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硅酸钠化学式为Na2SiO3(俗称泡花碱),常用作粘合剂和防火剂。硅酸钠中硅元素的化合价
A.+1
B.+3
C.+4
D.-4
2、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目的的是
选项 | 物质 | 目的 | 主要实验操作 |
A | N2和CO2 | 鉴别 | 分别用燃着的木条试验,观察现象 |
B | CaCl2和NaCl固体 | 分离 | 溶解、过滤、洗涤、烘干,蒸发 |
C | CO2中混有HCl气体 | 检验 | 通入紫色石蕊试液,观察现象 |
D | NaCl中有少量KNO3 | 提纯 | 提纯溶解、蒸发结晶、趁热过滤等 |
A.A
B.B
C.C
D.D
3、我国自行研制出的闪烁晶体材料BGO,其化学式为BixGe3O12,被应用于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的著名实验中.其中铋(Bi)、锗(Ge)元素化合价分别为+3、+4价,则x值为( )
A.4
B.3
C.2
D.1
4、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大量白雾
C.铁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5、事物的宏观表象是由其微观性质决定的。下列事实的解释中,二者不相符的是
A.夏天自行车轮胎爆炸,说明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分子间间隔变大
B.切开榈莲可以闻到特殊的香味,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
C.一壶水烧开后,壶盖被顶开,这是由于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
D.湿衣服放在太阳下晒干的快,说明分子的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
6、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方案 |
A | 区别聚乙烯和聚氯乙烯 | 观察颜色和厚度 |
B | 除去NaCl中少量的KNO3 | 加水溶解、降温结晶、过滤 |
C | 检验氢氧化制固体是否完全变质 | 取样,加水溶解后,依次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酚酞试液,观察试液是否变红 |
D | 鉴别钠盐溶液中是否含有 | 取样,依次加入药品的顺序是①过量的稀HNO3②过量的Ba(NO3)3溶液③适量的AgNO3溶液 |
A.A
B.B
C.C
D.D
7、下列应用的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及基本反应类型均正确的是
A.用熟石灰中和硫酸厂的废水 复分解反应
B.用烧碱制纯碱 复分解反应
C.用烧碱溶液吸收二氧化碳气体 复分解反应
D.正常雨水显酸性 化合反应
8、如图是稀硫酸与甲、乙、丙、丁、戊五种常见物质反应出现的不同现象。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甲可能是无色酚酞试液
B.乙、戊一定是金属单质
C.稀硫酸与丙生成的白色沉淀不可能属于盐
D.稀硫酸与丁的反应类型可能是置换反应
9、正确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下列实验操作,符合规范的是
A.连接仪器
B.检查气密性
C.取用石灰石
D.验满
10、某品牌牛奶营养成分数据显示,每250毫升牛奶中含钠70毫克、钾90毫克、钙90毫克。这里的“钠”“钾”“钙”应理解为 ( )
A.离子
B.分子
C.元素
D.原子
11、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具有防癌抗癌的作用。结合下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硒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B.硒原子的中子数是34
C.硒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8.96 g
D.硒元素位于周期表中的第四周期
12、下列关于金属的说法正确的是
A.合金是由金属和金属或非金属熔合而成,它是一种新型化合物
B.因为钨的导电性非常好,因此常被用作灯丝
C.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可用于工业炼铁
D.锌粒和酸反应的速度适中,实验室常用锌粒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
13、“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下表是美丽河中饭堂周二午餐食谱的内容,为确保学生摄入营养均衡,你认为食谱中还应添加
主食 | 副食 | 汤类 |
米饭 | 红烧牛肉、蒸水蛋、炸鸡腿 | 排骨汤 |
A.龙门水坑鱼
B.惠阳胡须鸡
C.东江酿豆腐
D.酸奶水果捞
14、如图所示,将两枚光亮的铁钉分别用细线吊置于甲、乙中,并使部分铁钉露出液面,放置一段时间,出现了锈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乙中,气体含氧气的体积分数相等
B.甲中,铁钉在植物油内的部分没有锈蚀
C.乙中,铁钉与水面接触的部位锈蚀最严重
D.丙中,导管内会上升一段水柱
15、下列关于能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A.酒精是一种常见的不可再生能源
B.石油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产品,主要含碳、氢元素
