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西游记》中,孙悟空曾经因为三打白骨精被师父赶回花果山。
B.鲁迅先生在《朝花夕拾》的《狗·猫·鼠》一文中,借小隐鼠的故事表达了对弱小者的同情。
C.“他骨骼小而结实,尽管胡子又长又黑,但是外表上仍然不脱孩子气。讲英语有点迟缓,但是相当准确”,这是《红星照耀中国》中对周恩来的描写和介绍。
D.《昆虫记》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丰富的生物知识:萤火虫常吃的食物是蚂蚁,它会像外科医生注射麻醉剂那样,把毒汁注射到蚂蚁身上……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做人要有主见,对于别人的言论,不要总是随声附和。
B.我们几个同学们相约周末莅临一位老红军,听他讲英雄的故事。
C.他聪明机灵,不论遇到哪种状况,都能见异思迁,将事情做妥善的处理。
D.对于那些执迷不悟的人,我们除了给予惩戒,也要怂恿他们走上正途。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广场上音乐响起,老人们翩翩起舞,沉浸在享受天伦之乐的喜悦中。
B. 小明是一个乐于助人的好学生,他总是处心积虑地在学习上帮同学解决难题。
C. 西子湖畔桃红柳绿,春色迷人,外地游客纷至沓来,领略秀美地湖光山色。
D. 你看他双眉紧锁,沉默不语,恐怕真有什么难言之隐的苦衷。
4、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 )
A.我们的镇康山清水秀,不少文人以脍炙人口的诗句吟咏它,摄影师以令人神往的镜头记录它。
B.在创造的宇宙里,爱因斯坦是光辉灿烂的明星,这是不言而喻的。
C.改革开放以来,我们镇康解放思想,抢抓机遇,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各项事业蒸蒸日上,人民生活安居乐业。
D.“全国亿万学生阳关体育运动”实施以来,各级各类学校因地制宜,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5、清晰的思路对文章来说非常重要,下列有关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选自《聊斋志异》的《狼》一文,主要写了屠户与狼斗智斗勇的经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先后描写了屠户遇狼、惧狼、御狼、杀狼,环环相扣,精彩纷呈。
B.郭沫若的诗歌《天上的街市》,由现实的街市写到天上的街市,进而描写天上自由幸福的生活,然后又回到当时黑暗的现实社会,通过对比寄托了诗人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C.《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以时间为序,先后描写了自己早年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处的生活,表现了作者对儿童天性的关注。
D.安徒生的童话《皇帝的新装》以“新装”为线索,围绕皇帝爱新装、骗子做新装、大臣看新装、皇帝穿新装、揭穿假新装等内容展开情节,有很强的讽刺效果。
6、吃去唐僧白马的三太子是( )的儿子。
A.西海龙王
B.南海龙王
C.东海龙王
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语文老师指出并耐心地纠正了我课堂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让我受益匪浅
B. 齐白石画展在美术馆开幕了,国画研究院的画家竞相观摩,艺术爱好者也纷至沓来
C. 环卫工人的劳动也许是具体而微的,但又是不可缺少的,因为我们的城市需要“美容师”,他们应受到尊重
D. 阅读是源头活水,课堂是半亩方塘,只有把活水引入方塘,语文教学才能清澈如许,这是不言而喻的
8、(甲)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小石潭记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呜眼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激,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连。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日恕己,日奉壹。
【1】下列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
A.伐竹取道 齐师伐我
B.乃记之而去 停数日,乃去
C.不可知其源 其真无马邪
D.以其境过清 属予作文以记之
【2】下列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
A.因为这个地方过去太清冷,不可以太久居住
B.因为这个地方过于凄清,不可以过久停留
C.以为它的环境过于清秀,不能太久居住
D.认为它的情境过于冷清,不可能住太久
【3】本文多角度描写景物其艺术手法主要表现如下,请按要求填空。
(1)动静结合。如写鱼:“影布石上”是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动。(用原文填空)
(2)虚实相生。如“潭中鱼可百许头”表面写_____________,实为写______________,以实写虚,虚实相映成趣。
【4】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写到“一切景语告情语”作者在发现小石潭时“心乐之”,后面又“悄怆幽邃,妻神寒骨”,乐优似难形容,你如何理解这种变化?
