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面句子与例句式相同的一组( )
例句:百姓之不见保
A.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B.大王来何操
C.若属皆为之虏矣
D.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2、下列各组中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蜇了一下、多起来、清楚得很”中的补语依次由数量词、动词、副词充当。
3、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您如果错过了订间时间,请汇款至编辑部,或拨打电话垂询。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B. 您是知名作者,著作等身,现恭敬邀请您担任我们文学社的顾问,敬望欣然赴约。
C. 区区小事,何足挂齿? 以后如果遇到什么困难,可以到府上来找我,我会大力相助。
D. 刚才的即席发言,虽是一孔之见,但也是肺腑之言,希望各位领教,本人感激不尽。
4、“秦汉之间,正体的篆字太过繁复,实际从事书写的书吏为了记录的快速,破圆为方,把曲线的笔画断开,建立汉字隶书横平竖直的方形结构。”根据这段文字,下列表格内的叙述何者正确?
| 篆字 | 隶书 |
(A) | 时代较晚 | 时代较早 |
(B) | 结构较简单 | 结构较繁复 |
(C) | 破圆为方 | 化直为曲 |
(D) | 较不便书写 | 较便于书写 |
A. A B. B C. C D. D
5、下列加点的虚词的意义、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①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②其孰能讥之乎
B. ①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②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
C. ①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②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D. ①而记游者甚众 ②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6、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意象是诗歌中浸染了作者感情的东西,是诗人用来兴寄思想感情的人、物、景、事等。“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身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只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石灰吟》取的是 “物象”,托意于物,借物以达意。“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天净沙》取的是“景象”,寄情于景,借景以抒情。“以笑的样子哭着,以恨的样子爱着;以善良的样子残忍着,以疏远的样子亲近着;以跑动的样子站立着,以沉默的样子诉说着;以充实的样子空虚着,以糊涂的样子清醒着;以死亡的样子生存着,以真理的样子荒谬着。”(北岛《无题》)《无题》取的是“事象”,寄理于事,借事以明理。
诗歌取象,有的只取一个意象。例如舒兰的《乡色酒》:“三十年前,你从柳树梢头望我,我正少年,你圆,人也圆。三十年后,我从椰树梢头望你,你是一杯乡色酒,你满,乡愁也满。”这首诗只有一个意象——月亮。以月亮写乡愁,用“乡色酒”喻月光,飘逸莫名的乡愁就变得具体可感了。有的诗歌,取的是一组意象。例如余光中的《乡愁》:“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呵,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这首诗选择了“邮票” “船票”“坟墓”“海峡”等四个意象来承载感情,层层叠加,层层递进,渲染了海外游子与故国家园根脉难断的凝重感情。
从虚实角度看,诗的取象还可分为实象和虚象两大类。所谓实象,是指可置于我们眼前眉睫的事物;所谓虚象,是指读者感受心造的事物。例如,郑板桥的“夜深更欲秋潭水,连月带星舀一瓢。”在这两句诗中,“夜深”“秋潭水”是实象,“连月带星舀一瓢”是虚象。这两句诗好就好在以实带虚,以虚写实,实象虚出,虚象实出,给诗句揉进了另一种韵味,另一种灵性。诗歌不能没有意象,鉴赏诗歌也不能不注意意象,一首好的诗歌应是意象与意境的巧妙铸合。
【1】根据材料一,下列关于意象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借助意象而有所兴寄。
B.一首诗里可只取一个意象。
C.意象并非只能是眼前事物。
D.诗中意象都有另一种韵味。
【2】根据材料一,下列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借助意象以有所表达是诗歌创作中比较常见的现象。
B.想要理解一首诗,抓住其中的意象是最重要的方法。
C.诗歌中的人通常都是作者表达内涵的重要意象载体。
D.诗人才思枯竭之时,通常都会考虑以虚象代替实象。
材料二
子规(杜鹃鸟):悲惨凄恻。子规鸟即杜鹃鸟。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于是,古诗中的杜鹃也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起句写即目之景,在萧瑟悲凉的自然景物中寄寓了离别感伤之情。三、四句以寄情明月的丰富想象,表达了对友人的无限怀念与深切同情。宋人贺铸的《忆秦娥》:“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三更月光照在庭院里雪白的梨花上,杜鹃鸟在凄厉地鸣叫着,使人禁不住倍加思念亲人,伤心欲绝。词人通过描写凄清的景物,寄托了幽深的乡思。又比如“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宋人秦观《踏莎行》)“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宋人王令《送春》)等,都是以杜鹃鸟的哀鸣,表达了哀怨、凄凉或思归的情思。
