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2月22日,第78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将春节确定为联合国假日。春节作为中国传统______节日,不仅是国家团圆、______的日子,传承着和平、和睦、和谐等中华文明______,也______着家庭和睦、社会包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全人类共同价值。
A.风俗 辞旧迎新 理想 承载
B.民俗 辞旧迎新 理念 承载
C.风俗 吐故纳新 理念 承接
D.民俗 吐故纳新 理想 承接
2、下面情境下语言表达最准确、得体的一项是( )
【情境】
你在江边散步看到一位在晨练的老人不停地用腿踢大树你想阻止这样的行为,你说:
A.“老爷爷,你这样的行为真的给哈尔滨丢脸,不知道爱护花草树木吗?”
B.“老爷爷,你这样的行为会让大树感到疼的,不要这样了好不好?”
C.“老爷爷,您老人家活动筋骨很好,但是也要注意爱护树木啊!”
D.“老爷爷,其实跑跑步也一样会锻炼身体的,为什么不试一下呢?”
3、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语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正确的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根深蒂固。事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因为如此,如果你认为正确的答案只有一个的话,当你找到某个答案以后,就会止步不前。
①由于情况的变化,原来行之有效的方法,到了现在往往不灵了②麻烦的是③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多种多样④若是某种数学问题的话,说正确答案只有一个是对的⑤生活中的大部分事物并不像某种数学问题那样
A.⑤②③①④ B.⑤③②④① C.①③②④⑤ D.④②⑤③①
4、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中非友好关系是双方风雨同舟、患难与共,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
B.在读书汇报会上,李文同学引经据典,断章取义,赢得了同学们的一致好评。
C.广大青少年要志存高远,锤炼意志,让青春在时代进步中焕发出绚丽的光彩。
D.韩文佳同学在中央电视台主办的全民阅读推广活动中脱颖而出,进入全国35强。
5、在班级组织的“爱国”主题活动分享中,同学们积极发言,请选出发言有误的一项( )
A.同学小张说:“我最喜欢的爱国人物是一群最可爱的人,他们就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当我国的国家安全受到严重威胁时,他们英勇奔赴朝鲜,开始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正义之战。”
B.同学小王说:“我最欣赏的爱国人物是端木蕻良。他在中学读书时就从事进步学生活动,也曾参加‘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他的小说《科尔沁旗草原》《呼兰河传》我都很喜欢。”
C.同学小李说:“我最喜欢的爱国名言是周恩来总理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作为新时代的少年,我们要向周总理学习,少年当立凌云志,报效祖国会有时。”
D.同学小赵说:“我最喜欢的爱国诗歌是《黄河颂》,它主要用直接抒情的方式抒发对黄河的热爱,我们在朗诵时要语调高昂,读出气势,读出对黄河的赞美之情。”
6、下列文学、文化常识及名著的相关信息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礼记》是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相传是西汉经学家戴圣编撰的。
B.《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风俗。
C.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西)人,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托洛夫斯基的长篇小说,当时奥斯托洛夫斯基已经双目失明,全身瘫痪。这部书是他强忍病痛,在病榻上历时三年写成的。
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古语说得好,“如事重负”;俗语亦说得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B.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查言观色,试探什么。
C.他站在一边不走了,嘴里念念有词,不停地抱怨着他们所受的种种苦难……从他语无伦次的话里,他们终于明白,这个苦命的人由于掉了一跤或者由于巨大的痛苦已经疯了。
D.也是无意识的,在闲暇时甚至睡梦中,她身处的环境常在我的脑海中出现,那封闭窄小的控制舱,奇怪的隔热太空服……后来这些东西在我的意识中都隐去了,只有一样东西凸显出来。
8、阅读下面文言文选希,完成各题。
【甲】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
(节选自《岳阳楼记》)
【乙】
王(指益王),帝(指宋太宗)第五子元杰也。尝于邸中为假山,费数百万。既成召僚属置酒共观之。众皆叹美,坦(指姚坦)独俯首不视。王强使视之,坦曰:“但见血山耳,安得假山!”王惊问其故,对曰:“坦在田舍时,见州县催税,上下相急,父子兄弟鞭笞苦楚,血流满身。此假山皆民租所出,非血山而何!”是时,帝亦为假山未成,闻之亟毁焉。
(节选自《纲鉴易知录》)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先天下之忧而忧( )
(2)微斯人,吾谁与归( )
(3)置酒共观之( )
(4)王强使视之( )
【2】下列各句中的“其”,表示揣测语气的一项是( )
A.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B.其喜洋洋者矣
C.其必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D.王惊问其故
【3】用“/”给下面的语句划分节奏,划两处。
既 成 召 僚 属 置 酒 共 观 之。
【4】翻译下面的文言语句。
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②但见血山耳,安得假山!
