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邢台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二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7题,共 35分)
  • 1、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中学生上网吧,已经引起了教育工作者和广大班主任的重视。

    B.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他的写作水平明显改进了。

    C.学习成绩的提高,主要取决于学生自身是否努力。

    D.开展赛龙舟、包粽子活动,可以使屈原的爱国精神代代相传。

  •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 我的手指搓捻着花叶,抚弄着那些为迎接南方春天而绽开的花朵。

    B. 我确实找到了一个泉眼,可惜已经干竭了。

    C. 在乒乓球世锦赛中,李霞针对对手的特点,随机应变,巧妙运用各种战术,赢得胜利。

    D. 那块白玉通体晶莹,玲珑剔透,仿佛是少女羊脂般细腻的皮肤,温润圆滑。

  • 3、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商品的生产只有精益求精,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商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B.大家认为他提出的这条建议很有价值,都莫衷一是表示赞同。

    C.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文艺的价值和作用,无论是在血雨腥风的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如火如荼的和平建设时期,都注重用文艺的方式昭示光明、凝聚力量、鼓舞人心、砥砺奋斗。

    D.富有创造性的人,总会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 4、对《山行》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山行

    [唐]项斯

    青枥林深亦有人,一渠流水数家分。山当日午回峰影,草带泥痕过鹿群。

    蒸茗气从茅舍出,缲丝声隔竹篱闻。行逢卖药归来客,不惜相随入岛云。

    ①枥:同“栎”,落叶乔木。

    A.诗歌描写山行时的所见所闻,选取了许多极不寻常的事物,写出了极不寻常的诗境。

    B.颔联以“回峰影”和“过鹿群”加以渲染,使所描绘的画面具有静态美,与首联恬美、和谐的氛围相协调。

    C.颈联直接描写了烘茶的过程与抽丝的声音,展现出农事繁忙的景象。

    D.尾联流露出诗人归隐山林的想法,“不惜相随入岛云”作为末句似收而未收,余韵绕梁,意味深长。

  • 5、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阴(huì) 据(jié) 夷(bǐ) 斯底里(xiē)

    B.逃(chuàn) 睢(zì) 然(wǎng) 吞吐吐(tēn)

    C.流(máng) 桥(zhàn) 褴褛(lán lǚ) 细脚伶(dīng)

    D.白(shà) 食(mì) 胆(qiè) 一望无(jì)

  • 6、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shě) 阡陌(qiān mò) 便还家(yào)   太守(yì)

    B. (dú)   清涟(zhuó)   玩(xiè)   有闻(xiān)

    C. 敞(xuān)   篷(ruò) 钩画了(liǎo) 选贤能(jǔ)

    D. 入归鸟(zì)  老(yù)   幽(yān)   垂(tiáo)

     

  • 7、汉字从产生到现在,其形体一直按从繁到简的规律发展演变。读材料,找出表述有误的一项(  )

    A. 甲骨文的特点是象形字居多,大部分按照物的真实形状或主要特征进行构字,笔道细、直笔多、转折处多为方形。

    B. 金文自然随意,意趣古拙朴茂。字体结构疏密相间,方正整齐,笔画分布均匀对称,笔道粗,笔画两头略尖,字的体势雍容厚重。

    C. 篆书的基本组字方法是笔画粗细相间,字体结构有点、横、直。起止都要藏锋,向左无撇,向右无捺,一概用直线结字;篆书字体大小整齐划一,统一成竖长方形。

    D. 隶书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呈长方形,讲究“蚕头燕尾”“一波三折”。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小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1)陈太丘与友

    (2)元方入门不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3你认为文中的元方和友人各是怎样的人?

    4陈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的看法。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9、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游山西村   江上

      陆游   王安石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江北秋阴一半开,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晚云含雨却低徊。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青山缭绕疑无路,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忽见千帆隐映来。

    1诗人在山西村中看到了怎样的生活场景?请选择其中的一个加以描述。

    2“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主人应声开门后,“我”这位不速之客会怎样解释自己的不请自来呢?请用第一人称表述。

    3《江上》中“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有异曲同工之妙。请对其妙处作简要分析。

     

四、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 5分)
  • 10、“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自然的美景会让人产生心灵的震撼,激发内心的情感。每年的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请参与以“爱自然,护自然”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1)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但还是有很多同学不知道该如何去做才能为保护环境出一份力,请你给他们提三条具体的建议。