【5】有同学读过(《小石潭记》后感慨不已,情不自禁地作了一首《江城子》的词,但有两句无从下手,请根据知识链接中《江城子)的韵律以及《江雪》的内容,选择最适合的项把这首词补充完整
报国为民改革忙,奸人起,埋忠良,贬谪永州,十年愁断肠。纵然闲情又逸趣, , 。忽逢小潭悦心房,流水清,游鱼畅。岸似大牙,寄情写文章。虽有快意跃然起,离别时,又凄凉。
[知识链接一]
江雪(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知识链接二]
江城子(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A.飞鸟绝 万径灭 B.雪独钓 心忧伤
C.万径灭 孤舟钓 D.寒江雪 蓑笠翁
9、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从军行
[唐] 陈 羽
海①畔风吹冻泥裂,梧桐叶落枝梢折。
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
[注] ①海:指湖泊。
【1】请简要分析诗中“直上”一词的妙处。
【2】请从内容、情感角度,在下面三首诗中选择与《从军行》相近的一首,并简述你选择的理由。
A | B | C |
山中杂诗 [南朝] 吴 均 山际见来烟, 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 云从窗里出。 | 归园田居(其三) [东晋]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 但使愿无违。 | 塞下曲六首(其三) [唐] 卢 纶 月黑雁飞高, 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 大雪满弓刀。 |
10、综合性学习。
九(1)班于近期开展“岁月如歌——我们的初中生活”综合实践活动,邀请你和小敏参加。
(1)班委会拟定了节目方案,请你按照序曲和尾声主题的格式,结合节目内容,概括其余两个板块主题。
序曲 忆往昔 播放师生学习生活的视频 | 第一章 ①______ 合唱《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 相声《家访》 舞蹈《老师·妈妈》 | 第二章 ②______ 诗朗诵《青春》 时装秀《春天的色彩》 歌曲《青春修炼手册》 | 尾声 展未来 舞蹈《让梦飞起来》 歌曲《奔跑》 朗诵《少年中国说》 |
(2)小敏想送给她喜欢的数学老师一副对联,请你帮她完成。
寥寥线条,勾勒智慧人生;小小平面,______。
(3)班委会准备制作一本班级纪念册,内含三年来有关班集体学习、活动的照片,教师风采和同学素描等资料,请你为纪念册设计一个封面。
(提示:你打算为班级纪念册取一个什么名字?封面绘制什么插图或选择什么照片?配一段什么文字?简要说明你的设计方案。)
(4)九(1)班将于4月28日下午两点在班级召开“岁月如歌——我们的初中生活”主题班会,请你以班委会的名义给语文王老师写一份邀请函,邀请她参加。
邀请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默写。(多字、漏字、错字不得分。)
(1)晓战随金鼓, 。 (李白《塞下曲六首》)
(2) ,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词》)
(3) ,正是河豚欲上时。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4)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辗转反侧。 (《诗经•关雎》)
(5)蒹葭凄凄,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诗经•蒹葭》)
(6)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 ?(司马迁《陈涉世家》)
(7)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窥谷忘反。(吴均《与朱元思书》)
(8)《岳阳楼记》中体现范仲淹远大政治抱负的诗句是 , 。
12、阅读下面名著《傅雷家书》选段,完成文后问题。
①聪儿:
记得我从十三岁到十五岁,念过三年法文;老师教的方法既有问题,我也念得很不用功,成绩很糟(十分之九已忘了)。从十六岁到二十岁在大同改念英文,也没念好,只是比法文成绩好一些。二十岁出国时,对法文的知识只会比你现在的俄文程度差。到了法国,半年之间,请私人教师与房东太太双管齐下补习法文,教师管读本与文法,房东太太管会话与发音,整天地改正,不用上课方式,而是随时在谈话中纠正。半年以后,我在法国的知识分子家庭中过生活,已经一切无问题。十个月以后开始能听几门不太难的功课,可见国外学语文,以随时随地应用的关系,比国内的进度不啻(chì只,仅)一与五六倍之比。这一点你在莫斯科遇到李德伦时也听他谈过。我特意跟你提,为的是要你别把俄文学习弄成“突击式”。一个半月之间念完文法,这是强记,绝不能消化,而且过了一晌大半会忘了的。
②我认为目前主要是抓住俄文的要点,学得慢一些,但所学的必须牢记,这样才能基础扎实。贪多务得是没用的,及而影响钢琴业务,甚至使你身心困顿,一空下来即昏昏欲睡。这问题希望你自己细细想一想,想通了,就得下决心更改方法,与俄文老师细细商量。一切学问没有速成的,尤其是语言。
③倘若你目前停止上新课,把已学的从头温一遍,我敢断言,你会发觉有许多已经完全忘了。
【1】针对语言学习,本文作者阐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2】文中画线句对你的语言学习有什么启示?