【5】选文乙中姚坦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品质,姚坦的言行是甲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的真实写照。
9、阅读诗歌,完成下面两小题。
早寒江上有怀
唐 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1)简析“乡泪客中尽”一句中“尽”字的意蕴。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10、河南卫视传统文化创新节目引起了同学们的兴趣,班级围绕此话题开展语文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任务。
(1)在制作手抄报时,小文搜集并整理出以下两则材料,但他没有想出能够统领两则材料的标题,请你帮他拟写一个恰当的标题。20字左右。
标题:
【材料一】2021年年初,河南卫视春晚节目《唐宫夜宴》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巧妙结合,“破圈”走红。紧接着,《元宵奇炒夜》《端午奇妙游》《中秋奇妙游》《重阳奇妙游》等“中国节日”系列节目相继播出,一次次掀起全网关注的热潮。
【材料二】2022年,河南卫视继“中国节日”系列节目成功播出之后,对传统文化再挖掘,推出了“中国节气”系列节目。目前已播出的《春分奇遇记》《谷雨奇遇记》《立夏记》等节目,均受到高度关注。
(2)《端午奇妙游》开场节目《洛神水赋》刷屏,被评为全国“2021年十大文化创新事件”。请你根据下面材料写几句话,把《洛神水赋》推荐给同学观看。(60字左右)
《洛神水赋》留言区 留言1:我是看到神仙姐姐了吗? 留言2:曹植笔下的洛神复活了! 留言3:视听盛宴!关哭了! 留言4:真的是翩若惊鸿,婉苦游龙! 留言5:水下舞蹈,飞天气势! |
11、古诗文默写。)
(1)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
(2)_____________________,自将磨洗认前朝。(杜牧《赤壁》)
(3)伤心秦汉经行处,_____________________。(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4)悬泉瀑布,____________,清荣峻茂,良多趣味。(郦道元《三峡》)
(5)报君黄金台上意,___________________。(李贺《雁门太守行》)
(6)___________________,坐断东南战未休。(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7)___________________,君子好逑。(《关雎》)
(8)_________,草色入帘青。(刘禹锡《陋室铭》)
(9)杜甫《望岳》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不仅写出了泰山的雄伟,也表现出诗人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魄。
(10)无论处于怎样的成长环境,我们追求洁身自好的高尚情操都不能改变,正如周敦颐在《爱莲说》中所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茶毕,行者回头一看,见后壁上挂着一幅“地桥进履”的画儿。行者道:“这是其么景致?”龙王道:“大圣在先,此事在后,故你不认得。这叫做“地桥三进履’。”行者道:“怎的是‘三进履’?”龙王道: “此仙乃是黄石公,此子乃是汉世张良。石公坐在地桥上,忽然失履于桥下,遂唤张良取来。此子即忙取来,跪献于前。如此三度,张良略无一毫倨傲息慢之心,石公遵爱他勤谨,夜授天书,着他扶汉。后果然运筹帷握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太平后,弃职归山,从赤松子游,悟成仙道。大圣,你若不保唐僧,不尽勤劳,不受教诲,到底是个妖仙,休想得成正果。”悟空闻言,沉吟半响不语。龙王道:“大圣自当裁处,不可图自在,误了前程。”悟空道:“莫多话,老孙还去保他便了。”龙王欣喜道:“既如此,不敢久留,请大圣早发慈悲,莫要疏久了你师父。”行者见他催促请行,急耸身,出离海藏,驾着云,别了龙王。
【1】东海龙王详细讲述“圯桥进履”的意图是什么?
【2】本语段表现了孙悟空怎样的性格特点?