寒蝉: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时断时续的哀鸣了,可以说是命在旦夕。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同义词。如唐人骆宾王《咏蝉》起首两句:“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以寒蝉高唱,渲染自己在狱中怀想家园之情。宋人柳永《雨霖铃》开篇:“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骤雨初歇。”还未直接描写别离,“凄凄惨惨戚戚”之感就已充塞读者心中,营造了一种足以触动离愁别绪的气氛。还有“寒蝉鸣我侧”(三国时期魏人曹植《赠白马王彪》)等诗句也表达了这样的情思。孤(鸿)雁:孤独、思乡、思亲、音信、消息。鸿雁属于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作为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的意象。如隋人薛道衡《人日思归》:“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早在花开之前,就起了归家的念头,但等到雁已北归,人还没有归家。诗人在北朝做官时,出使南朝陈,写下这思归的诗句,含蓄而又婉转。以雁写思的还有“夜闻归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欧阳修《戏答元珍》)“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唐人赵嘏《长安秋望》)“星辰冷落碧潭水,鸿雁悲呜红蓼风”(宋人戴复古《月夜舟中》)等。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的。鸿雁传书的典故大家比较熟悉, 鸿雁作为传送书信的使者在诗歌中的运用也非常普遍。如“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杜甫《天末怀李白》)“朔雁传书绝,湘篁染泪多”(李商隐《离思》)等。衡阳雁断喻音信阻隔。元陈盖稷《安南集·鄂馆书怀》:“衡阳雁断三千路,巫峡猿啼十二峰。”哀鸿喻指无家可归的饥民。出自《诗经·小雅·鸿雁》:“鸿雁于飞,哀鸣嗷嗷。维此哲人,谓我劬劳。”今有成语“哀鸿遍野”,“哀鸿遍野”则指到处都是流离失所的百姓。
【3】根据材料二,下列诗句中“杜鹃”所表达的内涵不同于其他选项的一项是( )
A.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王维《送梓州李使君》)
B.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白居易《琵琶行》)
C.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崔涂《春夕》)
D.生涯零落归心懒,多谢殷勤杜宇啼。(王安石《出城访无党因宿斋馆》)
【4】下列对材料二的理解和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往往在表达悲伤的情感时,才会去寄托于意象。
B.古诗中“寒蝉”有悲凉之意,但“蝉”却没有此意。
C.诗歌意象内涵比较固定,但这并不意味着不能更改。
D.如果想表达更加复杂的意味,往往要寻找新的意象。
材料三
人类相比其他生灵,最特殊的一点,大概就是有一种玄之又玄的“共感”。
从直立行走的猿人发生“认知革命”那一刻开始,这种“共感”就随漫长的岁月绵延至今。
我认为诗歌中的意境,大概就是能激发这种“共感”的情形。
但这种“共感”,需要不断的积累,可能来自于家庭的熏陶、来自于文学的修养、来自于经历种种情景后不断的思考、来自于你对社会世界的不断拓宽眼界……
你不能和一个心智尚未成熟的孩童讲诗歌的意境,因为他没有引发这个“共感”的基础。
当你经历过的够多,并且又有上述那些条件的一定积累,那么:
大概才会一个人孤独太久之后,那个他(她)出现之后,有: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大概才会在欣赏完一首好听的音乐作品之后,有:曲罢不知人在否,余音嘹亮尚飘空。
大概才会在一个陌生的城市工作,在某个清冷的冬晚路过跨江大桥时,望着远处的江面和灯火,有: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什么是诗歌中的意境?取决于你怎么看这个世界,在某个微小的瞬间,突然使你心中那片虚无之地,蓦然洪水汹涌,刹那百花盛开,又或大雪一人独行……
无论种种,诗歌的意境,由你而定,或许,没有一个标准答案。
【5】根据材料三,下列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共感”是感受一首诗歌作品的意境时独有的一种审美感受。
B.我们若想对诗歌的意境有“共感”,尤其需要家庭的熏陶。
C.今人对古诗恰当地运用,首先意味着对其意境的准确理解。
D.不同的人对于同一首诗意境方面的解读,通常都是相似的。
【6】根据三则材料,简要概括“意象”和“意境”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山居秋暝》中表现诗人迷恋山中生活、厌恶宦海沉浮,渴望归隐山林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时空对举是指诗人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描写景物来营造意境,让读者在时空交错中获得审美体验。如杜甫在《登岳阳楼中》就有这样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象征着抗金的正义事业必然会克服一切阻力,取得最后的胜利。
(4)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古人常借水抒情明志,《桂枝香·金陵怀古》中对江水这样描写“_____________”;《念奴娇·过洞庭》中对于洞庭湖的水面也有这样的描述,“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①事业常成于坚忍,毁于急躁,急躁让人丧失忍耐,丧失恒心,从而永无成功之日,荀子在《劝学》中用“蟹”作比喻批判了这种做法并和上句用“蚯蚓”作比喻形成对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韩愈在《师说》中指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观点与《荀子·劝学》篇中“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的观点异曲同工。
