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这一别具匠心的设计,赢得了评委的一致好评。
B.周老师对同学一贯和颜悦色,我们遇到什么问题都愿意向他请教。
C.常有一些事情让我们情郁于中,这时候就需要我们学会舒缓自己的情绪。
D.她的这段孔雀舞真是跳得入木三分,连杨丽萍都不禁动容。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每个人的潜能都是深不可测的,我们没有理由对任何人妄下断语:“你是庸者,你是天才。”
B.保持不败战绩的队员们神采奕奕地走进赛场,准备进行最后的决战。
C.本届诗词大会与往年的赛制大相径庭,首次加入了经典诗配画项目。
D.我乘着朦胧的月色,沿着那条蜿蜒的小路,迫不及待地回到了我的故乡。
3、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面对这张语文试卷,你一定要先沉着答题,再冷静思考,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你的水平。
B.成都自然博物馆的主题展厅包括由地质环境厅、恐龙世界厅、缤纷生命厅等组成。
C.党的十八大以来,四川认真践行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地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D.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将把中国人民与世界联系起来,实现让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
4、下面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孕育(yùn) 撺掇(cuān)恬静(tián) 目眩神迷(xuàn)
B.狩猎(shǒu) 蓦然(mò) 沼泽(zǎo) 目空一切(kōng)
C.宽慰(wèi) 劫难(nàn) 沙砾(qì) 挑拨离间(jiàn)
D.卑鄙(bǐ) 检讨(tǎo) 堕落(zhuì) 格物致知(gé)
5、下面括号中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他从阵地上下来,刚进村,有几架敌机袭过来。(句中的“从”“刚”分别是介词、副词)
B.他是美国家喻户晓的人物,因为他曾成功地领导战时美国的原子弹制造工作。(句中的“因为”是连词,“曾”是副词)
C.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在那稻棵上我捉过蚱蜢,在那沉重的镐头上有我的手印。(这句话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D.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最可爱的人吗?(这句话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加强了语气,发人深思。)
6、下列对《朝花夕拾》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二十四孝图》写的是鲁迅从最早得到的画图本子中,知道了“孝”是艰难的,以此告诫读者“孝”是需要真心付出的。
B.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中主要出现了长妈妈、藤野先生、范爱农、父亲、衍太太、寿镜吾老先生这六个人物形象,表现了作者对他们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C.《范爱农》中,“我”离开南京到北京后,想办法给范爱农找了个差事,但是范爱农生性孤傲,不愿意去。
D.在《无常》一文中鲁迅提到:无常有黑白两种,白无常又叫“活无常”,黑无常又叫“死有分”。文章中的白无常爽直、爱发议论,有人情味。人们一见白无常,都有些紧张,而又高兴。
7、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正是这些,才构成了完整而丰富的人生
②然而,总有一些人,一遇到困难就只会向后退缩,畏葸不前
③生命的常态,永远不只是浅浅的涟漪,更有涌动的暗流、潜在的礁石
④如此,无法成就一番事业不说,恐怕连自己人生的方向盘都很难把握
⑤也正是在崎岖道路上的砥砺前行,每个人的精神生命才能不断成长
A.③①⑤④②
B.③①⑤②④
C.①④②③⑤
D.①④⑤②③
8、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回答问题。
甲文: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诫子书》)
乙文:
援兄子严、敦,喜讥议①,而轻侠客。余书诫之曰:“吾欲汝闻人过失,如闻父母之名:耳可得闻,口不可得言也。好议论人长短,妄是非正法②,此吾所大恶③也:宁死,不愿闻子孙有此行也。汝知吾恶之甚矣,所以复言者,施衿结缡,申父母之戒,欲使汝不忘之耳!”