13、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汉字之美
马莜琛
①汉字,是我们祖先智慧的结晶,它有一种独特的美。汉字之美,美在它的神秘的面纱,美在它华美的外形与其中凝聚的精神气韵。
②汉字的笔画虽简单,却有着自己独特的韵味。细细品读,就会发现它们的生机勃勃、迥然不同。同一个字,不同的书法家来写,面貌定然各不相同,有的翩若惊鸿,有的矫若游龙,每一个字都是一幅精彩的画面。不同的汉字也会给人不一样的审美感受,它们犹如一个个跳动的音符,使我们的心也随之跃动。一个“日”字,让人感觉到太阳的温暖,一个“月”字,让人感受到月光的柔和。一个“喜”字,让人不自觉地咧开嘴巴,喜上眉梢;一个“衰”字则令人眉头一皱,轻轻叹息。这何尝不是汉字的独特之美呢?
③汉字的神秘在于其历史的奥妙。是谁创造了汉字?又是怎样的机遇创造了汉字?外形华美是《大学》中讲的"外王",其每一个笔画的书写,都讲究起笔——行笔——收笔的法度,都讲究笔画的圆润,都讲究因物象形。一个简单的“三”,第一画表示“天”,第三画表示“地”,第二画表示“人”,合起来的意思就是“人生天地间”,就这样,汉字巧妙地连接了自然世界和人的内心世界。而精神气韵就是《大学》的内圣,每个字都是一首诗,譬如“木”字,其竖表坚守,其横意发展,而撇捺两笔则是向外拓展,这不正是读书人对读书的态度吗?
④汉字拥有悠久的历史,持续至今已有两千多年。汉字的演变过程是美的。目光纵向追溯至千百年前,文字产生了,而它是以甲骨文的形式,这是一种刻于甲骨与铜器的文字,在当时这种文字与陶器的花纹是相互契合的。因此,汉字之美就体现出来了。后来,几百年以后,金文诞生。商代金文多为象形文字或以象形文字合成的会意字,它们像一幅幅图画,有的浑厚奔放,有的成团块状。在近代,篆书向我们缓缓而来,它将金文简化,又不失图画风格——圆润是它的特点。后来,隶书渐成时代趋势,其间架严谨,方正平直,浑厚刚劲,豪迈奔放。
⑤汉字的外形是美的。说起来,不得不提书法。古代文人底蕴深厚,提笔落笔,墨色便在纸上浮现。一笔墨,分隔了阴阳,分隔了虚实。笔法时而轻快,时而疾徐,汉字的深厚刚劲便表达得淋漓尽致。在世界文字之林中,汉字是丰富的书法瑰宝,也是中国五千年古老文化的结晶,代表着一个民族的文化力量。
⑥汉字的精神也是美的。汉字向来追求尽善尽美,所谓“善”,是人心之善,“美”,是自然之美。因此,书法的第一笔往往能决定整个艺术境界,黑或白,虚或实……下笔时,万物蕴含其中,时间便是永恒。这种忘我的精神也是有限度的,“虚则歧,满则溢,兴则正,正者,冲和之谓也”。它超越了政治上的束缚,摆脱了权力上的枷锁,升华为精神上永不衰败的财富。
⑦汉字之美,美在我们义无反顾的与世界撞击而守住文化,美在拥有真正的中国魂。也许,众多人提笔忘字,纵使汉字经历过这样的悲剧——而这种悲剧依旧散发着动人光芒的美。想想伏尔泰的话:耕种自己的园地,不要急于膨胀自己。当我们用真正的中国心坚守起这个大国,我们才有勇气不忘初心,慎终如始。
【1】根据全文内容概括,汉字之美表现在哪些方面?
【2】说说第③段中的画线句的说明方法及作用。
譬如“木”字,其竖表坚守,其横意发展,而撇捺两笔则是向外拓展,这不正是读书人对读书的态度吗?
【3】第④段画横线句子中,加点字“多”能否去掉,为什么?
