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词语中无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深恶痛疾 记忆尤新 疾如闪电 笼罩
B.世事苍桑 如梦初醒 抑扬顿挫 荟萃
C.惊心动魄 白手起家 油光可鉴 缅怀
D.屏息敛声 查无消息 震耳欲聋 由衷
2、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 佃农diàn 横héng蛮 铺砌qiè 深恶wù痛疾
B. 弧hú形 纤xiān弱 着眼zhuó 雕镂琢zuó磨
C. 池沼zhǎo 挟着xié 瞥见piē 盘曲嶙lín峋
D. 称心chèng 罅隙xià 不辍chuò 杳yǎo无消息
3、下面句子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被誉为“圣人”,在中国几乎妇孺皆知。
B.小艾沥尽心血,在期末考试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C.他办事喜欢鲜为人知,不考虑后果,常常妨害大家的利益。
D.对于地球环境污染的加剧,仍有人不以为然,漠不关心。
4、下列关于文学作品内容及常识的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多收了三五斗》以江南农村为背景,通过旧毡帽朋友们“丰收成灾”的遭遇,描绘了旧中国农民的共同的悲惨命运,表现了作家对乡村、对农民真挚的同情。
B.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其内容丰富,包含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等方方面面,《国风》部分更是《诗经》的精华。
C. 《答谢中书书》一文,作者先以感慨发端,然后以赏心悦目的笔触描绘江南秀美的山川景色,最后以感慨收尾。表达了作者亲近大自然的喜悦之情和归隐林泉的高洁志趣。
D. 《史记》是西汉司马迁编写的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有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种体裁,共130篇。这部书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5、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怔怔/症状 沧海/悲怆 载重/风雪载途
B. 空地/空闲 滂沱/磅礴 贻害/心旷神怡
C. 提供/供给 差劲/差生 斗胆/气冲斗牛
D. 嘹亮/潦倒 根茎/旌旗 肠胃/一场透雨
6、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堕毁 紧绷 颁发 白手起家
B.凛冽 潇洒 仲裁 从容不迫
C.隽刻 签定 凌空 惊心动魄
D.娴熟 拨款 由衷 眼花瞭乱
7、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杂然而前陈者 陈:摆放,陈列
B.临溪而渔 渔:捕鱼
C.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乐:快乐
D.太守谓谁 谓:为、是
8、阅读两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
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①。其实湖光染翠之工②,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③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节选自袁宏道《晚游六桥待月记》)
注释:①午、未、申:指午时、未时、申时三个时辰,相当于现在从上午十一时至下午五时的这一段时间。②工:巧妙。③夕舂(chōng):夕阳的代称。
【1】解释下面加点词语。
(1)月色入户
(2)念无与为乐者
(3)皆在朝日始出
(4)安可为俗士道哉
【2】翻译文中画线句。
(1)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3】“月”在古人作品中常常出现,但在不同的作品中,写“月”的语言却各有特色。请简要分析下列句子所用手法的妙处。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记承天寺夜游》)
(2)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晚游六桥待月记》)
9、阅读唐代诗人司空曙的《云阳馆与韩绅①宿别》,完成题目。
故人江海别,几度隔山川。乍见翻②疑梦,相悲各问年。
孤灯寒照雨,湿竹暗浮烟。更有明朝恨,离杯惜共传③。
【注】①韩绅,诗人的朋友。②翻:同“反”,反而。③共传:互相举杯。