    (2)你所在的社区很多居民没有保护环境的意识,他们认为保护环境是政府、企业的事情,跟我们个人无关。请你就此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100~120字)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11、默写(共10分,第小题2分,其余每空1分)

    将所要求默写的内容用正楷字写在下面的田字格内。(默写1分,书写1分)

    感时花溅泪,

     

     

     

     

     

     

     

     

     

     

     

     

    。(杜甫《春望》)

     

     

     

     

     

     

     

     

     

     

    ,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无丝竹之乱耳,   。(刘禹锡《陋室铭》)

    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

    落红不是无情物   。(龚自珍《己亥杂诗》)

    潮平两岸阔, 。(王湾《次北固山下》)

    ,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三人行,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黑发不知勤学早, 。(颜真卿《劝学》)

     

六、名著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2、我们感动于不为物质诱惑所动,扎根山区,托起大山的希望的张玉滚老师,尤其是他自尊自强,意志坚定的品质。《简·爱》一书中的主人公简·爱也同样具备张玉滚老师的这种可贵品质。请结合具体事件分析。

七、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 10分)
  • 13、阅读韩浩月的《旧衣裳》,回答问题。

    ①蓝黑色的半袖棉T恤,穿了大约有一两年的时间,洗了几十水,已经没法正式穿出门去了,但是把它当家居服穿,还是很舒服的。夏天刚洗完澡,身上还有没擦干的水珠,把那件旧T恤套在身上,水分瞬间会被吸干,这个过程,皮肤能清晰地感知,然后通过神经传输给大脑中枢,从而产生某种快乐。

    ②在装衣服的箱子里,总是能一把抓出那几件旧T恤中的一件——它们带来的手感不一样,经过洗衣机无数次的摔打,它们比新衣服要绵软许多,经过太阳光无数次的穿透,它们仿佛也吸收了更多阳光的能量。

    ③旧衣裳是带着“味道”的。我小时候穿过叔叔的上衣,衣服的后背有一些波纹形的白色痕迹,那是流汗之后留下的盐分。乡下的井水,是无法彻底把那些盐分洗掉的,久而久之,旧衣裳就有了盐的味道。

    ④现在的洗涤技术很先进了,不但有各式各样的洗衣液、带香味的柔顺剂,还有“高温洗”“消毒洗”。奇怪的是,尽管手段很多,还是没法彻底去除一个人在衣服上留下的味道。旧的衣服,熟悉的味道,会给人带来一种安全感,也许这就是那么多人喜爱穿旧衣服的原因吧。

    ⑤一次,与一位老先生结伴到外地游玩,在某著名景点拍照留念的时候,他忽然说,二十年前,他就曾身穿现在穿的这件T恤在同一个位置留影。大家都很惊讶,惊讶的是他那件衣服居然可以穿二十年。能陪伴一个人二十年的物件,无论是什么,都会让人产生感情。

    ⑥爱穿旧衣服,不是不喜欢新衣服,也不是不舍得丢掉旧衣服,而是有诸多复杂的因素,让人对旧衣服念念不忘。这里面,除了有“物尽其用”的观念,恐怕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旧衣服是带着情感的。我甚至觉得,旧衣服的一根根纤维,就仿佛身体内的一根根血管,是流动着记忆与情绪的。

    ⑦我当“奶爸”时穿过的衣服,现在还留着几件。我穿着它们抱女儿出去玩,去打疫苗,排各种各样的队,她经常在我怀里睡着了,汗涔涔的额头抵在我的领口或胳肢窝,留下属于一个娃娃的气味,怎么洗也洗不掉,我经常嘲笑她,说她臭烘烘的。从婴儿到幼儿,我的衣服就是女儿的随身手绢,擦口水啊,擦鼻涕啊,头一低就蹭上来,小牛犊一样,让人躲也躲不开。我留下的那几件衣服,算是我们父女感情的见证。

    ⑧在家乡的酒局上,经常看到我少年时代的朋友们喝了几杯酒,说话说得开心了,便把自己穿的衣服扒下来送给对方。送的这件衣服,因季节不同,可能是一件价格不菲的皮衣,也可能是一件稀松平常的外套,甚至是一件还带着对方汗味的T恤……有的朋友不仅换衣裳,还换腰带,真不明白整这套为的是啥,但我目睹这一幕的时候,会莫名地觉得开心。