商代金文多为象形文字或以象形文字合成的会意字,它们像一幅幅图画,有的浑厚奔放,有的成团块状。
【4】联系实际,说说你对⑦段画线句的理解。
也许,众多人提笔忘字,纵使汉字经历过这样的悲剧——而这种悲剧依旧散发着动人光芒的美。
14、阅读当代作家毕淑敏的散文《呵护心灵》,完成小题。
呵护心灵
毕淑敏
那一年我17岁,在西藏雪域的高原部队当卫生兵,具体工作是做化验员。
雪山上的条件很差,没有电,许多医学仪器都不能用。化验血的时候,只有凭着眼睛和手做试验,既辛苦,也不易准确。
一天,一个小战士拿了一张化验单找我,要求做一项很特别的检查。医生怀疑他得了一种很古怪的病,这个试验可以最后确诊。
试验的做法是:先把病人的血抽出来,快速分离出血清。然后在56摄氏度的情形下,加温30分钟。再用这种血清做试验,就可以得出结果来了。
我去找开化验单的医生,说,这个试验我做不了。
医生问:为什么?
我说,你想啊,整整半个小时,要求56摄氏度分毫不差。要是有电暖箱,当然简单了。机器的指针旋钮一应俱全,把温度和时间定死,一按电钮,就开始加温。时间到,红色指示灯就亮了,大功告成。但是没有电,你就抓瞎没办法。我又不能像个老母鸡似的把血标本揣在身上加温。就算我乐意干,人的体温也不到56摄氏度啊。
医生说,化验员,想想办法吧。要是没有这个化验的结果,一切治疗都是盲人摸象。
我是一个好心加耳朵软的女孩。听了医生的话,本着对病人负责的精神,仔细琢磨了半天,想出一个笨法子,就答应了医生的请求。
那个战士的胳膊比红蓝铅笔粗不了多少,抽血的时候面色惨白,好像是把他的骨髓吸出来了。
前面的步骤都很顺利,我开始对血清加热。
我点燃一盏古老的印度油灯,青烟缭绕如丝,好像有童话从雪亮的玻璃罩子里飘出。柔和的茄蓝色火焰吐出稀薄的热度,将高原严寒的空气炙出些微的温暖。我特意做了一个铁架子,支在油灯的上方。架子上安放一只盛水的烧杯,杯里斜插一根水温计,红色的汞柱好像一条冬眠的小蛇,随着水温的渐渐升高而舒展身躯。
当烧杯水温到达56摄氏度的时候,我手疾眼快地把盛着血清的试管放入水中,然后双眼一眨不眨地盯着温度计。当温度升高的时候,就把油灯向铁架子的边缘移动。当水温略有下降的趋势,就把火焰向烧杯的中心移去,像一个烘烤面包的大师傅,精心保持着血清温度的恒定……
说实话,这个活儿真是乏味透顶。凝然不动的玻璃器皿,枯燥单调的搬移油灯,好像和一个3岁小孩下棋,你既不能赢又不能输,只能像木偶一样机械动作……
时间艰难地在油灯的移动中前进,大约到了第28分钟的时间,一个好朋友推门进了化验室。她看我目光炯炯的样子,大叫了一声说:你不是在闹鬼吧,大白天点了一盏油灯!
我瞪了她一眼说,我是在全心全意地为病人服务,正像孵小鸡一样地给血清加温呢!
她说,什么血清?血清在哪里?
我说,血清就在烧杯里啊。
我用目光引导着她去看我的发明创造。当我注视到水银计的时候,看到红线已经膨胀到70摄氏度的范畴,劈手捞出血清试管。就在我说这一句话的工夫,原本像澄清茶水一般流动的血清,已经在热力的作用下,凝固得像一块古旧的琥珀。
完了!血清已像鸡蛋一样被我煮熟,标本作废,再也无法完成试验。
我恨不得将油灯打得粉碎。但是油灯粉身碎骨也于事无补,我不该在关键的时刻信马由缰。现在面临的问题是我该怎么办?空白化验单像一张问询的苦脸,我不知填上怎样的答案。
最好的办法是找病人再抽上一管鲜血,一切让我们重新开始。但是病人惜血如命,我如何向他解释理由?就说我的工作失误了吗?那是多么没有面子的事情!人人都知道我是一个尽职尽责的好化验员,这不是自己抹黑吗?
