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对课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科学幻想小说属于小说的一个门类,是将科学与幻想结合起来,创造出一片奇妙而又合理的想象天地,比如刘慈欣的《带上她的眼睛》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特点。
B.《木兰诗》是一首乐府民歌,既展现木兰的英雄气概,也表现她的女儿情怀。
C.《阿长与〈山海经〉》选自散文集《呐喊》,《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文章也是,出自这部散文集。
D.《紫藤萝瀑布》一文,通过对盛开的紫藤萝花的描写,赞美了生命的顽强与美好。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大美高明,美在秀美山水,也美在革命老区人民质朴厚道的人文之风。
B.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人惶恐于个体与世界的关系。
C.“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的那一刻,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工程总设计师张荣桥喜极而泣,如释重负。
D.一场轰轰烈烈的大雪,不仅给边疆大地添上了几分神韵,也考验着守边战士们的初心与毅力。
3、下列加点字注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殷红(yīn) 告罄(qìng) 怏怏不乐(yàng)
B.亘古(gèn) 震悚(sǒng) 忍俊不禁(jīn)
C.孱头(càn) 颤抖(zhàn) 心有灵犀(xī)
D.忏悔(qiān) 竹篾(miè) 悲天闵人(mǐn)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实施“先诊疗后结算”的服务模式,患者就诊时间可节省大约20%左右。
B.望着飞流直下的庐山瀑布,游览者无不感受到大自然的壮美雄奇。
C.南昌开往赣州的高速列车即将出发,列车上的几个孩子露出快乐的心情。
D.由于受阴雨天气影响,使得部分地区的天文爱好者没能欣赏到“金星凌日”的奇观。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他的足迹和作品可以说遍及世界各大城市,是世界著名建筑大师。
B. 他那悲哀的声音和神情总是萦绕耳边,从此我再不去破坏这种境界了。
C. 今天想来,她对我的爱好文学和接近文学,是有着多么有益的影响!
D. 我在桌子底下捣鬼,每每被那个女老师发现,狠狠地批评一顿。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①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司马迁《陈涉世家》)②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孟子《孟子·二章》)
B.①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诸葛亮《出师表》)②帝感其诚。(列子《愚公移山》)
C.①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林嗣环《口技》)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刘禹锡《陋室铭》)
D.①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欧阳修《醉翁亭记》)②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韩愈《马说》)
7、选出下列说法中有误的一项。( )
A.《老王》一文表达了对底层人物“老王”深深的愧怍,作者是杨绛,《干校六记》、《洗澡》和《我们仨》也是她的作品。
B.《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作者是俄国诗人普希金,他被称为“俄罗斯文学之父”,他的代表诗作有《自由颂》《致恰达耶夫》《致大海》等。
C.偏正短语的组合形式是“偏+正”,后面的词语是中心语,前面的词语主要起修饰限制作用,比如“蔚蓝的大海”、“报刊杂志”等。
D.中国经典文学作品中,流传下许多成语,比如本学期我们学过的就有出自《木兰诗》的“扑朔迷离”,出自《孙权劝学》的“刮目相待”等。
8、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任城威王彰,字子文。少善射御,膂力过人,手格猛兽,不避险阻。数从征伐,志意慷慨。太祖尝抑之曰:“汝不念读书慕圣道,而好乘汗马击剑,此一夫之用,何足贵也!”课彰读《诗》《书》,彰谓左右曰:“丈夫一为卫、霍,将十万骑驰沙漠,驱戎狄,立功建号耳,何能作博士邪?”太祖尝问诸子所好,使各言其志。彰曰:“好为将。”太祖曰:“为将奈何?”对曰:“被坚执锐临难不顾为士卒先赏必行罚必信。”太祖大笑。建安二十一年,封鄢陵侯。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太祖尝抑之曰 尝:
(2)而好乘汗马击剑 好:
(3)将十万骑驰沙漠 将:
【2】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被坚执锐临/难不顾为/士卒先/赏必行/罚必信。
B.被坚执锐/临难不顾/为士卒先/赏必行/罚必信。
C.被坚/执锐临难/不顾为士卒/先赏必行/罚必信。
D.被坚/执锐临难/不顾为士卒先/赏必行/罚必信。
【3】翻译下面的句子。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孙权劝学》)
(2)太祖尝问诸子所好,使各言其志。
【4】孙权劝学,“蒙乃始学”,进步神速,作者给予他由衷的钦佩与赞美;曹操劝学,曹彰却不为所动。小强觉得《三国志》的作者在批评曹彰不思进取,请你联系文段具体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9、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首联中的“单车”一词应作何解释?