(《马援诫兄子严、敦书》)
注释:①讥议:讥讽、议论。②是非正法:评议朝廷正当的法制。③大恶:深恶痛绝。
【1】用“/”为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每句划一处)。
①夫 君 子 之 行
②非 志 无 以 成 学
【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无以致远____________②无以广才____________
③意与日去____________④悲守穷庐____________
【3】翻译下列句子。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4】作者认为成才需要具备哪些条件?请简要概括。
【5】就乙文结合自己生活的感悟,谈谈马援信中所谈道理的益处。
9、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各题。
游山西村
(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请赏析首联中“丰年留客足鸡豚”中的“足”在诗句中的妙用。
【2】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0、综合性学习。
近日,网络上《低头族之歌》流传甚广:“你沉默地刷屏,亿万个屏奴一样的人们,用你那囧囧的眼神,低头在那形形色色的伤痕……紧紧盯着小小的荧屏,不抬头看路边的风景……”这似乎提醒着我们手机已经占据并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我们已经进入沉默的“屏奴”时代。
(1)根据文段和你的理解说说“屏奴”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歌词中“囧囧的眼神”为何不用“炯炯的眼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网络时代的我们,喜欢给自己取个网名来与人交流,获取信息。一个好的网名,既要展示自己独特的个性,又要体现高雅的志趣,如“一江春水”“夜雨时”“隔水樵夫”“醉里挑灯看剑”等,请你仿照示例给自己取一个别致的网名,并说说它的由来和含义。
网名:一江春水
由来和含义:出自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春水如蓝,丹心似火,我希望从多彩的生活中汲取不竭的动力,用满怀的热情期待美好的明天。
网名:____________
由来和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古诗文默写。
①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__。(崔颢《黄鹤楼》)
②东皋薄暮望,______________。(王绩《野望》)
③______________,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
④______________?松柏有本性。(刘桢《赠从弟》)
⑤______________,望峰息心;______________,窥谷忘返。(吴均《与朱元思书》)
⑥王维的《使至塞上》中描绘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郦道元的《三峡》中运用对比和夸张的修辞手法展现水急船快景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名著阅读。
《水浒传》中“大闹野猪林”与“大闹飞云浦”是两个有着相似背景的精彩故事,请分别说出故事主角的名字并一一概述情节。
1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我长大了
①小的时候想长大,于是盼着早些进入中学,早些成为大人。
②终于考进了心目中理想的中学。带着一份喜悦对父母说:“爸、妈,我长大了,我进中学了。”父母一脸笑意:“不,孩子,成为中学生并不代表你成为大人。”
③于是,我继续等着“长大”的到来。
④在脸上发现了第一颗青春痘,带着一份期盼对父母说:“爸、妈,我长大了,我有青春痘了。”父母一脸笑意:“不,孩子,青春痘并不证明你长大。”
⑤渐渐,“长大”在繁忙的学业中也被淡忘。
⑥后来,搬了家。家与车站有一段很长的路,于是邻家的孩子总是用自己的自行车捎我一段。
⑦那是一个阴雨蒙蒙的清晨,雾气很重,路上很滑。一不小心,邻家孩子的自行车撞倒了人,我被重重地摔在地上。没有等我反应过来,邻家的孩子已扶起自行车逃之夭夭。我终于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事,这样的事还是走了为好,但是,当我要起步时,却发现被撞的是位瘦小的老太太。
⑧许多人围了过来。我有些惭愧,于是,我低着头帮老太太拾起散落在地上的菜。突然在人群中我竟发现了父亲那深邃的目光。我开始害怕,今天闯这样的祸,回去会怎样呢?
⑨我把老太太送回家,才发现她的儿女并不孝。老太太丝毫没有责备我的意思,她只是说她很寂寞。于是,我说,我会常常去看她。
⑩我并不想敷衍她,我决定这么做。
⑪然而,我不知道如何面对父母。
⑫小心翼翼地回到家,准备先做“乖宝宝”,然后再坦白交代,想来会少些责骂。晚饭桌上,气氛并不如想象的恶劣,而且桌上也多了几样我爱吃的小菜。吃饭时,我小心地边吃边看着父亲。父亲很和蔼,不时夹菜给我。我等待着父亲的训斥,而父亲却只是询问了老婆婆的情况,嘱咐我一定要多陪陪老婆婆。
⑬依然记得那天父母在睡前语重心长地对我说的话:“孩子,你懂得了什么叫责任。”我终于感觉到父母承认了我的长大;我也终于明白,长大并不像考上中学那么容易,也不像长青春痘那么简单。长大,意味着承担责任。
⑭的确,并不是所有长大的人都能够承担责任的;然而,能够承担责任的人却一定是长大了。
【1】“我”曾认为上中学就是“长大”,把早些进入中学作为长大的标准。第二次,“我”曾认为长青春痘就是“长大”,把长青春痘作为长大的标准。我终于意识到“长大”的真正含义,是因为 。
【2】文中第⑦段划横线句子是______描写,作用是________。
【3】第⑧段说“此时,已有很多人围拢来。我有些惭愧……”“我”为什么会“有些惭愧”?