(1)这是首惜别诗,却从上次的分别说起,首联中的“_______”(时间)、“_______”(空间),两个词突出二人分别之久、相见之难。
(2)前人认为全诗“动人之处”在颔联两句,尤其是“疑”字最为传神,请你结合诗句揣摩“疑”字的妙处。
(3)赏析尾联的表达效果。
10、学校开展以“和”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相关任务。
(1)中国文化崇尚“和”,有关“和”的思想源远流长,丰富多彩。请你为小区设计一条有关“和”的宣传标语。
(2)下面是《以和为贵》演讲稿提纲,请把以下三则材料作为分论点的论据填在相应的横线上。(填序号)
A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礼记•礼运》)
B是父母者莫善于顺,宜兄弟者莫善于让。(徐祯稷《耻言》)
C敬则小心翼批,事无巨细,皆不敢忽。恕则凡事留余地以处人,功不独居,过不推诿。
演讲稿提纲:
中心论点:以和为贵,“和”是修身之道,是兴家之本,是强国之根。
分论点一:“和”体现修身正己,推己及人的道德观。__________
分论点二:“和”体现和睦孝顺,融洽和美的家庭观。__________
分论点三:“和”体现世界大同,天下为公的理想观。__________
11、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古今诸多诗人用笔墨记录下祖国的壮阔山河。请根据下表提供的信息,在横线上写出相应的内容。
写景技巧 | 文学常识及名句 | 出处 |
抓特征 | 王维的“①______,______”描绘了大漠壮阔雄奇的景象。 | 《使至塞上》 |
显动静 | 郦道元描写的“素湍绿潭,②_______”通过动静结合,写出三峡水清的特点。 | 《三峡》 |
多视角 | 陶弘景描绘的“③______,______”从仰俯两种视角,表现山水相映之美。 | 《答谢中书书》 |
用对比 | 刘桢使用对比手法展现了“④______,松枝一何劲”的状态,衬托了松柏的刚劲。 | 《赠从弟(其二)》 |
融情感 | 李白的“⑤______,______”借写故乡水,融入思乡情。 | 《渡荆门送别》 |
杜甫以乐景写哀情,用“感时花溅泪,⑥______”表达感时伤世的深沉感情。 | ⑦_______ |
12、三组同学推荐了一部名著,并分享了阅读收获。请你将“阅读收获”中的空缺处补充完整。
“小萝卜头”很爱学习,也很有礼貌。他每次来到黄伯伯门前,总是先轻轻地敲几下门,等到黄伯伯说“请进”时才推门进去,还敬个礼说;“黄伯伯好!”黄伯伯上午教他语文和教学,下午教他外语和图画。他每门功课都很好。在监狱里,没有学习用的纸和笔,妈妈就把草纸省下来,订成本子给他用。有一次,他过生日,黄伯伯送给他一支铅笔,他可高兴啦,只在上课时用,平时就用小石子在地上写。不管牢房里冬天多么寒冷,夏天多么炎热,他总是从在地上写呀、算呀,不知疲倦。“小萝卜头”学习这样认真、刻苦,是因为他知道学习的机会来的不容易,知道时刻记住妈妈的话,等革命胜利了,还要建设新中国。
阅读收获:每一次阅读①《____》这本书,我都会被“小萝卜头”的故事深深触动,他身上那种②____(不少于8个字)的精神感染着我,使我倍加珍惜现在的学习时光。
13、课外阅读(16分)
成长的桥
①我记事很晚,所有关于童年的记忆,差不多都在父母与别人闲谈中得知。在很多人眼里,我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笨小孩。
②上学第一天回家在巷口碰上母亲,她问:“老师今天讲了啥?”我想了半天
才挤出三个字,“脚板印”。母亲又问一起回来的同学,她说:“老师要我们脚踏实地,好好学习。”大家一阵笑,我也跟着笑。一次不小心摔破了家中珍爱的花瓶,我把碎渣扫到地板中央,再搬个小凳老实地坐在旁边。母亲回来生气地责骂时,我振振有词地说:“老师讲要表扬诚实的孩子,您却批评我!”母亲忍不住扑哧笑了。
③也许智商有限加上读书不用心,虽然花了时间做了副努力的样子,小学时成绩并不理想。别人家的父母见了面总是夸自己的孩子如何了得,我父母只能一边讪笑一边借机脱身,回来了他们彼此安慰说,孩子老实,心眼又好,读书也自觉,就别逼她了。那时真想像皮皮鲁那样,把课本煮了熬汤喝,除此外我想不到法子读好书。
④懵懵懂懂长到九岁,我的思想第一次发生重大转折。
⑤那年,春天的花开得特别艳,尤其我家向阳的窗下(那里有个半米宽的窄台),花朵更是美不胜收。我喜而忘形,一手扳窗,一手摘花,却忽略了扳着的窗子是没有插销的。一分钟后那扇要命的窗子开了,把我像球一样从二楼抛下去做了自由落体运动;仙人掌又火上浇油,落地我已变成昏迷不醒的“刺猬”。后来听说,是好心的行人送我进了医院;私下嫌我笨的母亲,听到这个消息竟在柜台内晕倒了,苏醒过来跌跌撞撞推开同事就往医院跑;而父亲一脸煞白,骑自行车撞到了电线杆,爬起来车子不要、泥水不管地直往前冲……那天医生差点下死亡通知书,警告说,病人必须一直保持清醒意识。于是父母每隔一个小时便忐忑不安地唤我一次。昏昏沉沉往下坠落的我,就被父母一声又一声、柔和而又有力、平稳而又[甲]、掺杂着心疼与希翼的呼唤拉回了这鸟语花香的世界。