【2】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诗歌的颔联。
10、一百年对,我们党在一艘游船上诞生。从此,这艘游船成为永载史册的“红船”。学校准备举办以“传承红色精种。传递红色能量”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积极参加并完成以下问题。
【1】请为本次活动拟写一则宣传标语。(不超过10个字)
【2】某班收集整理了红色旅游发展现状资料,如图所示,请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整体变化情况,组织语言详细表述信息。
2010-2020年中国红色旅游年接待人数统计(单位:亿人次)
【3】学校要组织一场“红色”主题演讲比赛,设计了以下活动方案,请将表格内容补充完整。
活动方案 | |
活动目的 | 传承红色精神·传递红色能量 |
活动成员 | 全体学生 |
活动时间 | 2021年5月末赛前准备,6月11日比赛。 |
活动流程 | 赛前准备:确定参赛选手→①_________________ 比赛流程:宣读比赛规则→确定选手参赛顺序 →②_________________→评委简要点评 →宜布获奖名单 |
活动要求 | 体现红色精神,表达强烈的爱国之情。 |
11、(1)《木兰诗》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王翰《凉州词》中的“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有异曲同工之妙。
(2)《木兰诗》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与“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相照应。
(3)《木兰诗》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李白《塞下曲》中的“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两句都表现了守边将士战地生活的艰苦卓绝。
12、阅读选段,回答问题
那骇人的鲨鱼,一个扎子猛冲过来,朝印度人直扑过去。印度人往旁边一闪,躲过了鲨鱼的大口,但没躲过鲨鱼的尾巴。鲨鱼的尾巴朝他当胸一扫,他一下子摔倒在地上。这一幕发生在一刹那间。
选段出自《海底两万里》,这个“印度人”后来的命运如何?请结合小说相关情节作简要概述。
13、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古代消防那些事儿
①11月9日是“全国消防日”。古语有云:建业千日功,火烧当日穷。火灾是一种经常发生、破坏性巨大的灾害,从最早的《甲骨文合集》到历代的典籍,都有过许多火灾的记载,所以我国历朝历代均十分重视对火灾的防范。
②我国远古时就很注意防火灭火,《史记·五帝本纪》记载,黄帝时有专门管理用火安全的官员,称为“火政”。到周朝时,对管理火政的官员分工更为细致,专门设立了司煌、宫正、司炬三种官员,对防火各负其责。据《周礼》记载,司煌负责对在国都或郊外造成火灾的事故责任人追究责任,并给予处罚。宫正为管理宫中事物的最高长官,古人以火烛照明,容易引起火灾,宫正的一个重要职责就是监督宫中严守火禁。而司炬的工作是“仲春以木铎修火禁于国中”。就是在风干物燥的二月,在城中走街串巷,一边用木槌敲着大铃,一边呼喊着提醒人们注意防火。这应该是古代最早的“更夫”了。
③虽然我国自古就有负责防范火灾的部门和官员,但在宋代以前,尚没有独立的专职消防机构,火灾消防方面的事宜一般由治安机构兼管,对水火盗贼的防范不分家。如汉代的“执金吾”是率领禁军保卫京师的武官,京师的社会治安和消防管理统由其负责。再如唐代的“武候”是负责城市治安的人员,长安城中的各个街坊都设有“武候铺”,其主要职责是负责城中治安,兼管城市消防。
④专职消防队的出现是在宋代。据《东京梦华录》载:开封府城中在高处修建有“望火楼”,望火楼“下有官屋数间,屯驻军兵百余人”,称为“潜火兵”。潜火兵在望火楼上昼夜值守瞭望。一旦发现火情,潜火兵即刻出动,并配备有“大小桶、洒子、麻搭、斧锯、梯子、火叉、大索、铁猫儿”等消防设备,“每遇火发扑救,须臾便灭”“不劳百姓”。这差不多相当于现在的公共消防队了。
⑤清朝的消防制度已经比较严密了。清朝在一些城市设立了专门的消防机构,称为“防火班”,专门担负城内救火任务。防火班设有救火兵丁、救火义役、救火夫头,救火夫头是管理水夫的头。例如湖南官府在《救火事宜》中规定,每县须设救火夫头5名,各管10名水夫。官府每月向这些救火夫头各发工食银3钱。一旦发生火灾,水夫头要指挥水夫到现场挑水扑救,并在事后根据水夫的工作量发放酬劳,进行奖惩。中国的消防部队制度始建于晚清。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天津时,意大利曾招募华人80人,组织管办救火会。1902年,清政府在天津创办南段巡警总局,救火会遂由外国人手中转交清政府监管,改称南段巡警总局消防队,诞生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支现代意义上的专门消防队伍。