【3】读了《傅雷家书》,请你给同学写一段关于整本书的推介词。
13、知礼俗,明做人之蒂。
中国人的人伦礼俗
①中国很早就进入农业社会,农业社会的特点是人固定在土地上。因此,世代生长于斯的农民,非常强调(lún)理秩序,强调上下尊卑。所以,中国传统节日里人伦特性体现得非常充分。这与西方的宗教性节日是很不一样的。比如在春节,以礼俗形式体现的就有 礼、 礼、 礼和 礼,都特别强调家庭、社会以及个人之间的文化联系。
②辞年礼的起点是腊八。从腊八开始,大家就准备过年了。腊八之后,人们都要扫尘,就是为了在过年迎神祭祀的时候有一个清洁的环境。除了扫尘之外,还有一个净化仪式,那就是年前要沐浴、剃头。如果说扫尘是一个居所空间的净化的话,沐浴和剃头则是个体的一个清洁仪式。这个年俗特别强调在这个新旧交替的过程中,用一种新的形态新的面貌迎接新年。
③再看团年礼。团年就是在辞旧迎新的过程中所举办的家庭团聚仪式。团年礼是过年的中心部分,其中重要的节点是祭祀祖先与年夜饭。年夜饭又称团圆饭,是一年中最具象征性的一顿饭食,其中有一些菜是不能少的,如鱼、肉丸、红枣等,取年年有余、团圆、喜庆等吉兆。在传统中国,无论如何,年夜饭都应该是在家里吃,( )家里有祖先的牌位,我们是跟祖先共同享用这顿团圆饭,( )请先人先享用。我们今天很多人主张年夜饭要到饭店去吃,这其实是在城市化、商业化的浸染过程中,受到商家的误导。这其实是文化礼俗的一个重要损失,是不正常的。
④团年礼中还有个重要的仪式,就是长辈给小辈分发压岁钱。压岁钱的意义是长辈通过给小辈以钱物的方式,表达家人的关爱,冀望给孩子一种力量,让他们能够平安度过年关。这是一种祝福,是一种伦理的关怀和精神的鼓励。但是现在很多人将发压岁钱看成是种负担,因为价码越来越高,人情越来越重,这其实大大偏离了压岁钱礼俗的本意。
⑤在传统年节礼俗里,还有守岁礼,即全家人彻夜围炉团座给老人祈寿。宋朝时,“士庶之家,围炉而坐,达旦不mèi( ),谓之守岁。”我们今天是看着春节联欢晚会,等到零点,然后放鞭炮。这是因时而异的新变化。今天的春晚让四海华人能够聚在一起,实际上它是延续了中国非常古老的传统,就是让海内外华人共享这一特殊时刻,让华夏子孙在春节共同体验我们的文化传统,增进对民族文化的认同。
⑥熬过了旧年,迎来了新年,这个时候大家要互相庆贺,所以又有拜年礼。拜年礼不仅仅是老百姓之间的庆贺方式,而是社会各个阶层一起共享的文化仪式。这种文化仪式让我们获得社会整体的文化感觉。新年到来之后,这样一种对天地、祖先、亲人、乡邻、朋友、同事之间的贺拜仪式,也是一种建构礼俗关系的仪式行为,是在新的时间中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历史关系的再确认。
—--2013年9期《新华文摘》,有删改
【1】请为文中的拼音写出汉字
【2】请根据全文内容补全第①段的空缺。
【3】第③自然段抽出了两个关联词语,请根据上下文补充出来。
【4】就全文而言,文章主要采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
【5】春节有人认为中西方节日最后都可归结于饮食文化。你怎么看?谈谈你的理解。
【6】春节是中华民族重大节日,伴随了许多习俗。比如贴对联就是其中一种,由《核舟记》中雕刻技艺中也包含对联可见其影响深远。你记得左边的一副对联吗?请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 。难怪作者最后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高度评价这一绝艺。:
【7】习俗随时代而改变,因个人性情而不同。比如柳宗元被贬时常以出游来排解忧愁,比如《小石潭记》,其中________,_______ 两句 借竹树写出了他受贬的凄苦
14、你没有听到狗叫吗?
