三个月。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节选)

    施耐庵

    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林冲和差拨两个在路上又没买酒吃处。早来到草料场外,看时,一周遭有些黄土墙,两扇大门。推开看里面时,七八间屋做着仓廒,四下里都是马草堆,中间两座草厅。到那厅里,只见那老军在里面向火。差拨说道:“管营差这个林冲来,替你回天王堂看守,你可即便交割。”老军拿了钥匙,引着林冲,吩咐道:“仓廒内自有官司封记。这几堆草,一堆堆都有数目。”老军都点见了堆数,又引林冲到草厅上。老军收拾行李,临了说道:“火盆、锅子、碗碟,都借与你。”林冲道:“天王堂内,我也有在那里,你要便拿了去。”老军指壁上挂一个大葫芦,说道:“你若买酒吃时,只出草场,投东大路去,三二里便有市井。”老军自和差拨回营里来。

    只说林冲就床上放了包裹被卧,就坐下生些焰火起来。屋边有一堆柴炭,拿几块来,生在地炉里。仰面看那草屋时,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林冲道:“这屋如何过得一冬?待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向了一回火,觉得身上寒冷,寻思:“却才老军所说五里路外有那市井,何不去沽些酒来吃?”便去包里取些碎银子,把花枪挑了酒葫芦,将火炭盖了,取毡笠子戴上,拿了钥匙,出来,把草厅门拽上。出到大门首,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带了钥匙,信步投东,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紧。

    ……

    正吃时,只听得外面必必剥剥地爆响。林冲跳起身来,就壁缝里看时,只见草料场里火起,刮刮杂杂烧着。当时林冲便拿枪,却待开门来救火,只听得前面有人说将话来。林冲就伏在庙听时,是三个人脚步声,直奔庙里来。用手推门,却被石头靠住了,推也推不开。三人在庙檐下立地看火,数内一个道:“这条计好么?”一个应道:“端的亏管营、差拨两位用心。回到京师,禀过太尉,都保你二位做大官。这番张教头没得推故了。”一个道:“林冲今番直吃我们对付了!高衙内这病必然好了!”又一个道:“张教头那厮,三回五次托人情去说‘你的女婿殁了。’张教头越不肯应承。因此衙内病患看看重了,太尉特使俺两个央浼二位干这件事,不想而今完备了。”又一个道:“小人直爬入墙里去,四下草堆上点了十来个火把,待走那里去!”那一个道:“这早晚烧个八分过了。”又听一个道:“便逃得性命时,烧了大军草料场,也得个死罪。”又一个道:“我们回城里去罢。”一个道:“再看一看,拾得他一两块骨头回京,府里见太尉和衙内时,也道我们也能会干事。”

    【1】下面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突出了环境都是草的特点,其作用是为后文放火无法抢救埋下伏笔。

    B.第二段中“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对情节有推动作用:草屋崩坏,才使林冲离开草料场到山神妙避寒;否则,林冲将被烧死,高俅如愿以偿,也就没有逼上梁山的情节了。

    C.“待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这句话,说明林冲并未识破这是一起阴谋,认为看草料这差使不错,表现出勤快能吃苦的性格特点。

    D.第二段从草屋崩坏无法住人、身体向火也不能御寒的苦境、独自踏雪买酒的寂寞三个角度烘托了林冲“风雪落难人”的形象。

    【2】文中表现了林冲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3】小说在情节安排上处处有伏笔与照应,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段简要分析。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完成下列名句默写。

    (1)《念奴娇·赤壁怀古》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句从写景过渡到怀人, 江山雄奇壮美必然孕育出众多英雄人物。

    (2)《短歌行》中诗人把人生比作朝露,感慨人生苦短、韶华易逝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 。”

    (3)《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写出诗人绝不卑躬屈膝、蔑视权贵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开头,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句,起笔便抒发其江山依旧,英雄不再、后继无人的感慨。

    (5)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了当年刘裕率军北伐时的强大气势。

    (6)《短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仿用《管子•形势解》里的话,写山不会满足自己的高峻,海不会满足自己的深邃,其实是诗人借以表明自己高山深海般的胸怀。

    (7)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与南朝诗人王籍《入若邪溪》中的“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

    (8)《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诗人常年疾病缠身、漂泊千里他乡的孤独寂寥,情景交融、意境开阔。

    (9)《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绘了一幅宏大悲凉的秋景图,暗含时光易逝、壮志难酬之感,现在常用来表达旧事物终将逝去,历史长河依旧滚滚向前的自然规律。

    (10)李清照《声声慢》中“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直抒胸臆表达自己心中的愁情,点明主旨。

  • 8、补写出下列名句的空缺。

    (1)亦以明死生之大,______________。(张溥《五人墓碑记》)

    (2)今两虎共斗,_________________。(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3)人间如梦,_______________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4)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_____________。(苏洵《六国论》)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曾子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重而道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亦重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亦远乎?”(《论语》)

    (2)《记念刘和珍君》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作者对沉默的“预言”。

    (3)《春望》一诗中表达在战乱年代,远征之人对家乡的音信及其珍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一诗中,运用议论、对比手法写诗人对初春的赞美和喜爱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蒹葭》中常被我们用来形容所爱恋的人在远方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蟹六跪而二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劝学》)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赤壁赋》)

    (3)骨气是人之脊梁,李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傲岸,郑板桥“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坚毅,都是骨气的表现。(《梦游天姥吟留别》)

    (4)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两句,画面苍凉悲壮,气势雄浑,意境宏阔。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曹操在《短歌行》中借用《诗经》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自己对贤才的渴求。