⑥我国古代基础的防火工具比较简单,主要为盛水的水缸。比如,清代的故宫里就有300余口铜缸,一旦失火,可以就近取水扑救。
⑦唐朝开始使用水袋灭火。水袋由马或牛皮做成,可装三四百斤水,袋口绑起来,插进一根去节的竹子,水就可以通过这根竹子流出来,出现火灾时,就由三五个壮丁抓着竹子,向着火点注水。
⑧水囊是宋代常用的灭火装备。水囊用猪或牛的膀胱做成,里面装水,起火时,把水囊扔到着火点上以灭火。北宋还有一种被称为“唧筒”的装置,“唧筒用长竹,下开窍,如絮裹水样,自窍唧水”。既能汲水又能排水,平时多用于灌溉,而有火灾时则可以用来灭火。
⑨清朝的“火龙”在当时是十分先进的救火器具,由一个椭圆形的大木桶、两个紫铜活塞缸,及一根横木杆组成,使用时启动横木带动活塞,用压力将水从输水带中喷出。
(文/嵇立平,基于命题需要有删节)
【1】本文主要讲了古代消防的哪些事儿?下列对此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我国历代历朝历代对火灾防范的重视。
B.我国古代火灾防范部门及官员。
C.我国古代火灾专职消防机构。
D.我国古代的救火工具及装备。
【2】关于独立的专职消防机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汉代时,火灾消防机构并不独立,是和社会治安管理机构合并在一起的。
B.宋代出现的专职消防队员“潜火兵”和消防设备。
C.清代设立了专职消防机构——“防火班”。
D.晚清才出现第一支专职消防部队——南段巡警总局消防队。
【3】下列对古代消防官员及人员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周朝时,宫正负责宫中火禁的监督管理,司煌负责宫外城中火禁的监督提醒,司炬负责火灾事故发生后的责任追究及处罚。
B.唐代时,武候主管城市治安,附带负责城市消防;这一时期,灭火时开始使用水袋。
C.宋代时,潜火兵在望火楼下居住,在望火楼上值守,一旦发生火情,及时用水囊扑灭。
D.清代时,救火夫头带领救火水夫负责城内救火任务,使用的是非常先进的救火设备——火龙。
14、阅读短文片段,完成小题
两国只隔着一条八百码宽的海峡。我还不曾见过这个岛屿。我自从得到敌人企图发动侵略战争的消息以后就避免到那一带海岸去,恐怕被敌人的船只发现。战争期间两国间的来往一律严格禁止,违者处死;同时皇帝又下令封锁了大小船只,所以直至如今,他们还没有得到任何关于我的情报。我向皇帝提出了我打算如何夺取敌人舰队全部船只的计划。……我扒在一座小丘后面,拿出袖珍小望远镜来观察停泊在港内的,大约包括五十艘战舰和许多艘运输舰的敌人舰队。然后我回到家里,下令(皇帝颁发了一份委任状给我,所以我可以下令)赶办大量最结实的缆绳和铁棍。缆绳大约有包扎货物用的绳子那么粗细,铁棍的长短、粗细跟编结用针一样。我把三根缆绳搓成一根,这样就更结实了。为了同样的理由,我又把三根铁棍扭成一根,把两端弯成钩形。我在五十只钩子上拴上了五十根缆绳,就向东北海岸去了。我脱了上衣、皮鞋和袜子,穿着牛皮背心走下海去。大约这时离满潮还有半个钟头。我赶紧涉水而过,在海峡中部泅了三十来码两脚才能够到海底。不到半个钟头,我就到了舰队停泊的地方。敌人见了我都吓坏了,就从舰上跳到海里去,向岸边泅水逃命,一时跳下水去的不下三万人。我赶快拿出绳索、钩子,把钩子缚在每只船船头的一只孔里,接着又把所有绳子的另一头聚拢起来扎在一起。我正在这样作的时候,敌人就放了几千枝箭,有许多枝射中了我的手和脸。这时我不但感到箭创疼痛,工作也大大受到干扰。我最怕伤了眼睛,如果不是那时我忽然想到了应急的办法,难免弄得双目失明。
【1】本文段选自名著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是______国人。
【2】本文中交战的两个国家分别是什么名字?“我”当时代表哪个国家出战?
【3】引起本次战争的原因是什么?影射了当时怎样的现实?
【4】为什么“敌人见了我都吓坏了”?我用什么办法保护眼睛?
【5】请概括本文中“我”的性格特点。
15、写作
虚度光阴不是青春,惜时好学才是青春;驻足等待不是青春,昂扬前行才是青春;漠视逃避不是青春,勇于担当才是青春……灿烂的花季里,我们有多彩的故事;青春的原野上,我们一路放歌。
请以“这才是青春”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⑴选取一个角度,可以记叙经历,抒写感受;也可发表议论。⑵可以用第一人称“我”来写,也可以用其他人称来写,如出现校名一律用“××”表示;⑶文体自定,诗歌除外;⑷字数不少于600字。