    ⑨在“旧衣裳”和“旧衣服”之间,我偏爱前者。《周易系辞下》记载,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那时“衣裳”的说法就很普遍。唐代诗人似乎对“旧衣裳”情有独钟。李群玉写下“曾留宋玉旧衣裳,惹得巫山梦里香”,情意绵绵。韩偓所作“病起乍尝新橘柚,秋深初换旧衣裳”,漾着温情,意味深长。元稹的句子“殷红浅碧旧衣裳,取次梳头暗淡妆”,透出朴素、随性之美。

    ⑩“衣不如新,人不如旧。”这句话年轻人深以为然,然而人到了一定的年纪,会对新衣失去兴趣。旧衣如旧友,都有温暖妥帖的感觉,穿旧衣会旧友,亦会产生岁月不老、我们未变的意味

    ——选自《光明日报》

    (1)不同的“旧衣裳”带给作者的感受也各不相同。请根据表格内容提示,结合相关内容,填写下面表格。

    旧衣裳

    蓝黑色的半袖棉T恤

    叔叔的上衣

    _________

    当“奶爸”时的衣服

    感受

    产生快乐

    _________

    旧衣服是带着情感的

    _________

    (2)下列选项中对文章相关段落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第①段以穿一件旧T恤的感受开头,既开篇点题,又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B.第⑤段作者写一位老先生穿了二十年的T恤,运用了插叙的手法,丰富了文章内容。

    C.第⑥段是过渡段,承接上文老先生对旧衣裳的念念不忘,又引出下文女儿小时候蹭我衣服的温馨画面的回忆。

    D.第⑨段引用《周易》中的记载和唐朝诗人的诗句,增添了文章的文学色彩。

    (3)按照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①“从婴儿到幼儿,我的衣服就是女儿的随身手绢,擦口水啊,擦鼻涕啊,头一低就蹭上来,小牛犊一样,让人躲也躲不开。”(请赏析第⑦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②“旧衣如旧友,都有温暖妥帖的感觉,穿旧衣会旧友,亦会产生岁月不老、我们未变的意味。”(分析最后一段画线句子的丰富内涵)

    (4)第⑧段中作者说“我目睹这一幕的时候,会莫名地觉得开心”,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作者为什么会“觉得开心”。

    (5)全文多处都围绕着“旧衣服”叙事,那么文章为什么却以“旧衣裳”为标题呢?

  • 14、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亲爱的孩子,收到9月22日晚发的第六信,很高兴。我们并没为你前信感到什么烦恼或是不安。我在第八封信中还对你预告,这种精神消沉的情形,以后还是会有的。我是过来人,决不至于大惊小怪。你也不必为此担心,更不必硬压在肚里不告诉我们。心中的苦闷不在家信中发泄,又哪里去发泄呢?孩子不向父母诉苦向谁诉呢?我们不来安慰你,又该谁来安慰你呢?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的解脱。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了。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我们只求心理相当平衡,不至于受伤而已。你也不是栽了筋斗爬不起来的人。我预料国外这几年,对你整个的人也有很大的帮助。这次来信所说的痛苦,我都理会得;我很同情,我愿意尽量安慰你、鼓励你。克利斯朵夫不是经过多少回这种情形吗?他不是一切艺术家的缩影与结晶吗?慢慢的你会养成另外一种心情对付过去的事:就是能够想到而不再惊心动魄,能够从客观的立场分析前因后果,做将来的借鉴,以免重蹈覆辙。

    【1】通过这段文字,我们可以看出傅雷很关心儿子的生活和成长,常以自己的经历为例教导儿子:待人要谦虚,做事要严谨……做一个“_________________的艺术家”。

    【2】阅读这封信,说说傅雷从哪几方面具体告诉儿子要科学面对消沉苦闷的。

    【3】文中画线句“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一句用了怎样的修辞方法?作者这样说的用意是什么?

    【4】下列关于文学作品的分析,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傅雷家书》收录了1954年到1966年间傅雷及其夫人写给两个儿子(主要是长子傅聪)的家信100多封。

    B.傅雷用“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这句话来教导傅聪要积极进取,不甘失败,努力拼搏。

    C.《苏菲的世界》作者是挪威作家乔斯坦·贾德,它是一部引人入胜的小说,也是一部通俗而有趣的哲学启蒙读物。

    D.《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是朱光潜先生留学英国期间专门写给中学生的,以书信的形式,每次探讨一个话题。每一封书信都旁征博引,闪现着理性的光芒。

八、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5、请以“那一份温暖不能忘怀”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5
题数 15

类型 中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诗歌鉴赏
四、综合性学习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六、名著阅读
七、现代文阅读
八、作文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