    (2)杜甫的《登高》中,“_________”一句,描绘秋天落叶飘摇的悲凉之景,“__________”一句则直述自己身体不好还孤身登高。

    (3)朱自清《松堂游记》中有这样一段话:“好了,月亮上来了,却又让云遮去了一半,老远的躲在树缝里,像个乡下姑娘,羞答答的。”如果换用诗句表达同样的意思,我们可以引用《琵琶行并序》中的“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注】①这首诗是唐代宗大历二年杜甫流寓夔州(今重庆奉节)时的作品。当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但地方军阀又乘时而起,相互争夺地盘。②百年:这里借指晚年。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诗人登高的见闻,诗人对风、天、猿啸、渚、沙、鸟飞等具体的景物,进行了生动具体细致的刻画。

    B.颔联也是写景,但手法与首联不同,如果说首联是一幅工笔画的话,那么颔联就是一幅写意画。诗人抓住典型的景物——萧萧的落木,滚滚的流水,加以谊染,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C.颔联诗人点明诗旨,诗人登高望远,由无边的落木,不尽的江水,联想到自己漂泊万里,暮年多病,抒发了怨天尤人的牢骚,这是孤独者的慨叹。

    D.杜甫是忧国忧民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对人生有大悲悯,“艰难苦恨繁霜鬓”是他对于现实观照的结果。

    【2】有人认为本诗的基调是“愁”,有人认为本诗的基调是“恨”,你赞成哪一种观点?请结合文本说说理由。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范宁字武子,少笃学,多所通览。简文帝为相,将辟之,为桓温所讽,遂寝不行,温薨后,始解褐为余杭令。在县兴学校,养生徒,洁己修礼,志行之士莫不宗之。期年之后,风化大行。自中兴已来,崇学敦教,未有如宁者也。在职六年,迁临淮太守,封阳遂乡侯。顷之,征拜中书侍郎。在职多所献替,有益政道。时更营新庙,博求辟雍、明堂之制,宁据经传奏上,皆有典证。孝武帝雅好文学,甚被亲爱,朝廷疑议,辄谘访之,宁斥朝士,直言无讳。王国宝,宁之甥也,以谄媚事会稽王道子,惧为宁所不容,乃相驱扇,因被疏隔。求补豫章太守帝曰豫章不宜太守何急以身试死邪宁不信卜占固请行临发上疏陈时政所启多合旨宁在郡又大设庠序,遣人往交州采磬石,以供学用,改率旧制,不拘常宪。远近至者千余人,资给众费,一出私禄。并取郡四姓子弟,皆充学生,课续五经。又起学台,功用弥广。江州刺史王凝之上言曰:太守臣宁入参机省,出宰名郡,而肆其奢浊。宗庙之设,各有品秩,而宁自置家庙。宁若以古制宜崇,自当条上,而敢专擅,惟在任心。愿出臣表下太常,议之礼典。诏曰:若范宁果如凝之所表者,岂可复宰郡乎!以此抵罪。子泰时为天门太守,弃官称诉。帝以宁所务惟学,事久不判。会赦,免。初,宁尝患目痛就中书侍郎张湛求方,湛因嘲之曰:古方,用损读书一,减思虑二,专内视三,简外观四,旦晚起五,夜早眠六。修之一时,近能数其目睫,远视尺捶之余。长服不已,洞见墙壁之外。非但明目,乃亦延年。既免官,家于丹阳,犹勤经学,终年不辍。年六十三,卒于家。

    (节选自《晋书·范宁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求补豫章太守/帝曰/豫章不宜太守/何急以身试死邪/宁不信卜占/固请行/临发/上疏陈时政/所启多合旨/

    B.求补豫章太守/帝曰/豫章不宜/太守何急以身试死邪/宁不信卜占/固请行/临发/上疏陈时政/所启多合旨/

    C.求补豫章太守/帝曰/豫章不宜/太守何急以身试死邪/宁不信/卜占固请行/临发/上疏陈时政/所启多合旨/

    D.求补豫章太守/帝曰/豫章不宜太守/何急以身试死邪/宁不信/卜占固请行/临发/上疏陈时政/所启多合旨/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解褐,也称“释褐”,意为脱去粗布衣服,比喻入仕为官。“褐”指粗布衣服。

    B.太常,古代设置的官职,原来属九卿之一,掌管国家祭祀、礼乐等礼仪事务。

    C.庠序,古代的学校,在殷商时期称“序”,在周代称“庠”,后来也泛指学校。

    D.经传,儒家典籍与传的统称,“经”是儒家典籍,“传”是史籍中的人物传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范宁尊崇儒礼,重视教化。任余杭令,他兴办学校,施行礼教,效果良好;任豫章太守,实行多项举措弘礼授学。

    B.范宁为官耿直,不避亲属。他指斥朝中的官员,直率而言,无所隐讳;外甥王国宝谄媚侍奉会稽王,他没有容忍。

    C.范宁忠于职守,受到信任。在中书侍郎任上,他提出许多有益政事的建议:朝廷有疑难议题,孝武帝常向他咨询。

    D.范宁专心好学,读书勤奋。他年少阅读广泛,后免官在家仍勤读经典,张湛给他开的药方也侧面反映他读书勤奋。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简文帝为相,将辟之,为桓温所讽,遂寝不行。

    (2)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诸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生活中,我们每天都会遇到很多的人和事,其中,总有一些令人难忘的细节,闪烁着动人的光辉,珍藏在你的心中。

    请结合高一新学期的见闻感受,以“令人难忘的细节”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