C.工业上常把煤块粉碎后使其充分燃烧,其目的是减少煤的浪费
D.人类利用的能源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
16、某便携式户外净水器能够除去河水、溪水中的铅离子、汞离子等有害金属离子和软化水质。下图是该便携式户外净水器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将出水和入水位置互换后,净水效果更好
B.该装置利用了活性炭的吸附性
C.净化后,水中铅离子、汞离子含量升高
D.向净化后的水中加入肥皂水,产生较多浮渣
17、中国芯片蚀刻技术国际领先。用NF3下进行硅芯片蚀刻时,产物均为气体,在蚀刻物表面不留任何残留物。该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乙物质由原子构成
B.反应生成的丙和丁的微粒数之比为1:1
C.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D.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均不变
18、下列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花朵掰成花瓣
B.粮食酿成美酒
C.西瓜榨成汁
D.冰砖凿成冰雕
19、建立宏观和微观之间的联系是化学学科独特的一种思维方式。对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A.蔗糖放入水中溶解——蔗糖分子分解在水中
B.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
C.食物腐烂变质——食物中的分子种类改变
D.铝原子和铝离子属于同种元素——铝原子和铝离子的质子数相同
20、水是人类宝贵的资源。下列做法不利于节水的是
A.用大水漫灌的方法浇地
B.用淘米水浇花
C.水管跑冒滴漏及时维修
D.选用节水龙头
21、分类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物质的分类不正确的是
A.混合物:空气、生铁
B.化合物:氯化钠、氧化汞
C.氧化物:氧化镁、氧气
D.单质:氮气、铜
22、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或用途说法不正确的是
A.干冰可用作制冷剂
B.铁丝能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铁
C.炭黑常温下性质稳定,可用作书写用的墨汁
D.稀有气体可用于制造电光源
23、化学学习离不开实验,正确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和人身安全的重要保障之一。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加热胆矾
C.取用少量液体药品
D.验满
24、如图为甲、乙两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属于阳离子,乙属于阴离子
B.两种微粒属于同种元素
C.两种微粒所带电荷数相等
D.两种微粒都达到稳定结构
25、科学家使用普通氧分子和带电的氧离子得到了新型氧分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是不带电的分子
B.1个分子含有2个
分子
C.与
的性质完全相同
D.和
混合形成的是纯净物
26、柿子成熟软化后,色红耀眼似火球,鲜果可直接食用外,还可以酿醋酿酒等。柿子中富含葡萄糖、维生素C和钙、磷等,营养丰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葡萄糖由24个原子构成
B.1个葡萄糖分子由6个碳原子、12个氢原子、6个氧原子构成
C.葡萄糖分子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D.柿子中富含的“钙、磷”指单质
27、如图为天然气在酸性环境中脱硫过程的原理,脱硫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硫酸铁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_。
(2)整个过程总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8、 将一定量的锌粉加入到硝酸铝、硝酸亚铁、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
(1)请写出使金属质量增加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2)反应充分后所得金属的总质量与反应前的相等,请解释原因____________。
29、小丽同学制作的简易净水器如图所示:
(1)小卵石、石英砂和蓬松棉的作用是_____,实验室进行该实验操作时使用到玻璃棒,其作用是_____;活性炭的作用是_____。
(2)净化后是硬水还是软水?我认为可用_____来检验。
(3)长期饮用硬水对人体健康不利,要降低水的硬度,生活中我采取_____方法。
(4)小丽以为软水可以洗净餐具上的油污,但效果不好。我加入洗洁精后,去污效果很好,这是因为洗洁精具有_____的功能。
30、元素的单质可用于原子反应堆的导热剂,其原子结构示意图如下:
(1)X的值是___________,M元素属于____________(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2)M元素的化学性质与下列____________(填序号)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
(3)在化学反应中的“原子不变”是指原子中的__________(选填“原子核”或“核外电子”)不变。