[墨西哥]胡安·鲁尔福
①“伊格纳西奥,你在我背上,告诉我,你听到什么声音或者看到什么地方有灯光了?”
②“我什么也没有听到。”
③这两个人拉长了的黑色身形在小河沿岸一上一下地移动着,这黑影有时爬上了石块,有时缩小,有时增大。两人只有一个摇摇晃晃的黑影。
④月亮像一团火焰,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
⑤“我们该快到这个村庄了,伊格纳西奥。你的耳朵露在外面,仔细地听听有没有狗叫声。你还记得有人对我们说过托纳亚就在山后面吗?我们从什么时候下山的?你回想一下,伊格纳西奥。”
⑥“我不记得了。”
⑦“我累了。”
⑧“让我下来吧。”
⑨老汉慢慢地朝后退着,一直退到身后的一块大石头边,但他没有放下背在背上的人,而是重新驮了驮。虽说他已感到两腿发软,但还是不想坐下来,因为一坐下来他便驮不起他儿子的身躯了。他儿子是几小时前在别人的帮助下才驮在他背上的。
⑩“你觉得怎么样?”
⑪“不好。”
⑫他儿子的话不多,而且越来越少。有时他仿佛睡着了。有时他好像又在发冷,浑身颤抖着。他问:“你痛得很厉害吗?”“有点儿痛。”儿子回答说。
⑬开始时,儿子曾对他说过:“放下我吧……就将我留在这里吧……你一个人走吧。明天或者等我稍微好一点儿后我会赶上你的。”这几句话他几乎说了有50遍了。现在他连这几句话也不说了。
⑭月亮正迎面高悬天空。这是一轮呈红色的大月亮,照得他们满眼生辉,使他们在地上的黑影拉得更长,显得更黑。
⑮“我不知该往哪儿走了。”他说。
⑯然而,没有人答理他。
⑰在背上的那个人全身被月光照得透亮,脸色苍白,毫无血色,露出暗淡的反光。他仍在儿子的下面驮着他。
⑱“你听到我刚才说的话了吗,伊格纳西奥?我说我看不清路。”
⑲另一个人仍然沉默着。
⑳他继续赶路,高一脚低一脚地走着。他时而弯下身子,时而挺直身子,还是一步一绊地走着。
㉑“不管怎样,我好歹要把你背到托纳亚。听说那儿有个大夫,我带你去找他看病。我绝对不会将你丢在这里,让人将你害死的。”
㉒他摇晃了一下,往路边跌跌撞撞地走了两三步,又挺直了身子。
㉓“我一定要背你到托纳亚。”
㉔“让我下来吧。”
㉕他的声音变得很低,几乎像在自言自语:
㉖“我想躺一会儿。”
㉗“你就在我背上睡吧,我一直把你抓得紧紧的。”
㉘月亮几乎变成了蓝色,慢慢在清澈的夜空中移动。皎洁的月光使汗流如注的老人的脸面闪着亮光。
㉙“我现在做的这一切都不是为了您,才不是为了您呢,我是为了您死去的母亲,因为您是她的儿子。为此,我才这样做。如果我在遇到您的地方撒下您不管,不像我现在这样送您去就医,那她定然会责怪我的,是她在给我鼓励,而不是您,因为您给我带来的只是困难、痛苦和耻辱。”
㉚他一面说话,一面在出汗,但夜风将他的汗吹干了,在吹干后,又淌出汗来。
㉛“我的脊梁会被压伤,但是我一定要背您到托纳亚,让人给您治一治您身上的伤。我知道,等到伤一治好,您就又会去干您的歪门邪道。可这就不关我的事了。您只要给我滚得远远的,不再让我知道您的事就行了……因为您已经不是我的儿子了。我已经诅咒过您从我身上继承的血液。……你再看看,能看见什么没有。或者说,是不是听到了什么。你在我背上能做到这一点,我不行,因为我觉得自己的耳朵聋了。”
㉜“给我点水喝。”
㉝“这里没有水喝,只有石头。你忍一忍吧。即使有水,我也不会让你下来喝水。你一下来就没有人再来帮我把你背在背上了,而我一个人又无法背起你来。”
㉞“我渴得很,也困得很。”
