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大家七嘴八舌地商量着,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B.我是母亲的代表,总是一马当先,不请自到。
C.人们都喜爱观赏日出,无不赞叹太阳升起时的巧夺天工。
D.家的味道就像妈妈亲手包的大汤圆,热气腾腾,用竹筷轻轻一挑,那浓稠的黑芝麻糖汁就迫不及待地涌出面皮,舔上一口,暖透心田。
2、对下列各句所用修辞判断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秋天来了,它对于自己的戏法好像忍俊不禁地破口大笑起来,露出一口的皓齿。那样透明光嫩的皓齿你在别的地方还看见过吗?(拟人、比喻、反问)
B. “燕子归来寻旧垒。” 还是去年的主,还是去年的宾,他们宾主间是如何的融融泄泄呀!(拟人、引用)
C. 鹅的步态,更是傲慢了。这在大体上也与鸭相似。但鸭的步调急速。有局促不安之相。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拟人、比喻)
D. 缓缓盘旋上升的鹤群,愈来愈小。开始大小如麻雀,转眼间有如蝴蝶,不久像飞蛾,最后小如蚊。(比喻)
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新生代们太顺利了,以至于他们的作品像浅浅的溪流难以激起人们心底的轩然大波;新生代们太年轻了,年轻得难以汇入生活的湍急的河流
B. 新时代、新追求,我们要怀着目空一切的豪情与壮志去搏击长空、翱翔天际
C. 中国8位维和警察在海地大地震中不幸遇难,获知此消息,很多网友不能自已,纷纷在网上发帖表示悼念
D. 青青的山,绿绿的水,栩栩如生,令人陶醉
4、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敬业乐群 无与伦比 富丽唐皇 恪尽职守
B.不可明状 李代桃僵 自吹自擂 丰功伟绩
C.娇揉造作 惟余莽莽 大发雷霆 附庸风雅
D.山舞银蛇 形销骨立 鸠占鹊巢 漠不关心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课文《阿长与<山海经>》与我们曾学过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都是出自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B.《黄河颂》是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题的现代诗,出自冼星海先生创作的组诗《黄河大合唱》。
C.《陋室铭》与《爱莲说》中的“铭”与“说"都是文言文的一种文体。
D.“飞来山上千寻塔”中“寻”是古代长度单位。“陈康肃公”中的“公”是对男子的尊称。
6、下列关于课文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大道之行也》中的“大道”和“大同”都是当时人们头脑中的理想境界,两个词中带有明显的理想色彩,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
B. 《北冥有鱼》文中用野马,尘埃的以息相吹与大鹏的海运将徙作对比,形象地说明任何事物都有所凭借,都是不自由的,意境广大。
C.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写于安史之乱尚未平息之时,诗人白居易由自身遭遇联想到战乱以来的万方多难,长夜难眠,感慨万千,写下了这篇脍炙人口的诗篇。
D.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一文以庄子和惠子认知态度的对比,反映了这对朋友因共同好辩而拥有的生活情趣。
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冬奥会上,服务专业、勇于担当的志愿者队伍,抒发了中国青年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
B.由于老师带领我们认认真真地复习,使我们班的成绩得到了极大地提高。
C.人生是一次不断选择的旅行,当千帆过尽,留下的就是一片属于自己的风景。
D.女足健儿超越自我、挑战自我进而实现自我的拼搏姿态,总能给人以砥砺前行的追梦勇气。
8、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完成各题。
(甲)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冯瀛王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
(节选自《活板》)
(乙)自古书契①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为纸。缣②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③,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节选自《后汉书》)
【注释】①书契:书籍文契。②缣(jiān):双丝的细绢。③造意:想出一个主意。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松脂、蜡和纸灰( ) (2)持就火炀之 ( )
(3)则第二板已具 ( ) (4)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一板已自布字
B.持就火炀之 吾妻之美我者
C.一板已自布字 公亦以此自矜
D.帝善其能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