⑥那年期末,我破天荒考了个全年级第一。邻居说这一摔没留个后遗症已是万幸,想不到还摔开了窍,变聪明了。只有我自己知道,是48小时的昏迷中母亲带泪的呼唤,父亲紧握我手的力量,及一睁开眼他们憔悴面容上的极大喜悦,与眼眶里滑落的中年人的泪水,让我一刹那长大了。我才知道我对父母是那样重要。心中渐渐清晰的爱滋生成牢不可破的愿望——我要为父母好好读书。拿到成绩单时父母的[乙]和欣慰,让我开心了好久。后来读书成了习惯,一读读到了研究生。
⑦我至今仍不知道我的智商属高属低,这对人的一生也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有怎样的父母,从懵懂到明事,其实只有一桥之隔;这座桥,就是父母温厚的爱,就像黑云经过太阳的亲吻也会变成绚丽的彩霞,再笨的小孩,有父母的爱来呵护,也会成长为顶天立地的栋梁。
【1】根据表现人物心情的需要,[甲]、[乙]两处应填入的恰当的词语是什么?[甲]处填 ________ [乙]处填 ________(2分)
【2】第②段中“母亲回来生气地责骂时,我振振有词地说:‘老师讲要表扬诚实的孩子,您却批评我!’母亲忍不住扑哧笑了”,结合上文内容,说说母亲为什么转怒为喜?(4分)
【3】结合全文内容,概括“我”的特点。(3分)
【4】文中多处写父母亲给予“我”的爱,请在下面抄写出你感受最深的句子并分析。(4分)
【5】“成长的桥”在文中指 。
结尾画线的句子表达作用是____ ___
_ ___ (3分)
14、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真情实感
①作为狭义散文的“美文”,是一种侧重于抒发主观体验和内心情感的文学样式,因此在它的全部篇章中间,应该是洋溢和充满着丰盈的情感。
②古今中外多少优秀的篇章,都充分流露和倾泻着自己的情感。有的像炽热耀眼的阳光,有的像奔腾呼啸的大海,有的像壮怀激烈的咏叹,有的像伤痛欲绝的悲歌,有的却又很欢天喜地的赞颂;当然也有与此很不相同的情形,那就是异常含蓄与蕴藉籍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从表面看来似乎并不强劲和猛烈,但是在欲说还休的抑扬顿挫之中,可以让读者更深切地感受到这股感情潜流的曲折回旋,因而会产生更多的回味,值得更充分地咀嚼。
③根本的问题自然还不在于表达情感的方式,而在于感情本身是否真实与诚恳,如果是矫揉造作或虚情假意的话,无论是表演得多么热烈,或是装饰得多么含蓄,往往都无法打动读者的心灵,至多是只能暂时感动一些天真和幼稚的读者。他们一旦成熟起来,就会讥笑和懊悔自己,怎么会被这种矫揉造作或虚情假意所打动呢?一个真正对人类社会和广大读者负责的散文家,绝对不应该去抒发自己都未曾真正感动过的情绪,只有将真正使自己感动得无法抑止的情绪,很自然和诚实地表达出来,才有可能充分地去感动读者。
④产生取之不竭的真情实感的深邃源泉,是在于时刻都不能忘怀现世人生,老老实实地诉说,切忌说谎和诓骗。如果有了这样坚实的立足点,就是翱翔于九天,神游于幻境,或进行巧妙的艺术虚构,也都会抒发出真情实感来的。“美文”艺术的核心确实是在于真情实感。散文家如果能够充分把握自己这股真情实感的激流,不住地汩汩倾泻,肯定就会出现富有艺术光泽的绝唱,正因为具有这样的特征,它对于艺术技巧的追求,较之小说、话剧与诗歌来说就要少得多了,所以任何一个为中华民族未来命运而搏斗,真心实意地挚爱着自己祖国的人,只要他能够驾驭着流畅和美丽的文字,就都有可能写出上乘的散文佳作来。
⑤罗丹在《遗嘱》中这样说:“真正的艺术是忽视艺术的。”他所追求的艺术理想,对于“美文”来说实在是太合适了,这样说来,能不能认为它似乎是一种很容易掌握的文学样式了?从表层的意义看来好像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然而从深层的含义上来说,由于它可以凭借的技巧相对说来要少得多,因此在这样的情况底下,如果不敢坦率和深切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就会显得空空如也,一无所有。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认为“散文易学而难工”,确实是深切理解散文这种文学样式的真知灼见。
(选文有删改)
【1】选文是围绕什么话题来进行论述的?
【2】作者认为产生取之不竭的真情实感的源泉是什么?
【3】选文第⑤段引用罗丹的话,其表达作用是什么?
15、作文
奔驰的汽车嘲笑长年站在路边的路标:“世界那么大,你长年累月地站在这里,只能看到来来往往的车辆,永远也不可能领略世界的美好。”路标回答道:“到世界各处走走,见识不同的风景,确实是很快乐的,很幸福的。但我的责任就是为你们指示方向,虽然我不能像你们一样到处旅行,也不能见识各地的风景,但看到你们都在我的指示下顺利旅行,我也是很快乐很幸福的。”
要求:①全面理解材料内容,选择某一角度、某一侧面立意,题目自拟,文体自选,写一篇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受,发表见解等;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县(市、区)名、校名、人名,如出现请用××代替;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