③《沁园春·长沙》中表现了词人年轻时意气奔放,强劲有力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虞美人》中李煜感叹故国的宫殿仍在,但主人已经变换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子路草率地讲述自己治理一个内遭灾荒,外有敌军的中等国家,只需三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曾皙表示自己的志向与三位同学不同,而略有迟疑,孔子鼓励他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在《赤壁赋》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婉转悠长、延绵不尽的乐声之美。
(2)苏轼在《赤壁赋》中发议论说,江水不停地流去,“__________________”;月亮时圆时缺,“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经·氓》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是女主人公回忆当年恋爱时的情景,与成语“青梅竹马”的意境相仿。
(4)《离骚》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屈原希望以古圣贤为榜样,保持清白,为正道而死。
(5)针对魏晋名士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批评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短歌行》中运用典故指出作者渴望得到贤才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归园田居(其一)》中陶渊明用鸟和鱼来表达自己对园田和自由的向往。这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邹忌讽齐王纳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主人公的形象之美。
(9)在《出师表》中,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不宜异同。”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鹃,是我国古诗词中最常见的意象,因其啼声甚哀,往往传达一种凄凉之情或思念之意。《琵琶行》中的“____,____”两句就表达了一种凄凉之意。
(2)《论语》中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述了学习和思考的关系,在荀子的《劝学》中,也有一句直接提到了学与思的关系的句子是:___,__。
(3)《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诗人凭吊英雄人物,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只好以一杯清酒祭月的语句:_____,___。
(4)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孙权时期的旧迹已被岁月洗涤净尽的两句是“____,___”。
(5)杜甫《登高》中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____,__。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鹧鸪天
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注】①1080年,苏轼谪居黄州时写下了这首词。②浮生,语出《庄子刻意》其生若浮,其死若休一句,意为人生在世,虚浮不定,指短暂虚幻的人生。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这两句由远到近,由视觉到听觉,极有层次地描绘出词人所处的环境。
B.“杖藜徐步转斜阳”是写太阳在即将落山的时候,词人拄着藜杖在村边小道上徐徐漫步。这是词人自我形象的写照。
C.“殷勤”二字,运用拟人手法,说天公殷勤送来凉雨,却含有自嘲的酸辛,隐藏着词人的感慨。
D.“又得浮生一日凉”写感谢天公的深情厚意,使自己度过了凉爽的一天,表现了作者闲适恬淡的心境。
(2)请简要分析“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在景物描写方面的特点。
13、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段一
狄武襄公青初以散直为延州指使。是时西边用兵,公以才勇知略,频立战功。常被发面铜具,驰突贼围,敌人畏慑,无敢当者。公识度宏远,士大夫翕然称之,而尤为韩魏公、范文正公所深知,称为国器。文正以《春秋》《汉书》授之曰:“将不知古今,匹夫之勇,不足尚也。”公于是博览书史,通究古今,已而立大功,登辅弼书史策配享宗庙为宋名将,天下称其贤。
(节选自《渑水燕谈录》)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是时西边用兵 当是时,妇手拍儿声
B.常被发面铜具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C.士大夫翕然称之 往来翕忽
D.匹夫之勇,不足尚也 风力虽尚劲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登辅弼书史策配享宗庙为宋名将
【3】结合选文,说说狄青为什么能够被天下称贤。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师生关系是校园里的永恒话题之一:老师们或严厉,或温婉,学生们或文静,或活泼,不同的性格交汇出不同的乐曲……
请以“校园情”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突出个性,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要求:自选角度,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