(2)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
【4】阅读甲乙两文,简要概括活板、造纸术各有什么优点。(各自答出一条)
【5】假设你在庆历年间开了一家印刷店,你会用活板印刷下面哪单生意?请结合甲文陈述理由。
(1)《庆历年间宋词集》100部
(2)《登幽州台歌》100份
(3)《诗经》100部
9、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春 雪
韩 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1】诗中“初”和“惊”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2】简要赏析三、四句运用的主要修辞手法及妙处。
10、综合性学习
思源中学七年级开展“疫后重振看湖北”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其中,完成相关任务。
(1)下面是七(1)班李思同学收集到的一则材料,请帮她提炼出主要信息。(50字以内)
2021年元旦小长假,尽管“与爱同行,惠游湖北”活动截止,但各地结合本地实际推出门票半价、年卡优惠等举措,同时安排文明旅游服务志愿者做好游览秩序维护、不文明行为劝导、特殊人群帮扶、便民服务等工作,让游客倍感温暖。
元旦期间,赏自然风光、游乡村野趣、下田园采摘,品农家饭菜、购地道特产的乡村游颇受游客喜爱。乡村旅游兴盛引爆民宿经济,咸宁、黄冈、恩施、宜昌等地民宿生意红火,多家特色民宿节前就预订一空,出现了一房难求的现象。
冬季传统的温泉、滑雪旅游项目同样很受青睐。咸宁、黄冈等地的温泉游,神农架、黄冈和襄阳等地的滑雪游,武汉、十堰等地的赏梅游热度高涨。其中,神农架景区共接待滑雪游客约2万人次,同比增长573%;黄冈市推出“激情大别山冰火体验游”精品线路,将温泉滑雪、摄影写生、美食品鉴、特色购物等串连起来,为游客提供丰富旅游体验。
璀璨的灯光、热闹的市集、欢乐的游艺、特色的美食,奇思妙想的创意加上高科技手段,为辞旧迎新的人们带去全新的夜游体验。元旦期间,武汉市接待过夜游客83.29万人次,实现过夜旅游收入7.38亿元。
(2)七(1)班准备到市商业局了解元旦期间商品零售信息,下面是思源中学草拟的一封介绍信,请找出其中的不妥当之处,并提出修改建议。
①介绍信
②潜江市商业局:
③今介绍我校七(1)班前往贵局咨询元旦期间商品零售信息。④请务必接待。
⑤此致
⑥敬礼
⑦思源中学
⑧2021年3月19日
⑨(有效期叁天)
不妥当一(只填序号)______;修改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妥当二(只填序号)______;修改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根据提示写出古诗文的上下句。
(1)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2)____________,影入平羌江水流。(李白《峨眉山月歌》)
(3)诗中揭示主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天净沙•秋思》)
(4)诗中表现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
12、(必读名著)消除与经典的隔阂。
读《朝花夕拾》,为我们了解鲁迅先生打开了一扇窗。将下面三篇散文联系起来,正是鲁迅先生走过的一段求学之路。在这条道路上有形形色色的人对少年、青年时代的鲁迅产生过影响。根据示例,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完成下列表格。
篇名 | 《琐记》 | 《藤野先生》 | 《**》 |
人物描写 | 假如她看见我们吃冰,一定和蔼地笑着说,“好,再吃一块。我记着,看谁吃的多。” | 这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 | 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藐视。 |
人物称呼 | (1)________ | 藤野先生 | (3)________(填人名) |
对鲁迅的 影响 | (2)________ | 给予鲁迅真诚帮助,悉心指导,平等尊重地对待作为异国学生的青年鲁迅。 | (4)________ |
求学经历 | 离开家乡——(5)________——赴日学医——(6)________——回国教书 |
13、现代文阅读,完成下面小题。
《苏州园林》节选
①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个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唯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美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②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③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____,说明对象的整体特征是______________
【2】选文第①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在这里有什么作用?
【3】选文第②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4】选文第③段加点词“往往”能否去掉?为什么?