㉟“我想起你生下来时的情形了。那时候,你就是这样的:饿了就醒,吃饱了又睡着了。你妈妈只好喂你水喝,因为你将她的奶水都吸干了。你总是吃不饱,脾气又暴躁,可我没有想到,这暴躁的脾气随着岁月的流逝都上升到你脑子里去了……你妈妈希望你健壮地成长。她以为你长大后一定会使她有所依靠。她只生了你一个。她在生第二个孩子时死了。即使她这时还活着,你也会气死她的。”
㊱他感到被他背着的这个人两只膝盖不像刚才这样夹紧了,两只脚往下垂着,在左右摆动着。他觉得被他背着的人的脑袋在晃动,像是在流泪。
㊲村庄已在眼前。月光下,他见到屋顶在闪闪发亮。在最后几步路里,他感到他的腰弯得很厉害,儿子的体重都快把他压垮了。当他走到村庄第一座房子时,他斜靠在路边的栏杆上,无力地放下他儿子,浑身上下的骨头架子也好像都散开了。
㊳他费劲地分开儿子一直抱住他脖子的手指。当他感到如释重负的时候,他听见到处都是狗叫声。
㊴“你刚才没有听到狗叫吗?”他说,“你连这点希望也不想给我。”
(屠孟超译,有删改)
【1】关于小说情节,英国著名小说评论家福斯特说过这样一句话:“所谓故事就是‘一系列按时序排列的事件的叙述’,而情节是‘同样是对一件事的叙述,不过重点放在因果关系上’”。请根据示例完成本文情节的概括。
〖示例〗
故事:国王死了,后来王后也死了。(按照时间顺序)
情节:国王死了,王后因为伤心也死了。(突出因果关系)
本文情节:儿子被打伤,因为他(1)__________,父亲尽管(2)__________,依然背着儿子去治伤,等到他终于到达山对面的村庄时,儿子却死了。
【2】文中反复出现描写月亮(月光)的句子,请结合全文内容分析下面这组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月亮像一团火焰,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 月亮正迎面高悬天空。这是一轮里红色的大月亮…… 月亮几乎变成了蓝色,慢慢在清澈的夜空中移动。 月光下,屋顶闪闪发亮。 |
【3】关注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结合译者注释和选文内容品析老汉对儿子的称呼在“您”和“你”之间变化的深意。
“我现在做的这一切都不是为了您,才不是为了您呢……” (这段话里将“你”改成“您”,意思是说话人已不得对方看成自己的儿子了。——译者注) |
“你再看看,能看见什么没有……” (这儿用“你”相称,说话人又将听话人当儿子看待了。——译者注) |
【4】小说标题“你没有听到狗叫吗?”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5】如何理解文章最后一句话“你连这点希望也不想给我”?
15、在我们成长的路上,每一个转折点都会有导师的引领,他或许是你的亲人,或许是你的老师, 或许是你的朋友,或者是一个陌生人……他们当时做的事、说的话,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请以“成长路上的导师”为题,写一篇600-700字的作文。
写作提示:①写真实的经历,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③书写规范,卷面整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