【4】“的确,并不是所有长大的人都能够承担责任的;然而,能够承担责任的人却一定是长大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14、掌灯人
郑荣华
①三爷提着灯走在前面,山谷里看不见的风把他手上的油灯吹的忽暗忽明。
②道路两旁的山坡,伏落着杂乱无章的坟茔。猫头鹰在低矮的灌木丛中潜伏,一双双直勾勾的眼睛盯着三爷手里的灯火,时不时地发出“咕—咕”的低鸣。三爷的胶底鞋与石子摩擦,发出“沙沙”刺耳声。我躲在母亲怀里,隐隐看见远山朦胧,点点星光在风中影影绰绰。
③出了山谷,是一条田埂小路,田埂的尽头有一顶不知风月的破旧长亭。三爷在亭前驻足咳嗽了两声,然后穿过残垣与碎瓦,沿山道而上。
④逶迤蜿蜒的山道上,有个十来户的村落叫官塘坞。那里住着一位叫云贵的赤脚医生,他掌管了全村人的生老病死。云贵医生住村口的水塘边。水塘不大,记得有一棵老樟树伸展着稀疏的枝叶,盖在水面上,像一顶破败不堪的斗笠。我们一前一后来到了水塘边,淡淡的水波映衬着油灯的火光,曲曲折折,忽明忽暗。突然村里传来一声狗叫,然后便是一片狂吠,声音此起彼伏。
⑤云贵医生窗户的灯光亮了起,门也随着“嘎吱”一声打开。母亲急促地说,孩子又发烧了。云贵医生不慌不忙,先是量了温度,然后拿起听筒静静地聆听我的呼吸。空气在那一刻,似乎凝固了。短暂的沉寂后,云贵医生说,孩子得了肺炎,马上挂针。母亲把我搂在怀里,瑟瑟发抖。云贵医生一手提着灯盏,一手忙活着配药。而三爷沉默地守在大门口,他从腰里抽出一根二尺长的大烟斗,时不时地在门槛上敲两下,把木头敲的“梆梆”响。
⑥等我醒来,已是破晓时分。三爷带着我们走出村口,山谷里薄雾冥冥,远近鸡鸣起伏。我们依然一前一后地走着。过了长亭,黎明的曙光揭去夜幕的轻纱,东方山脉浮起一片浅浅的白光,大地渐渐地苏醒、明亮起来。三爷把油灯高高地举起,他深吸一口气,对着玻璃罩的缝隙把火光吹灭。不远处,架在两山之间的渡水桥,烟雾缭绕,如梦如幻。过了桥底,便到了家。
⑦母亲说:“三叔到我家吃早饭吧。”三爷说:“不用了。”然后,默默离去。看着他离去的背影,母亲感慨地说,孩子,不要忘了给你掌过灯的人啊。
⑧母亲所言极是。掌灯人犹如摆渡人,在人生困难的时候掌灯人默默陪伴,给予光明,赋予力量。记忆中,三爷一直是我儿时的掌灯人。无论是我调皮贪玩夜不归宿,还是体弱多病夜半求医,三爷都是一盏油灯,冲在最前面的那个人。多少个春秋与寒月,那双细黑的长脚默默地丈量着我的成长。
⑨我的父亲是一个生意人,从小便在外地做买卖,每次外出少则数天,多则数周。家里有什么着急的事情只要喊一声三爷,他便立即赶到。
⑩三爷在爷爷兄弟中排行第三。但这个三爷,并不是爷爷的亲弟弟。爷爷的亲弟弟老三比爷爷早死十年。死的时候三十七岁,留下一妻一女,孤苦伶仃。此后,三奶奶为了生计从外乡招了一门亲事。三爷爷来的时候,一双布鞋,一把锄头。他接管了家里所有的农务,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日子便慢慢有了起色。
⑪三爷爷是一个看不出喜怒哀乐的人,他处事低调,沉默寡言。但是乡里乡亲只要缺个体力活,他有求必应。即便如此,他在宗族中依然备受排挤,在村落里备受冷落。唯有我的父母心地善良,视他为亲叔。
⑫父亲常常给三爷撑腰,他吹胡瞪眼地告诫大家,谁要欺负我三叔,谁就是跟我过不去。我的父母处世公允,秉性直言,在村里中地位颇高。所以明眼人也不会因为一个入赘的外乡人跟我父亲过不去。
⑬很多年以后,母亲身患绝症,她离世前的最后一个月很少说话。有一次我去医院看她的时候,她喃喃地对我说:“去看一下三爷吧,听说他最近身体很不好,不要忘记为你掌过灯的人……”
⑭我贴在母亲的耳边,轻轻地告诉她:“晓得了,为我掌过灯的人我都记着呢。”从小到大母亲对我们兄弟的教育就是这般的苛刻,比如谁家给了我们一颗糖果,如果我们在路上把它吃掉了,母亲必然会严厉地教训我们一顿。她说:“人家给了好处或帮助都要记得回家告诉父母,别人给了糖果必须先拿回家给父母看过才能吃,这样父母才知道以后还多大的情。”
⑮如今,母亲已离世多年。每每想起她,我便想起那条逶迤蜿蜒的山道。三爷提着油灯,走在前面。母亲抱着我,把脸贴在我的额头上,我们施施而行。
【1】怎样理解文章标题的含义?
【2】赏析下列句子的表达作用。
(1)我们一前一后来到了水塘边,淡淡的水波映衬着油灯的火光,曲曲折折,忽明忽暗。
(2)三爷沉默地守在大门口,他从腰里抽出一根二尺长的大烟斗,时不时地在门槛上敲两下,把木头敲的“梆梆”响。
【3】请你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文中“三爷”的人物形象。
【4】第⑩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5】作者的母亲在离世前,曾对他说过“不要忘记为你掌过灯的人”,生活中有一些人,需要我们一直铭记在心。在你的人生旅程中,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掌灯人”?请写下来,并阐述理由。
15、根据要求,完成作文。
【任务A】
一个句子使用不同的标点符号,往往表达不同的情感。它们可能会引发你不同的感受,让你回想起不同的经历。比如:①来了都是深圳人?②来了都是深圳人!
请在上面两个句子中任选一句作为文章开头,独立成段,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自拟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
①要有真情实感。②不少于600字。③不得抄袭,套作。④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