14、死海不死
①在亚洲西部,巴勒斯坦和约旦交界处,有一个“死海”。远远望去,死海的波涛此起彼伏,无边无际。但是,谁能想到,如此浩荡的海水中竟没有鱼虾、水草,甚至连海边也寸草不生?这大概就是“死海”得名的原因吧。
②然而,令人惊叹的是,人们在这无鱼无草的海水里,竟能自由游弋;即使是不会游泳的人,也总是浮在水面上,不用担心会被淹死。真是“死海不死”。
③传说大约两千年前,罗马统帅狄杜进兵耶路撒冷,攻到死海岸边,下令处决俘虏来的奴隶。奴隶们被投入死海,并没有沉到水里淹死,却被波浪送回岸边。狄杜勃然大怒,再次下令将俘虏扔进海里,但是奴隶们依旧安然无恙。狄杜大惊失色,以为奴隶们受神灵保佑,屡淹不死,只好下令将他们全部释放。
④那么,死海海水的浮力为什么这样大呢?因为海水的咸度很高。据统计,死海水里含有多种矿物质:有135.46亿吨氯化钠;有63.7亿吨氯化钙;有20亿吨氯化钾;另外还有溴、镉等。把各种盐类加在一起,占死海全部海水的23%~25%。这样,就使海水的密度大于人体的密度,无怪乎人一到海里就自然漂起来,沉不下去。
⑤死海是怎样形成的呢?请先听一个古老的传说吧。远古时候,这儿原来是一片大陆。村里男子们有一种恶习,先知鲁特劝他们改邪归正,但他们拒绝悔改。上帝决定惩罚他们,便暗中谕告鲁特,叫他携带家眷在某年某月某日离开村庄,并且告诫他离开村庄以后,不管身后发生多么重大的事故,都不准回过头去看。鲁特按照规定的时间离开了村庄,走了没多远,他的妻子因为好奇,偷偷地回过头去望了一眼。哎哟,转瞬之间,好端端的村庄塌陷了。出现在她眼前的是一片汪洋大海,这就是死海。她因为违背上帝的告诫,立即变成了石人。即使经过许多世纪的风雨,她仍然立在死海附近的山坡上,扭着头日日夜夜望着死海。上帝惩罚那些执迷不悟的人们:让他们既没有淡水喝,也没有淡水种庄稼。
⑥这当然是神话,是人们无法认识死海形成过程的一种猜测。其实,死海是一个咸水湖,它的形成是自然界变化的结果。死海地处约旦和巴勒斯坦之间南北走向的大裂谷的中段,它的南北长75公里,东西宽5至16公里,海水平均深度146米,最深的地方大约有400米。死海的源头主要是约旦河,河水含有很多的矿物质。河水流入死海,不断蒸发,矿物质沉淀下来,经年累月,越积越多,便形成了今天世界上最咸的咸水湖——死海。
⑦几十年前,死海还是一片荒凉。为了开发利用它的资源,而今死海旁边已出现了一些工厂,同时修建了一些现代化的游泳池、高级旅馆和游乐场所。死海上空艳阳高照,海面空气清新,含氧量高,海水给人的舒适度不逊于温泉,因而吸引着许多游客。这样一来,就使它出现了不少生气。
⑧但是,由于死海的蒸发量大于约旦河输入的水量,造成水面日趋下降。据专家统计,最近十年来,每年死海水面下降40到50厘米。长此下去,在不久的将来,南部较浅的地方,海水将会消失;较深的北部,数百年后也可能干涸。那时,死海真的要死了。
【1】第④段中的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2】作者在第⑥段中介绍了死海的成因,请简要概括。
【3】第⑧段中的加点部分“据专家统计”能否删去?为什么?
【4】文章结尾说“那时,死海真的要死了”。请根据本文内容和生活积累,说说人类可以通过采取哪些措施减缓死海死掉的速度。(至少写一点)
15、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进行写作。
1990年北京亚运会的吉祥物是熊猫“盼盼”,它手持金牌做奔跑状。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吉祥物“冰墩墩”仍是熊猫,手掌中却是一颗子人温暖的爱心。从向往金牌到呈现爱心,这是国人心态的变迁,更是文化自信的注脚。习总书记也在多个场合勉励我们,尤其是青少年要有自信,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请以“自信”为话题,写一篇日记。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500字;(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