31、2021年河南遭遇特大暴雨,为了抢救被困人员,使用的铁锹(材质为钢)属于_________材料,正常雨水呈酸性的原因是________(写化学方程式)。
32、用化学符号填空
(1) ①3个磷原子_________; (2) 铵根离子_________ (3) 2个碳酸分子_________ ;
(4) 地壳中含量前二位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_________。
33、现有①液氧 ②液态空气 ③冰水共存物 ④二氧化锰 ⑤石灰水 ⑥氯酸钾 ⑦过氧化氢溶液 ⑧水银 (填错、填少、填多都不能得分)
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有(填序号)___________,属于纯净物的有(填序号) ________________,
34、模型认知是建立宏观与微观联系的思维方法。
(1)图1为硅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硅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___,属于__________(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2)图2为氧原子结构示意图,x的数值为__________,在化学变化中,氧原子容易_____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形成__________(写微粒符号)。
(3)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3,所表示的微粒中,碳、氢、氧原子的个数比为__________;
处的微粒是__________(填化学式)。
35、元素周期表是我们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表是倩倩同学绘制的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根据此表回答问题。
第一周期 | 1 H |
| 2 He | |||||
第二周期 | 3 Li | 4 Be | 5 B | ① | 7 N | 8 O | 9 F | 10 Ne |
第三周期 | ② | 12 Mg | 13 Al | 14 SI | 15 P | ③ | 17 Cl | 18 Ar |
(1) 表中有一处元素符号书写不正确,应该改为_______。
(2)画出①所示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
(3)第8号元素和第12号元素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_______。
(4)②和③所示的元素都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三周期,原因是_______。
36、相关问题的探讨与研究成就了热门话题。常见的消毒剂有:84消毒液、过氧乙酸溶液、双氧水溶液、醋酸溶液。
(1)醋酸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
(2)84消毒液和洁厕灵混合使用时会发生化学反应: 2HCl+NaClO ═NaCl+H2O+X↑,X气体有毒,因此二者不能混合使用。那么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
(3)小明想配制2%的双氧水溶液,现有4%的双氧水溶液100g。所需水的质量为___________g,现有量程为20mL,50mL,100mL三种规格的量筒,选用___________mL 的量筒来量取水。
37、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塑料袋有用聚乙烯制成的,也有用聚氯乙烯制成的。小明同学听说包装食品的塑料袋应该是前者而不是后者,便设计了一个实验方案,用平常在超市买东西时带回来的塑料袋进行探究,以验证其成分。
查阅资料:聚乙烯(由两种元素组成)燃烧生成
和
;聚氯乙烯(由
三种元素组成)燃烧生成
和
。
实验探究:为了确定塑料袋的燃烧产物,请将实验装置的接口abcdef按气体流经的次序连接起来。连接次序为a→______→f。然后进行探究。
小明取12.5g塑料袋碎片放在硬质玻璃管中,鼓入充足的氧气使之燃烧,在实验过程中若B、C、D装置都产生明显的现象,并将B、C装置质量的变化记录在表中。
| 实验前 | 实验后 |
B装置的质量/g | 213.6 | 217.2 |
C装置的质量/g | 200.2 | 207.5 |
则该塑料袋是用______制成的(填“聚氯乙烯”或“聚乙烯”),该塑料袋中C、H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
[实验反思]连接实验装置时,能否将装置C、D顺序调换?请简述理由______。
38、用下图所示实验验证可燃物的燃烧条件。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
(1)A中无燃烧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
(2)能验证与氧气接触是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的一组对比试验是_____(填序号)。
39、磷的燃烧反应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
(1)红磷在空气中燃烧能冒出浓厚的白烟,军事上常用来制烟幕弹。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2)某同学利用燃磷法测量空气中氧气含量吗,实验过程如图。他测得氧气体积分数约是___%,燃烧结束试管里剩余气体主要是________(填化学式)。
40、什么叫化学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