想啊想,我终于设计出了如何对病人说。
我把那个小个子兵叫来,由于对疾病的恐惧,他如惊弓之鸟战战兢兢。
我不看他的脸,压抑着自己的心跳,用一个17岁女孩可以装出的最大严肃对他说:我已经检查了你的血,可能……
他的脸刷地变成霜地,颤抖着嗓音问,我的血是不是有问题?我是不是得了重病?
等待检查结果的病人都如履薄冰。我虽然年轻,也很懂得利用这种心理。
这个……你知道像这样的检查,应该是很慎重的,单凭一次结果很难下最后的结论……
说完这句话,我故意长时间地沉吟着,一副模棱两可的样子,让他在恐惧的炭火中慢慢煎熬。直到相信自己已罹患重疾。
他瘦弱的头颅点得像啄木鸟,说,我给您添了麻烦,可是得了这样的病,没办法……
我说,我不怕麻烦,只是本着对你负责,对你的病负责,还要为你复查一遍,结果才更可靠。
他苍白的脸立刻充满血液,眼里闪出星星点点的水斑。他说,化验员,真是太谢谢啦,想不到你这样年轻,心地这样好,想得这么周到。
小个子兵说着,几乎是迫不及待地撸起袖子,露出细细的臂膀,让我再次抽他的血。
我心里窃笑着,脸上还作出不情愿的样子,很矜持地用针头扎进他的血管。这一回,为了保险,我特意抽了满满的两大管鲜血,以防万一。
古老的油灯又一次青烟缭绕,我自始至终都不敢大意,终于取得了结果。
他的血清呈阴性反应。也就是说——他没有病。
再次见到小个子兵的时候,他对我千恩万谢。他说,化验员啊,你可真是认真啊。那一次通知我复查,我想一定是我有病,吓死我了。这几天,我思前想后,把一辈子的事想过了一遍。幸亏又查了两次,证明我没病。你为病人真是不怕辛苦啊!
我抿着嘴不吭声。
后来领导和同志们知道了这件事,都夸我工作认真并谦虚谨慎。
在以后很长的时间里,我都为自己当时的灵动机智而得意。
我的年纪渐长,青春离我远去。机体像奔跑过久的拖拉机,开始穿越病魔布下的沼泽。有一天,当我也面临重病的笼罩,我对最后的化验结果望穿秋水的时候,我才懂得了自己当年的残忍。我对医生的一颦一笑察言观色,我千百次地咀嚼护士无意的话语。我明白了当人们忐忑在生死的边缘时,心灵是多么的脆弱。
为了掩盖自己一个小小的过失,不惜粗暴地弹拨病人弓弦般紧张的神经,我感到深深的懊悔。
假如今天我出了这样的疏忽,我会充满歉意地对小个子兵说,对不起,因为我的粗心,那个试验做坏了。现在我来重新做。
我想他也许会发脾气的,斥责我的不负责任。按照四川人的火爆脾气,大骂几句也有可能。我会安静地倾听他的愤怒,直到他心平气和的那一瞬。我相信他还会撸起袖子,让我从他比红蓝铅笔粗不了多少的胳膊上抽血……也许他会对别人说我是一个蹩脚的化验员,我会微笑着不做任何解释。
我们可以吓唬别人,但不可吓唬病人。当我们患病的时候,精神是一片深秋的旷野。无论多么轻微的寒风,都会引起萧萧黄叶的凋零。
让我们像呵护水晶一样呵护病人的心灵。
【1】作者从为小战士做化验的事件中获得了人生感悟,请简要说明这其中作者所经历的过程。每条陈述不超过15个字。
答:①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
【2】文章结尾语句写得比较含蓄,“当我们患病的时候,精神是一片深秋的旷野。无论多么轻微的寒风,都会引起萧萧黄叶的凋零。” 请你解说这句话的内在含义。从你阅读过的文学作品中概括一个典型人物的事迹谈谈你对“呵护心灵”的认识。
答:①含义:
②认识:
【3】作者选择西藏雪域高原军旅生活中的一件事表达主旨,既生动形象又耐人寻味,如果你有机会与作家毕淑敏探讨关于本文思想内容或表达艺术的问题,你会提什么具体问题,请结合本文内容陈述理由。
答:问题:
理由:
15、请以“不再犹豫”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600字以上。③文中不能出现考生的姓名和所在学校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